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五 (2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4)

1. 黃疸案

周左,思慮過度,勞傷乎脾,房勞不節,勞傷乎腎,脾腎兩虧,肝木來侮,水穀之濕內生,濕從寒化,陽不運行,膽液為濕所阻,漬之於脾,浸淫肌肉,溢於皮膚,遂致一身盡黃,面目黧黑,小溲淡黃,大便灰黑,納少泛惡,神疲乏力,苔薄膩,脈沉細。陽虛則陰盛,氣滯則血於,瘀濕下流大腸,故腑行灰黑而艱也。

陰疸重症,纏綿之至。擬茵陳朮附湯加味,助陽運脾為主,化濕祛瘀佐之,俾得離照當空,則陰霾始得解散。然乎否乎?質之高明。

熟附子塊(一錢五分),連皮苓(四錢),紫丹參(二錢),大砂仁(研,一錢),生白朮(三錢),陳廣皮(一錢),藏紅花(八分),炒麥芽(三錢),西茵陳(二錢五分),製半夏(二錢),福澤瀉(一錢五分),炒苡仁(四錢),淡姜皮(八分)

金君,躁煩郁慮,心脾兩傷,火用不宣,脾陽困頓,胃中所入水穀,不生精微,而化為濕濁,著於募原,溢於肌膚,以致一身盡黃,色灰而暗,納少神疲,便溏如白漿之狀,起自仲夏,至中秋後,臍腹膨脹,腿足木腫,步履艱難。乃土德日衰,肝木來侮,濁陰凝聚,水濕下注,陽氣不到之處,即水濕凝聚之所。

症情滋蔓難圖也,鄙見淺陋,恐不勝任。拙擬助陽驅陰,運脾逐濕,是否有當,尚希教正。

熟附塊(一錢五分),連皮苓(四錢),西茵陳(一錢五分),淡乾薑(八分),陳廣皮(一錢),胡蘆巴(一錢五分),米炒於術(二錢),大腹皮(二錢),大砂仁(研,八分),清炙草(五分)炒補骨脂(一錢五分),陳胡蘆瓢(四錢),金液丹(吞服,二錢)

白話文:

黃疸案

周左先生因思慮過度,損傷脾臟,房事不節制,又傷及腎臟,導致脾腎兩虛。肝氣過盛,攻伐脾腎,體內產生水濕,寒邪夾雜,陽氣運行不暢。膽汁被濕邪阻滯,停留在脾臟,浸潤肌肉,溢出皮膚,因此全身發黃,面色晦暗,小便顏色淡黃,大便顏色灰黑,食慾不振伴有噁心,精神疲倦乏力,舌苔薄膩,脈象沉細。由於陽氣虛弱,陰氣盛,氣機阻滯,導致血液瘀滯,濕邪下注大腸,所以大便灰黑且排便困難。

這是嚴重的黃疸,病情纏綿難癒。我擬定使用茵陳朮附湯加味,以溫陽益脾為主,兼顧化濕祛瘀,希望能像太陽驅散陰霾一樣,使病情好轉。我的診斷是否正確,還請各位高明指教。

處方一:熟附子(1.5錢)、白茯苓(4錢)、紫丹參(2錢)、大砂仁(研,1錢)、白朮(3錢)、陳皮(1錢)、藏紅花(0.8錢)、麥芽(3錢)、茵陳蒿(2.5錢)、半夏(2錢)、澤瀉(1.5錢)、苡仁(4錢)、淡薑皮(0.8錢)

金君先生因躁慮煩悶,心脾受損,心火鬱滯不得宣洩,脾陽虛弱,飲食無法化生精微,反而化為濕濁,停滯於腹部,溢於肌膚,導致全身發黃,顏色灰暗,食慾不振,精神疲倦,大便稀溏如白漿,病情始於仲夏,至中秋後加重,腹部膨脹,腿腳浮腫,行動困難。這是因為脾土運化功能衰弱,肝木乘脾,濁陰凝聚,水濕下注,陽氣到達不了的地方,就會聚集水濕。

病情發展迅速,難以預料,我的見解淺陋,恐怕難以勝任。我初步擬定使用溫陽驅除陰寒,健脾化濕的方劑,不知是否恰當,懇請各位指正。

處方二:熟附子(1.5錢)、白茯苓(4錢)、茵陳蒿(1.5錢)、乾薑(0.8錢)、陳皮(1錢)、胡蘆巴(1.5錢)、炒白朮(2錢)、厚樸(2錢)、大砂仁(研,0.8錢)、炙甘草(0.5錢)、補骨脂(1.5錢)、葫蘆瓢(4錢)、金液丹(2錢,吞服)

(註:文中錢為古代重量單位,非現代貨幣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