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禪僧

《一得集》~ 卷下醫案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醫案 (8)

1. 孫太太腳氣入腹治驗

杭垣水溝巷孫太太。兩足自腨至跗皆腫。熱痛甚。皮色光亮。至晚發厥。延余診之。脈沉而弦。余曰。此名腳氣入腹。亦危症也。衝心即死。其足上有諸絡現者。盡刺出血。並刺委中。遂與雞鳴散。令五更雞鳴時服。外以蠶矢湯熏洗。次晚果不厥而熱痛仍然。乃用檳榔、蠶沙、海桐皮、木瓜、片子薑黃、黃芩、滑石、薏仁等而愈。

白話文:

杭州水溝巷的孫太太,她的雙腳從小腿到腳背全都腫脹了。不僅疼痛且伴有高熱,皮膚表面看來光滑發亮,到了晚上還會出現昏厥的情況。我被請去為她診斷,發現她的脈象沉而帶弦。我告訴他們,這叫腳氣入腹,是一種很危險的病症,如果沖擊到心臟,病人就會死亡。於是,我先在她腳上出現異常血管的地方進行針刺,讓血液流出,同時也在膝後窩的委中穴進行針刺。接著,我開了雞鳴散這種藥方,要他們在凌晨五更,也就是雞鳴時刻服用。另外,再用蠶砂煎煮的湯來為她燻洗雙腳。到了第二晚,孫太太就不再昏厥了,但熱痛的情況依然存在。因此,我換用了檳榔、蠶砂、海桐皮、木瓜、片子薑黃、黃芩、滑石和薏仁等藥材,終於治好了她的病。

2. 汪良翁誤汗陽越治驗

汪良翁。年七十七。患下體沉重。痠痛不能行。己丑十月。召余診之。其脈六部皆大而空。余謂此乃陽寒濕相乘之症。治當固本理虛。不得過於滲利其濕。乃用參、苓、朮、草、歸、芍、牛膝、木瓜、薏苡、防己等。服數劑。病無進退。一醫謂當發汗。投以麻黃、羌活、川芎等。

汗大出如雨。其夜合眼即驚。覺心中空空。如無物然。次日又覺身輕。如兩腋生翼。欲飛翔狀。且常欲跳躍高處。其家驚惶不知所為。醫亦如之復召余診手足亂舞。力大甚有逾垣上屋之勢須。兩三人掖之始可。診脈寸關二部俱浮數侵上兩尺尤躁動。余曰。此誤汗陽並於上不急固補必發癲狂。

元氣亦因之而即脫。方用人參、附子、炙甘草各三錢、五味子一錢、生白芍、麥冬各八錢、熟地四兩、生鐵落二兩。煎湯代水煎藥。服後睡三四時之久。及醒脈斂神清而下體仍重痛。余曰。此病難以痊好。但可望遷延歲月耳。昔徐洄溪以病不愈不死。愈則必死。即此類也。乃檢其醫論示之。

彼方信從。後與調養氣血。胃氣漸旺。脈亦安和。而下體之病。終不能瘥。

白話文:

汪良翁,七十七歲,下肢感到沉重且痠痛,無法正常行走。在己丑年的十月,他請我去為他看病。當時我診斷他的脈象,六脈都呈現大而空的特徵,我認為這是陽氣不足,濕氣過重的症狀。治療應當以鞏固根本,調理虛弱為主,不能過度排濕。於是,我開了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當歸、白芍、牛膝、木瓜、薏苡仁、防己等藥材,但他服用幾劑後,病情並未見好轉。

另一名醫生認為應該讓他發汗,於是開了麻黃、羌活、川芎等藥材。結果他大量出汗,就像下雨一樣。那晚,他閉眼就感到驚慌,感覺心臟空蕩蕩的,好像什麼都沒有。第二天,他又感覺身體輕飄飄的,好像腋下長了翅膀,想要飛翔,甚至經常想要跳躍到高處。家人看到這情況都非常驚恐,不知該如何是好,醫生也是如此。我又被請來診斷,他手腳亂舞,力量非常大,有翻牆上屋的趨勢,需要兩三個人才能控制住他。我診斷他的脈象,發現寸關二部脈象都浮數,上兩尺的脈象更是躁動不安。我說,這是因為錯誤的發汗導致陽氣上衝,如果不立即固本補充,可能會發瘋。

元氣也會因此而流失。我開了人參、附子、炙甘草各三錢,五味子一錢,生白芍、麥冬各八錢,熟地四兩,生鐵落二兩,煎湯代替水煎藥。他服用後,睡了三四個小時,醒來後脈象收斂,精神清醒,但下肢仍然沉重疼痛。我告訴他,這個病很難完全康復,只能期望延長生命。過去徐洄溪曾說過,疾病不治不死,治好了反而可能死,就是這種情況。我拿出我的醫學理論向他解釋。

他終於相信了我的話。後來,我開始調整他的氣血,他的胃氣逐漸旺盛,脈象也恢復平和,但下肢的病痛,最終還是未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