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下 (13)
卷下 (13)
1. 福井楓亭
則其治法宜研究也。)中風病由,《素問》單云風,劉河間以為火,李東垣以為內傷,紛紜難適從。但《外臺》許仁則所論似是,此證先宜與《千金》竹瀝湯。若不能服湯者,用烏犀丸,可以開達咽喉。若胃氣反逆嘔吐者,百不治一。
一人年四十餘,病溫疫下血後,身重難轉側,四肢不收,口眼開脫,語言不出,其狀如塑人,脈滑,舌上生芒刺,似欲冷飲。余以為下證悉具,即投以大承氣湯服之。一帖,眼睛活動,語言少出,續服前方全愈。又一人患同病,而精神稍爽,瞳子和,口中津液黏涸,不能語言,絕食數日,人以為死證。
時患者動指,其狀似欲飲水,因與之,少得語言,如此數次。余試與白虎湯遂愈,蓋承氣湯主精神昏憒,不能語言。白虎湯主精神爽快,津液黏涸,不能語言。雖均屬裡實,二湯之所主自判然矣。(《中西深齋名數解》有白虎承氣,辨頗明晰。而楓亭得之於實際,宜彼此參稽處之無差誤。
)
肺痿有冷熱之分,而《金匱》但載肺冷治方,不及肺熱諸方,《千金》、《外臺》亦從無發明。特《聖濟總錄》人參養榮湯論肺熱證治,余試之效。若其熱盛者,宜秦艽扶羸湯、知母茯苓湯。若腹滿者,秦艽鱉甲散加檳榔。蓋肺熱者,多屬不治,肺冷者,反易治,不可不知。
世有咽喉不利,似膈非膈,聲音如小兒弄草笛,不能臥,脈數急,忽吐膿血一升余而死者,此肺癰一證最為難治。
奔豚證。桂枝加桂湯主泄氣,奔豚湯主和痛。若此證喜苦味者,宜奔豚湯。喜甘味者,宜上方。
四飲中支飲最為可畏,此水飲停積胸膈間,支乘心故也。其初胸膈實痞強支心,心下反濡,咽喉喘逆,氣急不能臥者,《聖濟》旋覆花湯尤效。若此證心下堅硬,水飲支結甚,或與此湯再復者,宜木防己及去石加茯硝湯。此二方外余未見其效。(拙軒曰:支飲之證,古人所論不一,或以為心臟痞塞,或以為脾胃有不足,或以為腎氣虧乏。
予謂不然,凡人心肺之下,有所謂膈膜者,水飲瘀到其間,則上致肺氣不利,下致胃氣上逆,心下痞堅,是支飲之候也。《巢源》云:水飲過多,停積於胸膈之間,支乘於心,故謂支飲。出方讀便解錄,為此條註腳。)
水腫下利者,為惡候。先有水氣而下利者,宜木防己湯,《外臺》所論可徵。先下利而後見腫者,屬虛勞,為危候。腳氣腫下利者,急衝心而死。故水腫證概主利水而禁下藥,若服利水藥下利者,亦為凶兆。
胸痹心痛,當心中及心下痛劇者,吐血而死,余往往視之皆然。
一人卒發心痛,手足厥冷,脈絕欲死,余投赤石脂丸料速愈。
婦人經水不調,小腹冷氣屬瘀血者,溫經湯奇效。經後腹痛者,亦屬瘀血,宜滑石散(無盡藏)。若行經中腹痛者,屬氣滯,宜四烏湯。若經水不調,氣滯肥滿有蓄血者,宜逍遙散,正氣天香湯。若產後瘀血上逆者,辰砂最效。若行經前患頭痛者,屬飲,宜桂枝、橘皮、乾薑等。(《醫通》)
白話文:
福井楓亭
中風病的治療方法眾說紛紜,《素問》只說是風,《劉河間》認為是火,《李東垣》則認為是內傷,難以取捨。但《外台秘要》中許仁則的論述比較可靠,此症首先宜用《千金要方》中的竹瀝湯。若不能服用湯藥,則可用烏犀丸,以暢通咽喉。但若出現胃氣逆流嘔吐,則十之八九難以治愈。
