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六 (1)
卷六 (1)
1. 卷六
2. 疝氣案
陳左,厥陰之脈,循陰器而絡睪丸。厥陰者,肝也。肝失疏泄,濕熱下注,膀胱宣化失司,小溲夾濁,偏疝墜脹疼痛,苔膩,脈濡數。經云:諸液渾濁,皆屬於熱。又云:肝病善痛。是無形之厥氣,與有形之濕熱,互相為患也。當宜疏泄厥氣,淡滲濕熱。
柴胡梢(七分),延胡索(一錢),路路通(二錢),炒赤芍(一錢五分),塊滑石(三錢),赤茯苓(三錢),車前子(三錢),荸薺梗(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陳橘核(一錢五分),粉萆薢(三錢),黑山梔(一錢五分),細木通(八分),枸橘(打,一枚)
李左,濕火挾厥氣下注,勞動過度,偏疝墜脹疼痛,口乾內熱,小溲渾濁,納穀不香,胸脘悶脹,脈弦數,苔膩而黃。脾胃清氣不能上升,小腸膀胱濁氣不得下降,肝氣失於疏泄,脾虛生濕,濕鬱生痰,痰火瘀凝,清不升而濁不降,然皆素體氣虛之所致也。姑擬健脾胃,清濕火,俾清氣自升,濁氣得降。
炒白朮(二錢),赤茯苓(三錢),陳廣皮(一錢),陳橘核(一錢五分),炒知母(二錢),炒黃耆(三錢),粉萆薢(三錢),荔枝核(三錢),軟柴胡(五分),酒炒黃柏(一錢),小茴香(五分),清炙草(五分)
又診,前進健脾胃,清濕火,偏疝略收,疼痛漸止,胸悶不舒,清氣有上升之象,濁氣有下降之勢。擬原方更進一籌。
原方去柴胡,加金鈴子(一錢五分)、延胡索(五分)。
莫左,疝氣墜脹,腹痛筋急,泛泛作惡,甚則脘痛嘔吐,脈弦細,苔薄膩。中陽衰弱,厥氣失於疏泄。姑擬大建中湯治之。
炒潞黨參(二錢),淡吳萸(八分),金鈴子(一錢五分),熟附片(二錢),川花椒(五分),延胡索(八分),炮薑炭(八分),姜半夏(三錢),路路通(一錢五分),絲瓜絡(一錢五分),酒炒桑枝(三錢)
江左,高年氣虛,疝氣屢發,墜脹作痛,小溲短赤,睡則略安。治宜補中氣,疏厥氣,以丸代煎,緩圖功效。
補中益氣丸(一兩),橘核丸(二兩)
每早晚各服二錢,開水送下。
黃左,勞倦奔走,元氣下陷,睪丸墜脹,不能行動,胸脘不舒。肝主筋,睪丸為筋之所聚。先建其中氣,俾得元氣上升,睪丸自能不墜。
炙黃耆(三錢),炙升麻(一錢),小茴香(五分),炒潞黨(三錢),柴胡梢(五分),陳廣皮(一錢五分),炒白朮(三錢),清炙草(五分),廣木香(五分),橘核丸(吞服,三錢)
又診,墜痛已止,舉動亦便。前進補中益氣湯,甚為合度,仍守原法治之。
炙黃耆(三錢),雲苓(三錢),炙升麻(六分),炒潞黨(三錢),細青皮(一錢五分),金鈴子(一錢五分),清炙草(五分),荔枝核(三錢),延胡索(五分),佛手柑(八分),
白話文:
[疝氣案例]
陳先生,他的厥陰脈絡繞過陰部並連結睾丸。厥陰脈對應的是肝臟。肝臟功能失調,溼熱之氣向下流注,導致膀胱功能失常,小便混濁,一側睾丸墜脹疼痛,舌苔膩,脈象濡數。古語說:各種液體渾濁,都與熱有關。又說:肝病容易引發疼痛。這是無形的厥氣與有形的溼熱相互作用造成的問題。應當疏泄厥氣,淡滲溼熱。
李先生,溼火挾帶厥氣下注,過度勞累後,一側睾丸墜脹疼痛,口乾內熱,小便渾濁,食慾不振,胸口悶脹,脈象弦數,舌苔黃膩。脾胃的清氣無法上升,小腸和膀胱的濁氣無法下降,肝氣疏泄失常,脾虛生溼,溼鬱生痰,痰火瘀凝,清氣不上升而濁氣不下降,這都是體質虛弱所導致的。初步治療方案爲健脾胃,清溼火,使清氣自行上升,濁氣得以下降。
再診,之前健脾胃、清溼火的治療後,一側睾丸略有收縮,疼痛逐漸減輕,但胸口仍感不適,清氣有上升的趨勢,濁氣有下降的跡象。建議在原方基礎上稍作調整。
莫先生,疝氣墜脹,腹部疼痛,肌肉緊張,噁心泛泛,嚴重時伴有胃脘痛和嘔吐,脈象弦細,舌苔薄膩。中陽虛弱,厥氣疏泄失調。建議使用大建中湯進行治療。
江先生,年紀較大,體質虛弱,疝氣反覆發作,墜脹作痛,小便顏色深紅,睡眠時症狀稍緩解。治療應補中氣,疏厥氣,採用丸劑代替煎劑,慢慢調理以求效果。
黃先生,勞碌奔波,元氣下陷,睾丸墜脹,行動不便,胸口不適。肝臟主管筋脈,睾丸是筋脈聚集之處。首先應增強中氣,使元氣上升,睾丸自然不再墜落。
再次診斷,墜痛已止,行動便利。之前的補中益氣湯非常適宜,繼續遵循原方案治療。
費先生,一側睾丸墜脹疼痛,頭暈目眩,噁心泛泛,厥氣疏泄失調,肝氣和肝陽容易上衝,治療應清肝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