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

《葉天士醫案精華》~ 痢 (1)

回本書目錄

痢 (1)

1.

痢將兩月。目微黃。舌白口乾唇燥赤。腹滿。按之軟。竟日小便不通。病者自述肛門窒塞。努掙不已。僅得迸出黏積點滴。若有稀糞。自必傾腸而多。思夏秋間暑濕內著為痢。軒岐稱曰滯下。謂滯著氣血。不獨食滯一因。凡六腑屬陽。以通為用。五臟為陰。藏蓄為體。先瀉後痢。

白話文:

痢疾已經持續了兩個月。眼睛微微發黃。舌頭發白,嘴巴乾澀,嘴脣乾燥發紅。腹部脹滿,按壓時感覺柔軟。整天都沒有小便。病人自述肛門堵塞。使勁掙扎也沒用。只能勉強擠出黏稠的糞便,點點滴滴的。如果是有稀軟的糞便。一定會傾瀉而出,而且很多。想了想在夏天和秋天,暑熱濕氣內積導致痢疾。軒岐稱之為滯下。所謂滯著氣血,不單單是飲食停滯一個原因。凡是六腑屬陽,以暢通為作用。五臟為陰,儲藏為體。先瀉後痢。

脾傳腎則逆。即土剋水意。然必究其何以傳克之由。蓋伏邪垢滯。從中不清。因而下注矣。遷延日久。正氣因虛。仲景論列三陰。至太陰篇中。始挈出腹滿字樣。脾為柔臟。惟剛藥可以宣揚驅濁。但今二腸窒痹。氣不流行。理中等法。決難通腑。考內經二虛一實者治其實。開其一面也。

白話文:

當脾氣傳給腎氣時,就會出現逆行的現象。這就好比土剋水的道理。但是,我們必須探究為什麼脾氣會傳克腎氣。

原因是潛伏的邪氣和污垢滯留在體內,使得脾氣不暢通,因而向下注入了腎臟。久而久之,正氣就會虛弱。張仲景在討論三陰病時,到了論述太陰病的篇章,才第一次提到了「腹滿」的字眼。

脾臟是一個柔軟的臟器,只有剛性的藥物才能疏通邪氣,驅除污濁。但是,現在的二腸都堵塞不通,氣機無法運行。按照一般的治療方法,很難疏通腸腑。

《內經》中說,如果兩個虛證和一個實證同時存在,就應該治療實證,打開一方的通路。

然必溫其陽。佐以導氣逐滯。欲圖扭轉機關。舍此更無他法。

附子,生厚朴木香,製大黃,炒黑大茴

白話文:

  1. **製附子:**加工過的附子

  2. **生厚朴:**沒有經過加工的厚朴

  3. **木香:**一種中草藥

  4. **製大黃:**加工過的、熟煮過的大黃

  5. **炒黑大茴:**炒焦的大茴香

舌白渴不欲飲。心腹熱。每痢必痛。肛墜。痢又不爽。微嘔有痰。口味有變。頭中空痛。兩頰皆赤。此穀氣蒸濕。熱鬱於腸胃。清濁交混。忽加煩躁。難鳴苦況。法當苦寒泄熱。辛香流氣。滲泄利濕。蓋積滯有形。濕與熱本無形質耳。

白話文:

舌苔發白,口渴但不想喝水。心腹灼熱。每次腹瀉都會疼痛。肛門下墜。腹瀉又不爽快。輕微嘔吐有痰。味覺發生變化。頭部中間疼痛,感覺空虛。兩頰都發紅。這是因為穀氣蒸濕,導致腸胃熱氣鬱結。濁氣和清氣混雜在一起。突然感到煩躁不安。難以表述自己的痛苦。

治療方法應該是苦寒瀉熱,用辛香藥物疏通氣血,滲透利濕。因為積滯是有形的,而濕和熱原本沒有固定的形狀。

川連,黃芩鬱金,厚朴,豬苓槐米秦皮

白話文:

