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上 (14)
卷上 (14)
1. 和田東郭
腹痛發嘔吐者,不詳其因而治之,則誤人不淺鮮,因者何?曰積聚,曰停食,曰蛔蟲,曰水飲,曰瘀血,曰腸癰是也。積聚心下痞硬,按之則反脹。停食心下濡,按之如空,蛔蟲按之指下有氣築築然。瘀血多在臍旁及少腹,按其痛處塊應手。水飲其痛遊走不定,按之則鳴動。
腸癰多右腹,按之左右異狀。且手足痛處則必覺潤澤,右足攣急,小便淋瀝。余多年潛心辨此六者,無有差忒。
風眼痛劇者,與紫圓六七分大下之即效。(拙軒曰:專門眼科曾有此快活手段耶。)
黴毒熱甚者,以清解為主。若解發不徹,則多為沉痼廢疾。此法醫書未說及,為可深惜矣。
偏枯證有治不治之辨,病者握手者決不治。試使握手仰臥,則其手必開,復起之則如故,是為惡候。
禁口痢者,胃口至胃中多畜水飲,故水分動氣甚。附子理中湯加粳米,或加薯蕷、生芐效,又將生雞肝入醬煮熟取汁服之。
掘河丸太街一富商女年十八,患麻疹,其狀細小,欲發不能發,隱隱於皮肉,大熱如火,嘔逆,水藥不能納口。余以為熱毒內攻所致,乃與調胃承氣湯,病阻不能服。因延田中信藏診之曰:余有浴法試之,家人疑議。余曰:藥不能下,施之而可。信藏乃以清酒和熱湯盛之於盤內,使病者沐浴其中,須臾出之,溫覆取汗,則嘔吐忽止,疹悉發。(拙軒曰:魏氏博愛心鑑水楊湯浴痘兒之法,與此條同巧異曲。
)治痘法以辨胃強弱為要,雖有下利、煩渴、寒戰、咬牙等證,胃氣強者可治。補瀉之分,全在此一途。
老人頑癬,多因血液乾燥,濕熱熏肌表。故溫清飲為的治,或加浮萍佳。
腳氣動氣甚者,四物湯或效,蓋以水分動為標準也。
噦逆屬胸中者,主橘皮、竹茹、丁香。其屬腹中者,主附子粳米湯,合甘草乾薑湯。若有水飲中氣虛者,主香砂六君子加芍藥也。
產前後口舌赤爛焮痛者,實者以麥門加石膏湯,三黃加石膏湯為主。在虛實間者,以加味逍遙散為主。極虛者,以附子湯加當歸為主。若赤爛生白點者,為惡候。加下利者,為不治。
諸病其脈時時變易者,屬癇也。
余曾謂芍藥緩肝,當歸潤肝,川芎疏肝,生地黃瀉肝。其能各異,而要之不能出肝分。
卒厥人趺陽脈應手者,為惡候,何者?胃氣脫則趺陽反鼓動。宜審其神氣有無,吐與利證異而因同,醫當曉其理。
諸病凝結心下者,多屬肝氣。疫證亦多挾肝氣,宜察焉。
赤遊丹毒不早下之,則內攻為走馬牙疳,宜涼膈散加犀角。
黴毒上攻,頭上腫起為凸凹者,屬火證。宜溫清飲,黴毒動生火,不可徒為濕而治焉。
久病人左右偏臥者,一朝忽得自由臥,則死期在近。
池田瑞仙(錦橋)診痘甚粗,如不用意者,或人問之。曰:診察過密,則反失真。其妙存於目擊之間,譬如睹刑人之就死地,雖剛強者其氣餒,憔悴之狀,在過眼之間,若熟視久之,則其形氣與常人無異矣。余治妙法大王臣菅谷中務卿男,啖柿果傷胃,發大吐瀉,四肢厥冷過肘膝,換數百方治之無效,束手俟死。余望之形容自有生氣,因與理中安蛔湯,忽蘇息矣。
白話文:
和田東郭
腹痛嘔吐,病因不明就治療,很容易誤事。為什麼呢?因為腹痛嘔吐的原因很多,例如積聚、停食、蛔蟲、水飲、瘀血、腸癰等。積聚症狀是心下痞硬,按壓反而脹滿;停食則心下柔軟,按壓像空一樣;蛔蟲則按壓時指下有氣體蠕動感;瘀血多在肚臍旁或下腹部,按壓疼痛處會有腫塊;水飲則疼痛遊走不定,按壓會有鳴響聲;腸癰多在右腹部,按壓左右兩側症狀不同。此外,手腳疼痛處通常感覺濕潤,右腳抽筋,小便淋漓不盡。我多年專研這六種疾病,從未診斷錯誤。
風眼劇痛,服用紫圓(藥物名,約六七分大小)即可見效。(拙軒評:專門的眼科醫生有這種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嗎?)
