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上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5)

1. 荻野臺洲

症瘡屬表證,宜發表,楊梅一劑散加反鼻主之。其初與遺糧五寶丹等者,甚非也。

疳瘡世貼膏亦非良策,但傅奇良末佳。(按:楊梅一劑散方見於外科大成。)

疳瘡發陰莖表者,為太陽經證,楊梅一劑散主之。發橫面者為少陽經證,惡候也。

莖頭上直筋不破潰為要,若破潰則其毒忽上於咽喉及鼻梁也,燭淚疳亦宜一劑散,兼用結毒紫金丹。

婦人妊娠十指麻木者,系血熱所為,此證夏月尤多。輕者不及藥,分娩則愈,重者與柴苓四物湯。

婦人多屬帶下毒者,不可不諦。

奔豚氣屬虛,支飲屬實,其證相似,而其治迥異,可不精診哉。

水勢盛於外者,衛氣之衰也,宜黃耆湯。

梅核氣與半夏厚朴湯為法。然厚朴無真品,姑與生薑瀉心湯可也。

杜仲湯能治腳攣急在右者,而不能治在左者也。

診病人宜察眼中之了不了,與音聲之爽不爽,此二者清亮則不死。

勞瘵與虛勞易混。虛勞之熱浮泛無根據,勞瘵之熱熇熇熏骨,而眼中甚了,不如虛勞之目中不了了也。四花患門亦治勞瘵,而不能治虛勞。又婦人虛勞者,經水早絕,屬血瘦也。勞瘵者,有至病末末絕者。乃知二病自異也。

暴得痿病,腰足兩股皆不仁,躄而不能步,脈滑而力者,先與瓜蒂散吐之,後以朮附劑逐水則速愈。

雀目當審腹候。若少陽經拘急者,宜抑肝散類。若因脾胃鬱熱者,宜平胃散加大黃或黃連,又用雞肝亦佳。

積年發小瘡癢不可忍者,可與楊梅一劑散,加蝮蛇多量,外以西河柳煎汁浴之。此方亦治癬瘡。

血燥皮膚為癢,及風熱瘡疥為癢痛者,宜當歸飲子。凡一劑散證帶血熱者,非此方不能治。

漏風當背七八九椎際惡寒者,屬氣虛,宜補中益氣湯加附子。又覺手足爪間有風者,亦屬漏風一種,宜補中益氣湯類。

噦逆因胃寒者,宜丁香柿蒂湯,兼用龍眼丸為佳。因痰飲者,宜橘皮枳實生薑湯。肺痿吐涎沫者,與甘草乾薑湯,兼用皂莢丸。

鼻僻者,多發中風。欲防中風者,宜灸章門穴。

中風證氣之所虛,痰必湊之,故以順氣導痰為治法,又中風未發時頭痛者,腎氣厥逆也,為不治。

病人服甘遂、大戟、桃花、大黃類,不下利反腹脹滿者,當和胃氣,宜甘草乾薑湯加芍藥類。

帶下之塊多在卵門下,(斥卵巢耶。)按之則如綿裹,覺溫軟也。又婦人腳痛屬帶下者,十有八九可詳。

陰濕者,由穀氣下流,宜減飲食,徐服萆薢湯類。若其證輕者,地黃、枯礬等分為末,和生薑汁貼之可也。

某侯一日垂釣於水濱,時有溺者自上流來,侯深憫之,命救之,幾死。使侍醫將一角末以管㗜鼻,須臾吐水數升遂蘇。臺洲園有雉雞誤陷於井中,飲水數口,扶之出,殆絕。急將一角末五分,和水服之,須臾吐水霍然痊,乃知一角能解水毒也。

白話文:

荻野臺洲

皮膚病屬於表證,應該先發表,用楊梅一劑散加反鼻藥主治。一開始就用遺糧五寶丹等藥,非常不對。

疳瘡用世貼膏也不是好方法,只塗抹奇良散比較好。(註:楊梅一劑散的方劑見於《外科大成》)

