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下 (21)
卷下 (21)
1. 高階枳園
虛勞初起,腹肚脹滿堅硬而痛,或引少腹咳嗽,盜汗有微熱,食了腹乍膨悶,或食不進,大便多瀉,甚者日四五行,或時下腸垢,下後腹中稍覺快,若不下,則脹益堅實,而短氣煩悶,頸脈甚動,或口咽乾燥欲嘔,或四肢微腫,而趺上豐滿,或喉間微響,時鼻扇,或腹肚疼痛難忍,身體疲睏者,吾門謂之腹脹勞。而素有痃癖而發勞者,多屬不治。
若與柴平湯、柴胡檳榔湯,大便漸硬,腹脹隨減,痛止熱退者,為佳兆,此證在虛勞頗為逆候,世醫不知,而漫認為脹滿,大誤也。
傷寒桂枝證兼嘔吐者,多因停飲拒格微邪。故治停飲則邪從解,是以不與桂枝湯而與和解湯也。
發散劑加氣藥,則其效反捷,此氣道疏而邪自祛也。如大邪非此例。(家君於二陳湯加葛根、羌活、桔梗,治輕淺風寒,即此意。按豐公徵韓之役,人多得外感,醫投以不換金正氣散無效。鬼將軍部下有老醫,與以香蘇散立驗。人問其故。曰:遠征人多兼氣鬱,非氣劑則不能達焉。
北山壽安曰:近來醫家唯以香蘇散治感冒時氣,氣滯頭痛痞滿,腳氣皺腳等,而不言能解食毒之功,亦闕典也。皆與此條相發宜參考焉。)
溫病里證悉具,而舌上白胎滑者,認為臟結,不可失下,能審他證具而可下之。平素大便秘澀者,得溫病忽黏滑,或鶩溏,此非因胃虛邪氣猖獗之所使,緩漫失下,則胃氣消爍,噬臍無及。
人方湯浴時,身如被束縛,或如灌冷水者,肌表有熱也。
《千金方》以浮為表脈,以沉為里脈,而醫家奉為典型。余質之於實際,浮有病散脫之候,沉有病收閉之候,而此二脈陰陽俱有之,概不可為表裡。
夏月因暑熱遺尿者,宜白虎加人參湯。(按:或云三陽合病條遺尿二字,疑當在發汗則譫語下。此說似有理,然有間屬實者,宜於實際而徵焉。)
有人臨臥時肩背如負千斤重,漸及通身,須臾冷汗淋漓,煩悸難堪,而其苦頓止者,發中風或支飲之兆也。
風病昏絕,須臾醒又發者,為難治。
中風醒後,諸證稍緩,但肩臑接骨分離不遂者,為難治。若分離不甚者,間得痊。腳氣無手足麻痹、軟弱、腫脹、筋攣等,唯心下微急,小腹不仁,食如常。食已短氣,臥則氣息稍平,其人上體豐滿,下部削小者,此欲上衝之候,不可忽視。
乾腳氣聲嗄咽中痰壅者,多死。
支飲、腳氣、產後血氣三病,其證大同,而其源大異,不可混治,宜以脈辨之。脈大按之虛無力者,支飲也。脈洪數按之緊有力者,腳氣也。脈軟弱而數,按之中止者,產後血氣也。(按:此三病本不同,證亦有所區別,宜審焉。)
肺痿咳嗽吐沫頗已,其人忽吐血發熱者,為惡候。
久咳不止,唾血引紅線,或為點斑者,屬肺損,雖外候似輕,最為難治。余為制一方,即於桔梗湯方中加白芨、桑白皮,名白芨湯。
白話文:
高階枳園
虛勞初期,腹部脹滿堅硬疼痛,可能牽連少腹咳嗽,盜汗伴有微熱,進食後腹部脹悶,或食慾不振,大便多次稀溏,嚴重者一天四五次,有時排出腸垢,排便後腹部稍感舒適,若不排便,則脹滿更堅實,並伴有呼吸短促、煩悶、頸脈跳動明顯,或口乾咽燥欲嘔,或四肢輕微腫脹,腳背腫脹飽滿,或喉嚨有輕微聲響,鼻翼煽動,或腹部疼痛難忍,身體疲倦,我們稱之為腹脹勞。而原本就有痃癖(指腹部腫塊)的人如果發病,大多難以治愈。
