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卷中醫案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中醫案 (14)

1. 氣血兩虛半身不遂治驗

一徽州客,年五十許,忽一日右半身如癱瘓,臥床不能轉動。筋脈不拘急,亦無痛苦。召余診之,右脈沉細如絲,虛軟無力,左脈和緩無病。細審毫無風象,體肥肌豐,又非痰火,乃氣血兩虛,歸併一偏之病也。

仿王清任補陰還陽五湯法,用黃耆四兩,當歸五錢,赤芍二錢,乾地龍、川芎各一錢,續斷、忍冬藤各三錢,紅花一錢,丹參三錢。服三劑,而右脈漸大,手足略能展動;八劑,而起居如常矣。

方信歸併之說為不謬。後以歸、芍、參、耆、苓、草、丹參、桂枝、木瓜、紅花、川芎、牛膝、續斷、狗脊等養血補氣,舒經活絡,囑其浸酒常服。

白話文:

一位來自徽州的客人,年約五十歲左右,有一天突然右半身好像癱瘓一樣,躺在牀上無法移動,但他的筋脈並沒有緊繃或扭曲的情況,也沒有感到任何痛苦。他請我去為他診斷,發現他的右手脈象沉細如絲,虛弱無力,而左手的脈象則平穩正常,沒有疾病跡象。經過詳細檢查,他身上並無風邪的徵兆,且他身體肥胖,肌肉豐厚,也不像是痰火的問題。我判斷他是氣血雙虛導致的偏側機能障礙。

我模仿了王清任的「補陰還陽五湯」療法,開出的藥方包含:黃耆四兩、當歸五錢、赤芍二錢、乾地龍與川芎各一錢、續斷與忍冬藤各三錢、紅花一錢、丹參三錢。服用三劑後,他的右手脈象逐漸恢復,手腳也能稍微活動了。在連續服用了八劑後,他的生活起居已基本恢復正常。這讓我更加確信歸併的理論是正確的。

後來,我讓他服用當歸、白芍、人參、黃耆、茯苓、甘草、丹參、桂枝、木瓜、紅花、川芎、牛膝、續斷、狗脊等藥材,以滋養血液,補充氣力,舒緩經絡,活化血液循環,並囑咐他將這些藥材泡酒,長期服用。

2. 沈某神虛癇病治驗

山陰沈某,年四十許。偶一煩勞,則癇病即發,神不自主,譫言妄語,不省人事,或語鬼狀。診之,兩寸空大無倫,兩關弦緊,舌中心陷有裂紋。余謂病屬虛症,神不守舍,神虛則驚,非有鬼祟。神氣浮越,故妄見妄言。用桂枝龍牡湯加龍眼肉膏,囑其守服三十劑。服二十劑,而病已不復發矣。

按此症與前陳姓案,乃一虛一實之對症。總須審症的確,指下分明,庶所投輒效。病症萬端,治不執一,要不外乎虛實寒熱四字。桂枝龍牡湯,有旋轉乾坤之妙用,非熟讀金匱者不知也。

白話文:

【沈先生精神虛弱引發癲癇的治療經驗】

山陰地方的沈先生,年約四十歲。他偶爾在過度勞累後,就會引發癲癇病,精神無法自控,會胡言亂語,失去意識,甚至出現像是跟鬼魂對話的行為。我檢查他的脈象,發現兩手的寸脈空大異常,兩手的關脈弦緊,舌頭中間有凹陷和裂紋。我判斷這是虛證的病情,精神無法安穩於身體,精神虛弱導致驚恐,並不是有鬼怪作祟。他的精神氣息飄忽,所以才會有幻覺和胡言。我使用了桂枝龍骨牡蠣湯,並加入龍眼肉膏,囑咐他堅持服用三十劑。他服用了二十劑後,病情就沒有再復發了。

附註:這個病情和前面陳姓患者的案例,是一虛一實的相對應情況。必須精確地診斷病情,清楚地辨識脈象,這樣治療纔能有效。病情千變萬化,治療不能固守一種方法。但總的來說,不外乎就是虛、實、寒、熱四種。桂枝龍骨牡蠣湯有著調整全身氣血的奇妙功效,這點如果不是熟悉《金匱要略》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3. 金彩眉百合病治驗

定庠生金彩眉,其夫人丙戌秋病霍亂卒。渠亦患濕熱症。是年定海之霍亂,經余治愈者甚多。及彩眉之遇余也,則在仲冬時矣。蓋渠自秋間患濕溫之後,失於清解,留邪在絡,且喪偶悲鬱,再有煙癖,耗傷精血,煩躁不寐,目不交睫者匝月,日間坐臥不安,百感交集,欲食而不能食,欲臥而不能臥,飲食或宜或不宜,神識似癡,脈之空大,指下極亂。

