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卷中醫案 (4)

回本書目錄

卷中醫案 (4)

1. 樂姓女受暑嘔逆胸腹脹痛治驗

寧郡樂姓女,年方及笄,夏秋之交,患腹脹痛,瞀悶嘔逆,水穀不入,肢冷汗出,身熱口渴。脈之浮部洪數,沉部弦勁,是為暑穢之邪,從口鼻吸受,直趨中道,入於募原,挾少陽膽火而上衝,故胸腹痛而嘔逆也。方用荸薺、藕汁、西瓜汁、萊菔汁各一杯,磨鬱金、枳實、木香、檳榔各五分,投七而瘳。

白話文:

寧波郡有一位樂姓女子,正值青春年華。在夏末秋初之際,她罹患了腹部脹痛的疾病。她感到昏悶且不斷嘔吐,連水和食物都無法下嚥。四肢冰冷並有汗水,身體發熱且口乾舌燥。診脈後發現,她的脈象在表面的部分顯示出洪大快速的特徵,而在深層則呈現出緊繃的弦狀。這表明她是因為吸入了暑熱的邪氣,邪氣直接影響了消化系統,進入了腹部區域,並與肝膽的火氣相結合向上衝擊,因此導致她胸部和腹部疼痛並且嘔吐。

治療方案是使用荸薺、藕、西瓜和萊菔的汁液各一杯,以及鬱金、枳實、木香和檳榔各五分,一起研磨混合後讓她服用。服用了七次之後,她的病情就得到了改善。

2. 吳姓女暑閉卒厥治驗

武林吳子翁女,陸點翁孫媳也。丁亥冬患伏暑症,卒然厥逆,目瞪神昏。點翁急柬召余,余往診之,脈沉數有力,確係暑邪內閉。以夜分不能用針,急刺十指出血及曲池、人中。方用石菖蒲、鬱金、竹瀝、石膏、藿香、檳榔等,先調紫雪丹八分。次早復診,症復如前,乃用針從印堂刺入,沿皮透兩率谷,開目知痛。

余即告以無妨。凡治卒厥及小兒急驚風症,全視此穴:針入得氣與不得氣,以及頂門入針之知痛與否,決其生死。如印堂針入無氣,針下空虛,如插豆腐,及頂門針入不知痛苦,雖華扁亦難再生。此症針畢,即能開言,而方則仍主芳香利竅通神之品。

數劑即愈。

白話文:

【吳姓女子因暑熱閉塞突然昏厥的治療經驗】

武林地方的吳子翁的女兒,也是陸點翁的孫媳,在丁亥年的冬天,得了潛藏暑熱的病症。突然間,她就昏厥過去,眼睛睜著但神志不清。陸點翁緊急寫信請我過去。我去為她診脈,發現她的脈搏深沉且跳動快速有力,確定是暑熱在體內封閉所致。因為當時已經是夜晚,不適合使用針灸,於是緊急地刺破她的十指放血,並刺了曲池、人中幾個穴位。隨後開立了石菖蒲、鬱金、竹瀝、石膏、藿香、檳榔等藥物,先調和了八分量的紫雪丹服用。第二天早上再診時,症狀仍然一樣,於是用針從眉心(印堂)刺入,沿著皮膚穿透到兩側的率谷穴。她睜開眼睛,知道疼痛,我立刻告訴她沒有問題。通常治療這種突然昏厥,或是小孩的急驚風病狀,全看這個穴位。針刺入後,有無感到氣感,以及頭頂針刺是否感覺疼痛,可以判斷生死。如果眉心針刺無氣感,針下像空虛,像插進豆腐裡,或是頭頂針刺不知痛苦,即使是名醫華佗、扁鵲也難以起死回生。這病人針灸完畢後,就能說話了,藥方上仍是主要使用能醒腦開竅的藥物。

服用了幾劑後,病情就康復了。

3. 某嫗濕邪內蘊悶嘔便閉治驗

某嫗年五十許,從石門抵杭。時當仲秋,途次勞頓,感受風露,微有寒熱,胸悶嘔惡,大便秘結,脹痛不食,乃陽明濕鬱化火,津液不能濡布,腸胃傳導失職。治以宣化通府。方用桔梗、杏仁、黃芩、藿香、鬱金、蔻殼、山梔、生枳實、元明粉,加白蜜。一劑而諸恙皆愈。

白話文:

有一位大約五十歲的老婦人,她從石門前往杭州。當時正值中秋季節,旅途中的勞累讓她受了風寒。她開始感到有點冷熱交替,胸口悶悶的,還有些噁心想吐。更嚴重的是,她的大便變得非常困難,肚子漲痛到吃不下東西。這都是因為她的身體內濕氣過重,轉化為火熱,導致身體的津液無法正常分佈,進而影響腸胃的功能。

在治療上,醫生選擇了宣洩和化解濕氣,以及疏通腸胃的方法。使用的藥方包括桔梗、杏仁、黃芩、藿香、鬱金、蔻殼、山梔、生枳實、元明粉,並加入白蜜調和。只服用了一劑,她的所有症狀就都得到了緩解和治癒。

4. 顧小兒暑穢積食泄瀉治驗

顧姓七月嬰孩,患暑穢食積,泄瀉身熱。用鮮藿香、鮮荷葉、西洋參、木香、川連、條芩、穀芽、花粉、雞內金、澤瀉、益元散、五穀蟲等,出入為方,調理而愈。

凡夏秋之間,小兒之患泄瀉者甚多,由於暑穢食積者十居七八。余悉主是法,莫不應手取效。如脾虛而傷於生冷瓜果者,則又不當以此為例也。

白話文:

