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3)

1. 和田東郭

天庭色衰者為虛,色盛者為吉,色痿有皺紋者為難治,日月額凹陷者死,失色者為難治,無生氣或羸脫者死,耳痿失色者死,髮際有白點者死,面冷或鼻冷或少商穴冷者死,額上冷者死,此皆望色決死生之要訣也。(按:《醫學正傳》小兒門湯氏說云:山根若見脈橫者,知兩度驚。

相書鼻為山根,山根有疾,尤非佳兆矣。然東晉謝安、北宋劉貢父俱有是疾,一則德望蓋世,一則博識該覽。居一代諸賢之右,亦不可拘物理小識云:小兒乳哺時母有孕,輒眉心黑泄瀉,據之則眉間亦可精察。)

脅下引背脊痛者,多屬畜血,不可概為懸飲。

世所稱膿淋者非淋,即《外科正宗》蝕疳也,宜解毒劑。

急喉痹秘寒不能飲下者,與苦酒湯效,或平素患咽腫者亦效。一男患咽痛,後元氣衰乏,下利咽腫而燥,難言語者,與苦酒湯,初痛楚不能咽,後快通愈。

病人絕脈者,暴出為惡候,微續為佳兆,不止脈如厥逆亦然。

治病求本為要。譬如鼻痛、耳痛、耳聾,徒為耳鼻之治,此即捨本執末也。為醫者宜認其所以然而治之。

用方以活變為主,某方治脫肛,某藥主下血,概用之者,不知活變也。一方以應萬病,萬病以歸一方,是謂活變也。

心胸痞塞,用芍藥、甘草類不應者,半夏厚朴湯加芎藭,輕其劑量而服之則效。(拙軒曰:如此條所言東郭翁極得意手段,玩味有餘,下條亦然。)

泄利與附子劑不止者,錢氏白朮散奏效。此理可玩。

一婦人羸瘦盜汗,下利十餘行,腹中拘急如摸羅網,不欲飲食時喘者,與真武湯愈。

傷寒與下劑,以其脈沉實沉緊為的也。(此語非大有見識,大明脈理者不能道,誠與仲師用承氣之旨符合。)

病人有心下痞硬,腹中拘急而遺精或漏精者,概為下元虛治之,則痞硬益甚。先治其痞,則遺精亦隨愈。

病咳血心下有水,左肋及脅下拘急動悸者,與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愈。此治腹而血自治也。(拙軒曰:翁之用四逆散、柴胡薑桂湯、八味丸等,縱橫顛倒,變化無方,實極得心應手之妙,他人不可及也。然精思求之,豈不得其彷彿乎。)

諸瘡內攻,及腳氣上衝,與木瓜、吳茱萸、犀角等無效者,四物加黃柏、山梔子,或四物加浮萍能治之。蓋不制水濕而治血虛,最是上乘法。

生地黃能治心下痞硬,乾地黃亦然,但其效不如生耳。

京師一時咳嗽大行,有人患之,諸藥無驗。荻野臺州以為下元虛,與八味丸不應。診之左肋拘急,因與四逆散加吳茱萸、牡蠣速愈。

一婦人數日自汗不食,腳攣急,臍下有塊而痛,其狀頗似蓐勞,眾醫治之不愈。余以塊為主證,與安中散,塊漸消,汗隨止,全愈。

久腹痛者,徒禁厚粱而不減飲食,則雖方證相對,更無效。

白話文:

和田東郭

觀察臉色判斷生死,天庭顏色衰弱者為虛弱,顏色紅潤者為吉利,顏色萎黃且有皺紋者難以治療,日月角(額頭兩側)凹陷者將死,臉色失去光澤者難以治療,沒有生氣或體力衰竭者將死,耳朵萎縮失去光澤者將死,髮際有白點者將死,臉冷、鼻子冷或少商穴(拇指指甲根部)冷者將死,額頭冰冷者將死。這些都是觀察臉色判斷生死的重要訣竅。(按:《醫學正傳》小兒門湯氏所說:山根(鼻樑)如果出現橫向的脈絡,就知道孩子曾受過兩次驚嚇。相書認為鼻子是山根,山根有病,不是好兆頭。但是東晉的謝安和北宋的劉貢父都有這種病症,一個德高望重,一個博學多才,都是一代賢人,所以也不能拘泥於一些小的醫理。)

