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卷中醫案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中醫案 (11)

1. 靜修庵尼濕熱痢治驗

郭通圓靜修庵尼,秋季患痢,如魚腦,腹與脅牽引而痛,氣時下墮,肛門腫痛,纏綿月餘,面黃肌瘦,裡急後重,脈象虛大。

余曰:「濕熱鬱蒸為痢,法宜透化。香燥耗液,反助火邪,與病不合,故不能愈。」

乃與大豆黃卷、鮮藿香、黃連、黃芩、防風、木香、佛手柑、蘿蔔子、茅朮、車前、薏苡、澤瀉、白芷、荷葉、青蒿腦、滑石等,服兩劑而病減半。

乃去白芷、豆卷、茅朮,加石斛、茯苓,又四劑而病去其七八。

後以調胃和中化濕之劑而愈。

白話文:

郭通圓在靜修庵修行,於秋季時得了痢疾,病情表現為解出像魚腦一樣的稀便。他的腹部及脅部有牽拉式的疼痛,有時會感覺到下墜感,肛門也腫痛。這疾病纏繞他一個多月,導致他面容蒼黃,身體消瘦,且有急迫想排便但又排不乾淨的症狀。他的脈象顯示虛弱且大。我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濕熱鬱結所導致的痢疾,應該用透化的方法來治療。如果使用香燥的藥物,會消耗體內液體,反而助長了火邪,因此之前的治療方法並不符合他的病情,所以病情無法得到改善。

後來我開了包括大豆黃卷、新鮮藿香、黃連、黃芩、防風、木香、佛手柑、蘿蔔子、茅朮、車前、薏苡、澤瀉、白芷、荷葉、青蒿腦、滑石等藥材的處方。服用兩劑後,病情已經減輕了一半。

之後,我刪除了處方中的白芷、豆卷、茅朮,並加入石斛、茯苓。再服用四劑後,病情已經好了七八成。最後,我讓他服用調理脾胃、和中化濕的藥物,他的病情終於完全康復了。

2. 腸癰治驗

又靜修庵一老尼,年五十許,患腹痛,自作痧治,刺刮不效,乃延余治。診之,右關脈洪大搏指,餘部浮數。余問腹旁痛處,有無微腫,腳攣屈否?曰:腹之右旁一塊,堅硬拒按,右足屈不能伸。

余曰:「此乃大腸生癰,非痧症也!」彼大駭。余曰:「無妨,腸癰初起,醫治不誤,十可痊十。大忌外科開刀,腐腸穿膜,為不治耳。」

乃用銀花、當歸、大黃、桃仁、丹皮、乳香、沒藥、穿山甲、焦楂肉、蒲公英等,服兩劑而膿血從大便下,臭穢難聞,腫消腳伸,腹亦不痛。但續續下痢膿血,復排膿消毒之品,如銀花、生甘草、桃仁、歸芍、丹參、丹皮、薏苡、乳香、沒藥、白芷、貝母等數劑而愈。

凡診脈如一部獨異,須當深究根源。痛處拒按,微腫,非損傷血瘀,定是內癰。須平日留心臨症,方能知之。

白話文:

【腸癰治療經驗】

再來說一個例子,靜修庵裡有一位五十歲左右的老尼姑,她肚子痛得很厲害。起初,她自己按照處理「痧」的方式來治療,刮痧針刺都試過了,但情況並沒有好轉,於是請我去幫忙看診。我替她把脈,發現她的右手關脈跳動得非常強烈,其餘部位的脈象則呈現浮數的特徵。我問她肚子痛的地方是否有微微腫脹,以及腳部是否會不由自主地蜷縮。她回答說,腹部右側有一塊地方,摸起來堅硬且按壓時非常痛,而且右腳也蜷縮無法伸直。我告訴她,這不是一般的痧症,而是大腸發炎化膿的病症。她聽了後非常驚恐,我安慰她不用太擔心,如果在腸癰剛開始的時候就得到適當的治療,是有機會完全康復的。