一位顧姓家庭的七個月大嬰兒,因為夏天熱氣與飲食過量導致腹瀉和身體發熱。醫生使用了新鮮的藿香、荷葉、西洋參、木香、黃連、黃芩、穀芽、花粉、雞內金、澤瀉,以及益元散和五穀蟲等藥材,組合調整成治療處方。經過調理後,嬰兒恢復健康。

通常在夏季和秋季期間,很多小孩會有腹瀉的情況,其中大部分是因為天氣熱加上飲食過量所導致。我總是採用這種方法來處理,效果顯著。然而,如果孩子是因為脾胃虛弱,食用了過多生冷的瓜果而引起問題,那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

5. 陳姓小兒泄瀉慢脾危而復安治驗

武林吉祥巷陳維和四歲小兒,仲秋患泄瀉,已近一月,粒米不進,蓋五六日矣。腹痛口渴,泄瀉無度,身熱咳嗽,將成慢脾暑瘵,病已垂危,乃召余診。方用清暑化積之品,以鮮荷葉、鮮蘆根、黃連、黃芩、木香汁、甘草、橘紅、萊菔子、雞內金、車前子、益元散等,服兩劑而諸症大減。

一日僅瀉兩三次,胃得安穀,嬉笑遂爾如常,惟食後猶患完穀不化,遂改用通補脾胃之方,如西洋參、荷葉蒂、茯苓、焦甘草、橘皮、木香、冬朮、炒扁豆、石斛、穀芽、澤瀉、五穀蟲等,養胃陰而升脾陽,調理數劑,諸症悉愈。越數日,又重感暑邪,泄瀉復作,身復發熱,咳嗽氣促。

乃專清暑邪,以荷葉、蘆根、扁豆花、香連、穀芽、澤瀉、益元散、綠豆皮等,調理數劑即愈。

白話文:

【陳姓小兒腹瀉病情危急後轉安的治療經驗】

位於武林吉祥巷的陳維和家的四歲兒子,在中秋期間得了腹瀉,病情已經持續近一個月了,甚至已經好幾天完全無法進食。他腹部疼痛且口渴,腹瀉頻繁,身體發熱還伴隨咳嗽,病情逐漸發展為慢性的脾虛暑熱病,情況已經十分危急。於是請我去診斷。我開出的處方是清熱解暑及消食積的藥物,如新鮮荷葉、新鮮蘆薑、黃連、黃芩、木香汁、甘草、橘紅、萊菔子、雞內金、車前子、益元散等。服用兩劑後,各項症狀都大幅減輕。

每天只會腹瀉兩到三次,胃口恢復,開始能正常吃飯,恢復了以往的活潑。只是在飯後仍有食物不易消化的問題,因此我改用調理脾胃的處方,如西洋參、荷葉蒂、茯苓、焦甘草、橘皮、木香、冬朮、炒扁豆、石斛、穀芽、澤瀉、五穀蟲等,以滋養胃部陰液並提升脾臟陽氣。經過幾次調理後,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但幾天後,他又再次感染暑熱,腹瀉再次發作,身體再度發熱,咳嗽且呼吸困難。於是這次專門針對暑熱進行治療,使用荷葉、蘆薑、扁豆花、香連、穀芽、澤瀉、益元散、綠豆皮等藥材。再經過幾次調理後,病情就康復了。

6. 某暑熱泄瀉危症治驗

定海西門外某,從滬上來,感受暑邪,熱毒蘊結,身熱如熾,大渴引飲,脈象洪數實大,舌苔黃厚濁膩,泄瀉日百餘次,粒米不進,症已垂危,就診於余。

余謂暑熱毒邪,結於陽明,幸而大瀉,邪有出路,不然腸腐胃爛,早已死矣。症雖危而無妨,但不可用止截之藥,乃遵喻氏通因通用之法。

方用黃連五錢,黃芩四錢,生甘草三錢,銀花五錢、鮮竹葉一握,鮮荷葉一片,生大黃五錢,元明粉三錢,花粉四錢,作地漿水煎服。

一劑而瀉大減,次日僅瀉數次,熱勢亦緩。再進原方,減去大黃、元明粉。

如此危症,止兩劑而熱退瀉止,後以糜粥自養,不勞余藥而瘳。

白話文:

在定海西門外有一位從上海來的人,他感染了暑天的邪氣,導致身體內熱毒積聚。他的體溫高得像火燒一樣,極度口渴需要大量喝水,脈搏強烈且快速,舌頭上的苔呈黃色且又厚又膩。他一天拉肚子上百次,完全吃不下飯,病情已經非常危急。他來找我看病,我告訴他,這是暑熱和毒素在他的腸胃中結集。幸運的是他大量拉肚子,讓毒素有途徑排出,否則腸胃可能已經被腐蝕,早就會死了。雖然病情危急,但並無生命危險,只是不能使用止瀉的藥物。

我開了黃連、黃芩、生甘草、銀花、新鮮竹葉、新鮮荷葉、生大黃、元明粉、花粉等藥材,並要求他用涼水煎服。服用一帖後,他的拉肚子情況大幅減輕,第二天只拉了幾次,發燒的情況也有所緩解。再服一帖同樣的藥,但減去了生大黃和元明粉。這樣一個危急的病症,只用了兩帖藥就讓他退燒並且停止拉肚子。之後他只需用稀飯調理身體,不用再吃藥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