疳瘡長在陰莖表面的,是太陽經的病症,用楊梅一劑散主治。長在側面的是少陽經的病症,預後不良。

陰莖頭上的直筋如果沒有破潰最好,如果破潰,毒氣就會迅速蔓延到咽喉和鼻樑。燭淚疳也適用楊梅一劑散,並同時服用結毒紫金丹。

孕婦懷孕期間十指麻木,是因為血熱引起,這種病症夏天特別多。輕微的不用吃藥,分娩後就會好,嚴重的就服用柴苓四物湯。

婦科疾病多半伴有帶下病症,不能不仔細診斷。

奔豚氣屬虛證,支飲屬實證,它們的症狀相似,但治療方法卻完全不同,必須仔細診斷才行。

水腫嚴重的是衛氣衰弱,應該服用黃耆湯。

梅核氣用半夏厚朴湯治療。但如果沒有真正的厚朴,可以用生薑瀉心湯代替。

杜仲湯能治右腳抽筋,卻不能治左腳抽筋。

診斷病人應該觀察眼睛的光澤和聲音的清亮程度,這兩個方面都清亮則不會死亡。

勞瘵和虛勞容易混淆。虛勞的熱證浮泛沒有根據,勞瘵的熱證深沉灼熱,侵犯骨髓,而且眼睛很清亮,不像虛勞那樣眼睛沒有光澤。四花患門方能治療勞瘵,卻不能治療虛勞。此外,婦女患虛勞,經期提前結束,屬於血虛;勞瘵患者,則可能到病程後期才停止經期。由此可見這兩種疾病是不同的。

突然患上痿病,腰部、腿部和股部都感覺麻木,走路困難,脈象滑數有力,先用瓜蒂散催吐,然後用朮附劑利水,就能很快治癒。

雀目症要仔細觀察腹部症狀。如果是少陽經氣機阻滯,應該服用抑肝散類的藥物。如果是脾胃鬱熱引起的,應該服用平胃散加大黃或黃連,再用雞肝也很好。

多年發作的小瘡,奇癢難忍,可以用楊梅一劑散,加大劑量的蝮蛇,外用西河柳煎水洗浴。這個方子也能治療癬瘡。

血燥皮膚瘙癢,以及風熱引起的瘡疥瘙癢疼痛,應該服用當歸飲子。凡是一劑散治療的病症伴有血熱,非此方不可治癒。

漏風症在背部七八九椎骨之間感覺惡寒,屬於氣虛,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如果手腳指爪間感覺有風,也是漏風的一種,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類的藥物。

呃逆是由於胃寒引起的,應該服用丁香柿蒂湯,再服用龍眼丸效果更好。如果是痰飲引起的,應該服用橘皮枳實生薑湯。肺痿咳嗽吐出涎沫,服用甘草乾薑湯,再服用皂莢丸。

鼻歪多半是中風的先兆。想要預防中風,應該灸章門穴。

中風是氣虛導致的,痰濁必然會聚集,所以治療方法是順氣化痰。中風未發作前頭痛,是腎氣虛衰,是難以治療的。

病人服用甘遂、大戟、桃花、大黃等藥物,沒有腹瀉反而腹脹,應該和解胃氣,服用甘草乾薑湯加芍藥類藥物。

帶下病症的腫塊多在卵門下方(指卵巢),按壓時像棉花包裹一樣,感覺溫軟。此外,婦女腳痛也屬於帶下病症,十之八九可以參考。

陰濕是谷氣下流引起的,應該少吃東西,慢慢服用萆薢湯類的藥物。如果症狀輕微,用地黃、枯礬等量研末,和生薑汁調勻外敷即可。

某位侯爺有一天在水邊釣魚,當時有一個溺水的人從上游漂下來,侯爺很同情他,讓人把他救起來,幾乎死了。侍醫用一點角(獸角)末用管子吹進他的鼻孔裡,很快他就吐出幾升水,於是就活了過來。臺洲園裡有一隻雉雞不小心掉進井裡,喝了几口水,把它扶出來,幾乎死了。趕緊用五分角末和水服下,很快它就吐出水活了過來,才知道角末能解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