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卷下醫案 (6)
卷下醫案 (6)
1. 陸姓子脫血筋攣治驗
寧郡月湖陸姓子。夏隨群兒下河捕魚。右足心湧泉穴。被觸出血盈斗。日久自膝至跗。其冷如冰。筋脈攣急。是足既廢已行動需杖。其戚友為余鄰。商治於余。余曰。足廢兩載有餘。何能為也。然細思起病之由。因於血出過多。而筋脈失養。其穴乃腎經所屬。又為寒濕乘之。
遂以陽和湯去白芥子。加附子。薏苡、牛膝、木瓜、當歸。姑令試之。囑其守服四十劑。不必更方。亦未敢云必效也。乃服十五劑而足溫。三十劑而筋舒。步履漸如常矣。蓋陽和湯原為治陰疽之方。此則藉以通經養血。而復加舒筋逐濕之品。夙疾頓瘳。凡天下事總須據理推測。
不可拘泥如是。
白話文:
【陸姓子脫血筋攣治驗】
寧郡月湖有個姓陸的孩子,在夏天時跟著一羣孩子到河裏捕魚,結果他的右腳心湧泉穴處不慎受傷,導致大量出血,出血量甚至達到一斗之多。日子久了,從膝蓋到腳背,那條腿冷得像冰一樣,筋脈緊繃,這條腿已經無法正常活動,走路都需要拄柺杖。他的親戚朋友是我的鄰居,他們向我尋求治療建議。我說,這腿已經廢了兩年多了,我能做些什麼呢?然而,仔細思考他發病的原因,是因爲出血過多,導致筋脈失去滋養。而那個出血的穴位,屬於腎經,又被寒溼侵襲。
於是,我決定用陽和湯去掉白芥子,加入附子、薏苡、牛膝、木瓜、當歸,讓他先試試看。我告訴他要持續服用四十劑,不用換藥方,也不敢保證一定能見效。然而,他服用了十五劑後,腳開始回暖;服用了三十劑後,筋脈開始放鬆,走路漸漸恢復正常。陽和湯原本是用來治療陰疽的藥方,這裏則借其來通經養血,並加上舒筋逐溼的藥材。舊疾因此迅速痊癒。世間的事,總得依據道理推測,不能死板固執。
2. 真心痛
何某年三十餘。忽患心痛。甚則昏厥。急召余診。唇面俱青。以手緊按胸膛。痛劇不能言脈之左關尺緊。寸口如循刀刃。右手不克診。以緊按胸膛故也。余曰。此真心痛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雖盧扁復生。不能救也。逾時果卒。
白話文:
有個名叫何某的人,年約三十多歲。突然間得了心痛的疾病,痛到極點時甚至會昏厥過去。他家人急忙把我請來診治。當時我看他嘴脣和臉色都呈現青色,他雙手緊緊地按住胸口,痛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我為他把脈,發現左手關尺部位的脈象非常緊繃,而寸口的脈象則像摸到刀刃一樣尖銳。因為他右手始終緊緊按著胸口,所以我無法為他的右手把脈。
我告訴他們,這是所謂的「真心痛」病症,如果早晨發病,晚上就會死亡;若是晚上發病,隔天早上就會死去。就算古代名醫扁鵲和盧醫再世,也無法治療這類疾病。果然,不久後他就去世了。
3. 趙忠翁高年亢陽症治驗
趙忠翁前患左頰及耳前後經絡不時抽掣。余為治愈。相安三載。間有小發。調理輒效。己丑冬診其脈兩尺弦滑而芤。小便頻數。溺管澀痛。夜不能寐。余曰。此高年亢陽為患也。翁天稟甚厚。年逾八旬。傍無媵妾。以致相火時動。而小便淋瀝。由是而起。內經云。思想無窮。
所願不遂。意淫於外。乃發白淫。因用甘涼育陰之藥。佐以知、柏、車前等以瀉腎火。服數劑漸安。今言正月亦復如是。余直言明告其故。曰。此症非藥能治。如火動時惟默唸六字經以制之。是即無上上藥。翁大笑而不答病遂尋愈。
此為心病以心藥治也。年高福厚元氣淋漓趣語令人解頤。(淞樵評)
白話文:
