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下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2)

1. 高階枳園

虛勞吐紅不一,有痰中引血縷者,有痰中為粒顆者,其大或如蠶豆,或如赤豆、綠豆,見血雖小,不可忽諸。

久咳唾血如紅縷,或為點斑者,此屬肺損,他證雖微,終至難治,早可與白芨湯。世所謂不食病,即《醫級》所載神仙勞之類。此證婦人尤多,男子至少。或饞嗜焦餅豆糕,或喜食果瓜、生菜、昆布、海苔。其甚者,絕穀粒,唯飲水,而肌肉潤澤,臥起步動如常,小便能利,大便秘澀,口乾貪飲,以至年餘,其病多出於鬱氣,故宜氣劑而不宜補住也。

人無故飲食減少者,將發大患之兆,當攝養。若緩漫失期,則藥餌灸焫無及。蓋此證有暴漸之別,暴減者可治,漸減者難治。一種有神仙勞者,雖不食,與此證自異。

哮喘脈數屬陰虛火動者,宜滋陰降火湯。若里邪實,大便不通,脈實者,宜承氣湯。

幼時患哮喘者,一旦治之後,有發癲癇或心風者,又有癇疾者,皆系先天遺毒,故為難治。

幼少時患哮喘者,治之後,多變癲、癇、狂、心風四病,或有不服藥自變此四病者,又有初患癇,治後變哮喘者,又有幼少無事,壯歲始患此五病者,俱系先生遺毒。但因其人體氣有遲速耳,吾門皆名之曰胎病。(胎病名出於《素問·奇病論》,可以徵焉。)

風痰家時發熱惡寒頭痛,身體疼痛,或肩背強急,或咽喉簽痛者,皆痰之所為,非感冒也,俗名曰痰風。

胸痹痛在皮肉間者,為惡候。

背胛或右或左拘痛,動搖則益劇,而其痛驟去者,多變為胸痛。狀與胸痹相似,而筋脈糾戾之所致。故氣急妨悶,飲食微噎。其痛亦與胸痹徹痛不同也,宜《本事方》桂心散。

噦逆與熱藥無效者,屬壅熱,以瀉心湯、麻沸湯,服則速愈。(按:《萬病回春》以黃連解毒湯、白虎湯,治傷寒熱證。醫者誤用薑桂等藥,助起火邪,痰火相搏而呃逆,即同旨。)

其人食味皆苦,或甘醋或酸澀者,將發噎之候,但覺苦者為易治。

打撲傷損,瘀血不去,歷年後卒然氣急,心下逆搶,或昏冒不知人,或妄語,或健忘者,是即瘀血作風狀者。

水腫遍身滿腫,唯兩手臑肉脫而枯柴者,為不治。

婦人手足麻痹者,多七情鬱結,經絡凝滯之所致也。正氣天香湯,或香蘇散、二陳湯相合加烏藥。

婦人素鬱悶,牝戶覺痛癢,時水液滲出,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者,宜加味歸脾湯。心中失血養,則必為怔忡,故治此證宜選用四物、八珍、十補、人參、養榮諸湯,俱加麥門、酸棗仁為佳。

患腸風者,概為氣急耳鳴,而偶無之。唯目眩頭暈者有之,不可不知。

頭暈屬實者,宜防風通聖散加菊花。

其人無故夢寐恍惚,語言妄錯,兩手微顫,顏耳潮紅,或時喜笑,或作持握狀,劇則為瞪視狀,須臾覺悟,爽慧如故。此人多壯實,飲食失宜,七情乖錯,因勞動倦怠,熱痰壅蔽心竅之所為,名曰心慌。不急治,則必發風癇,至不救。其始發密陀僧丸,而後宜清神湯,加減清神湯。

白話文:

