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下 (15)
卷下 (15)
1. 福井楓亭
休息痢但下白滯者,宜真武湯加赤石脂。
張子和曰:凡頭瘡發腫瘍處,水氣必湊焉,故宜下劑。餘本其說頭瘡加蒼朮,即為去其水氣也。其實者,用牽牛子能奏效。亦同旨。
《金匱》瀉心湯云: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其主治茫乎無據。按本草百病主治大黃條曰:下瘀血血悶,心氣不足,吐血衄血,胸脅刺痛脹,同黃連、黃芩煎服。余據此說治吐血衄血胸脅刺痛者,百無一失也。
凡下齒痛者,灸肩井即效。肩井者,系陽明經之所行也。又奧齒下齦腫者刺之,血出則愈。蓋血氣妄行,聚於齒齦之所盡故也。
骨槽風證詳見《外科正宗》,此瘡生於耳前頰骨,而腐潰穿孔,口中噴膿。其初欲發時,或為口眼喎斜,後至上齦腐潰,不能飲食,遂有至死者。若因黴毒為此形狀者,去其毒則愈。骨槽初起者,宜醫通茵陳散。(茵陳、荊芥、薄荷、連翹、麻黃、升麻、羌活、殭蠶、細辛、大黃、黑醜,以上十一味。)
其人無咳,唯語聲不出者,宜《外臺》茯苓安神湯。平素嗜茶者,多發此證。蓋有治不治之別,屬上焦虛冷者,多不治。若上焦虛寒,語聲不出者,宜《外臺》黃耆理中湯。若咽喉腫或癢,咳嗽聲不出者,宜聖濟黃耆湯。
後世中暍外別設中暑名者,誤矣。中暍中暑及中熱,皆一病,非別因。東垣不知之以動而得為中暍,以靜而得為中暑,制清暑益氣湯者,非矣。又世論古方者,謂傷寒外無中暍,亦益非矣。《漢書·武帝紀》云:夏大旱,民多暍死,其來既在仲景前。且夏月身熱汗出,惡寒咽乾,身重疼痛者,與仲景中暍門白虎湯,則其效宛如溉水於炭火。
又夏月臥寐中感冷氣,惡寒發熱身體疼痛者,隨傷寒治法,與桂枝麻黃則霍然而愈。此二者,豈可混焉哉。
後世以霍亂一證為止夏月者誤矣,凡有吐瀉而揮霍撩亂者,四時俱有,《外臺》、《儒門事親》可徵焉。蓋此證夏月多而冬月少者,冬時陽在內而溫,夏時陽氣走表,陰在內而冷,加之貪冷飲冷食,故多發此證。其狀似傷食傷滯,然傷食傷滯者,腹滿痛而吐瀉如傾,則明日霍然而愈。
至霍亂則雖既吐瀉,腹痛不止,反發熱身疼痛,劇者手足厥冷,煩悶燥渴。此證四時俱有,而夏月者尤重,故世或以霍亂為中暑,益誤矣。
凡霍亂心下痛者必吐,臍下痛者必下利。
理,治也。中者,指中焦胃氣而言。乃胃中虛冷,水穀不化,變亂吐下,譬之亂線,漸理可治,故名理中丸。建,健也,即健胃中之意,故名建中湯。其義頗異,世醫不知之,合為一方,名建理湯。非古意也。
半夏瀉心湯,瀉心下痞滿也,後醫以為瀉心火,概治癇證,大誤矣。
骨空論曰:衝脈之為病也,氣逆裡急。凡衝脈不足而血燥,故鳩尾下痞滿,或氣上逆胸中,腹皮如貼背,為心懸痛者,謂之胸痹,故桂枝枳實生薑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之所治,皆邪客於衝脈也。
白話文:
福井楓亭
休息痢疾但排出白色粘滯物者,應該服用真武湯加赤石脂。
