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壽

《三家醫案合刻》~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粵東地卑多濕,陽氣多泄。宦遊十載,恰已五旬。中年二氣,不及壯盛堅固,眩暈汗出,乃陽不潛藏,變化內風,擾動虛靈所致。內經藏象謂腎為根本,左右有二。蓋一陰一陽,互相交紐,水中有火,為生生化育,惟藏畜不露,斯永年無病。而肝為腎子,母氣既衰,水不生木,肝屬風藏,內風乘龍雷相火,迅速飛騰,陡升莫制。

每慮僕中之累。是皆內因之症,自述熱起脊背,直至巔頂,清之補之,無效,未究藏陰內乏,陽氣獨升之旨。古人以腎藏內寓真陽,非溫不納;肝臟內寄相火,非清不寧。用藥之法,填實精氣以固其下,佐鹹味以達之,兼氣重以鎮之,介類以潛之,酸味以收之,夏入滋清以涼肝。引之導之,浮陽內風,勿令鼓動。

熟地,北五味子,萸肉,磁石,青鹽,瑣陽,龜板,茯神,湘蓮,天門冬

豬脊筋搗爛,和蜜丸,熱酒送。

經漏百日,淋帶不止,是衝任督帶奇經諸脈不能固攝,病在下焦,脈左關沉微而緩,右部虛浮。陽升於上,陰虧於下。然先以血凝成塊,決非血熱妄行,況食減味少,胃氣孱憊,補中益氣,僅升脾營,焉得藥到病所?滋陰堵塞沉膩與胃衰少谷相背,考古崩漏不止,先用局方震靈丹,直達衝任以固之,繼用人參湯續其生氣,得效,再為進商。

白話文:

【卷一】

廣東地勢低窪,濕氣較重,陽氣容易散失。我在這裡做官十年,剛好五十歲了。到了中年,身體的陰陽二氣不如壯年時那樣堅固,經常感到頭暈、出汗,這是由於陽氣無法好好儲存,產生內風,擾亂了身體的平衡所導致的。《內經》中的「藏象」理論認為,腎臟是人體的根本,且分為左右兩側。這代表陰和陽兩種能量相互連接,水中有火,象徵著生命生生不息,只要這些能量被妥善儲存,不外露,就能長壽無病。而肝臟是腎臟的子臟,當母親的腎氣衰退,就無法滋養肝臟,肝臟屬於風的器官,內風會藉助龍雷相火的力量,迅速上升,難以控制。

我一直擔心這樣的身體狀況會影響我的工作。這些都是由內在因素引起的病症,我自己描述過,熱感從脊背升起,直到頭頂,無論清熱或補養都無效,因為沒有深入瞭解到陰氣內耗,陽氣單獨上升的問題。古人認為,腎臟裡藏有真陽,如果不溫暖它,就不能被吸收;肝臟內有相火,如果不冷卻它,就不能平靜。因此,用藥的方法是填補精氣,鞏固下焦,使用鹹味藥材來達到效果,同時利用重的氣味來鎮定,介質類的藥材來隱藏,酸味的藥材來收斂,夏季則使用滋潤清涼的藥材來冷卻肝臟。這些方法可以引導陽氣和內風,防止它們被激發。

使用熟地、北五味子、萸肉、磁石、青鹽、瑣陽、龜板、茯神、湘蓮、天門冬等藥材。將豬脊筋搗碎,加入蜂蜜製成丸狀,用熱酒吞服。

如果經血流失超過百日,持續淋漓不止,這是因為衝脈、任脈、督脈和帶脈等奇經八脈無法固守,病症出現在下焦,左關的脈象深沉而緩慢,右邊的脈象虛弱而浮動。這是因為陽氣上升至頭部,陰氣在下方不足。然而,血液凝結成塊,並非因為血熱,況且飲食減少,胃氣虛弱,只補中益氣,提升脾臟的功能,如何能讓藥物達到病竈?滋養陰氣的藥物和胃氣虛弱,食慾不佳的情況相矛盾。根據古人的經驗,對於持續的崩漏,首先應使用震靈丹,直接作用於衝脈和任脈,鞏固它們,然後使用人參湯,延續生命力,等到病情有所改善,再進一步商量治療方案。

2. 震靈丹

診脈百至,數促而芤,勞損數年不復,寒熱,大汗泄越。將及半載,臥枕嗽甚,起坐少緩,穀食大減,大便不實,由下焦損傷衝脈之氣震動,諸脈皆逆。醫投清熱理肺,降氣消痰,益令胃氣戕害。昔越人有下損過脾不治之訓,此寒熱汗出,二氣不交所致。秋半之氣不應,天氣肅降乖離,已見一斑。生陽不發,入冬可慮,急固散越之陽,望其寒熱汗出,稍緩再商。