趙忠翁之前患有左臉頰以及耳朵前後的神經偶爾會抽搐的問題。我幫他治療好了這個病。在之後的三年裡,他都過得很平靜。偶爾病情會稍微復發,但只要稍作調整就會好轉。到了己丑年的冬天,我替他診脈,發現他的雙手脈搏弦滑且芤,表示他頻尿,每次排尿時尿道會感到疼痛,甚至晚上難以入眠。我告訴他,這是因為年紀大了,體內的陽氣過盛所導致的疾病。趙翁天生體質強健,已超過八十歲,身邊又沒有妾侍,導致他體內的相火時常興起,從而引發頻尿的問題。根據《內經》記載,人如果思緒無盡,願望未能實現,或對外界有過多的慾望,就會產生這種問題。因此,我使用甘涼滋陰的藥物,輔以知母、黃柏和車前草等來降腎火。服用了幾劑藥後,他的病情逐漸穩定。然而,進入正月後,他的病情又再次復發。我直接向他解釋原因,並告訴他,這個病症不是單純靠藥物就能解決的。當他感到體內熱火時,可以默默唸誦六字真言來抑制它,這就是最好的藥方。趙翁聽後大笑,未作出回應,但他的病果然很快就痊癒了。
這就是所謂的心病需用心藥來治療的例子。趙翁年事已高,福澤深厚,他的病情得到緩解,讓人感到欣慰。這是松樵的評論。
4. 詳論李封翁陽脈變陰為真元暴衰之徵
李荔生封翁。素有痰火。發必召診。試輒幸中。己丑九月前疾復作。愚按其脈。向來滑大。今忽損小。浮部奄奄至數不明。且氣來又不連續。愕然謂其世兄梅生太史曰。尊甫之脈。何以反常之至此。梅翁醫道甚精。並深信愚之脈理。乃驚疑久久。始作聲曰。無大害乎。愚知其素性純孝。
不敢直告。為定清疏上焦之方。加金匱腎氣丸。服之頗安。越數日復診。封翁問脈息如何。愚勉強慰之。不得已私謂梅翁曰。脈象已現真臟。如雀啄食。每五六至。或十餘至一止。恐是元陽暴衰之徵。為之奈何。梅翁囑為定方。用桂苓甘術湯加龍牡以鎮攝之。又擬兩方治上焦之痰。
用陳皮八兩。蒼朮、半夏各二兩。風化硝、青鹽各五錢。生薑汁半碗。以四味煎汁合薑汁收入陳皮。令不時口內噙咽少許。治下焦之虛。用人參五錢。生附子八錢。以附子煎汁收入人參。將參用銅刀切小塊。外用茯苓細末。合煉蜜包裹為丸。曬乾。每日空心服三錢。奈封翁平日大忌參附。
梅翁力勸數四。至於泣諫。終不能用。醫有令服參鬚五分試之。膈間作脹。益加畏慎。余曰。參鬚與參不同。服僅五分。是以作脹。能服五錢。即不脹矣。況愚所制參附為丸。外用茯苓包裹入胃。使參附之性。必至下焦乃發。是下焦元氣可藉溫補而轉旺。而中焦陰邪。又何難驅除罄盡耶。
豈復能作脹耶。赤心苦口。意終不回。但問小兒明年可入都否。余曰。病尚未愈。梅翁必不止暫離膝下。此愚之所稔知也。梅翁淚涔涔下。愚亦不勝嗟嘆。蓋翁之生平。性最慈愛。樂善忘倦。遠近無不頌德。與愚尤有夙緣。嗟嗟。珠林玉樹。食報靡涯。不幸至冬。軌遭大變。
惜哉。
父慈子孝。一堂和氣。那堪罹此閔凶。心禪寫入案中。纏綿悱惻。至性流露。非深心人不能體會至此何忍卒讀。(淞樵評)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李封翁生病的情況及後續治療過程。李封翁平時就有痰火的毛病,每次病發都會請醫生診斷,診斷結果往往都很準確。在己丑年九月,他的舊疾再次復發,醫生檢查他的脈搏,發現原本滑大有力的脈搏,現在變得微弱且節奏不規則,這讓醫生感到驚訝,並告訴他的兒子梅生太史,父親的脈象異常。
醫生為了不讓他兒子過度擔憂,未直接告知病情嚴重性,而是開出清熱去痰的藥方,並加上金匱腎氣丸,服後病情有所緩解。幾天後再診,李封翁問脈象如何,醫生勉強安慰他,私下告訴梅生太史,脈象已呈現真臟,類似麻雀啄食般,每五六次或十多次跳動後就會停頓一次,這是元陽突然衰弱的徵兆。
梅生太史要求醫生開出藥方,使用桂苓甘術湯加上龍骨和牡蠣以安定元氣,並設計了兩個方案分別治療上焦的痰和下焦的虛弱。然而,李封翁平時非常忌諱人參和附子,即使梅生太史多次勸說甚至哭泣,他仍拒絕服用。醫生解釋人參鬚和人參不同,少量服用會造成脹感,若能服用足量則不會有此問題,而且他配製的人參附子丸,外包茯苓,能使藥性在下焦才發作,溫補下焦元氣,同時驅除中焦陰邪。
