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上 (18)
卷上 (18)
1. 和田東郭
發癇人艾灸當有忍心。
黴毒亦能致瘵疾。
瘵疾起時有咳嗽者,必失血。
余嘗用薯蕷、生芐、加入四物劑,治愈娠妊嘔吐便溏,患白帶不止,形體瘦,痃癖結塊在腹亦愈。
癖塊食積胸膈,紫圓效。
打撲瘀結,大黃䗪蟲攻下即愈。余治一婦人打撲腹痛,月水欲來不通。萃岡青洲診之曰:瘀結於腹,與余同,惟他藥多劑不知。遂大黃䗪蟲劑,即見黑瘀行而愈。
痢疾不得進藥為噤口痢,然積食不消,胸膈癖塊結實,亦噦惡不可進藥,勿謂一律噤口也。
嬰兒吐乳,一吐直衝即止者易治。吐了再吐,吐出順口而流也,不易治。當分別診之。
傷寒失下多,誤下少。
妊娠患傷寒當下之候,大承氣亦可投。一婦人年二十有六,妊娠三個月有餘,患傷寒已十日,手足冷,身熱昏囈瘛瘲,大便秘結,口燥氣盛,胎動不安,頭額汗。眾醫以白虎證用生石膏、知母、生芐、多劑未知,危已極,胸膈悶急,腹硬而痛。余謂承氣劑可效,投之果愈。(拙軒曰:有故無殞,此之謂也。
臨危之治療,不可以有猶豫之意。不獨治妊娠傷寒,如見他證,亦當如是也。)
半身不遂,手足偏廢於左為多。
痘證白色頂陷,保元湯效。
患黴毒者,兼發痘瘡,多危候。
偏廢症,亦有黴毒成之者。
中風證口開眼合撒手遺尿,亦有治者,余常用六君子加薑汁而愈。為市醫者,宜審脈診神而治。
傷寒病後,因勞而復者少,因食而傷者多。
余治傷寒有用承氣法大便至數十行,猶見膠黑黏膩之糞者,豈可執一下不可再下之說也。(拙軒曰:斷病確,然後用藥准。雖一下再下,自亦無妨,然於診斷不可不加之審也。)
喉痹多有急不及藥者,若可進藥,須急投之。
產後治法,市醫必拘於生化湯。然亦有須審他證之急於去瘀生新也,不可不分別權衡。
產後中風,筋絡拘急,手足瘛瘲,四物合薯蕷、生芐、秦艽,補之則易愈,不可概作風治。腹診似較脈診有據,舌診尤較腹診有據。
先師東洞翁屢以紫圓治痰黏膠結氣逆者,蓋亦善用紫圓之妙也。然亦用之當者方效。
松原一閒齊治一婦人,年三十有餘,妊娠漏下,用補中益氣合十全大補兩劑,早晚間投而愈。又治一婦年二十,妊娠亦患漏下,他醫曾用過補中益氣劑、十全大補湯,均不見效,閒齊用地黃劑即愈。蓋一為氣虛,一為血熱,體質不同,治療豈可不諦脈診證而分別也。
桂枝湯治痹痛,亦能奏效。
腳氣上衝,先師東洞翁亦用紫圓治之。
艾圓灸足三里穴,可引腳氣不上攻。
瘡瘍用艾圓隔姜灸,奏效甚速。
桃花治痹泄,亦可通用。
黃疸證茵陳蒿湯不應者,合五苓散必應。
嬰兒抽搐,不必一定,因風、因痰、因食、因熱。如久患瀉利,及大病後抽搐更多,與附子理中湯,每每奏效甚捷。市醫有拘於驚風用麻桂各法,不救甚多。(拙軒曰:喚醒群迷,活人之功大矣。)
白話文:
和田東郭
治療癲癇,施以艾灸需有決心。
梅毒也能導致瘕疾。
瘕疾發作時伴有咳嗽的,必定會失血。
我曾用薯蕷、生地黃,加入四物湯,治愈孕婦嘔吐、大便稀溏、白帶不斷、形體消瘦、腹部瘕塊等症。
胸膈痞塊、食積,紫金丸有效。
