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禪僧

《一得集》~ 卷中醫案 (1)

回本書目錄

卷中醫案 (1)

1. 鄭姓子哮吼症治驗

寧人鄭姓子。甫七歲。患哮吼症。脈形俱實。結喉兩旁。青筋突起如筆管。喉中作牛馬聲。此係果餌雜進。痰濁壅塞。始用蘇子降氣湯加減。服六七劑。不效。余思病重藥輕。遂以蘇梗八錢。易本方之蘇子。余藥分量加重。連服三劑。青筋隱而不露。脈亦和軟。鳴聲不作矣。凡治病。雖用藥不誤。而分量不足。藥不及病。往往不效。

白話文:

一位名叫鄭姓的小孩,年僅七歲,患有哮吼症。他的脈象很實,喉結兩側的青筋突起像筆管一樣,喉嚨裡發出牛馬一樣的聲音。這可能是因為他吃了很多生冷的食物,導致痰液堵塞。

最初,我給他開了蘇子降氣湯並加了一些藥材。他連續服用了六七劑,但沒有效果。我想,可能是病情嚴重,藥量太少。於是我把原方中的蘇子改成蘇梗八錢,其他藥材的用量也增加。他連續服用了三劑後,青筋隱匿不顯,脈象也變得柔和,喉嚨的鳴叫聲也消失了。

總之,在治療疾病時,即使用藥正確,但劑量不足,藥效無法達到病所,往往會導致治療無效。

2. 陳姓婦虛喘暴脫症治驗

定海陳姓婦。年四十許。患氣喘倚息不得臥。延余診之。面色光亮。兩顴發赤。舌上無胎。其脈浮部空大。沉部細如蛛絲。尋之若失。余出謂其女曰。此症甚危。決不能治。因再三求方。遂勉寫醫案曰。陰虛於下。格陽於上。面色戴陽。脈象無根。真元將絕。若大汗一出。頃刻陰陽脫離矣。姑擬二加龍骨湯。婉辭而去。他醫輒謂不妨。進旋覆代赭湯。下咽即斃。

白話文:

定海縣陳姓婦人,約莫四十歲。患有氣喘,倚靠著(人或物)才能喘息,無法平躺。請我前去診治。她的面色光亮,兩顴潮紅,舌頭上沒有舌苔。脈象浮部的脈象空洞而洪大,沉部的脈象細如蛛絲,尋找時若隱若現。我走出後對她的女兒說,這種病症非常危險,我無法醫治。由於她再三請求,我勉強寫了個醫案:「陰氣下虛,陽氣上逆,臉色發紅,脈象無根,真元將盡。如果大汗淋漓,陽氣就會瞬間離散。姑且開立兩加龍骨湯(方劑名)。」我婉言離去。其他醫生都認為沒問題,給她服用旋覆代赭湯(方劑名)。她服下後立即死亡。

3. 虛喘治驗

廣東鹽大使汪公。回杭途次。偶感微邪。又加忿怒。遂致喘逆倚息不臥。余因治桑觀察之症。乘便召診。其息甚促。音不接續。面色黧黑。中有油光。脈浮部豁大。中部空芤。沉部細弱。不相聯貫。余曰。此症邪少虛多。勿誤用表散。進二加龍牡湯二劑而安。

白話文:

廣東鹽大使汪大人,回杭州路上,偶感輕微邪氣,加上憤怒,導致喘氣困難,呼吸淺促,無法入睡。當時我正在治療桑觀察的疾病,趁便請他來診治。

汪大人的呼吸非常急促,斷斷續續,面色發黑,有油光。脈象浮部的脈象較大,中部的脈象空虛而弱,沉部的脈象細弱,脈象之間不連貫。

我說:“這種情況,邪氣較少,虛症較多。不要誤用發散表邪的藥物。”於是開了兩劑二加龍牡湯,病情就緩解了下來。

4. 陳信良肺虛喘咳治驗

寧波蓬萊宮羽士陳信良。患虛喘。咳逆無痰。動喘乏力。脈虛自汗。症屬肺脾兩虛。與西洋參冬蟲夏草、川貝、青鹽陳皮阿膠當歸、杞子、枇杷葉、蒺藜、牡蠣等。土金相生。服二十餘劑而愈。

白話文:

寧波蓬萊宮的道士陳信良,患有虛喘症。咳嗽逆氣,沒有痰。活動時氣喘無力。脈象虛弱,自發性出汗。病因歸屬肺脾兩虛。服用西洋參、冬蟲夏草、川貝、青鹽陳皮、阿膠、當歸、枸杞、枇杷葉、蒺藜、牡蠣等藥物。藥方結合了土生金的相生原理。服用二十多劑後痊癒。

5. 尹季藩風熱咳喘治驗

尹季藩素好豪飲。癸未春患風溫咳嗽。氣喘。微有寒熱。脈浮而數。此溫邪犯肺。肺失清肅之令。與連翹杏仁牛蒡子、條芩、桔梗枳殼竹茹羚羊角等。一劑而愈。

白話文:

尹季藩一向喜愛豪飲。癸未年春天時染上風熱咳嗽,伴有氣喘,輕微發冷發熱,脈搏浮而快。這是溫邪侵犯肺部,肺部失去清肅的功能。給他服用連翹、杏仁、牛蒡子、條芩、桔梗、枳殼、竹茹、羚羊角等中藥。一劑藥後即痊癒。

