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禪僧

《一得集》~ 卷下醫案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醫案 (4)

1. 顧秋芳傷酒吐血案

武林清和坊顧升泰扇店秋芳。患吐血十餘年矣。病起於傷酒過度。血熱妄行。而雜藥亂投。肌瘦痰盛。惡寒心悸。神識如癡。自疑虛寒。妄將性熱之藥。雜湊四十餘味。亦無君臣佐使。猶恐欠熱。乃用生薑搗汁煎服。畏寒益甚。雖在重幃。尤嫌微風。心虛膽怯。常怕屋坍壓死。

白話文:

武林清和坊中,有一家顧升泰扇店,店裡掌櫃名叫秋芳。他患有吐血癥已經十幾年了。這種病是因他年輕時喝酒過度引起的。血熱妄行,又亂投醫服了許多藥物,結果身體日益消瘦,痰液增多,怕冷、心悸、神識昏沉癡呆,他誤以為是虛寒引起的,便胡亂服用各種溫熱性的藥物,竟然同時服用四十多種藥,而且不分君臣佐使,還擔心藥物不夠溫熱,於是用生薑搗汁煎服。這樣一來,怕冷的症狀更加嚴重,即使在重重帳幔中,也覺得微風刺骨。他心虛膽怯,常害怕房屋倒塌而被壓死。

人眾雜處。又厭喧煩。丁亥秋。延余診之。痰喘氣逆。脈虛大而數。一息七八至。蓋從前所服大辛大熱之藥。助火內熾火。盛剋金。肺藏已傷。所謂熱極反現寒象也。症已危極。勉擬甘寒育陰法。用鮮蘆根、甜水梨、荸薺、鮮生地、麥冬各絞汁半鍾。衝入人乳一鍾。每日徐徐緩飲。

此蓋處方於無可處之地也。服之頗安。其後失於調理。至春而卒。

白話文:

眾多人聚居在一處,而且又厭惡喧鬧。丁亥年的秋天,有位病人請我去診治。他的症狀是痰喘氣逆,脈搏虛大而數,一息之間跳動七八次。這都是因為以前服用辛熱之藥,導致內火熾盛,金被火剋制,肺受到損傷。所謂「熱極反現寒象」,就是這個道理。病症已經危急到極點了,我勉強擬定了一個甘寒育陰的治療方法。用鮮蘆根、甜水梨、荸薺、鮮生地、麥冬各榨取半碗汁液,衝入一杯人乳中,每天慢慢地、緩緩地飲用。

2. 損傷奇脈下血治驗

錢塘張調梅先生。年四十餘。下血有年。丁亥九月。在吳山太歲廟鬥壇召診。神氣委頓。診其脈弦細芤遲正仲景所云革脈也。男子則亡血失精。婦人為半產漏下。余曰。察脈審症。當主腹痛亡血。曰然。余曰。此症乃木強土弱。蓋肝主藏血。脾主統血。今肝木之疏泄太過。則血不內藏而下泄矣。

白話文:

錢塘人張調梅,四十多歲。多年來一直有便血的症狀。丁亥年九月,他在吳山太歲廟的鬥壇上請我看診。他當時精神萎靡。診脈後,發現他的脈象細弱綿長,符合仲景所說的革脈。男子出現這種脈象,通常是因為失血失精;女子則可能是流產或漏下。我說:「根據你的脈象和症狀,應該是腹痛出血。」他點頭表示同意。我繼續說:「這種病症是木強土弱引起的。肝臟主藏血,脾臟主統血。現在肝木疏泄太過,導致血無法內藏而下泄。」

伊云下血數年。一日數行。氣若注下。後重難忍。逾時便又溏泄。腰尻痠疼。少腹脹急。行動氣逆。坐臥必豎足方快。形如傴僂。余曰。此奇脈為病也。小腹兩傍名曰少腹。乃衝脈之所循行。督脈行於背膂。其一道絡於腰尻。挾脊貫臀。入膕中。而帶脈又橫束於腰間。夫衝脈為病。

白話文:

這位病人說他已經下血好幾年了。每天拉幾次大便,氣好像往下衝一樣。後面又覺得很重,忍不住,過一會兒又拉稀。腰和臀部痠痛,小腹脹急。走路時氣逆,坐著或躺著時必須豎起腳才舒服。身體就像駝背一樣。我說:這是奇經脈出了問題。小腹兩側叫做少腹,是衝脈經過的地方。督脈行於脊背,它的一條支脈連著腰和臀,夾著脊骨穿過臀部,進入大腿後面。而帶脈橫著束縛在腰間。衝脈出了問題,

