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上 (24)
卷上 (24)
1. 荻野臺洲
黃胖或以為感糞土氣,亦非無理,何則?此病中人以上患之者絕無,中人以下往往患之也,宜皂礬丸。又男子脫血後,或女子薄血作此狀者,宜四味補血湯,非皂礬之所治也。(按:因食糞發黃者,《本草圖經》秦艽條引《崔元亮集驗方》云:夜食誤餐鼠黃亦作黃。識病捷法云:鼠盜飲食五穀遺糞在內,人不揀擇誤食,則生黃疸是也。)
風毒腫多壯年者,老人甚少。兩腳雖紅腫不能自潰,先可發散,宜一劑散,後可下之,宜禹功散。治法大抵同於痛風。
病人有呼吸乍失調度。乍復者,不出五六日死。經曰:呼氣出於肺,吸氣入於肝腎。其失調度者,呼氣不能歸腎,上越於肝也。
心中時煩唇紅,發作有時,時嘔惡,聞食臭顴骨紅者,屬蛔蟲,理中安蛔湯加甘草、附子。
反胃者斷穀食,但飲白米飲與理中,大半溫脾諸湯為佳。又有因水氣發此證者,必心下悸,宜生薑瀉心湯。(按:此證亦減飲。余聞臺洲有減飲論未見,蓋減飲事詳見東坡集,與孫運司書,可參考焉。)
穿踝疽不辨足內外腫痛者,宜杜仲湯加蝮蛇。病重者,副用禹功散。
解顱漸長大者,頭骨開壓額前肉也,當施繃帶。初起者,宜六味丸加鹿茸,此方能治解顱五遲二證。蓋本諸薛己之說。
蓐勞初起,宜當歸建中湯。(按《千金》內補建中湯主治可考。)
婦人肩背強急者,以坐藥導帶下則愈。若心下痞者,宜生薑瀉心。(按:婦人肩背強急者,多系痃癖之所為,延年半夏湯最效。)
喘息急者,半夏為末和生薑汁加曲服之甚效。
津液虛燥不大便而窘迫者,下焦氣脫也,當升提其氣,宜補中益氣湯。若不窘迫者,宜六成湯。蓋以補中益氣湯無腹力,六成湯有腹力為辨。若六成湯證而無力者,宜加鹿茸。
竹葉除胸中煩熱,竹茹主豁痰,所治各異。胸中煩悶者,梔子之所主。自心下及胸中者,黃連之所主,亦各有專長。
小兒夜啼,宜安蟲散。(按:安蟲散治蟲動心痛,又小兒夜啼神效。胡粉炒黃,檳榔、川楝子去實,鶴蝨各三錢,白粉一錢五分,鐵器內火熬,砧杵,共五味為末。每服一字,大者半錢,溫米飲服。)
酒齄鼻嚴禁酒。時時以三稜針刺去血,可與辛荑清肺飲。
腦漏者,腦中釀熱以出瘀涕也,古人以為腦移肺熱誤矣。其初流黃汁,後變白濁,甚者溢於咽,且鼻中點滴連綿不止,其狀雖似清涕,以紙拭之,干則發黃色也,宜腦漏一方,又似此證而鼻塞者,息肉也。其初生鼻中,漸逼鼻口,其色初白,次變桃花色,又一等甚者,色如李實熟,此證雖相似,以鼻塞與不塞為辨。鼻息治方見於方鈴,又以瓜蒂末貼紙張捻條插入息肉上,則黃汁出而愈。
丹後宮津侯(松平伯蓍守。)平素無他病,鼻常流清涕不止,余以為肺寒所為,以大棗煎汁服皂莢丸,灸大椎第一間身柱,七日而愈。
白話文:
荻野臺洲
黃疸,有些人認為是吸入糞土之氣導致的,這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因為這種病症中上等人幾乎不會患上,而中下等人卻經常會患。因此,宜用皂礬丸治療。此外,男子失血後,或女子血虛的情況下出現這種症狀,則宜用四味補血湯,這並非皂礬丸所能治療的。 (按:因食用糞便而發黃,《本草圖經》秦艽條引用《崔元亮集驗方》記載:夜間誤食老鼠糞便也會導致發黃。識別疾病的快捷方法是:老鼠偷吃五穀後遺留糞便在其中,人如果不加挑選誤食,就會產生黃疸。)
