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卷中醫案 (8)
卷中醫案 (8)
1. 桑觀察痰火上攻上實下虛治案
金衢嚴桑觀察。過於勞頓。虛陽上冒。更挾痰火。上阻清空。下流足膝。年逾古稀。體質偏陽。頭暈腳弱。患此數年。退歸靜養。醫治罔效。召余治之脈浮滑數大。溢上魚際正脈法所云高章之脈也。余曰高年亢陽為患甚多。徐洄溪云。凡年高福厚之人。必有獨盛之處。症似不足。
白話文:
金華衢州的嚴桑觀察,由於過度勞累,虛弱的上焦陽氣冒犯於上,加上痰熱挾雜,向上阻礙了清氣的運行,向下循行流注於足膝部位。年歲超過七十,體質偏於陽盛,頭暈目眩,腳步虛弱,患病已有多年。退歸官職在家頤養天年,經醫藥治療卻沒有取得顯著效果。召請我前往診治,脈象浮滑、數大,溢出魚際,是正脈法所講的高章脈。我說高齡體質亢盛的陽熱為患的病症很多。徐洄溪說:凡是年紀大而福分厚重的人,一定有獨盛的一面,病症好像不足。
其實有餘也。夫頭面諸竅。乃清空之地。六陽經脈之所會聚。上竅皆奇。尤為陽中之陽。厥陰風火內旋。蒸騰津液。如雲霧之上升。清陽不利。則為眩暈。且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氣有餘即是火。其衝於上也。則為眩暈。流於下也。則成痿痹。入於肢節。則如癱瘓。
白話文:
其實是體質強壯的原因。頭部和臉部的空竅,是空靈清淨的地方,與六條陽經交會。這些上方的空竅都是單數的,尤其屬於「陽中之陽」。而足厥陰經風火內旋,蒸發津液,就像雲霧升騰一樣。如果清陽不能發散,就會導致眩暈。
而且痰是一種隨著氣息升降而運行的物質,無處不在。氣有餘就是火氣,當它衝擊到頭部時,就會引起眩暈;流向身體下部時,就會形成痿痹;進入四肢關節時,就會導致癱瘓。
藏於胞絡。則為癇厥。陰不足而陽有餘。所謂上實下虛是也。治以清痰火為先。次熄肝風。終以養血潛陽。徐圖奏效。方用鮮橄欖數斤。敲碎煮汁。人乳蒸西洋參、川貝母。釵石斛、桑椹子、白蒺藜、麥冬、山梔皮、竹瀝。少佐薑汁同熬膏。入生礬末。每清晨用開水沖服三四錢。
白話文:
痰火鬱積在體內,就會引起癇厥病。陰氣不足,陽氣有餘,俗話說的上實下虛就是這個意思。治療以清痰火為先,其次熄滅肝風,最後以養血潛陽,慢慢來調理身體,才能奏效。
方法是使用新鮮橄欖數斤,敲碎後煮汁。用人乳蒸西洋參、川貝母、釵石斛、桑椹子、白蒺藜、麥冬、山梔皮、竹瀝。加入少量的薑汁一起熬成膏狀。加入生礬末,每天清晨用開水沖服三四錢。
服之頗安。再診改用茯神、人乳蒸西洋參、石斛、山梔皮、桑椹子、蒺藜、生牡蠣、甜杏仁、川貝母、麥冬、石菖蒲、竹瀝、薑汁等。調理兩月。漸能步履。而頭暈終不能瘥。總須慎陰為是。
白話文:
服用後病情較為穩定。再次診斷後,改用茯苓、人乳蒸煮西洋參、石斛、山梔子皮、桑葚子、蒺藜、生牡蠣、甜杏仁、川貝母、麥冬、石菖蒲、竹瀝、薑汁等藥材調理,持續兩個月。逐漸恢復了走路的能力。但是頭暈始終未能痊癒。因此,應當注意保護陰氣。