余曰:「此正金匱所云百合病也。」再兼痰上衝,遂與百合地黃湯,加清痰降火之藥。兩劑稍能寐,而神志仍似癡呆,乃專清其痰火,而加寧神定志之品,出入加減,至丁亥春始痊。

白話文:

定庠生金彩眉的夫人在丙戌年的秋季因霍亂突然去世。他自己也患有濕熱病。那一年,定海地區發生的霍亂,經過我的治療,很多人都康復了。然而,當金彩眉找到我時,已經是冬季中期了。他自從秋季得了濕熱病後,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導致邪氣滯留在經絡中。加上失去配偶的悲痛和鬱悶,又有吸煙的習慣,這都損耗了他的精血。他整月的焦躁不安,甚至連眼睛都無法閉合,一整天都坐立難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想吃東西卻又吃不下,想睡覺卻又睡不著,飲食也變得沒有規律,精神恍惚。他的脈搏空虛且混亂。我說,這正是《金匱要略》中描述的百合病,而且還伴有痰火上衝的症狀。於是,我開了百合地黃湯,加上清痰和降火的藥物。服用了兩劑後,他終於能稍微入睡,但精神狀態依然像是癡呆。因此,我專門清除了他體內的痰火,並加入了一些安定心神的藥物。經過多次調整治療方案,直到丁亥年的春季,他才終於痊癒。

4. 趙忠翁頭風抽掣治驗

趙忠翁,年近八旬,前任鎮海教諭,常患頭風,發則日夜無度,左頰、上額及巔,經絡不時抽掣,自覺如放煙火沖狀,通夜不能寐。脈虛滑流利,有時弦勁而大。

余謂風陽上擾,陽明、少陽之火挾痰而逆衝於上,額旁及耳前後兩頰,現青絡甚多。法當盡刺出血。《靈樞》云:「諸絡現者,盡瀉之。」

乃刺兩頰及眉心出血,復針頰車、地倉、承漿、率谷、百會、迎香等穴,行六陰數,凡針四次,筋不抽掣矣。方用殭蠶、桑葉、麥冬、山梔、石斛、丹皮、竹茹、青黛、絲瓜絡、牡蠣、阿膠等品,養血和絡,調理數劑而安。

次年立春後復發,但不如前之甚也。時值六出紛飛,不能用針,改用推法,以指代針,推後痛稍緩。雪消天霽,復針率谷、風府,方藥如前法,服數劑而又愈。以後每少發,投前方輒效。

徐洄溪云:「凡經絡之病,不用針而徒用藥,多不見效。」其信然矣!

白話文:

趙忠老先生,年近八十,曾經擔任過鎮海的教諭。他經常遭受頭風之苦,發作起來不分晝夜,左臉上部、額頭以及頭頂,神經會不定時地抽搐,他自我感覺就像煙火在腦內爆發一樣,整夜無法入眠。他的脈象顯示虛弱、滑順且流暢,有時又會呈現緊繃且強大的狀態。我認為這是因為風邪和熱氣上擾,導致胃經和膽經的火氣攜帶痰濕向上衝擊。額頭旁邊以及耳朵前後兩側臉頰,出現許多青色的血管,按照治療原則,應該要徹底針刺出血。

於是,我在他的兩頰以及眉心部位針刺出血,再針灸頰車、地倉、承漿、率谷、百合、迎香等穴位,採用六陰數的針法,總共針灸了四次,他的肌肉不再抽搐。使用的藥物包括殭蠶、桑葉、麥冬、山梔、石斛、丹皮、竹茹、青黛、絲瓜絡、牡蠣、阿膠等,目的是滋養血液、調和神經。經過幾次的調理,病情得到改善。

隔年的立春之後,他的病情再次復發,但是並沒有之前那麼嚴重。當時正值大雪紛飛,無法進行針灸治療,所以改用推拿手法,用手指代替針灸。推拿後,疼痛稍微減輕。等到雪停天晴,再進行率谷、風府的針灸,藥物使用與之前相同的方法。服用幾劑後,病情再次得到控制。從此,每次病情稍微復發,只要使用之前的藥方,都能有效控制。徐洄溪曾經說過,對於經絡的疾病,如果不用針灸而單純用藥物,大多不會見效,這確實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