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山人醫案》~ 痢
痢
1. 痢
高(廿三)濕熱內聚。腹痛。下痢初起。當分消兼清裡邪。
青皮,煨木香,淡黃芩,炒厚朴,川連,南楂炭,檳榔
殷(七歲)腹痛。下痢無度。渴煩肛墜。議用分消。兼佐升提。
青皮(一錢),炒白芍(一錢五分),煨升麻(五分),炒厚朴(一錢),炙草(五分),醋炒柴胡(五分),南楂炭(一錢五分),廣皮(一錢)
又,下痢純血。氣陷肛墜。昨用升舉。原得小安。未能全退。想在裡濕熱未清。再當酸苦泄熱。
小川連,炒焦白芍,炒當歸,北蓁皮,炙甘草,石蓮肉,炒黃柏,烏梅肉
陳(六三)濕熱內聚。腹痛下痢。噁心眩暈。痞悶不飢。此屬高年肝陰久虧。肝陽乘陽明上胃。最有身熱之虞。擬苦辛宣通。佐以和陰。
淡黃芩(一錢),製半夏(一錢五分),藿香葉(一錢),川連(八分),枳實(一錢),飛滑石(三錢),生白芍(一錢五分),淡乾薑(五分)
錢(廿八)暑濕內伏。下痢腹痛。擬分消主之。
青皮(一錢),煨木香(六分),藿香葉(一錢),炒厚朴(一錢),炒廣皮(一錢),六一散(包,三錢),南楂炭(三錢),淡黃芩(一錢)
馮(三二)赤痢月餘。近日無度。因始病未經清理。致溫熱變遷。釀成厥陰下痢。今已身熱腹痛。後重裡急。胸痞不食。嘔惡頻加。腑氣欲絕之驗。昔賢雖有通澀二法。憑症難施。參仲景厥陰下痢篇。勉擬連芍苦辛之屬。假其降火制肝之義。使其木得條達。則土自敦阜。俾得安穀。再商治痢。
吳萸炒川連(四分),炒半夏(二錢),川楝子(二錢),淡乾薑(一錢),枳實(一錢),茯苓(二錢),生白芍(一錢五分),香粳米(三錢)
桂(三二)昨進疏泄。得汗邪解。身涼咽痛亦愈。詢久臥濕地。蘊釀濕熱。致腹痛下痢。並不渴飲。述嗔怒未曾發泄。是肝陽鬱勃於中。髒土早熱。治宜分消。
青皮(一錢),煨木香(五分),赤苓(三錢),炒厚朴(一錢),淡黃芩(一錢),澤瀉(一錢),楂炭(一錢),加老薑(三分)
白話文:
[痢疾]
- 一位高齡者(23歲),體內溼熱聚集,出現腹痛及痢疾初期症狀,治療上應同時清除體內的溼熱。
用藥:青皮、煨木香、淡黃芩、炒厚朴、川連、南楂炭、檳榔。
- 一名孩童(7歲)腹痛且痢疾嚴重,口渴煩躁,肛門有墜感。治療上應以分解溼熱爲主,並輔以提升正氣。
用藥:青皮、炒白芍、煨升麻、炒厚朴、炙草、醋炒柴胡、南楂炭、廣皮。
- 痢疾出血,氣血下陷,肛門墜脹。昨天使用提升正氣的治療方法,病情稍有好轉但未完全恢復,可能是因爲體內溼熱未清。再次使用酸苦泄熱的方法。
用藥:小川連、炒焦白芍、炒當歸、北蓁皮、炙甘草、石蓮肉、炒黃柏、烏梅肉。
- 一位老人(63歲),體內溼熱聚集,腹痛、痢疾、噁心、眩暈、胸悶、食慾不振。此爲老年人肝陰長期虧損,肝陽上逆影響胃部。考慮使用苦辛藥物宣通,配合調和肝陰。
用藥:淡黃芩、制半夏、藿香葉、川連、枳實、飛滑石、生白芍、淡乾薑。
- 一位青年(28歲),體內暑溼潛伏,出現腹痛、痢疾。治療上應以分解溼熱爲主。
用藥:青皮、煨木香、藿香葉、炒厚朴、炒廣皮、六一散、南楂炭、淡黃芩。
- 一位中年人(32歲),赤痢持續一個月多,近期病情加劇。起初未進行清理,導致溫熱變化,形成厥陰下痢。現身體發熱、腹痛、大便頻繁、胸悶、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腸功能接近衰竭。參考古代醫書,使用連芍苦辛類藥物,通過降火制肝,使肝氣順暢,脾胃功能得以恢復,再商量後續治療方案。
用藥:吳萸炒川連、炒半夏、川楝子、淡乾薑、枳實、茯苓、生白芍、香粳米。
- 一位中年人(32歲),昨日使用疏散泄熱藥物,汗出後邪氣解除,身體涼爽、喉嚨疼痛也得到緩解。詢問得知長期臥牀於潮溼環境中,體內溼熱積聚,導致腹痛、痢疾。不渴飲水。由於憤怒情緒未能發泄,肝陽在體內鬱結。治療上應以分解溼熱爲主。
用藥:青皮、煨木香、赤苓、炒厚朴、淡黃芩、澤瀉、楂炭、加老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