救逆湯去白朮,加人參。

稚年純陽體質,熱症最多。病偏右胸高,呼氣不利,肺氣不能清肅,熱鬱內蒸,逆傳膻中。經天君震動,狀若癇症。夫肺主衛,心主營,二氣循環於肺胃脈中,苟營衛失和,越日觸遇乃發。翁仲仁謂扶肚抬胸,為肺熱壅塞。然不及周歲,未受穀食涵養,臟腑柔薄,一切苦寒沉降及膩滯陰藥,俱在禁例。

且肺位最高,逆行心胞絡間,仍從上治,抱持勿臥,令上氣下行為順,可使營衛兩和。

薄荷,桑葉,米仁,茯苓,鬱金,淡竹葉,鮮石菖蒲

再診

西瓜翠衣,鮮枇杷葉,通草,茯苓,生米仁,淡竹葉

三診,宿熱未平,秋金燥令亦從天降,致上氣不能全順。症見咳嗽燥逆,議清氣分之熱。

大沙參,麥冬,花粉,生甘草,桑葉,燈心

四診,視面部清竅未能爽適,顯然肺熱未能全解。議進甘寒,仿喻嘉言清燥意。

桑葉,麥冬,梨肉,川貝母,銀花,生甘草

五診,伏暑上壅,得宣通而降,頭頭胸次已平,但乳食不能少運,便溏日有數次,思肺降之熱,必移於府。考古幼稚泄瀉,每以四苓為主方,不越分利和中之意。

四苓加廣皮、木瓜、生穀芽

據述產育頻多,產後兩年,經水至今未來,此為病根,已屬下元陰虧。長夏初患泄瀉,必天雨地濕,潮霧穢濁氣,由口鼻吸受,原非發散消攻可去。只因體質甚薄,致穢濁蔓延,充在三焦,上則咳痰不飢,下則二便澀少,非表有風寒,故無寒熱見症。然氣分壅塞,津化濁痰,入夜渴飲,胃汁消乏,求助於水,是本虛標實之病。

夫肺位最高,與大腸相表裡,清肅不行,小便不利矣。

蘆根,米仁,通草,茯苓,桑葉,西瓜,翠衣

衝入白蔻末。

再診,前議虛不受補,皆因夏令伏邪著於氣分。夫肺氣一身之氣,既因氣阻清肅不行,諸經不能流暢,三焦悉被其蒙。前言攻邪不效,蓋客邪由吸而受,與風寒感冒不同,乃氤氳虛空,聚則為殃耳。故取淡滲無味氣薄之品,僅通其上,勿動中下,俾虛無傷,伏氣可去,稍佐辛香,非燥也,仿闢穢之義。

經霜桑葉,鮮枇杷葉,茯苓,蔻仁,米仁,蘆根

脈小右弦,呼吸不利,喉中有聲,入夜神迷昏倦,少腹微脹,二便不爽,自言筋骨如針刺,身重難以轉側,右環跳筋,縱不能伸屈。此皆暴寒內入,周行上下,陽氣痹塞,且頻年交冬痰嗽,天暖自安,老年腎真衰乏,少藏納之司,水液化痰上泛,寒中少陰,則太陽膀胱之氣,無以上承,而流通宣化,開合失度,樞機悉阻,濁氣升痰飲逆,最忌喘急神昏。若用發散墜降,恐致傷陽劫陰。

議進仲景小青龍法,乃太陽表中之裡,通營衛不耗其陽,開痰飲不泄其氣,仍有收肺逆通膀胱之義。

白話文:

[震靈丹]

診斷脈搏跳動頻率極快且虛弱,這是長期勞累損傷導致,並伴隨寒熱交錯以及大量出汗。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患者躺在牀上時咳嗽劇烈,坐起來會稍微緩解,食慾大減,排便不成形,這是因為下焦受到損傷,衝脈的氣血受到震動,全身的脈絡都出現異常。醫生使用了清熱、調理肺部、降氣、化痰的方法,反而使得胃氣受到進一步傷害。古醫學家越人曾有過“下損過脾不治”的教訓,這種寒熱交錯,大量出汗的情況,是由於身體陰陽兩氣無法正常交流所導致。秋季的涼爽氣候未能正常到來,天氣肅殺下降的自然規律發生了偏差,這一點從現象中已經可以窺見一斑。生髮的陽氣無法正常產生,進入冬季後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我們必須緊急鞏固散失的陽氣,期待寒熱出汗的症狀能有所緩解,再進一步商量治療方案。

