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禪僧

《一得集》~ 卷下醫案 (7)

回本書目錄

卷下醫案 (7)

1. 顧秋芳傷酒吐血案

武林清和坊顧升泰扇店秋芳。患吐血十餘年矣。病起於傷酒過度。血熱妄行。而雜藥亂投。肌瘦痰盛。惡寒心悸。神識如癡。自疑虛寒。妄將性熱之藥。雜湊四十餘味。亦無君臣佐使。猶恐欠熱。乃用生薑搗汁煎服。畏寒益甚。雖在重幃。尤嫌微風。心虛膽怯。常怕屋坍壓死。

人眾雜處。又厭喧煩。丁亥秋。延余診之。痰喘氣逆。脈虛大而數。一息七八至。蓋從前所服大辛大熱之藥。助火內熾火。盛剋金。肺藏已傷。所謂熱極反現寒象也。症已危極。勉擬甘寒育陰法。用鮮蘆根、甜水梨、荸薺、鮮生地、麥冬各絞汁半鍾。衝入人乳一鍾。每日徐徐緩飲。

此蓋處方於無可處之地也。服之頗安。其後失於調理。至春而卒。

白話文:

[顧秋芳因酗酒導致吐血的案例]

武林清和坊的顧升泰扇店老闆顧秋芳,他已經受吐血困擾超過十年。這疾病起源於他過度酗酒,導致血液過熱,不正常流動。在這期間,他胡亂服用各種藥物,結果導致肌肉消瘦,痰多,感到寒冷,心跳加速,精神恍惚。他自以為是體虛且體寒,於是隨意混合了四十多種性質偏熱的藥物服用,完全不考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他甚至擔心藥物不夠熱性,於是用生薑搗汁煎服,但對寒冷的畏懼反而更嚴重。即使身處重重帷幔之中,他仍感覺到微風的侵襲。他心虛膽怯,常常害怕房屋倒塌被壓死。

當處於人羣混雜的地方,他又會感到喧鬧煩躁。在丁亥年的秋天,他請我為他診斷。當時他有痰多、喘氣、呼吸困難等症狀,脈搏虛弱、頻率快,每分鐘跳動七八次。這都是因為他之前服用的大熱、大辛藥物,加劇了體內的火氣,火氣旺盛剋制了金屬,導致肺臟受損。這就是所謂的極度火熱反而出現寒象的情況。他的病情已經非常危急,我勉強建議使用甘寒滋養陰液的方法治療,使用新鮮蘆根、甜水梨、荸薺、新鮮生地、麥冬各絞汁半杯,再加入一杯人乳,每天慢慢飲用。

這是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開出的處方。服用後,他的病情似乎穩定下來。但後來,他忽略了調整生活習慣和飲食,到了春天,病情惡化,不幸去世。

2. 損傷奇脈下血治驗

錢塘張調梅先生。年四十餘。下血有年。丁亥九月。在吳山太歲廟鬥壇召診。神氣委頓。診其脈弦細芤遲正仲景所云革脈也。男子則亡血失精。婦人為半產漏下。余曰。察脈審症。當主腹痛亡血。曰然。余曰。此症乃木強土弱。蓋肝主藏血。脾主統血。今肝木之疏泄太過。則血不內藏而下泄矣。

伊云下血數年。一日數行。氣若注下。後重難忍。逾時便又溏泄。腰尻痠疼。少腹脹急。行動氣逆。坐臥必豎足方快。形如傴僂。余曰。此奇脈為病也。小腹兩傍名曰少腹。乃衝脈之所循行。督脈行於背膂。其一道絡於腰尻。挾脊貫臀。入膕中。而帶脈又橫束於腰間。夫衝脈為病。

逆氣裡急。督脈為病。腰溶溶若坐水中。又督脈虛則脊不能挺。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諸病形狀如繪。凡奇經之脈。皆麗於肝腎。方用歸、芍、川斷、山藥、枸杞、鹿角膠、熟地、龜版、牡蠣、寄生、小茴、木香、防風。煎送濟生烏梅丸三錢。數劑血止。後重亦減。乃去木香、防風、烏梅丸、加血肉之品。

以峻固奇經。或為湯。或為膏。多方圖治。諸恙漸安。惟腎氣從小腹上衝。如賁豚狀。後灸中脘。關元、石門。調理兩月而愈。凡奇脈虧損。必多用血肉有情。乃克有效。內經云。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至於灸法。則尤宜三致意焉。

白話文:

杭州的錢塘區張先生,年紀四十出頭,多年一直有下血癥狀。在丁亥年的九月,在吳山的太歲廟鬥壇請醫生診斷。他精神氣色疲憊,脈象弦細芤遲,正是《傷寒論》裏描述的革脈。對男性來說,這代表了失血和精氣流失;對女性則是流產或子宮出血。

