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疝氣案

費左,偏疝墜脹作痛,頭內眩暈,泛泛作惡,厥氣失於疏泄,肝氣肝陽易於上升,治宜清肝理氣。

金鈴子(一錢五分),雲苓(三錢),荔枝核(三錢),延胡索(五分),姜半夏(三錢),橘核丸(吞服,三錢),煅石決(二錢),細青皮(一錢五分),小茴香(五分),白蒺藜(三錢),酒炒桑枝(三錢)

白話文:

疝氣案

病人左邊疝氣疼痛腫脹,頭暈目眩,噁心嘔吐,氣機運行不暢,肝氣肝陽上逆,治療應以清肝理氣為主。

處方:金鈴子1.5克,雲苓3克,荔枝核3克,延胡索0.5克,姜半夏3克,橘核丸(吞服)3克,煅石決明子2克,青皮1.5克,小茴香0.5克,白蒺藜3克,酒炒桑枝3克。

2. 癃閉案

王左,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宣,則下焦不通,以肺為水之上源,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也。疏其源則流自潔,開其上而下自通,譬之沉竹管於水中,一指遏其上竅,則滴水不墜,去其指則管無餘水矣,治癃閉不當如是乎?

苦桔梗(一錢),帶皮杏仁(三錢),赤茯苓(三錢),六一散(包,三錢),炙升麻(八分),黑山梔(一錢五分),黃柏(鹽水炒,一錢),知母(鹽水炒,一錢),肉桂心(飯丸吞服,二分),土牛膝根(三錢),鮮車前草汁(二兩),鮮藕汁(二味燉溫沖服,二兩)

沈左,小溲頻數,少腹脹痛。經云:下焦絡腎屬膀胱,別於迴腸而滲入焉,此證少陰真火不充,太陽之寒水,轉為濕熱所阻,少陰無火,故小溲數而不暢,太陽為濕熱阻滯,故氣不通而脹痛。法當暖臟泄熱,冀火歸其源,水得其道,擬滋腎通關飲。

肥知母(三錢),川黃柏(三錢),肉桂心(三分)

朱左,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小溲頻數,入夜更甚,延今一載余,症屬纏綿。姑擬補中益氣,滋腎通關。

炒潞黨參(一錢五分),清炙草(五分),雲茯苓(三錢),陳廣皮(一錢),川升麻(三分),清炙黃耆(二錢),苦桔梗(一錢),全當歸(二錢),生白朮(一錢五分),生蒲黃(包,三錢),小薊根(二錢),滋腎通關丸(包,三錢)

白話文:

[案例: 小便不通]

王先生的病情,根據中醫理論,三焦是人體的決瀆之官,負責管理水液代謝。如果上焦功能失調,會影響到下焦的運作,因為肺臟有如水的上游,若無法正常調節水液的流通,就無法將水分順利送達膀胱。因此,只要調整好水源的流動,水流自然會變得清澈;只要打通上游,下游就會自動暢通。這就像把一根竹管沉在水裡,如果用手指堵住上面的小孔,水就流不出來;但一旦移開手指,竹管內的水就會流光。治療小便不通的問題,不應該也是這樣嗎?

藥方包括:桔梗、杏仁、赤茯苓、六一散、炙升麻、黑山梔、黃柏、知母、肉桂心、土牛膝根、車前草汁和藕汁。

沈先生的小便次數過多,且伴有下腹部脹痛。根據中醫理論,下焦與腎和膀胱相關,並與迴腸有聯繫,而沈先生的病徵顯示他的腎臟真火不足,同時膀胱被濕熱所阻,導致小便雖頻繁但不暢快,且因氣血不順而產生脹痛。對此,治療應以溫暖內臟、清除熱毒為主,希望可以讓火歸其源,水循其道,預計使用滋腎通關飲。

藥方包括:知母、黃柏、肉桂心。

朱先生的中氣不足,導致小便異常。他小便頻繁,尤其晚上更嚴重,這樣的症狀已經持續一年多,病情頗為纏綿。因此,計劃以補中益氣、滋腎通關為主的治療方案。

藥方包括:潞黨參、炙甘草、茯苓、陳皮、升麻、炙黃耆、桔梗、當歸、白朮、蒲黃、小薊根和滋腎通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