2. 高太太痰火喘逆治驗
祖廟巷高太太。年三十餘。平素肝陽極旺。而質瘦弱。患痰火氣逆。每日吐痰一兩碗。喉間咯咯有聲。面赤煩躁。舌苔中心赤陷無苔。脈弦細虛數。乃感受風邪。少陽木火偏旺。風得火而愈橫。風火相扇。肺金受制。陽明所生之津液被火灼而成痰。旋去旋生。是以吐之不盡。
白話文:
祖廟巷的高太太,年過三十。平時肝陽很旺,但體質瘦弱。患有痰火氣逆的毛病,每天吐痰一兩碗,喉嚨裡卡卡作響。臉色發紅,煩躁不安。舌苔中間發紅下陷,沒有舌苔。脈象弦細虛數。這是因為感受了風寒之邪,導致少陽經的木火異常旺盛。風邪遇火邪就會更加猖狂,風火互相煽動,肺金受制。陽明經所生的津液被火邪灼傷,變成痰液。痰液不斷產生,所以吐不完。
痰吐多而腎液立傷。故內熱。素問云。大顴發赤者。其熱內連腎也。痰隨氣以升降。氣升痰亦升。治當用釜底抽薪法。先以清火降氣為主。火降氣降。而痰自瘥矣。方書治心肝之火以苦寒。治肺腎之火以鹹寒。古有成法。方用鹹苦寒降法、丹皮、山梔、青黛、竹茹、竹瀝、杏仁、黃連、黃芩、羚羊角、石決明、川貝母、旋覆花、海浮石。加指迷茯苓丸三錢。
白話文:
過度咳痰會嚴重損傷腎臟精氣,因此造成內熱。古籍《素問》中記載:「顴骨發紅的人,內熱與腎臟相連。」痰液會隨著氣息升降,氣息上升,痰液也會上升。治療時應採用釜底抽薪的方法,首先以降清降氣為首要目標。火氣下降,氣息便會下降,痰液自然就能痊癒。
根據古籍記載,治療心肝之火宜用苦寒藥物;治療肺腎之火宜用鹹寒藥物。以下提供一個使用鹹苦寒降法治療痰多而腎虛的方劑:
- 丹皮、山梔、青黛、竹茹、竹瀝、杏仁、黃連、黃芩、羚羊角、石決明、川貝母、旋覆花、海浮石,各等分。
- 加上指迷茯苓丸三錢。
連服三劑。氣平熱退。痰喘俱瘥。安臥如常。後用清肺降火化痰之藥。如沙參、麥冬、石斛、竹茹、青黛、山梔、牡蠣、鱉甲、阿膠、川貝母、海石、茯苓、仙半夏、橘紅、首烏、雪羹等。出入為方。調理數劑而愈。
白話文:
服用三劑後,呼吸順暢,發熱退了,痰喘也好了,能像平時一樣安穩入睡了。之後使用清肺降火化痰的藥,如沙參、麥冬、石斛、竹茹、青黛、山梔、牡蠣、鱉甲、阿膠、川貝母、海石、茯苓、仙半夏、橘紅、首烏、雪羹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連續服用幾劑後就痊癒了。
3. 陳姓子痰癇宿病治驗
寧波西郊陳姓子年十七。患癇症三四載矣。初則數月病作。後乃漸近。甚至一日數發。口角流涎。乃求余治。脈右三部洪滑流利。左關弦而摶指。左寸上溢魚際。余謂症屬痰火充斥。上蒙胞絡。閉塞神明之府。故昏厥卒倒。不省人事。先以牛黃清心丸用竹瀝一杯。入生薑汁二三滴化服。
白話文:
寧波西郊的陳姓男子,十七歲。患有癲癇症已經三年多。一開始,症狀每隔幾個月發作一次。後來逐漸頻繁,甚至一天發作好幾次。發作時嘴角流涎水。於是來找我治療。把脈時,右邊三部脈象洪滑流利。左關部脈象弦緊而有彈性。左寸部脈象浮現於魚際穴之上。我認為他的症狀是痰火充斥,上蒙胞絡,閉塞神明之府所致。所以會昏厥倒地,失去知覺。先用牛黃清心丸,用竹瀝一杯溶解,加入生薑汁二三滴服用。