我特別提醒她,千萬不要讓外科醫生開刀處理,因為那樣可能會腐蝕腸道和穿透腸壁,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於是我開了藥方,包括銀花、當歸、大黃、桃仁、牡丹皮、乳香、沒藥、穿山甲、焦楂肉、蒲公英等藥材。她吃了兩劑之後,從大便中排出大量的膿血,味道非常惡臭,但是原本的腫脹和腳部蜷縮的情況已經好轉,肚子也不再疼痛。不過,她接下來一段時間還是持續拉出帶有膿血的大便,所以我又調整藥方,加入了像銀花、生甘草、桃仁、歸芍、丹參、牡丹皮、薏苡仁、乳香、沒藥、白芷、貝母等具有排膿和消毒效果的藥材,經過幾次調整治療後,她終於完全康復。

總結來說,當診斷脈象出現某一部位明顯異常時,必須深入探究病源。如果患者按壓痛處會感到劇痛,且有微小的腫脹,如果不是外傷或血瘀造成的,就很有可能是內部組織發炎化膿。這需要我們在日常診療中多加留心,才能及早發現並正確診斷。

3. 陳鉻甫痿症治驗

牛羊司巷陳鉻甫世兄,年十三,身長如二十餘,十二歲而陽已發動,是以骨力不堅。試觀草木易於榮長者,而枝幹必嬌嫩,其理一也。丁亥春患咳嗽痰多,食少體倦,兩足痿弱,不能起立,目合則遺精,甚至日間心有所思,夜則夢寐不安,乃延余治。診脈左關弦數,右關虛大,兩寸兩尺,俱虛軟無力。余曰:「症屬木強土虛,腎氣不堅,心火刑剋肺金,治當先保肺胃之陰,取土金相生之義;且胃為後天之本,土能生化萬物,經云:納穀者昌。待胃氣漸旺,然後可用血肉有情,同類相感,補精益血,病自漸愈。」於是先用桑葉、沙參、釵斛、炒麥冬、枇杷葉、白蒺藜、仙半夏、橘紅、竹茹、穀芽、茯苓、茯神、紫菀、百合、毛燕屑、女貞子、蓮子、淮山、芡實等清淡之品,出入為方。

服二三十劑,而痰漸少,胃氣開,乃用舒養筋脈,滋血和肝之藥,如歸芍、金櫻子、釵斛、山藥、山萸、續斷、杜仲、麥冬、西洋參、五味子、阿膠、沙苑蒺藜、參貝、陳皮、人乳蒸茯神、龍骨、牡蠣、芡實、丹參等,又三十餘劑,遺精夢寐等皆愈,但足仍無力。後用血肉有情之品,收合成膏,如吳鞠通天根月窟膏法,每服五六錢,一日早晚兩次。至戊子春,步履如常,強壯逾於平昔,可見補益之藥,必久服乃效。

白話文:

牛羊司巷的陳鉻甫先生,他今年十三歲,身高卻像二十多歲的人。他在十二歲時,身體的成熟就提前啟動,因此骨骼力量並不堅固。我們可以觀察到,那些快速成長的植物,往往枝幹會比較嬌嫩,道理是一樣的。在丁亥年的春天,他開始出現咳嗽、多痰、食慾減退、容易疲倦的症狀,雙腳變得無力,無法站立。只要閉上眼睛,就會發生遺精的情況,甚至白天有所思慮,晚上就難以安眠。於是請我為他診治。經過診脈,發現他的左手脈象緊張而頻率快,右手脈象虛弱而大。

雙手的寸關尺三部脈象都顯示虛弱無力。我判斷他的病情是肝氣過盛,脾氣虛弱,腎氣不穩,心火過旺,剋制肺金。治療上應先保護肺胃的陰氣,這符合土金相生的原理。且胃是後天的根本,脾胃能生化萬物。古籍記載,能進食的人身體康健。等到胃氣逐漸旺盛,再使用血肉有情的補品,同類相感,補充精氣和血液,疾病自然逐漸痊癒。於是先使用桑葉、沙參、釵斛、炒麥冬、枇杷葉、白蒺藜、仙半夏、橘紅、竹茹、穀芽、茯苓、茯神、紫菀、百合、毛燕屑、女貞子、蓮子、淮山、芡實等清談的藥材,組成處方。