6. 寒邪挾飲喘咳治驗

郭姓年四十許。素有痰飲。每值嚴寒。病必舉發。喘咳不臥。十餘年來。大為所苦。甲申冬。因感寒而病復作。背上覺冷者如掌大。喉間作水雞聲。寸口脈浮而緊。與小青龍湯。二劑即安。至冬乃灸肺俞大椎中脘等穴。以後不復發矣。凡飲邪深伏臟腑之俞。逢病發作。用灸法必能除根。惜人多不信。致延終身之疾。可慨也。

白話文:

郭姓男子,年約四十歲。長期以來有痰飲。每逢寒冬,疾病必定發作,喘咳不止,無法入睡。多年來飽受其苦。甲申年的冬季,因受寒而病情再次發作。背上感覺冷的地方像手掌般大,喉嚨發出像水雞的聲音。寸口脈浮而緊。服用小青龍湯兩劑後,病情即見好轉。到了冬天,就灸肺俞、大椎、中脘等穴位。之後,疾病不再發作。凡是飲邪深藏於臟腑俞穴,遇到疾病發作時,使用灸法必定能根除。可惜許多人都不相信,導致疾病纏身終生,令人遺憾。

7. 馬姓婦暑熱氣喘治驗

馬姓婦。夏月患氣喘嘔吐。頭汗如雨。粒食不進。已二日矣。乃邀余診。其脈大而數。舌苔微白。中心黃而四旁帶赤。余曰此暑邪充斥肺胃氣失肅降成喘乃以葶藶子知母南花粉枇杷葉碧玉散川連一劑而愈。

白話文:

一位姓馬的婦女,在夏季出現氣喘嘔吐的症狀。她的頭部大量出汗,連續兩天進食困難。我被請去診治她的病情。她的脈搏強而快,舌苔略微發白,舌頭中部呈黃色,四周伴有紅色。我判斷她是暑邪充斥肺胃,導致氣機升降失衡而引起氣喘。於是,我用葶藶子、知母、南花粉、枇杷葉、碧玉散、川連等中藥組成藥方,一劑而癒。

8. 虛傷風治驗

郭紹翁年四十許。經營米業。勞頓實甚。癸酉秋。患傷風咳嗽。就診於余。脈浮部虛大。寸口澀小。自汗淋漓。余曰。傷風症也。但脈象極虛。寸口脈應大反小。是內傷而微有外感。若服發散之藥。汗必漏而不止。虛陽浮越矣。法宜補益。與玉屏風散二劑而瘳。

白話文:

郭紹翁四十多歲,經營米業,辛勞過度。癸酉年秋天,他得了傷風咳嗽。他來找我看病,我給他把脈,發現脈象浮而虛大,寸口脈澀而微小,並伴有自汗淋漓的症狀。我說,這是傷風的症狀,但脈象極其虛弱,寸口脈應該大反而是小的,說明內傷而微有外感。如果服用發散的藥物,汗水會不斷漏出,虛陽會外浮。治療方法應該是以補益為主。我給他開了兩劑玉屏風散,他服後就痊癒了。

9. 元虛受暑治驗

馮某年四十許。素質本虛。更患暑邪。脈極虛大而數。近人至。舌絳目赤。面色戴陽。頭汗淋漓。目直視而昏。余曰。病原暑邪未透。但真元虛極。醫甚棘手。當先固其元。急用四逆加人參湯。益以龍骨牡蠣。佐以膽汁、童溺。用地漿水一杯為引。濃煎候冷。徐徐投之。服下一時許。

白話文:

馮某今年四十歲左右。體質本來就虛弱。最近又患上了暑邪。脈搏極度虛弱,而且跳動很快。剛進來時,舌頭絳紅,眼睛發紅。面容曬黑。頭上汗流浹背。眼睛直視而昏暗。我說,病因是暑邪沒有透發,但是身體的元氣極度虛弱。治療起來非常棘手。應當先固其元氣。趕緊用四逆加人參湯。再加點龍骨、牡蠣。用膽汁和童尿來輔助。用生地黃汁水一杯做為引。煎成濃湯等它冷卻。慢慢地喝下去。喝下後約一小時。

口斂神定。目能轉動。但大渴舌燥。暑象畢呈。令食西瓜。神氣頓覺清。爽。次日再診。脈象稍斂。有根而數。減去一至。為立竹葉石膏湯。服二劑。身能起而口能言。但覺困倦少食。此由胃津已耗。餘燼未熄之故。乃以沙參、麥冬、石斛知母、生甘草、銀花、生扁豆、等滋養肺胃。

白話文:

口脣閉合,神情安穩。眼睛能轉動。但極度口渴、舌頭乾燥。暑熱的症狀全部顯示出來。讓病人食用西瓜。精神和氣色頓時感到清爽。第二天再次診脈。脈象稍稍平穩,有力的脈象轉為數脈。減少一劑(立竹葉石膏湯)。服用了兩劑後。病人能起身,也能說話。但感覺疲倦且食量小。這是因為胃液已經耗盡,餘熱尚未消除的緣故。於是使用沙參、麥冬、石斛、知母、生甘草、銀花、生扁豆等藥材滋養肺胃。

而清餘熱。數劑即安。徐洄溪慣用此法。用之頗不易也。蓋此症象白虎。開手即用白虎。用則必死。何以辨之。全在脈之虛實而已。

白話文:

藉此方式排除剩下的熱氣。服用幾次藥劑後即見效。徐洄溪醫生很喜歡用這個方法,可是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使用這個方法。因為這種症狀看起來很像《傷寒論》中的白虎湯證。所以一開始就使用白虎湯。可是,如果開立白虎湯必定會死亡。應該如何辨別出這個差異呢?這只是全憑診脈來瞭解疾病的虛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