梅毒熱盛,應以清熱解毒為主。如果解毒不徹底,往往會成為慢性頑疾。這個方法醫書上沒記載,實在可惜。
半身不遂有治癒和無法治癒之分,病人能握手的人一定治不好。試著讓病人握手仰臥,他的手一定會張開,但讓他起身後又恢復原狀,這是惡兆。
禁食性痢疾,胃中積聚大量水飲,因此水分導致氣機紊亂。可用附子理中湯加粳米,或加薯蕷、生薑,也有效;另外,將生雞肝用醬油煮熟,取汁服用也有效。
掘河丸(地名)街上一位十八歲的富商女兒患麻疹,疹子細小,欲出不出,隱隱於皮肉之中,高燒不退,嘔吐不止,服用湯藥也無法入口。我認為是熱毒內攻所致,便給她開了調胃承氣湯,但她病情嚴重無法服用。於是請田中信藏醫生診治,他說有一個浴法可以試試,家人都有疑慮。我說:「藥物無法服用,用這個方法試試看。」信藏便用清酒和溫水盛在盤子裡,讓病人沐浴其中,片刻後取出,溫暖覆蓋讓她出汗,嘔吐立即停止,疹子也全部發出來了。(拙軒評:魏氏博愛心鑑中用水楊湯沐浴治療痘瘡的方法,與此法異曲同工。)
治療痘瘡,關鍵在於辨別胃氣強弱。即使出現下痢、口渴、寒戰、咬牙等症狀,只要胃氣強盛就能治療。補瀉之法,全在此一點上。
老人頑固性癬,多因血液乾燥,濕熱侵犯肌膚表面。因此,溫清飲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或者可以加浮萍。
腳氣氣機紊亂嚴重者,四物湯可能有效,因為治療的標準是水分的活動。
呃逆(呃逆)在胸中的,主要用橘皮、竹茹、丁香;在腹中的,主要用附子粳米湯,配合甘草乾薑湯;如果伴有水飲和氣虛,則主要用香砂六君子湯加芍藥。
產前產後口舌紅腫爛痛,實證者以麥門冬加石膏湯、三黃加石膏湯為主;虛實夾雜者,以加味逍遙散為主;極度虛弱者,以附子湯加當歸為主。如果紅腫處出現白色斑點,是惡兆;如果伴有下痢,則無法治癒。
各種疾病的脈象經常變化者,屬於癇證。
我曾說過,芍藥緩解肝氣,當歸滋潤肝臟,川芎疏通肝氣,生地黃瀉肝火。它們的作用各不相同,但總歸離不開肝臟的範疇。
突然昏厥,趺陽脈(足背動脈)有力者,是惡兆。為什麼呢?因為胃氣虛脫時,趺陽脈反而跳動有力。應該仔細觀察病人的精神氣息,嘔吐和腹瀉症狀雖然不同,但病因卻可能相同,醫生必須明白這個道理。
各種疾病症狀凝聚於心下的,多屬於肝氣鬱滯。疫病也多夾雜肝氣,應該仔細觀察。
丹毒(一種皮膚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內攻,變成走馬牙疳(一種口腔疾病),應該用涼膈散加犀角治療。
梅毒上攻,頭上腫起呈凸凹狀的,屬於火證。應該用溫清飲,梅毒容易生火,不能單純從濕邪的角度治療。
久病的人,平時只能側臥,有一天突然能夠自由翻身,則生命將盡。
池田瑞仙(錦橋)診治痘瘡非常粗略,好像漫不經心似的,有人問他。他說:「診察過於仔細,反而會失去真實情況。其妙處在於一目瞭然,就像看到犯人被押赴刑場,即使是強壯的人,也會因恐懼而氣餒,憔悴的樣子,一眼就能看出。但如果長時間盯著看,他的神情氣息就和常人沒有什麼區別了。」我治療妙法大王臣菅谷中務卿,他因吃柿子傷了胃,嘔吐腹瀉,四肢厥冷,超過肘膝,換了好幾百種藥方都無效,束手待斃。我觀察他面色,仍然有生機,於是給他用了理中安蛔湯,他立刻就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