儘管醫生苦口婆心地說明,李封翁仍未改變心意,只關心兒子明年是否可以進京。醫生表示,病尚未痊癒,梅生太史肯定不會離開父親身邊。看到梅生太史淚流滿面,醫生也感到無比嘆息。李封翁一生慈悲為懷,樂善好施,深受周圍人的敬仰,與醫生也有深厚緣份。然而不幸的是,在冬天發生了重大變故,令人惋惜。
父子之間的慈愛與孝順,本應是一派和睦,卻遭受這樣的不幸,醫生在筆記中記錄了這些情感糾葛,表達出深深的哀痛,若非有深刻體會者,無法理解這種感受,讓人不忍卒讀。
5. 發背治驗
孫姓一乳嫗。患發背堅硬高腫。根盤如碗。瘡頂白點如粟米甚多。余曰。此症甚險。不可輕視。付以散堅消腫丸藥數錢。令每日服五錢。來朝視之。堅塊盡消。其症如失。余大異之。曰。餘存丸藥。當仍還余。因修合不易。非吝惜也。出藥視之。所存無幾。乃伊於一晝夜服十餘次。
每服必二三十粒。已服完矣。余曰。幸而體壯。否則豈不誤事。然凡癰毒堅腫不消。惟此丸無不應驗如神。即膿已成。亦不必開刀。自能穿破出毒。潰後收功亦易。誠至寶也。
白話文:
有位姓孫的婦人,她患有背部發炎,病處堅硬且高度腫脹,病竈底部像碗口那麼大,傷口頂端有很多像粟米大小的白色點狀物。我告訴她,這種情況非常危險,不能輕忽。我給了她一些散堅消腫的丸藥,讓她每天服用五錢。第二天再去看她時,發現她的病塊已經完全消失,病症似乎都好了。我感到非常驚訝,就告訴她,剩餘的丸藥應該還給我,因為製作這種藥很困難,並不是我小氣不願給她。
她拿出藥給我看,剩下的並不多,因為她在一天一夜裡服用了十多次,每次都要吃二、三十粒,藥早就吃完了。我說,幸好她的身體夠強壯,否則這樣亂來,豈不是會出事。但是,對於那些堅硬不消的腫瘤或感染,這種丸藥真的非常有效,就像神蹟一樣。就算膿包已經形成,也不需要動手術,這丸藥能自動穿破膿包,排出毒素,之後的恢復也會比較容易。可說是真正的寶貝啊。
6. 陳姓子瘰瀝治驗
寧城西門外陳厚載子。年甫十三。項側瘰癧如貫珠。面色㿠白。脈沉細而微。先起之瘡已潰年餘。瘡口白陷。稠水淋漓。皮內之核。如彈丸。半露皮外。半在肉裡。余核堅硬未破。余曰。此症色脈俱屬虛寒。急宜溫補氣血。若不善治。綿延歲月。多成童勞。遂用人參養榮湯。
加鹿角膠。十餘劑瘡口漸轉紅活。其核未消。仍用前方。兼用洞天救苦丹小金丹。間日輪服。服至三十餘日。其核化膿。以漸流去。未破者亦漸消散。乃用生肌末藥。加參鬚、象皮。用陽和解凝膏蓋貼。仍服生肌養血健脾之湯丸。兩月而愈。人亦從此強壯。此王洪緒先生法也。
世醫多用降丹取核。痛不可當。必不能愈。故治瘡瘍諸症。以不痛為第一妙法。此虛寒症之治法也。瘰癧種數甚多。治法亦各不同。必於平日留心臨症方有把握。
白話文:
位於寧城西門外的陳厚載的孩子,今年才十三歲,脖子旁邊長了一串像珠子一樣的瘰瀉。他的臉色蒼白,脈搏細弱且微弱。起初長出的瘡已經潰爛一年多,瘡口呈現白色凹陷,傷口滲出濃稠的液體,皮膚下的結節像彈丸一樣,一半露出皮膚外,一半藏在肌肉裡。其他的結節堅硬尚未破裂。我說,這種病的面色和脈象都顯示他體虛且寒,應該緊急地溫補氣血。如果不妥善治療,病情可能會持續很久,很多會變成兒童勞疾。於是開始使用人參養榮湯,加上鹿角膠。十多劑後,瘡口逐漸轉為紅潤活絡,但結節仍未消失,繼續使用同樣的藥方,並搭配洞天救苦丹和小金丹,隔日交替服用。服用三十多天後,結節開始化膿,逐漸流出。未破裂的結節也逐漸消散。然後使用生肌末藥,加上人參鬚和象皮,使用陽和解凝膏蓋貼,並繼續服用生肌養血健脾的湯藥和丸藥。兩個月後,病癒了,人也因此變得更健康。這是王洪緒先生的方法。
世間的醫生大多使用降丹來取出結節,疼痛難忍,而且必定無法根治。因此在治療瘡痍等病症時,不痛是第一要義。這就是治療虛寒症的方法。瘰瀉的類型非常多,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病情,纔能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