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三 (1)
卷三 (1)
1. 卷三
2. 中風案
羅左,年甫半百,陽氣早虧,賊風入中經腧,營衛痹塞不行,陡然跌僕成中,舌強不語,神識似明似昧,嗜臥不醒,右手足不用。風性上升,痰濕隨之,阻於廉泉,堵塞神明也。脈象尺部沉細,寸關弦緊而滑,苔白膩,陰霾瀰漫,陽不用事,幸小溲未遺,腎氣尚固,未至驟見脫象,亦云幸矣。
急擬仲景小續命湯加減,助陽祛風,開其痹塞,運中滌痰,而通絡道,冀望應手,始有轉機。
淨麻黃(四分),熟附片(一錢),川桂枝(八分),生甘草(六分),全當歸(三錢),川芎(八分),姜半夏(三錢),光杏仁(三錢),生薑汁(沖服,一錢),淡竹瀝(沖服,一兩)
另再造丸(去殼研細末化服,一粒。)
二診,兩進小續命湯,神識稍清,嗜寐漸減,佳兆也。而舌強不能言語,右手足不用,脈息尺部沉細,寸關弦緊稍和,苔薄膩。陽氣本虛,藩籬不固,賊風中經,經腧痹塞,痰濕稽留,宗氣不得分布,故右手足不用也。腎脈絡舌本,脾脈絡舌旁,痰阻心脾之絡,故舌強不能言,靈機堵塞也。
雖見小效,尚不敢有恃無恐,再擬維陽氣以祛邪風,滌痰濁而通絡道,努力前進,以觀後效。
熟附片(一錢),雲茯苓(三錢),川桂枝(八分),姜半夏(二錢),生甘草(六分),枳實炭(一錢),全當歸(二錢),光杏仁(三錢),大川芎(八分),炙殭蠶(二錢),生薑汁(沖,一錢),淡竹瀝(沖,一兩)
三診,又服三劑,神識較清,嗜寐大減,略能言語,陽氣有流行之機,濁痰有克化之漸,是應手也。惟右手足依然不用,腑氣六七日不行。苔膩,脈弦緊漸和,尺部沉細,腎陽早虧,宗氣不得分布,腑中之濁垢,須陽氣通,而後能下達,經腑之邪風,必正氣旺,始托之外出。仍擬助陽益氣,以驅邪風,通胃滌痰,而下濁垢,腑氣以下行為順,通腑亦不可緩也。
生黃耆(三錢),桂枝(八分),附子(一錢),生甘草(五分)當歸(三錢),川芎(八分),雲茯苓(三錢),風化硝(五分),全栝蔞(三錢),枳實炭(一錢),淡蓯蓉(三錢),半硫丸(吞服,一錢五分)
四診,腑氣已通,濁垢得以下行,神識已清,舌強,言語未能自如,右手足依然不用,脈弦緊轉和,尺部沉細,陽氣衰弱之體,風為百病之長,陰虛之邪風,即寒中之動氣,陽氣旺一分,邪風去一分。濕痰盤踞,亦藉陽氣充足,始能克化。經所謂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理有信然。仍助陽氣以祛邪風,化濕痰而通絡道,循序漸進,自獲效果。
生黃耆(五錢),生白朮(二錢),生甘草(五分),熟附子(一錢),桂枝(八分),全當歸(三錢),川芎(八分),姜半夏(三錢),西秦艽(二錢),懷牛膝(二錢),嫩桑枝(三錢),指迷茯苓丸(包,五錢)
白話文:
中風案
羅先生,五十歲左右,年輕時陽氣就已不足。突然中風倒地,舌頭僵硬說不出話,神志不清醒,嗜睡不醒,右手和腳都不能動。風邪上行,痰濕隨之而至,阻塞咽喉,影響神志。脈象尺脈沉細,寸關脈弦緊而滑,舌苔白膩,陰寒之氣盛行,陽氣不運作,幸好小便還能正常排出,腎氣尚存,還沒有危及生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先用小續命湯加減,以溫補陽氣、祛除風邪、疏通經絡、化解痰濕,希望能立竿見影。
藥方:麻黃(四分)、附子(一錢)、桂枝(八分)、甘草(六分)、當歸(三錢)、川芎(八分)、半夏(三錢)、杏仁(三錢)、生薑汁(一錢,沖服)、淡竹瀝(一兩,沖服)。另服再造丸一粒(去殼研成細末服下)。
第二次診治,服用兩劑小續命湯後,神志略微清醒,嗜睡情況減輕,這是好兆頭。但舌頭仍然僵硬不能說話,右手腳仍然不能動,脈象尺脈沉細,寸關脈弦緊但略微緩和,舌苔薄膩。陽氣本就虛弱,抵抗力差,風邪入侵經絡,導致經絡阻塞,痰濕停滯,氣血運行受阻,所以右手腳不能動。腎經與舌根相連,脾經與舌旁相連,痰濕阻礙心脾經絡,所以舌頭僵硬說不出話,神志不清醒。
雖然略有起色,但仍不能掉以輕心,繼續用藥溫補陽氣,祛除風邪,化解痰濁,疏通經絡。
藥方:附子(一錢)、茯苓(三錢)、桂枝(八分)、半夏(二錢)、甘草(六分)、枳實炭(一錢)、當歸(二錢)、杏仁(三錢)、川芎(八分)、殭蠶(二錢)、生薑汁(一錢,沖服)、淡竹瀝(一兩,沖服)。
第三次診治,又服用三劑藥後,神志更清醒,嗜睡明顯減輕,可以勉強說話,陽氣開始運行,痰濁開始消化,藥效顯著。但右手腳仍然不能動,大便五六天未解。舌苔膩,脈象弦緊漸趨緩和,尺脈沉細。腎陽不足,氣血運行受阻,腸道積滯,需要陽氣通暢才能排出宿便,經絡中的風邪,只有正氣旺盛才能驅除。繼續溫補陽氣,驅除風邪,通利腸胃,化解痰濁,促進排便。
藥方:黃耆(三錢)、桂枝(八分)、附子(一錢)、甘草(五分)、當歸(三錢)、川芎(八分)、茯苓(三錢)、硝石(五分)、栝蔞(三錢)、枳實炭(一錢)、蓯蓉(三錢)、半硫丸(一錢五分,吞服)。
第四次診治,大便已通,宿便排出,神志已經清醒,舌頭仍然僵硬,說話還不流利,右手腳仍然不能動,脈象弦緊趨於和緩,尺脈沉細。陽氣虛弱,風邪是百病之源,陰虛體質易受風邪侵襲,陽氣充足一分,風邪就消退一分。濕痰停滯,也需要陽氣充足才能化解。正如古人所說:「陽氣如同天上的太陽,失去它就會折壽」,這句話很有道理。繼續溫補陽氣,祛除風邪,化解濕痰,疏通經絡。
藥方:黃耆(五錢)、白朮(二錢)、甘草(五分)、附子(一錢)、桂枝(八分)、當歸(三錢)、川芎(八分)、半夏(三錢)、秦艽(二錢)、牛膝(二錢)、桑枝(三錢)、指迷茯苓丸(五錢,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