張子和說:凡是頭部瘡瘍腫脹的地方,水氣必定聚集在那裡,所以應該使用下瀉的藥物。我沿用他的這個說法,在治療頭瘡的藥方中加入蒼朮,就是為了去除水氣。如果病情嚴重,使用牽牛子也能奏效,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金匱要略》中瀉心湯的記載:「心氣不足導致吐血、鼻出血」,其主治並不清晰。根據《本草》中大黃治療百病的記載:「治療瘀血、血悶,心氣不足、吐血、鼻出血、胸脅刺痛脹滿」,搭配黃連、黃芩煎服。我根據這個說法治療吐血、鼻出血、胸脅刺痛的患者,成功率達到百分之百。
凡是下牙齒疼痛者,灸刺肩井穴即可見效。肩井穴是陽明經脈循行的部位。另外,如果下牙齒牙齦腫脹,針刺放血就能痊癒。這是因為氣血運行失常,聚集在牙齦部位造成的。
骨槽風的症狀詳見《外科正宗》,此病發生在耳前頰骨,會腐爛潰瘍穿孔,口中噴膿。初期發病時,可能出現口眼歪斜,之後上牙齦腐爛潰瘍,無法進食,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如果是由於梅毒引起的這種病症,去除梅毒就能痊癒。骨槽風初期,應該服用醫通茵陳散。(茵陳、荊芥、薄荷、連翹、麻黃、升麻、羌活、殭蠶、細辛、大黃、黑醜,以上十一味。)
病人沒有咳嗽,只是發不出聲音,應該服用《外臺秘要》中的茯苓安神湯。平時嗜茶的人,更容易患此病。治療效果因人而異,上焦虛寒者,往往難以治癒。如果上焦虛寒,發不出聲音,應該服用《外臺秘要》中的黃耆理中湯。如果咽喉腫痛或瘙癢,咳嗽發不出聲音,應該服用聖濟總錄中的黃耆湯。
後世將中暍另立中暑之名,是錯誤的。中暍、中暑和中熱,都是同一種疾病,並非不同病因。東垣先生不知道中暍是因活動而致,中暑是因靜止而致,而制定清暑益氣湯,是錯誤的。世人評論古方,認為傷寒之外沒有中暍,也是錯誤的。《漢書·武帝紀》記載:「夏季大旱,百姓多因中暍而死」,這發生在張仲景之前。而且,夏季身體發熱、汗出、惡寒、咽喉乾燥、身體沉重疼痛者,服用仲景的傷寒論中治療中暍的白虎湯,療效如同將水澆在炭火上一樣迅速有效。
此外,夏季睡眠中感受寒氣,惡寒發熱、身體疼痛者,按照傷寒的治療方法,服用桂枝麻黃劑就能迅速痊癒。這兩種情況,絕對不能混淆。
後世將霍亂只限於夏季發病是錯誤的,凡是有嘔吐腹瀉、症狀紊亂者,四季都有,《外臺秘要》、《儒門事親》中都有記載。夏季多發而冬季少發的原因是:冬季陽氣在內溫煦,夏季陽氣在外表散佈,陰氣在內寒冷,再加上貪吃生冷食物,所以容易發病。其症狀類似於傷食積滯,但傷食積滯者,腹部脹滿疼痛,嘔吐腹瀉劇烈,次日就能痊癒。
霍亂則即使嘔吐腹瀉,腹痛不止,反而發熱、身體疼痛,嚴重者手足厥冷,煩悶口渴。此病四季都有,但夏季尤為嚴重,所以世人常將霍亂誤認為中暑,更是錯誤的。
凡是霍亂心下疼痛者必定嘔吐,臍下疼痛者必定腹瀉。
理,指調理、治療。中,指中焦胃氣。指胃中虛寒,水穀不化,導致嘔吐腹瀉,如同亂了的線,慢慢調理就能治好,所以稱為理中丸。建,指健壯。指健壯胃中之意,所以稱為建中湯。其含義頗有不同,後世醫生不明白,將兩者合為一方,稱為建理湯,這不是古義。
半夏瀉心湯,是瀉去心下痞滿的,後世醫生誤以為是瀉去心火,普遍用於治療癇證,這是很大的錯誤。
《骨空論》說:衝脈生病,表現為氣逆裡急。凡是衝脈不足而血燥,所以鳩尾下痞滿,或者氣上逆於胸中,腹部皮膚像貼在背上一樣,感到心臟懸吊疼痛,稱為胸痹,所以桂枝枳實生薑湯、枳實薤白桂枝湯所治療的,都是邪氣侵犯衝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