我說,根據脈象和病情,應該主要表現爲腹痛和失血。他回答說是的。我又說,這個病症是由於木強土弱,也就是肝主藏血,脾主統血,現在肝木的疏泄太過,所以血液無法內藏,而是向下泄漏。

他說下血已經數年,一天多次,像是氣體衝下,後部沉重難以忍受,過一會就又開始稀便,腰部和骶骨疼痛,下腹部脹急,行動時呼吸困難,無論坐臥都要豎起腳才舒服,形態如同駝背。我說,這是奇脈引發的疾病。小腹兩側名爲少腹,是衝脈運行的地方,督脈則在背部,其中一條絡於腰骶,夾着脊椎貫穿臀部,進入腿肚,而帶脈又橫束於腰部。衝脈生病,會感到逆氣裏急,督脈生病,則感覺腰像浸泡在水中,而且督脈虛則脊椎不能挺直,骶骨代替腳跟,脊椎代替頭部,各種病狀如同描繪的一樣。所有奇經的脈絡,都與肝腎相關。

我用了當歸、白芍、川斷、山藥、枸杞、鹿角膠、熟地、龜板、牡蠣、寄生、小茴、木香、防風等藥材,煎煮後配濟生烏梅丸三錢服用。數劑後血止,後重感也減輕,於是去掉木香、防風、烏梅丸,增加一些肉類食材,以穩固奇經。有時做湯,有時做膏,多方治療,病情漸漸好轉。只有腎氣從小腹上衝,如同賁豚狀,後來在中脘、關元、石門進行艾灸,調理兩個月後痊癒。

對於奇脈虧損的情況,必須大量使用含血肉的食材,纔能有效。《黃帝內經》說,精氣不足者,應以滋補的食物來補充。至於艾灸療法,更是應該特別注意。

3. 轉胞症治驗

杭垣萬安橋天和煙店夥。年近七旬。平日體極健壯。身軀豐偉。戊子冬患小便不通。半載有餘。久而愈閉。點滴難出。氣常下注。脹急欲死。不得已至西醫處用吸水管吸出始安。凡一日數次。以為常也。延余診治。兩寸關脈俱極虛大。兩尺細澀不調。余曰此症乃中虛清陽下陷。

初則不過如癃閉。醫者以熟地、桂、附、漫補。則清陽愈陷。下竅填塞。遂致胞系了戾。膀胱之下口與溺管不相順接。故溺難出。病名轉胞。治之極易。何以半年之久。無有識此病者。真屬可笑。與補中益氣湯。黃耆重用至一兩。加木通三錢。肉桂三分。兩劑而便稍通。四劑其病如失。

後以補中益氣全方。不加利水之藥。更囑其每日淡食豬脬數枚。取以胞補胞。同類相感而安。其從前之擾亂半月。後胃強體健。渠以為神奇。其實亦是按症施治。何奇之有。噫。是症金匱諸書。鑿鑿具載。省垣甚大。何知醫者之寥寥也。誠可嘆已。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治療轉胞症的一個案例。患者是一位在杭州萬安橋天和煙店工作的夥計,年近七十歲,平時身體非常健壯。然而,在戊子年的冬天,他開始遭受小便不通的困擾,這種情況持續了半年多,隨著時間推移,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到了滴尿都困難的地步,常感到下腹部脹痛,痛苦不堪。無奈之下,他只好求助於西醫,通過使用吸水管來幫助排尿,一天要進行數次,成了他的日常。

後來,他請我為他診治。我檢查了他的脈象,發現他的兩寸關脈極度虛弱且脈象大,而兩尺脈則細澀不調。我告訴他,這種情況是由於中氣虛弱,導致清陽之氣下沉所致。

起初,病情可能只像一般的癃閉(小便不暢),但之前的醫生用熟地、肉桂、附子等藥物進行滋補,反而使清陽之氣更加下沉,下部的通道被堵塞,最終導致了胞系扭曲,膀胱的下口與尿道不能順利連接,因此排尿困難。這種病被稱為轉胞症。其實治療這種病非常容易,令人不解的是,為何經過半年,竟無人能正確診斷此病,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我開了一個處方,用了大量的黃耆(高達一兩)加入補中益氣湯中,並添加了三錢的木通和三分的肉桂。服用了兩劑之後,他的小便開始稍微通暢;四劑之後,病情就像消失了一樣。

之後,我讓他繼續服用補中益氣湯的完整配方,不再添加利尿的藥物,並且建議他每天食用一些清淡的豬脬(膀胱),以達到以胞補胞的效果,因為同類之間有相互感應的作用,這樣做讓他的病情得以穩定。經過先前的治療混亂,約莫半月後,他的胃口恢復,身體也變得更加健康。他對於這樣的結果感到驚訝不已,認為是神奇的療效。事實上,這只不過是根據病症對症下藥,有何神奇之處呢?

唉,轉胞症這種病症,在《金匱要略》等醫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杭州作為一個大城市,竟然找不到幾個真正懂得醫學的人,這實在讓人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