服用二三十帖後,痰量逐漸減少,胃氣開朗。接著使用舒緩筋脈,滋補血液,調和肝臟的藥材,例如歸芍、金櫻子、釵斛、山藥、山萸、續斷、杜仲、麥冬、西洋參、五味子、阿膠、沙苑蒺藜、參貝、陳皮、人乳蒸茯神、龍骨、牡蠣、芡實、丹參等,再服用三十餘帖。遺精和失眠的症狀都得到改善。但是雙腳依然無力。後來使用血肉有情的補品,熬製成膏狀。

依照吳鞠通的天根月窟膏的配方,每次服用五六錢,一天早晚各一次。到了戊子年的春天,他已經能夠正常行走,身體更為強壯,超過了以往的狀態。由此可見,補益的藥物,必須長期服用才能見效。

4. 李封翁痰火症治驗

李荔翁年近花甲,宿患痰火,累年醫治,不能除根。去歲余用輕清之品,治之而愈。今春晚膳畢,正與諸孫嬉戲,忽覺右半身麻木不仁,少頃舌本連頭俱麻,急來召余診之。右三部脈俱洪大而數,左關尺脈勁滑利。余謂痰火上升,阻遏脈絡所致。先刺兩手曲池、少商,出血。

方用羚羊角、桑葉、釣藤、橘紅、川貝、石菖蒲、鬱金、天竺黃、遠志、神砂、茯神、竹茹、竹瀝等一劑而愈。次日再診,脈平人安,乃用寧神和中略佐化痰,以善其後。乃郎今年北上,高捷翰苑,諸孫皆眉目清秀,俊雅能文,其厚福正方興而未艾也。

先甫與心禪交有年矣,每遇急症,延師診治,無不應手而愈。去秋感冒微寒,師一下指,即有疑難之色。予心知為不祥。至季冬時,果遭大變。心禪師可謂神明其技,而予則永為無父之人矣,悲哉!(棘人李鵬飛泣血書於苫次。)

白話文:

【李封翁痰火症治驗】

李荔翁已接近六十歲,長期受痰火症困擾,多年來雖經多方醫治,卻無法根除病根。去年我使用一些性質輕淡的藥物為他治療,病情得以康復。然而,今年春末的一次晚餐後,他正在與孫子們玩樂時,突然感到右側身體麻木無感。不久,這種麻木感擴散到舌頭及頭部。家人急忙請我來診治。經過診脈,發現他的右手三部脈象都呈現洪大且跳動頻繁的現象,而左手關尺部位的脈象則強勁滑順。

我認為這是痰火上升,阻塞了經脈所導致的。於是,先進行針刺治療,在兩手的曲池穴與少商穴放血。

後開立了包含羚羊角、桑葉、釣藤、橘紅、川貝、石菖蒲、鬱金、天竺黃、遠志、神砂、茯神、竹茹、竹瀝等藥材的處方。服用一劑後,病情得到改善。隔日再次診治,脈象已恢復正常,人也安然無恙。之後,我採用調養心神、和胃的方子,並輔以化痰,以鞏固療效。今年,他的兒子赴京趕考,高中翰林院,孫輩們個個眉清目秀,才華洋溢,他們的福澤正盛,尚未達到極點。

我的父親與心禪師相交多年,每逢家中有人突發急病,心禪師總能手到病除。去年秋天,父親偶染風寒,心禪師一搭脈便露出疑惑表情,我心中便有不祥預感。果然,到了冬季,父親不幸離世。心禪師的醫術可謂出神入化,但對我來說,父親的離去卻是永遠的痛。真是令人悲傷啊。(此為李鵬飛泣血所書,於喪禮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