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下 (19)
卷下 (19)
1. 高階枳園
枳園名經宣,字子順,高階氏。文化、方政之間,以醫鳴於京師。救濟之澤,洽於一時。致仕之後,隱於鷹峰,優遊自養,卒年七十有三。枳園生於楓亭、台州、東郭諸人之後,治術融會,頗有機警,所著《醫譜》、《方譜》、《藥譜》、《認證錄》等,足以窺其一斑,今錄一二,以備省覺。其他三角、小林竹中、有持諸人,亦聲譽相踵,而余未能詳之,故期他日云。
診病有四因、六證、十二候、三診、七視。四因者,謂外因、內因、內外別因、內外合因。六證者,謂初、中、終、順、險、逆。十二候者,謂寒、熱、虛、實、淺、深、緩、急、平、間、常、變。三診者,謂持脈、按腹、審稟。七視者,謂問原、尋證、望色、觀形、聽聲、嗅氣、諦習。
蓋此五法三十二則,乃和漢往聖先賢之遺訓,而吾門之所歷驗。苟審診視察病源證候者,不可不精究焉。
瘟疫初起,食不減,味不變,精神爽慧,起居如故者,必至熱解。食將進時食反減,或絕谷元氣衰弱者,間有之,與輕疫食不減者不可混。凡瘟疫自初起至熱解,食不進者,不足深慮也。
其人卒然暈倒,不省人事,醒後精神恍惚,或兩腳痿弱不能起,爾後身體灼熱,口舌乾燥,時時譫語,或言語錯謬,自汗出,痰喘壅盛而煩躁,其狀如中風,半身不遂。或下利嘔逆,或噦逆。或四肢微冷者,醫不知而為風治之,誤也。是瘟病熱劇,直傳於裡,元氣衰弱之所致。
虛稟者及老人多患之,選用柴胡潤燥湯、柴胡栝蔞湯。若痰喘者,宜蔞貝養榮湯,然多屬不治。
瘟疫淹纏不解,或邪氣沉淪,遽然變為腳氣者,屬危候。
瘟疫初起,手指微抽著,後必發癇,多難治。
傷寒、瘟疫、瘧痢、霍亂瘥後,有髮腳氣者,或有病不解變成腳氣者,世醫不知,而為病後水氣治之,遂至衝心而死,不可不慎焉。
產後腳氣,四肢產𤸷痹軟弱,難起居,心中煩悸,腹中不仁,體常煩熱,或洪腫或微腫,或胖脹,筋脈弩脝,或腨羸筋脈攣急,小便不通,脈緊有力者,宜犀角麻黃湯。醫不知而見其頭疼、沖氣、惡露少等證,為血氣之所為,與調血劑者,誤也。
風腫之為病,在上則耳後項際,在中則胸膺肩背,在下則腿股脛腨。流注為腫,其狀如癰,或壅或漫,或痛或不痛,或消散,或潰膿,其初見憎寒壯熱,頭疼體痛等表證也。風腫在耳後項際者,大則如欒子,小則似梨子。而見前表證者,宜荊芥敗毒散。
風腫初起,不辨傷風時氣者,見憎寒壯熱,頭疼體痛,而有表證解後發者,或有表證中見腫脹而熱隨解者,或有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或有身熱無間斷,其狀似溫病者,俱皆自初為腫,而至其變,或未為腫,或有表證絕無,而但為腫也。
白話文:
高階枳園
枳園先生,名經宣,字子順,高階氏。在文化和政界都頗有名望,以精湛醫術聞名於京師,一時之間濟世救人,恩澤廣被。退休後隱居於鷹峰,悠閒自在地頤養天年,享年七十三歲。枳園先生出自楓亭、台州、東郭等地的名醫世家,醫術融匯貫通,頗具獨到見解,其所著《醫譜》、《方譜》、《藥譜》、《認證錄》等著作,足以展現其醫學成就的一小部分,現錄選其中一些內容,以供參考學習。其他像三角、小林竹中、有持等名醫,也同樣聲名顯赫,但因我了解有限,只能留待日後再詳述。
診斷疾病,需掌握四因、六證、十二候、三診、七視五法三十二則。四因是指外因、內因、內外別因、內外合因。六證是指疾病的初、中、終期,以及順利、險惡、逆轉等變化。十二候是指寒、熱、虛、實、淺、深、緩、急、平、間、常、變等症候。三診是指把脈、按壓腹部、詢問病人的稟賦。七視是指詢問病史、尋找證據、觀察面色、觀察形體、聽聲音、聞氣味、細緻觀察病情。
這五法三十二則,是歷代醫學聖賢的遺訓,也是我們醫家長期驗證的經驗。如果要仔細診斷和觀察疾病的病源及症候,就必須精研這些內容。
瘟疫初期,食慾不減,口味無變化,精神良好,起居如常者,大多能痊癒。如果進食減少,甚至絕食,元氣衰弱者,則另當別論,與輕症瘟疫食慾不減者不可混淆。凡瘟疫從初期到痊癒,食慾不振者,不必過於擔心。
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醒後精神恍惚,或兩腿無力站立不起,之後身體發熱,口乾舌燥,時常胡言亂語,或言語錯亂,自汗出,痰喘嚴重而煩躁不安,症狀類似中風,半身不遂。或伴有腹瀉嘔吐,或呃逆,或四肢微冷者,如果醫生誤認為是風寒而治療,那就是錯誤的。這是因為瘟疫熱邪深入臟腑,導致元氣衰弱所致。
體質虛弱者和老年人多患此病,宜選用柴胡潤燥湯、柴胡栝蔞湯。若有痰喘者,宜用蔞貝養榮湯,但大多難以治愈。
瘟疫久治不愈,或邪氣下沉,突然轉化為腳氣者,屬於危急症候。
瘟疫初期,手指微微抽搐,之後必將發作癇症,多難治療。
傷寒、瘟疫、瘧疾、霍亂痊癒後,出現腳氣者,或疾病未愈轉變成腳氣者,世醫不知其症,誤以為是病後水腫而治療,結果導致病情加重而死,不可不慎。
產後腳氣,四肢酸痛麻木無力,難以起居,心煩意亂,腹部不適,身體經常發熱,或腫脹明顯或輕微,或腹部膨脹,筋脈拘攣疼痛,或肌肉消瘦筋脈緊縮,小便不通,脈象緊實有力者,宜用犀角麻黃湯。如果醫生不知其症,只見其頭痛、氣逆、惡露減少等症狀,就認為是血氣問題而用活血藥治療,那就錯了。
風腫病,發生在上半身則在耳後頸項,發生在中間則在胸部、肩背,發生在下半身則在腿、股、脛、小腿。腫脹沿經脈蔓延,形狀如同癰腫,或腫脹局限或瀰漫,或疼痛或不痛,或自行消散,或潰爛流膿。初期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全身疼痛等表證。耳後頸項的風腫,大的像欒樹果實,小的像梨子。出現上述表證者,宜用荊芥敗毒散。
風腫初期,未能辨別是否為傷風感冒時氣所致,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全身疼痛等表證,表證痊癒後才發病者;或表證期間出現腫脹,熱退後腫脹消退者;或寒熱發作規律如瘧疾者;或持續發熱不斷,症狀似溫病者;這些都屬於從初期腫脹,到腫脹變化,或尚未出現腫脹,或完全沒有表證,而僅僅出現腫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