風毒腫多見於壯年人,老年人很少患此病。即使兩腳紅腫且無法自行潰爛,也應先採用發散的方法治療,宜用某一劑散劑,之後再使用下瀉的方法,宜用禹功散。其治療方法大致與痛風相同。
病人呼吸忽快忽慢,反覆無常,不出五六日就會死亡。經書上說:呼氣出自肺,吸氣入肝腎。呼吸失調,是呼氣不能歸於腎臟,反而逆上於肝臟。
心中煩躁、嘴唇紅腫,發作時有規律,間或嘔吐,聞到食物就覺得臭,顴骨紅潤者,屬於蛔蟲病,宜用理中安蛔湯加甘草、附子。
反胃者應斷絕穀物飲食,只喝白米粥和服用理中湯,大多數溫補脾胃的湯劑都比較合適。還有一些是因為水氣導致這種症狀的,必定會心下悸動,宜用生薑瀉心湯。(按:此症亦應少飲水。我在臺州聽說過有關少飲水的論述,但未曾見過相關文獻,關於少飲水的詳細內容可參考蘇軾《東坡集》中與孫運司的書信。)
穿踝疽,無法分辨足內外腫痛者,宜用杜仲湯加蝮蛇。病情嚴重者,可輔助使用禹功散。
顱骨漸漸增大,頭骨膨脹壓迫額前肌肉,應使用繃帶固定。初期,宜用六味丸加鹿茸,此方能治療顱骨增大的五遲二證。此法源於薛己的說法。
蓐勞初期,宜用當歸建中湯。(按:《千金方》中記載建中湯的功效可參考。)
婦女肩背僵硬疼痛,使用坐藥引導帶下排出,即可痊癒。如果心下痞滿,宜用生薑瀉心湯。(按:婦女肩背僵硬疼痛,大多是痃癖所致,延年半夏湯最有效。)
喘息急促者,將半夏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加入酒曲服用,效果甚佳。
津液虧損乾燥,不大便而感到窘迫者,是下焦元氣虧損,應提升元氣,宜用補中益氣湯。如果不窘迫,則宜用六味地黃湯。區分兩者的依據是:補中益氣湯沒有腹瀉作用,而六味地黃湯有腹瀉作用。如果符合六味地黃湯的症狀但沒有腹瀉,則應加入鹿茸。
竹葉可以消除胸中煩熱,竹茹可以豁痰,兩者治療的症狀不同。胸中煩悶,宜用梔子;從心窩到胸中的煩悶,宜用黃連,各有其專長。
小兒夜啼,宜用安蟲散。(按:安蟲散治療蟲動心痛及小兒夜啼效果顯著。將胡粉炒至黃色,檳榔、川楝子去核,鶴蝨各三錢,白粉一錢五分,用鐵器盛裝,用火熬製,研磨成粉末,五味混合。每次服用一字(約0.3克),較大兒童服用半錢(約1.5克),溫米飲送服。)
酒齄鼻應嚴禁飲酒。經常使用三稜針刺血,可以配合辛荑清肺飲服用。
腦漏,是腦中鬱熱導致瘀血從鼻中流出。古人誤認為是腦移肺熱,這是錯誤的。初期流出黃色液體,之後變成白色混濁物,嚴重者會流到咽喉,而且鼻中液體不斷滴落,雖然看起來像清水,但用紙巾擦拭後乾燥,會呈現黃色,宜用腦漏的專方治療。類似這種症狀但鼻塞的,是鼻息肉。初期生長於鼻中,逐漸阻塞鼻孔,顏色最初為白色,然後變成桃花色,更嚴重者顏色像成熟的李子,雖然症狀相似,但以鼻塞與否來區分。鼻息肉的治療方法見於方書,也可將瓜蒂研磨成粉末,用紙張捻成條狀,將藥末塗在紙條上,插入息肉上,使黃色液體流出而痊癒。
丹後宮津侯(松平伯蓍守)平素無其他疾病,但經常流清鼻涕不止,我認為是肺寒所致,於是讓他服用大棗煎汁和皂莢丸,並灸大椎穴與身柱穴之間的第一間隙,七日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