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上 (32)
卷上 (32)
1. 華岡青洲
狂癇血暈,其證相似而異,不可不辨。狂者妄語不止,癇者易驚,物劇至角弓反張。血暈,精神昏冒,甚者口噤,此證汗出脈無胃氣者死。
瘈狗傷外貼中黃膏加杏仁、甘草,內服黃連解毒,加木鱉子,兼食蟾蜍膾為良。
脫疽覺痛者,未腐蝕也。不知痛者,既腐蝕也。
淋疾為小便自利者,與參耆湯加附子效。
肩凝腰痛左手有創,右手有塊,處處疼痛者,流注毒也。宜與越婢加朮附湯,時時以紫丸下之。若虛脫者,宜參耆桂附劑。
金創在膈膜者,不論遲速必死,在臍上者為險,在腹者不用紝,近臟腑故也。
礬石、巴豆、斑貓、烏頭等毒皆屬熱,故解其毒以冷水為佳。(按:天地間不論草木蟲石,凡稱酷毒者,皆辛熱品也。故解毒藥以苦寒為主,如黃連解毒湯、苦參湯是也。)
腐藥最為瞑眩,不可不知。一病人臀上施腐藥,其毒忽上攻衝心死。
腐藥瞑眩,其證微者,惡寒發熱,或渴,或飲食不進。劇者煩渴或煩悶,其毒迫於心下,遂至促命期,急當救之。宜黃連解毒湯,甘連加石膏綠豆湯等。
產後戰慄者,血氣新虛,邪氣襲之也。先與荊芥沉香湯,或與十全大補加荊芥、炮姜。更虛者,又加附子。蓋戰慄至四五發者難治。然脈緩者可愈,緊數者為不治。
產後血虛,舌赤爛痛者,八物湯加鹿胎霜奇效。鹿胎霜亦能治產後下血不止者。
身體疼痛,概因血氣凝滯,如金創天刑為痛者是也。故與行氣劑則愈。
㿗疝病根抵於少腹,故大腸下垂陰囊也。宜先辨其難易而施治法,陰囊偏墜漸腫大者易治,陰囊有消長而痛引少腹者難治。余嘗遭陰囊消長證施針刺,則大便隨下,不堪臭氣,大困矣。又有因黴毒偏墜成頑肉者,宜以剪刀割去之,若貼腐藥反害。
胃脘癰疑似肺癰而不止肺部,痛亦連少腹,吐膿血也,治法宜排膿散、桔梗白散。小兒發解顱者,其初必發熱,牙關緊急天吊,宜先其時治之。葛根加朮附湯兼紫丸,為得矣。若解顱證已具,多不治。
角弓反張無吐下者,急驚風也。搐搦上竄吐下者,慢驚風也,四逆湯、柴胡抑肝湯、惺惺散、清脾散。或的里亞加隨證投之。後藤氏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未知其應否也。急驚風則病間明瞭,慢驚風則病間似睡,以是為別矣。慢驚風則發以上必昏冒,多屬不治。
偏枯不論老壯,可用桂枝加朮附湯。其急迫者,以紫丸下之。診其腹不拘急者可治,拘急者不治也。是氣不能循環者,故雖下之,拘急不解也。
中風偏枯發作有時,多屬癇家,桂枝加苓朮附湯時時以紫丸下之。藥不久服則難治也。又婦人手臂屈伸不止者,癇也,大七氣湯治之有奇效。(拙軒曰:以上數十則,盡是實際實語,翁精神之所注,百讀不厭,學者宜奉為金科玉律。)往年門人服部方行,(字子執。村上醫員。
白話文:
華岡青洲
狂癇血暈症狀相似卻不同,必須分辨。狂症是胡言亂語不止;癇症是容易受驚嚇,嚴重時會角弓反張;血暈則是神志昏迷,嚴重者口噤,若伴隨出汗、脈象無力、胃氣虛弱,則會死亡。
狗咬傷外敷中黃膏,加入杏仁、甘草;內服黃連解毒湯,加入木鱉子,並食用蟾蜍肉效果較佳。
