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六 (8)
卷六 (8)
1. 溲血案
五診,溲血已止,小便不爽,足腫面浮,納穀減少,脈尺部細小,寸關濡弦。此血虛肝氣肝陽易升,脾弱水穀之濕不化也。血虛宜滋養,脾弱宜溫燥,顧此失彼,動形掣肘。今擬健運中土,而化水濕。
炒白朮(三錢),陳廣皮(一錢),炒神麯(三錢),滋腎通關丸(包煎,三錢),連皮苓(四錢),煨木香(五分),穀麥芽(各三錢),冬瓜皮(煎湯代水,一兩),清炙草(八分),春砂殼(八分),炒苡仁(三錢)
六診,健運分消,腫仍不退,便溏口乾不欲飲,面無華色,頭眩耳鳴,納穀減少,脈象尺部細小,寸關虛弦。血虛之體,肝陽易升,脾弱水穀之濕氾濫,欲扶脾土,須益命火,經所謂少火生氣,氣能生血,血不能自生,全賴水穀之精液所化。擬崇土滲濕法,再進一層。
炒於術(三錢),連皮苓(四錢),煨木香(五分),滋腎通關丸(包煎,一錢),紅棗(三枚),熟附片(五分),陳廣皮(一錢),炒神麯(三錢),焦苡仁(三錢),清炙草(四分),春砂殼(八分),焦穀芽(三錢),冬瓜皮(五錢)
七診,身半以下腫依然,胸悶納少,大便溏泄,小便短少,口乾不多飲,舌薄膩,脈象尺部細小,寸關濡弦無力。皆由肝腎陽虛,水穀之濕,生痰聚飲,橫溢於募原之間。中氣已虛,肝木來乘,氣化不及州都,膀胱宣化無權也。再擬崇土滲濕,滋腎通關。
前方去木香、神麯,加炒淮藥、炒車前子。
白話文:
[溲血案]
第一次診察,出血已停止,但小便不順暢,腳腫臉浮腫,食慾減少,脈象尺部細小,寸關部濡弱弦細。這是因為血虛導致肝氣肝陽容易上升,脾臟虛弱導致水濕不能運化。血虛需要滋補,脾虛需要溫燥,但兩者互相牽制。這次治療方案著重健運脾土,化解水濕。
處方:炒白朮、陳廣皮、炒神麴、滋腎通關丸(包煎)、連皮苓、煨木香、穀麥芽、冬瓜皮(煎湯代水)、清炙草、春砂殼、炒苡仁。
第二次診察,治療後水腫有所消退,但腫脹仍未完全消退,大便稀溏,口乾但不想喝水,面色蒼白,頭暈耳鳴,食慾減少,脈象尺部細小,寸關部虛弱弦細。血虛體質,肝陽容易上升,脾虛導致水濕氾濫,需要扶助脾土,並增強腎陽(腎陽不足,則生機不足,氣血難以生成)。這次治療方案,更進一步扶助脾土,滲濕。
處方:炒白朮、連皮苓、煨木香、滋腎通關丸(包煎)、紅棗、熟附片、陳廣皮、炒神麴、焦苡仁、清炙草、春砂殼、焦穀芽、冬瓜皮。
第三次診察,下半身腫脹依然存在,胸悶食慾減少,大便稀溏,小便量少,口乾但不太想喝水,舌苔薄膩,脈象尺部細小,寸關部濡弱弦細無力。這是由於肝腎陽虛,水濕生痰,聚積成飲,停留在腹部,中氣虛弱,肝氣乘脾,氣機運行失調,膀胱排尿功能受損。這次治療方案繼續扶助脾土滲濕,並滋補腎陽,通利關竅。
處方:前次處方去木香、神麴,加炒淮藥、炒車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