高階枳園

虛弱的人吐血,情況不一,有的痰中夾雜著血絲,有的痰中出現顆粒狀物,大小如同蠶豆、赤豆或綠豆,即使出血量很少,也不可輕忽。

長期咳嗽吐血,血絲如紅線或點狀,這是肺部受損的徵兆,即使其他症狀不明顯,最終也會難以治療,應及早服用白芨湯。民間所謂的“不食病”,就是《醫級》中記載的神仙勞之類疾病。這種病症婦女較多,男子較少。患者可能嗜吃焦餅、豆糕,或喜歡吃水果、瓜類、生菜、昆布、海苔。嚴重者,不吃五穀,只喝水,但肌肉仍然潤澤,臥起行動如常,小便通暢,大便秘結,口乾想喝水,持續一年以上。此病多因鬱氣所致,因此應以疏通氣血的藥物治療,而不宜補益。

人沒有原因飲食減少,是將要發生大病的徵兆,應該注意保養。如果拖延治療,等到病情加重,則藥物、針灸等治療方法都無濟於事。這種病症有突然發作和緩慢發展兩種情況,突然發作的可治,緩慢發展的則難治。有一種神仙勞,即使不進食,與此症狀也有所不同。

哮喘,脈搏頻數,屬於陰虛火旺者,應服用滋陰降火的湯劑。如果內邪實證,大便秘結,脈象有力,則應服用承氣湯。

幼年患哮喘,治療後出現癲癇或中風,或者本身患有癲癇,這些都是先天遺毒所致,因此難以治療。

幼年患哮喘,治療後,大多轉變為癲癇、狂躁、中風四種疾病,或有不服用藥物而自行轉變為這四種疾病的;還有的最初患癲癇,治療後轉變為哮喘;還有的幼年時無病,成年後才患上這五種疾病,這些都是先天遺毒所致。只是由於個人體質的差異,有的發病快,有的發病慢。我們都稱之為胎病。(胎病的名稱出自《素問·奇病論》,可以參考。)

痰濕體質的人,時而發熱惡寒頭痛,身體疼痛,或肩背僵硬疼痛,或咽喉腫痛,這些都是痰濕所致,並非感冒,俗稱痰風。

胸部刺痛位於皮肉之間,是惡劣的徵兆。

肩胛骨部位(左右皆可)拘緊疼痛,活動則加劇,而疼痛突然消失,大多會轉變為胸痛。症狀與胸痹相似,但是由於筋脈拘急所致。因此會氣急胸悶,飲食略感哽咽。其疼痛也與胸痹的徹骨之痛不同,宜服用《本事方》中的桂心散。

呃逆症狀服用溫熱藥物無效者,屬於氣機壅滯,熱邪內盛,應服用瀉心湯、麻沸湯,服用後即可迅速痊癒。(按:《萬病回春》用黃連解毒湯、白虎湯治療傷寒熱證。醫生誤用薑桂等溫熱藥物,加重火邪,痰火交搏而引起呃逆,其治療原則是相同的。)

患者感覺所有食物味道都苦,或者感覺食物是甘甜、酸醋或酸澀的,這是將要發生噎膈的徵兆,只有感覺食物發苦的比較容易治療。

外傷導致瘀血不去,多年以後突然出現氣急,心下逆氣上涌,或昏迷不省人事,或胡言亂語,或健忘,這是瘀血導致類似中風的症狀。

全身水腫,只有兩臂上部的肌肉萎縮枯槁,則是不治之症。

婦女手足麻木,大多是七情鬱結,經絡阻塞所致。可用正氣天香湯,或香蘇散、二陳湯合用並加入烏藥。

婦女素來鬱悶,陰部感覺疼痛瘙癢,經常有分泌物滲出,飲食減少,肢體倦怠,應服用加味歸脾湯。心中缺乏血液滋養,就會出現心悸,因此治療此病應選擇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等,並加入麥冬、酸棗仁為佳。

患有腸風者,一般會有氣急耳鳴的症狀,但也有例外。只有頭暈目眩的症狀是必有的,不可不知。

頭暈屬實證者,應服用防風通聖散加菊花。

患者無緣無故地出現神志恍惚,言語錯亂,雙手輕微顫抖,面耳潮紅,有時喜笑,有時做出抓握狀,嚴重時會瞪眼,一會兒又能恢復清醒,聰慧如常。此類患者多體格強壯,飲食不節,七情不順,因勞累疲倦,熱痰阻塞心竅所致,稱為心慌。不及時治療,必然會發病癲癇,危及生命。初期服用密陀僧丸,然後服用清神湯,並根據病情加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