脫疽,感覺疼痛的表示還沒腐爛;感覺不到疼痛的,表示已經腐爛了。
淋疾,小便自利者,可用參耆湯加入附子治療。
肩頸僵硬、腰痛,左手有傷口,右手有腫塊,到處疼痛,這是毒邪流注所致。宜用越婢加朮附湯,並時常服用紫丸。若虛脫,則需服用參耆桂附劑。
金創傷到膈膜,無論時間早晚都會死亡;傷到肚臍以上很危險;傷到腹部則不用縫合,因為靠近臟腑。
礬石、巴豆、斑貓、烏頭等毒藥都屬熱毒,所以解毒要用冷水最佳。(按:天地間無論草木蟲石,凡是毒性很強的,都是辛熱之物。所以解毒藥物以苦寒為主,例如黃連解毒湯、苦參湯。)
腐蝕性藥物最容易產生瞑眩反應,不可不知。曾有一病人臀部使用腐蝕性藥物,毒性突然上攻,衝擊心臟而死。
腐蝕性藥物引起瞑眩反應,輕微的症狀是惡寒發熱、口渴、或食慾不振;嚴重的症狀是煩渴或煩悶,毒性逼近心臟,危及生命,必須緊急搶救。宜用黃連解毒湯、甘草黃連加石膏綠豆湯等。
產後發抖,是因為血氣虛弱,邪氣侵襲。先用荊芥沉香湯,或十全大補湯加荊芥、炮薑。更虛弱者,再加附子。發抖四五次以上很難治癒。但脈象緩慢者可治癒,脈象緊數者則難以治癒。
產後血虛,舌頭紅腫疼痛者,八物湯加鹿胎霜效果奇佳。鹿胎霜也能治療產後出血不止。
全身疼痛,大多是血氣凝滯所致,例如金創外傷造成的疼痛。所以服用行氣藥物就能痊癒。
疝氣的病根在小腹,所以大腸下垂會影響到陰囊。需先分辨病情難易再施治,陰囊逐漸腫大下垂者較易治療;陰囊腫脹消退反覆,疼痛牽引到小腹者較難治療。我曾經治療陰囊腫脹消退的病例,用針灸治療後,病人大便隨之排出,臭氣難聞,非常痛苦。也曾遇見因梅毒導致陰囊下垂,形成頑固腫塊的病例,宜用剪刀割除,貼敷腐蝕性藥物反而有害。
胃脘癰,類似肺癰,但不止於肺部,疼痛也連及小腹,並會吐膿血,治療方法宜用排膿散、桔梗白散。小兒發解顱(類似腦膜炎),初期必發熱,牙關緊閉,頭部後仰,宜及時治療。葛根加朮附湯,並服用紫丸,效果很好。如果解顱症狀已經很明顯,多半難治。
角弓反張,沒有嘔吐下瀉,是急驚風;搐搦抽搐,向上竄動,伴有嘔吐下瀉,是慢驚風,可用四逆湯、柴胡抑肝湯、惺惺散、清脾散,或的里亞加,再根據症狀用藥。後藤氏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不知其療效如何。急驚風病間清醒;慢驚風病間似睡,以此區分。慢驚風發作時必定神志昏迷,多半難治。
半身不遂,無論年老年輕,都可用桂枝加朮附湯。病情危急者,服用紫丸。診斷腹部不拘急者可治,拘急者難治。這是氣血不能循環,所以即使服藥,拘急的症狀也不會解除。
中風半身不遂偶爾發作,大多是癇症,用桂枝加苓朮附湯,並時常服用紫丸。藥物服用時間不長則難治癒。婦女手臂屈伸不止,也是癇症,服用大七氣湯療效奇佳。(拙軒曰:以上數十則,都是實際經驗之談,是翁公畢生精力所注,百讀不厭,學習者應奉為金科玉律。)往年門人服部方行(字子執,村上醫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