治療上選擇「救逆湯」去掉白朮,加入人參。

對於孩童這種純陽體質,熱性病症十分常見。患者的病癥主要集中在右側胸部,呼吸不暢,肺部功能無法正常清肅,熱氣在內部聚集蒸騰,病情迅速惡化,影響到了心包絡。當心包絡受到震動,病情類似癲癇。肺主外衛,心主營養,二者的氣血在肺胃脈絡中循環,如果營衛失調,接觸外界刺激後就會發作。翁仲仁認為,扶住腹部抬起胸部,是肺熱堵塞的表現。然而,對於還不到一歲的孩童,尚未接受穀物食物的滋養,臟腑柔弱,所有苦寒、沉降以及滋陰藥物都是禁忌。

肺的位置最高,熱氣逆向流向心包絡,我們仍然選擇從上方進行治療,抱著孩子保持直立,讓上氣向下運行成為順序,可以達到營衛兩和的效果。

薄荷,桑葉,薏米,茯苓,鬱金,淡竹葉,鮮石菖蒲

二次診斷

西瓜翠衣,新鮮枇杷葉,通草,茯苓,生薏米,淡竹葉

三次診斷,體內的熱量仍未完全消除,秋天的乾燥氣候也隨之到來,導致上氣無法完全順利。症狀為咳嗽乾燥逆氣,我們討論清熱氣分。

大沙參,麥冬,花粉,生甘草,桑葉,燈心

四次診斷,觀察面部清竅未能舒適,顯然肺熱未能完全消除。討論進補甘寒的藥物,仿照喻嘉言清燥的理論。

桑葉,麥冬,梨肉,川貝母,銀花,生甘草

五次診斷,夏季潛伏的暑氣上沖,得到宣通下降,頭痛胸悶的症狀已經平息,但是乳食無法消化,每天多次的稀便,推測肺部下降的熱度,一定轉移到了腑部。參考古籍中對兒童腹瀉的治療,常用四苓湯作為主方,旨在平衡中焦,調節水道。

四苓加廣皮、木瓜、生穀芽

根據患者描述,生產頻繁,產後兩年,月經至今未恢復,這纔是病根所在,顯示下焦陰氣已經虧損。長夏初期,患者遭遇腹瀉,這一定是因為天氣潮濕,霧氣中的污濁氣體通過口鼻吸入,原本就不是發汗或者消炎所能解決的。只是因為患者體質虛弱,導致污濁之氣擴散,充斥在三焦,上則咳嗽有痰,食慾不振,下則大小便困難,這並非表面有風寒,所以沒有寒熱交替的症狀。然而,氣血堵塞,導致津液化為濁痰,夜晚口渴,胃液消耗殆盡,只能靠喝水來補充,這是一種本虛標實的疾病。

肺部位置最高,與大腸互為表裡,如果清肅之氣無法流通,小便就會不通暢。

蘆根,薏米,通草,茯苓,桑葉,西瓜翠衣

加入白豆蔻粉末。

再次診斷,之前試圖補益卻不奏效,是因為夏季潛伏的邪氣影響了氣血。肺氣是全身之氣,一旦受到氣血阻塞,清肅之氣無法流通,各個經絡無法順暢,整個三焦都被影響。之前的攻邪方法無效,因為這種邪氣是由吸入而來,與一般的風寒感冒不同,而是源自於空氣中彌漫的污濁之氣。因此,我們選擇了淡滲無味、氣味輕薄的藥物,只作用於上焦,不影響中下焦,這樣不會傷害虛弱的體質,也能清除潛伏的邪氣,稍微添加些許辛香藥材,這並非為了燥熱,而是為了闢除污濁之氣。

經霜桑葉,新鮮枇杷葉,茯苓,豆蔻仁,薏米,蘆根

脈搏細弱且右側呈弦狀,呼吸困難,喉嚨有異響,夜晚精神恍惚疲倦,小腹微脹,大小便不順暢,患者自述全身骨骼如被針刺,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右側臀部肌肉僵硬,無法自由伸縮。這些都是因為突然的寒冷侵入體內,遍及全身,導致陽氣閉塞。並且,患者連續幾年冬天都會咳嗽,天氣暖和後自行恢復,這是因為老年人腎臟功能衰退,無法有效儲存能量,水分化為痰液向上泛濫,寒氣侵入少陰脈,導致太陽膀胱的氣血無法向上流通,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幹擾,開合功能失調,全身機能受阻,渾濁之氣上升,痰飲逆流,最忌諱的是喘息急促、神志不清。如果使用發汗或下瀉的治療方法,可能會進一步傷害陽氣和陰氣。

我們討論使用張仲景的小青龍湯法,這是太陽表裡的治療原則,既能調節營衛而不耗損陽氣,又能清除痰飲而不洩露氣血,同時具有收斂肺氣和疏通膀胱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