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山人醫案》~ 胎前
胎前
1. 胎前
吳(廿五)寒熱頭痛。渴飲不化,胸悶嘔惡。詢經水三月未來。寸脈搏指。此屬妊象。
細條芩(一錢五分),炒焦半醜(一錢五分),川芎(五分),知母(一錢五分),橘紅(一錢),花粉(一錢五分),嫩蘇梗(一錢)
魏(廿八)妊娠暮熱早涼。口乾胸悶。
桑皮(一錢),條芩(一錢五分),麥冬(二錢),細生地(三錢),知母(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生白芍(一錢五分),川斛(四錢)
繆(廿二)胎氣上衝。乾嘔不食。勢防小產則危。
小生地,麥冬,焦白朮,阿膠,知母,黃芩,生白芍,云茯神,炒焦砂仁末
王(廿七)妊娠咳嗽。適有七月。太陰司胎。作子嗽治。
桑根白皮,杏仁,鮮竹茹,淡天冬,桔梗,生甘草,紫菀(一錢),加建蜜三匙臨服衝入
王(廿六)妊娠已及彌月。噯酸䐜脹。議安胎飲去芎、歸、條芩。加茯苓。即戊己湯加香附。紫蘇。茯苓易茯神。
西黨(二錢),炙草(五分),制香附(三錢),甜冬朮(二錢),廣皮(一錢),揀麥冬(四分),抱木茯神(二錢),大白芍(二錢),紫蘇(六分)
白話文:
【胎前】
吳女士(25歲):出現寒熱交錯、頭痛及口渴但飲水不易下嚥的情況,並伴有胸悶與噁心嘔吐。詢問後得知其月經已三個月未至,且診脈時發現脈象強勁,這顯示懷孕的可能性很大。
處方:細條黃芩(1.5錢)、炒焦的半夏(1.5錢)、川芎(0.5錢)、知母(1.5錢)、陳皮(1錢)、天花粉(1.5錢)、嫩蘇梗(1錢)。
魏女士(28歲):懷孕期間晚上發熱,早晨則感到涼意,同時有口乾舌燥及胸悶的症狀。
處方:桑白皮(1錢)、細條黃芩(1.5錢)、麥門冬(2錢)、生地黃(3錢)、知母(1.5錢)、天花粉(1.5錢)、生白芍(1.5錢)、鐵皮石斛(4錢)。
繆女士(22歲):胎氣上衝導致乾嘔不止,無法進食,這種情況若不加以控制,恐有小產的危險。
處方:小生地、麥門冬、炒白朮、阿膠、知母、黃芩、生白芍、茯神、炒焦的砂仁末。
王女士(27歲):懷孕期間咳嗽不止,目前懷孕約七個月,根據中醫理論,這時期由脾臟負責胎兒的養育,因此應按子嗽(孕期咳嗽)來治療。
處方:桑根白皮、杏仁、鮮竹茹、淡天冬、桔梗、生甘草、紫菀(1錢),另加三匙建蜜於服用時沖入。
王女士(26歲):懷孕已滿一個月,出現噁心、胃脹及反酸的情況。決定調整安胎飲,去掉川芎、當歸和黃芩,加入茯苓,即是戊己湯再加入香附和紫蘇,其中茯苓改為茯神。
處方:黨參(2錢)、炙甘草(0.5錢)、制香附(3錢)、甜冬朮(2錢)、陳皮(1錢)、麥門冬(0.4錢)、抱木茯神(2錢)、大白芍(2錢)、紫蘇(0.6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