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上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3)

1. 荻野臺洲

瘧疾用達原飲加柴胡,其他九味清脾飲類,伍草果者最可也。陰瘧別無治,方用達原飲類,迨病發於晝間宜截之。

左乳上痛而咳者,肺癰也,初起者宜四味薏苡仁湯、甘草乾薑湯類。其人無故臍中腐爛出水者,屬脾胃濕熱,與平胃散加大黃,以赤烏散或奇良末貼臍中為佳。

眩暈有二道:因水飲昏倒者,宜苓桂朮甘湯、奔氣湯加茯苓類,蓋奔氣湯加茯苓主降下,更加附子推下之力反優,因氣虛眩冒者,宜補中益氣湯加附子。

心下有留飲痞硬者,生薑瀉心湯主之。不痞硬者,宜茯苓飲、五苓散類。若留飲腹中有動氣,或腎虛其氣上衝者,宜桂枝、龍骨、甘草、牡蠣加茯苓湯。癲癇者,亦用此方。別有口訣贅焉。

血淋者,宜龍膽瀉肝湯、八正散類。膿淋宜萆薢湯。石淋宜透泉散,又以琥珀油塗導尿管插入之於莖中,則石從墜。冷淋者宜生附散,小便已惡寒者,此方最效,雞卵制芎黃散,亦治此證。

大便閉用雞卵制芎黃散奇效。其方雞子去白止黃,以芎黃散和其中煉,將包濕紙埋之於熱灰中,以灰冷為度取出,去殼研末,白湯送下。

其人當右肋下有塊者,必吐血。婦人經水不利而吐血者,屬逆經,其血必黑,宜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類。自肝藏發者屬蓄血,其血亦黑,並用前方。自肺藏發者鮮血也,其血雖一滴難治,先與加味百合地黃湯、犀角地黃湯類為是。酒客吐血,屬胃中蓄血,宜三黃瀉心湯。若不止者,屬脾血,宜理中湯。

蓋下血久則脾衰失裹血之職,自然止也。獨步散能治吐血下血,衄而屬鮮血者無效。下血者,宜食海魚,不可食河魚。(按:獨步散,乾柿一味為霜服。)

痢疾初起,以發表為緊要。若將噤口痢者,早可大下之,宜大柴胡加芒硝湯。禁口藥汁難下者,咽以生蘿蔔汁,則得能下也。冷痢者,多屬瀉心湯,補中加大黃湯證,而附子之所治,亦往往有之。

咳嗽屬陰者難治。橫臥則發咳,仰臥則不咳者,水飲所為也,宜神祐丸。子嗽者,因胎氣生長,水停心下而為咳也,宜當歸芍藥散。

泄瀉無異證者,宜胃苓湯、補中湯類,又有養胃湯、藿香正氣散、真武湯所宜。若食即更衣者,屬脾虛也。輕者,宜補中湯。重者宜補中益氣湯。久瀉者,可理中焦,宜附子理中湯加赤石脂,或阿芙蓉丸。泄瀉證多因不能泌別水穀,故宜分利水與糟粕。論云:下利不止,當利其小便是也。

利小便宜春澤湯加附子。屬中焦者,宜補中湯,或生薑瀉心湯。泄瀉愈後,脈遲細而弱,至夜半或黎明而瀉者,此命門真陽不足也,宜七成湯,或參苓白朮散主之。又有屬實者,宜大黃丸類。

嘈雜者,水氣挾火也,宜三黃瀉心湯、生薑瀉心湯,但心下不痞者無效。(按:心下不痞而嘈雜者,宜旋覆花湯,又吳茱萸一味煎服可也。《古今醫統》云:嘈雜之為證也,倏爾腹中如火發,腔內空空若無一物,似辣非辣,似飢非飢,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寧之狀,得食暫止者是也。可謂說盡嘈證矣。)

白話文:

荻野臺洲

瘧疾可用達原飲加柴胡,其他像九味清脾飲這類藥方,配伍草藥果實效果最佳。陰瘧沒有其他治療方法,藥方需用達原飲之類,等到病發在白天時應當及時阻止病情發展。

左乳房上方疼痛並咳嗽,這是肺癰,初期可用四味薏苡仁湯、甘草乾薑湯之類藥方。若患者無緣無故臍中腐爛流出水,屬於脾胃濕熱,可用平胃散加大黃,再用赤烏散或奇良末貼在臍中效果最好。

眩暈有兩種:因水飲昏倒的,可用苓桂朮甘湯、奔氣湯加茯苓之類藥方,因為奔氣湯加茯苓能促進下降,再加附子則下降之力更強;因氣虛而眩暈的,可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

心下有停滯的液體導致痞塊堅硬的,用生薑瀉心湯治療。若不堅硬,可用茯苓飲、五苓散之類藥方。如果停滯的液體在腹部有氣的活動,或腎虛導致氣上衝,可用桂枝、龍骨、甘草、牡蠣加茯苓湯。癲癇也用此方,另有口訣詳述。

血尿,可用龍膽瀉肝湯、八正散之類藥方。膿尿用萆薢湯。尿路結石用透泉散,也可以用琥珀油塗抹導尿管插入陰莖,則石頭會自行排出。冷尿用生附散,小便後感到惡寒的,此方最有效,雞卵制芎黃散也能治療此症。

便秘用雞卵制芎黃散奇效。此方做法是:雞蛋去掉蛋白留蛋黃,用芎黃散與蛋黃混合後,用濕紙包好埋在熱灰中,等到灰冷取出,去殼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

患者右側肋下有腫塊,必定會吐血。婦女經血不通暢而吐血,屬於經血逆行,血色必定發黑,可用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之類藥方。出血來自肝臟者屬於瘀血,也用上述藥方。出血來自肺臟者為鮮血,即使只有一滴也很難治療,先用加味百合地黃湯、犀角地黃湯之類藥方。酒客吐血,屬於胃中瘀血,可用三黃瀉心湯。若止不住,屬於脾血,可用理中湯。

下血時間久了,脾臟功能衰弱,喪失了收攝血液的功能,自然就會停止。獨步散能治療吐血、下血,但如果是鮮血從鼻孔流出的則無效。下血者,宜食海魚,不可食河魚。(獨步散,即乾柿子去霜服用。)

痢疾初期,以發表散寒為重。如果是噤口痢,早期可用峻下之法,可用大柴胡加芒硝湯。禁食藥物難以下嚥的,可用生蘿蔔汁送服,則能服藥。冷痢,多屬瀉心湯、補中加大黃湯的證候,而附子治療的,也時常有。

陰虛咳嗽難治。側臥則咳嗽,仰臥則不咳嗽的,是水飲所致,可用神祐丸。嬰兒咳嗽,是因胎氣生長,水停滯在心下而引起的咳嗽,可用當歸芍藥散。

泄瀉無其他症狀的,可用胃苓湯、補中湯之類藥方,還有養胃湯、藿香正氣散、真武湯適用。如果一吃東西就換衣服,屬於脾虛。輕者,用補中湯。重者用補中益氣湯。久瀉,可調理中焦,用附子理中湯加赤石脂,或阿芙蓉丸。泄瀉多因不能區分水穀,所以應當分別利水和糟粕。古籍記載:下痢不止,當先利其小便。

小便不利,可用春澤湯加附子。屬於中焦的,用補中湯,或生薑瀉心湯。泄瀉痊癒後,脈象遲緩細弱,到半夜或黎明時分又泄瀉,這是命門真陽不足,用七成湯,或參苓白朮散治療。也有屬於實證的,用大黃丸之類藥方。

嘈雜,是水氣挾火,用三黃瀉心湯、生薑瀉心湯,但心下不痞塊的無效。(心下不痞而嘈雜的,用旋覆花湯,或者吳茱萸單味煎服也可。《古今醫統》說:嘈雜的症狀是,忽然腹部像著火一樣,腹中空空如無一物,似辣非辣,似飢非飢,似痛非痛,而有懊惱不安的樣子,吃了東西暫時停止的,就是這種症狀。可謂把嘈雜症狀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