逆氣裡急。督脈為病。腰溶溶若坐水中。又督脈虛則脊不能挺。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諸病形狀如繪。凡奇經之脈。皆麗於肝腎。方用歸、芍、川斷、山藥、枸杞、鹿角膠、熟地、龜版、牡蠣、寄生、小茴、木香、防風。煎送濟生烏梅丸三錢。數劑血止。後重亦減。乃去木香、防風、烏梅丸、加血肉之品。

白話文:

腸胃氣逆、急迫感。督脈出了毛病。腰軟綿綿的,好像坐在水裡。督脈虛弱,脊背挺不起來。用屁股代替腳後跟,用脊背代替頭部。各種疾病的表現像畫出來的圖畫一樣清晰。奇經的脈絡都與肝腎相連。方劑使用當歸、芍藥、川斷、山藥、枸杞、鹿角膠、熟地、龜板、牡蠣、寄生草、小茴香、木香、防風。煎服後服用濟生烏梅丸三錢。幾劑藥後,血止住了,腰也輕鬆了。接著去掉木香、防風、烏梅丸,加入補血肉的藥材。

以峻固奇經。或為湯。或為膏。多方圖治。諸恙漸安。惟腎氣從小腹上衝。如賁豚狀。後灸中脘。關元、石門。調理兩月而愈。凡奇脈虧損。必多用血肉有情。乃克有效。內經云。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至於灸法。則尤宜三致意焉。

白話文:

利用峻猛的藥物來固攝奇經。可以熬成湯藥,也可以製成軟膏。用多種方法治療,各種症狀漸漸緩解。只有腎氣從小腹向上衝,就像豬上吐狀。後來在中脘、關元、石門施灸,調理兩個月後痊癒。凡是奇經脈氣虧損,必定要大量使用有生命的血肉,纔能有效。內經說:「精氣不足的,用補益味道的方法來治療。」至於灸法,則尤宜特別重視三部:頭、胸、腹部。

3. 轉胞症治驗

杭垣萬安橋天和煙店夥。年近七旬。平日體極健壯。身軀豐偉。戊子冬患小便不通。半載有餘。久而愈閉。點滴難出。氣常下注。脹急欲死。不得已至西醫處用吸水管吸出始安。凡一日數次。以為常也。延余診治。兩寸關脈俱極虛大。兩尺細澀不調。余曰此症乃中虛清陽下陷。

白話文:

住杭垣萬安橋的天和煙店夥計,接近70歲。平日身體非常強健,體格魁梧。戊子年冬天,患上了小便不通的毛病。半年多過去了,病情愈發嚴重,小便點滴難出。氣血經常下沉,脹急難忍,幾欲死去。無奈之下,前往西醫處使用吸水管吸出小便才得以緩解。一天需要吸好幾次,成了常態。延請我診治,兩寸關脈極其虛大,兩尺脈細弱澀滯不調。我說這個病症是中氣虛弱導致陽氣下陷。

初則不過如癃閉。醫者以熟地、桂、附、漫補。則清陽愈陷。下竅填塞。遂致胞系了戾。膀胱之下口與溺管不相順接。故溺難出。病名轉胞。治之極易。何以半年之久。無有識此病者。真屬可笑。與補中益氣湯。黃耆重用至一兩。加木通三錢。肉桂三分。兩劑而便稍通。四劑其病如失。

白話文:

一開始症狀只是像小便不通。醫生使用熟地黃、肉桂、附子等溫補藥物治療。這樣會導致清陽下降,下焦氣血不通,進而影響子宮和膀胱。膀胱下口與尿道連接不順暢,所以小便難以排出。這個病叫做「轉胞」。治療方法很簡單,為什麼拖了半年,都沒有人知道這個病?這真是可笑。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將黃耆增加用量到一兩,再加入木通三錢、肉桂三分。喝兩劑後就會有點通暢,四劑後症狀就消失了。

後以補中益氣全方。不加利水之藥。更囑其每日淡食豬脬數枚。取以胞補胞。同類相感而安。其從前之擾亂半月。後胃強體健。渠以為神奇。其實亦是按症施治。何奇之有。噫。是症金匱諸書。鑿鑿具載。省垣甚大。何知醫者之寥寥也。誠可嘆已。

白話文:

後來用補中益氣的方劑。不添加利水藥物。並囑咐病人每天清淡飲食,食用豬膀胱數個。用以滋補膀胱。同類相感,就能安康。病人從前的擾亂之症半年後得以消除。後天氣強健身體康復。病人認為這很神奇。其實也是根據病症施治。有什麼好奇怪的?唉,這個病症在《金匱要略》等書中記載得清清楚楚。省城如此之大,懂醫術的人卻如此稀少。實在令人嘆息。