復以鮮石菖蒲、鬱金、膽南星、羚羊角、桑葉、鉤藤、橘紅等宣絡道而清疏之。繼則用寧神安魂。佐以金石。堵其痰火復入之路。每清晨以橄欖膏入礬末少許。用開水沖服四錢。服月餘而病不復作矣。
白話文:
再用新鮮石菖蒲、鬱金、膽南星、羚羊角、桑葉、鉤藤、橘紅等藥材疏通經絡、清熱化痰。接著使用能夠安神寧魂的藥物,配合金石類藥材,堵住痰火再次進入體內的通路。每到清晨,用橄欖油加入少許礬末,用開水沖服四錢。服用一個月左右,病症就不會再發作了。
4. 來某痰火症治驗
蕭山來某。素病痰火。作時言語謇澀。手顫足疲。頻年醫治罔效。就診於余。脈洪大而滑。溢出寸口。大便常秘。而胃口頗旺。余曰。是痰火為患也。以羚羊角、石菖蒲、鬱金、竹瀝。少加薑汁、麥冬、遠志、石斛、黃連、竹茹、茯神、生地、川貝母等為劑。並令吞白金丸三錢。
白話文:
來自蕭山的一個人,患有痰火症狀,言語遲緩,手抖腳軟,多年來治療無效。他來找我看病,脈搏洪大而滑,溢出寸口,大便經常便祕,但胃口很好。我說,這是痰火為患所致。我用羚羊角、石菖蒲、鬱金、竹瀝、薑汁、麥冬、遠志、石斛、黃連、竹茹、茯神、生地、川貝母等藥物為他治療,並讓他吞服白金丸三錢。
接服數日。脈斂音清。手亦不顫。諸恙遞減。乃去羚羊、竹瀝、黃連、白金丸。加牡蠣、西洋參、生棗仁、龜版、阿膠、杞子、白蒺藜、天王補心丸。調理數劑而愈。至次年新正。因縱酒而痰火又升。聲音又澀。又就余治。余曰。痰為易生之物。若舊症復發。仍用前方常服。
白話文:
服用了幾天的藥,脈搏有力,聲音清朗,手也不抖了,各種症狀都漸漸減輕。於是去除了羚羊角、竹瀝、黃連、白金丸,加上了牡蠣、西洋參、生棗仁、龜板、阿膠、枸杞、白蒺藜、天王補心丸。調理了幾劑藥後,病情就痊癒了。到了第二年的元旦,因為過度飲酒,痰火又發作了,聲音又變得沙啞。病人又來找我看病。我說:痰是很容易產生的東西。如果舊疾復發,就按照之前的藥方長期服用。
當以西洋參、辰砂、茯神、麥冬、淮山、菊花、杞子、蒺藜、石斛、遠志、石菖蒲、橘紅、牡蠣、川貝母、龍骨、竹瀝為劑。青果膏入礬末少許。每早開水沖服四錢。惟酒宜少飲為妙。從此相安年餘。後因不戒酒。且食厚味。而病又作。勸其行倒倉法吐去其痰。以清胃府。復疑懼交集。
致病終不脫體。
白話文:
用西洋參、硃砂、茯苓、麥冬、山藥、菊花、枸杞、蒺藜、石斛、遠志、石菖蒲、橘皮、牡蠣、川貝母、龍骨和竹瀝作為藥方。
青果膏加入少量明礬粉末。每天早上用開水沖服四錢(約12克)。
建議少喝酒為妙。堅持這種治療方案一年多,病情都穩定下來。後來由於不戒酒,還吃了很多油膩的食物,導致病情復發。勸他採用「倒倉法」吐出痰液,以淨化胃部。但他又害怕又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