王士維

《回春錄》~ 四、外科 (2)

回本書目錄

四、外科 (2)

1. 乳中結核

胡氏婦,患乳房結核,外科雜投溫補,核漸增而痛脹日甚,馴至形消汛愆,夜熱餐減,骨痿於床。孟英診曰:郁損情懷,徒補奚益?予以蠲痰開鬱之劑,吞當歸龍薈丸。痛脹遞減,熱退能餐,月事仍行,改投虎潛(丸)加減法,服半年餘而起。凡前後計用(川)貝母七、八斤,他藥稱是。

今春因哭母悲哀,陡然發厥。予:甘麥大棗(湯)加龍(骨)、牡(蠣)、龜(版)、鱉(甲)、磁朱(丸)、金箔、龍眼肉而安。

白話文:

胡姓婦人,罹患乳房結核,外科醫生隨意使用溫補藥物治療,結果結核反而逐漸增大,疼痛腫脹日益加劇,最後導致身體消瘦、月經不順,夜裡發熱、食慾減退,甚至虛弱到臥床不起。

孟英醫師診斷後認為,這是由於情緒抑鬱導致的損傷,單純補益沒有效果。於是給她開了化痰開鬱的藥方,並服用當歸龍薈丸。結果疼痛腫脹逐漸減輕,退燒後食慾恢復,月經也恢復正常。接著改用虎潛丸加減的藥方,服用半年多後就能下床活動了。前後總共用了七、八斤的川貝母,其他藥材的分量也差不多。

今年春天,因為哭悼母親過度悲傷,突然昏厥。我用甘麥大棗湯,加入龍骨、牡蠣、龜版、鱉甲、磁朱丸、金箔、龍眼肉等藥物治療,病就好了。

2. 腸癰

石芷卿,驟患腹脹,旬日後,臍間出膿。外科視為腸癰,與溫補內托之藥。遂咳嗽不眠,腹中絞痛異常,痰色紅綠,大便不行。乃延孟英商之。脈弦細以數,舌絳而大渴。曰:察脈候,是真陰大虛之證。耆、桂、歸、術皆為禁劑。以甘露飲加西洋參、花粉、貝母、杏仁、冬瓜子投之,痰咳即安。

而外科謂此恙最忌泄瀉,潤藥不宜多服。孟英曰:陰虛液燥,津不易生,雖求其泄,不可得也,烏可拘泥一偏,而不知通變哉?仍以前法,去杏仁、貝母、花粉,加知母、百合、合歡(皮)為方,並囑另邀老醫朱嵩年敷治其外。如法施之,果漸向安。久之,當臍痂落,如小兒落臍帶狀,臍內新肉瑩然而愈。

白話文:

石芷卿突然腹脹,十天後,肚臍周圍開始流膿。外科醫生診斷為腸癰,給予溫補和內托的藥物治療。結果導致她咳嗽、失眠,腹部絞痛異常,痰液呈現紅綠色,並且無法排便。於是,請孟英來商討病情。孟英把脈後發現,脈象呈現弦細且急促,舌頭呈現絳紅色且極度口渴。他說:「觀察脈象,這是真陰大虛的症狀。黃耆、肉桂、當歸、白朮這些藥物都是禁忌。」他開了甘露飲,再加入西洋參、花粉、貝母、杏仁、冬瓜子等藥物給她服用,咳嗽和痰液就立刻好轉。

外科醫生認為這種病最忌諱腹瀉,潤腸的藥物不宜多服。孟英說:「陰虛液體枯竭,津液難以生成,即使想讓它腹瀉,也不可能辦到,怎麼可以拘泥於片面的看法,而不知變通呢?」他仍然使用之前的治療方法,去掉杏仁、貝母、花粉,加入知母、百合、合歡皮作為藥方,並囑咐另外請來老醫生朱嵩年幫她外敷治療。按照這種方法治療,病情果然逐漸好轉。過了很久,肚臍的結痂脫落,就像小孩子臍帶脫落一樣,肚臍裡面的新肉呈現光亮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