跌打瘀腫,用大黃、蟅蟲攻下即可痊癒。我曾治一位婦人,因跌打導致腹痛,月經將至卻不通。萃岡青洲診斷為腹部瘀血,與我的診斷相同,只是他用藥劑量較多,效果不顯。於是,我用大黃、蟅蟲劑,很快排出黑色瘀血而痊癒。
痢疾不能服藥者稱為噤口痢,但若因積食不消,胸膈痞塊堅硬,也會出現噁心嘔吐而不能服藥,不可一概而論為噤口痢。
嬰兒吐奶,一次性吐完就停止的容易治療;吐了又吐,奶水順著嘴角流出來的,則不易治療。必須分別診治。
傷寒病下瀉太多不好,下瀉太少也不好。
孕婦患傷寒應當瀉下,大承氣湯也可使用。我曾治一位二十六歲的婦人,懷孕三月有餘,患傷寒十天,手腳冰冷,身體發熱,神志昏迷,抽搐,大便秘結,口乾氣盛,胎動不安,額頭出汗。許多醫生診斷為白虎湯證,用生石膏、知母、生地黃等藥,用藥多劑仍不見效,病情危急,胸膈悶痛,腹部堅硬疼痛。我認為承氣湯有效,使用後果然痊癒。(拙軒曰:有方可救,無方致死,此之謂也。)
危急病症的治療,不可以猶豫。不只是治療孕婦傷寒,其他病症也是如此。
半身不遂,手腳偏廢多見於左側。
痘瘡,白色痘頂凹陷的,保元湯有效。
患梅毒又發痘瘡,多為危症。
偏癱,也有因梅毒導致的。
中風,口張眼閉,手腳鬆弛,遺尿,也是可以治療的,我常用六君子湯加薑汁治療而痊癒。作為市井醫生,應該仔細把脈診斷病情而治療。
傷寒病癒後,因勞累復發者少,因飲食不節復發者多。
我治療傷寒,曾用承氣湯法,大便瀉下數十次,仍見黑色粘膩的糞便,怎麼能執著於“瀉下一次就不能再瀉下”的說法呢?(拙軒曰:診斷準確,然後用藥才能恰當。即使瀉下多次,也並無妨礙,但在診斷上不可不仔細審察。)
喉痹,很多情況下病情危急來不及用藥,如果可以服藥,必須儘快使用。
產後治療,市井醫生一定拘泥於生化湯。但是,也需要審察其他病症,急於活血化瘀,不可不分別權衡。
產後中風,筋絡拘急,手腳抽搐,用四物湯合薯蕷、生地黃、秦艽,補益則容易痊癒,不可一概而論為風證。腹部診斷比脈診更可靠,舌診比腹部診斷更可靠。
我的老師東洞翁多次用紫金丸治療痰黏膠結,氣逆等症,可見其善用紫金丸之妙。但必須用藥得當才能有效。
松原一閒齊曾治一位三十多歲的孕婦,妊娠漏下,用補中益氣湯合十全大補湯兩劑,早晚服用而痊癒。又治一位二十歲的孕婦,妊娠也患漏下,其他醫生曾用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均無效,閒齊用地黃湯即愈。一個是氣虛,一個是血熱,體質不同,治療怎麼能不仔細把脈診斷而分別呢?
桂枝湯治療痹痛,也能奏效。
腳氣上衝,我的老師東洞翁也用紫金丸治療。
艾灸足三里穴,可以防止腳氣上衝。
瘡瘍用艾條隔薑灸,療效很快。
桃花治療泄瀉,也可以通用。
黃疸,茵陳蒿湯無效的,合用五苓散則有效。
嬰兒抽搐,不一定是因風、因痰、因食、因熱。如果久患泄瀉,或大病後抽搐更多,服用附子理中湯,往往療效很快。市井醫生拘泥於驚風用麻黃、桂枝等方法,很多都救治無效。(拙軒曰:喚醒迷途之人,救治生命之功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