脅下延伸到背脊疼痛,大多是淤血,不能一概認為是水腫。

世人所說的膿淋,其實不是淋病,而是《外科正宗》中所說的蝕疳(一種皮膚病),應該用解毒藥物治療。

急性的喉嚨腫痛,因寒邪閉阻而無法吞嚥者,服用苦酒湯有效,平時患有咽喉腫痛的人也適用。曾有一名男子患咽喉疼痛,後來元氣衰弱,腹瀉,咽喉腫痛乾燥,難以說話,服用苦酒湯後,開始疼痛難忍無法吞嚥,後來很快痊癒。

病人脈象消失,突然出現是惡劣的徵兆,脈象微弱但持續則是好兆頭,持續的脈象停滯如同厥逆(一種危急病症)也是一樣的道理。

治療疾病,尋找病根最重要。例如鼻痛、耳痛、耳聾,只針對耳鼻治療,這是捨本逐末。醫生應該認識到疾病的根本原因來治療。

用藥要靈活變通為主。某一方劑治療脫肛,某種藥物治療出血,一概照方抓藥的人,不懂得靈活變通。一個方劑可以應對萬種疾病,萬種疾病都可以歸於一個方劑,這就是靈活變通。

心胸痞塞,服用芍藥、甘草類藥物無效者,可用半夏厚朴湯加芎藭,減少藥量服用即可見效。(拙軒評:這幾條所說的東郭翁的醫術非常高明,值得仔細玩味,下一條也是如此。)

腹瀉服用附子藥物後仍不止者,錢氏白朮散有效。這個道理值得琢磨。

一位婦女消瘦盜汗,腹瀉十多次,腹部拘急如網羅纏繞,不想吃東西還喘息,服用真武湯痊癒。

治療傷寒服用瀉下藥物,以脈象沉實、沉緊為依據。(這句話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只有深刻明白脈理的人才能說出來,的確符合仲景先生使用承氣湯的原則。)

病人有心下痞塊堅硬,腹部拘急並且遺精或漏精,總認為是下元虛弱而治療,結果痞塊更硬。先治療痞塊,遺精也會隨之痊癒。

病人咳嗽咳血,心下有水腫,左肋及脅下拘急心悸,服用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痊癒。這是治療腹部而血液疾病自愈。(拙軒評:東郭翁使用四逆散、柴胡薑桂湯、八味丸等方劑,縱橫變化,靈活多變,真是得心應手的妙法,其他人難以企及。但是如果用心思考,豈能不能有所領悟呢?)

各種瘡瘍內攻,以及腳氣上衝,服用木瓜、吳茱萸、犀角等藥物無效者,可用四物湯加黃柏、山梔子,或四物湯加浮萍治療。這是不去除水濕而治療血虛,是最上乘的療法。

生地黃能治療心下痞塊堅硬,熟地黃也能,但是效果不如生地黃。

京師一時流行咳嗽,有人患病,各種藥物無效。荻野臺州認為是下元虛弱,服用八味丸無效。診脈發現左肋拘急,於是服用四逆散加吳茱萸、牡蠣很快痊癒。

一位婦女幾天持續自汗、不進食,腳抽筋,臍下有腫塊疼痛,症狀很像蓐勞(一種產後疾病),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我以腫塊為主要證狀,服用安中散,腫塊逐漸消失,汗也隨之停止,痊癒。

久患腹痛者,只禁止吃精米細麵而不減少飲食,那麼即使方證相對,也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