如果服用柴平湯、柴胡檳榔湯後,大便逐漸變硬,腹脹減輕,疼痛和發熱消失,則為良好預兆。此症在虛勞中屬於較為反常的現象,世醫不知其意,而簡單地認為是脹滿,是大錯特錯。
傷寒桂枝證合併嘔吐者,多因停飲(停滯的水液)阻礙邪氣的排出。所以治療停飲就能使邪氣消散,因此不用桂枝湯而用和解湯。
發散藥物加入理氣藥物,則療效更迅速,這是因為氣道通暢,邪氣自然消除。但嚴重邪氣則例外。(家父在二陳湯中加入葛根、羌活、桔梗治療輕微風寒,就是這個道理。按:豐公征韓時,士兵多患外感,服用不換金正氣散無效。鬼將軍部下有一位老醫生,用香蘇散治療,立即見效。有人問他原因,他說:遠征士兵大多兼有氣鬱,非理氣藥物不能奏效。)
北山壽安說:現代醫家只用香蘇散治療感冒時的氣滯、頭痛、痞滿、腳氣、腳部皺縮等症,而不提及它能解食毒的功效,也是文獻記載上的缺失。這些都與本文內容相呼應,值得參考。
溫病裡證症狀俱全,但舌苔白膩滑潤者,認為是臟腑阻塞,不可輕易瀉下,必須仔細判斷其他症狀才能決定是否瀉下。平素大便秘結的人,患溫病後大便突然黏膩或稀溏,這不是因為胃虛而邪氣猖獗導致的,如果緩慢瀉下,則胃氣會被耗損,後悔莫及。
病人湯浴時,感覺身體像被束縛,或像澆了冷水一樣,說明肌表還有熱。
《千金方》把浮脈認為是表脈,沉脈認為是裡脈,而醫家奉為經典。我根據實際情況檢驗,浮脈有病邪散脫的徵兆,沉脈有病邪收斂閉阻的徵兆,而這兩種脈象陰陽都有,概括而言,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表裡。
夏日因暑熱遺尿者,宜用白虎加人參湯。(按:有人說《三陽合病論》中遺尿二字,應該放在發汗則譫語之下。這種說法似乎有道理,但也有個別確實如此的病例,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驗證。)
有人臨睡前肩背感覺像背負千斤重物,逐漸蔓延全身,不久就冷汗淋漓,煩躁不安,而這種痛苦很快停止,這是中風或支飲的徵兆。
風病昏厥,片刻清醒又發作的,難以治療。
中風清醒後,諸症狀略微緩解,但肩胛骨與鎖骨分離不能活動的,難以治療。如果分離不嚴重,有時可以痊癒。腳氣沒有手足麻痺、軟弱、腫脹、筋攣等症狀,只有心下微覺緊迫,小腹部不敏感,食慾正常。吃完飯後呼吸短促,臥床後呼吸稍平順,此人上半身豐滿,下半身消瘦,這是氣血欲向上衝的徵兆,不可忽視。
乾性腳氣伴有聲音嘶啞、咽喉痰阻者,多半死亡。
支飲、腳氣、產後血氣三種疾病,症狀大致相同,但病因大不相同,不可混淆治療,應根據脈象辨別。脈象大而按之無力者,是支飲;脈象洪數而按之有力者,是腳氣;脈象軟弱而數,按之即止者,是產後血氣。(按:這三種疾病本質不同,症狀也有所區別,應仔細辨別。)
肺痿咳嗽吐痰很多,病人突然吐血發熱者,是惡兆。
久咳不止,吐血帶有紅絲,或有血點者,屬於肺部損傷,雖然外在症狀看似輕微,卻是最難治療的。我制定了一個處方,就是在桔梗湯的基礎上加入白芨、桑白皮,命名為白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