曾有一位四十多歲的病人,患溫疫後下血,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四肢不能收縮,口眼張開,不能說話,狀如塑像,脈象滑數,舌上長出芒刺,好像想喝冷飲。我認為下焦症狀齊全,便給他服用大承氣湯。服用一劑後,眼睛能轉動了,也能說些話,繼續服用此方後痊癒。另有一人患同樣的病,但精神略微清醒,瞳孔縮小,口乾舌燥,不能說話,絕食數日,旁人以為是死症。
當時病人動了動手指,樣子像是想喝水,便給他喝水,稍稍能說話了,如此幾次。我便試著給他服用白虎湯,結果痊癒了。這是因為大承氣湯主治精神昏迷、不能言語;白虎湯主治精神清醒,但津液黏稠,不能言語。雖然都屬於裡實證,但兩種湯藥的適用症狀卻截然不同。(《中西深齋名數解》中關於白虎湯與大承氣湯的辨證比較清晰,而我在實際臨床中也得到了驗證,二者應相互參照,以免發生錯誤。)
肺痿有寒熱之分,《金匱要略》只記載了治療肺寒的方劑,沒有提到治療肺熱的方劑,《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也未詳細闡述。只有《聖濟總錄》中的人參養榮湯論述了肺熱的治療,我試用過,效果很好。如果熱盛,宜用秦艽扶羸湯、知母茯苓湯;若腹部脹滿,則用秦艽鱉甲散加檳榔。一般來說,肺熱多屬難治之症,而肺寒反而容易治療,不可不知。
世上有些咽喉不利,似是膈症卻又不是膈症,聲音像小孩吹草笛一樣,不能臥睡,脈象數而急促,突然嘔吐出一升多膿血而死亡,這就是肺癰,是最難治的疾病之一。
奔豚證,桂枝加桂湯主治泄氣,奔豚湯主治疼痛。如果患者喜食苦味,宜用奔豚湯;如果喜食甘味,宜用桂枝加桂湯。
四飲之中,支飲最為可怕,這是水飲停積在胸膈之間,壓迫心臟所致。初期表現為胸膈滿悶,壓迫心臟,心下反而濕潤,咽喉喘逆,氣急不能臥睡,此時《聖濟總錄》中的旋覆花湯尤其有效。如果心下堅硬,水飲阻塞嚴重,或者再次服用旋覆花湯無效,則宜用木防己湯或去石加茯苓硝石湯。除了這兩個方子,我還沒有見到其他有效的方劑。(拙軒曰:支飲的症狀,古人論述不一,有人認為是心臟痞塞,有人認為是脾胃虛弱,有人認為是腎氣不足。
我認為不然,凡人心肺之下,有膈膜,水飲停積於其間,則上致肺氣不利,下致胃氣上逆,心下痞堅,這就是支飲的症候。《巢氏病源》說:水飲過多,停積於胸膈之間,壓迫心臟,故稱支飲。此條註解來自《讀方便解錄》。)
水腫兼下利,是惡兆。先有水腫然後下利,宜用木防己湯,《外台秘要》中有記載。先下利然後出現水腫,屬於虛勞,是危候。腳氣腫脹兼下利,則會迅速衝擊心臟而死亡。因此,水腫證一般以利水為主,忌用下瀉藥物。如果服用利水藥物後出現下利,也是凶兆。
胸痹心痛,疼痛劇烈,位於心臟及心窩部位,常會吐血而死,我經常見到這樣的病例。
曾有一人突然發作心痛,手足厥冷,脈搏微弱,幾乎要死了,我給他服用赤石脂丸,很快便痊癒了。
婦女月經不調,小腹冷痛,屬瘀血者,溫經湯奇效。月經後腹痛,也屬瘀血,宜用滑石散(出自《無盡藏》)。如果月經期間腹痛,屬氣滯,宜用四烏湯。如果月經不調,氣滯,腹部肥滿,有瘀血,宜用逍遙散、正氣天香湯。如果產後瘀血上逆,辰砂最有效。如果月經前頭痛,屬水飲,宜用桂枝、橘皮、乾薑等。(出自《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