4. 孫太太腳氣入腹治驗

杭垣水溝巷孫太太。兩足自腨至跗皆腫。熱痛甚。皮色光亮。至晚發厥。延余診之。脈沉而弦。余曰。此名腳氣入腹。亦危症也。衝心即死。其足上有諸絡現者。盡刺出血。並刺委中。遂與雞鳴散。令五更雞鳴時服。外以蠶矢湯熏洗。次晚果不厥而熱痛仍然。乃用檳榔、蠶沙、海桐皮、木瓜、片子薑黃、黃芩、滑石、薏仁等而愈。

白話文:

杭州水溝巷的孫太太,雙腳從小腿脛部到腳背都腫脹,又熱又痛得很厲害,皮膚表面光亮,到了晚上就發冷。她請我看病,她的脈搏沉而有弦脈,我說:「這種情況叫做腳氣入腹,也是一種很危險的疾病,如果衝上心臟就會致命。」病人腳上有些浮現的脈絡,我都刺破讓血流出來,包括委中穴也刺破了。然後開了雞鳴散給她,要她在天快亮時,雞啼時服用。另外用蠶矢湯來燻蒸和洗腳。第二天晚上,病人沒有再發冷,但是熱和痛仍然沒有消退。於是我使用了檳榔、蠶沙、海桐皮、木瓜、片子薑黃、黃芩、滑石、薏仁等藥物來治療,最後痊癒了。

5. 汪良翁誤汗陽越治驗

汪良翁。年七十七。患下體沉重。痠痛不能行。己丑十月。召余診之。其脈六部皆大而空。余謂此乃陽寒濕相乘之症。治當固本理虛。不得過於滲利其濕。乃用參、苓、朮、草、歸、芍、牛膝、木瓜、薏苡、防己等。服數劑。病無進退。一醫謂當發汗。投以麻黃、羌活、川芎等。

白話文:

汪良翁,七十七歲,患有下體沉重,痠痛難行。己丑年十月,請我看診。他的脈象六部皆大且空。我認為這是陽寒濕相乘引起的疾病。治療時當固本理虛,不可過度滲利其濕。於是使用了參、苓、朮、草、歸、芍、牛膝、木瓜、薏苡、防己等藥物。服用數劑後,病情沒有好轉或惡化。另一位醫生認為應發汗,於是投以麻黃、羌活、川芎等藥物。

汗大出如雨。其夜合眼即驚。覺心中空空。如無物然。次日又覺身輕。如兩腋生翼。欲飛翔狀。且常欲跳躍高處。其家驚惶不知所為。醫亦如之復召余診手足亂舞。力大甚有逾垣上屋之勢須。兩三人掖之始可。診脈寸關二部俱浮數侵上兩尺尤躁動。余曰。此誤汗陽並於上不急固補必發癲狂。

白話文:

汗水不斷地流出,如同下雨一樣。夜間一閉眼就會驚醒。感到心中空空的,好像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第二天,又覺得身體很輕,好像腋下長了翅膀,想要飛翔一樣。還經常想要跳到高處。家人都很驚慌,不知道怎麼辦。醫生也是如此,於是再次請我診斷。只見他手腳亂舞,力氣很大,有翻牆上屋的趨勢。需要兩三個人扶著他才能控制住。診脈發現寸關兩部位的脈搏都浮數而且上衝,兩尺部位的脈搏尤其躁動。我說:「這是因為汗出過多,虛陽上浮造成的。如果不趕緊固本培元,必定會發作癲狂。」

元氣亦因之而即脫。方用人參、附子、炙甘草各三錢、五味子一錢、生白芍、麥冬各八錢、熟地四兩、生鐵落二兩。煎湯代水煎藥。服後睡三四時之久。及醒脈斂神清而下體仍重痛。余曰。此病難以痊好。但可望遷延歲月耳。昔徐洄溪以病不愈不死。愈則必死。即此類也。乃檢其醫論示之。

彼方信從。後與調養氣血。胃氣漸旺。脈亦安和。而下體之病。終不能瘥。

白話文:

元氣也因此而快速流失。於是開立了三錢的人參、附子、炙甘草,一錢的五味子,八錢的生白芍、麥冬,四兩的熟地,兩兩的生鐵落組成的藥方。煎湯代替水煎煮藥物。服藥後睡了三、四個小時之久。醒來後脈象平穩、精神清明,但下半身依然痠痛。我說:這樣的病難以完全痊癒。只能希望能夠延緩病情。過去徐洄溪因為生病既無法痊癒也無法死亡。一旦痊癒,就必定會死亡。跟這個案例很類似。於是找出他的醫論給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