川連:一種祛風濕的中藥

黃芩: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

鬱金:一種行氣止痛的中藥

厚朴:一種化痰理氣的中藥

豬苓:一種利尿消腫的中藥

槐米:一種清熱涼血的中藥

秦皮:一種瀉熱止血的中藥

夏秋痢疾。固是濕熱傷氣。脾胃氣滯。後重裡急不爽。古方香連丸。取其清裡熱。必佐理氣。謂氣行斯濕熱積聚。無容留矣。知母生地。滋陰除熱。治陰分陽亢之火。與痢門濕熱大異。蓋滋則呆滯。氣鈍窒塞。宜乎欲便不出。究竟濕熱留邪仍在。附桂熱燥。又致肛墜。痛如刀割。

白話文:

夏秋季出現的痢疾,主要是濕熱傷及脾胃之氣,導致脾胃氣機不暢,產生腹部下墜、裡急後重、排便不爽的症狀。

傳統方劑香連丸可以清熱,但必須輔以理氣藥物,因為氣機一通暢,濕熱積聚就會被排出,不再滯留。

知母、生地具有滋陰降火之效,用於治療陰虛陽亢引起的熱症,與痢疾所致的濕熱不同。過度滋陰會導致氣機不暢,排便困難,濕熱邪氣反而無法排出。

附子、桂枝性熱燥,反而會加重肛門墜痛,疼痛劇烈。

理中益氣。東垣成法。僅僅升舉下焦清陽。未能直透腸中。再用大黃重藥。兼知母生地等味。更令傷及下焦。書義謂諸痢久都屬腎傷。小腹墜忌冷。顯然是下症。議用升陽。亦須下治。

白話文:

理中益氣湯是東垣的常用方劑。它只用升舉下焦的清陽之氣,沒有直透腸中。再用大黃這味重藥,以及知母、生地等藥,更會加重對下焦的損傷。醫書上說,各種痢疾久治不愈的,都是屬於腎臟受傷的情形。小腹墜痛,忌諱寒冷,明顯是屬於下焦的症狀。治療時應該升陽,也一定要治療下焦。

人參茯苓澤瀉,炙草,防風根,羌活細辛生薑大棗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

茯苓:利尿,健脾,安神。

澤瀉:利尿,清熱,降壓。

炙草:補氣,止咳,緩解消化不良。

防風根:祛風,解表,止痛。

羌活:祛風,解表,止痛。

細辛:祛風,通竅,止痛。

生薑:溫中,發汗,止嘔。

大棗:益氣補血,養胃健脾。

暑必挾濕。傷在氣分。古稱滯下。此滯字非停滯飲食。言暑濕內侵。腑中流行阻遏而為滯矣。消導升舉溫補。暑邪無有出路。胸痞不飢不食。黏膩未已。而肛門沉墜里結。三焦皆受邪蒸。上下渾如兩截。延為休息痢疾。纏綿展轉。豈旦晚驟愈之病。

白話文:

夏天必定夾雜濕氣,損害在氣的層面。古人稱為「滯下」。這裡的「滯」並非指食物停滯,而是指暑濕入侵體內,使得腑中的運化受到阻礙而形成滯氣。

如果用消導、升舉、溫補的方法,暑邪就沒有出路,會造成胸悶、不思飲食、黏膩感持續存在。肛門會感到沉重墜脹,體內形成裡實。三焦都受到邪氣的蒸灼,上下彷彿被分割成兩截。

若拖延不治,就會轉變為休息痢疾,反覆發作,不可能立即痊癒。

乾薑,生薑,小川連,人參,枳實

瀉痢兩月。肢高浮腫。高年自屬虛象。但胸脘痞悶。納穀噁心。每利必先腹痛。是夏秋暑熱鬱滯於中。虛體挾邪。焉有補澀可去邪扶正之理。恐交節令變症。明是棘手重症矣。

白話文:

脈搏右邊數,左邊細數。病人面色暗淡,舌頭乾燥。白苔一點一點。皮膚粗糙如鱗甲。左脅肋骨間氣體亂竄。伏暑在入秋涼爽時發作。發病初期像瘧疾。應從苦辛寒治療法著手。邪氣在體內熾烈發展,變成了下痢。胃中液體被劫奪,陰液大量消耗。以前名醫認為熱病造成體液枯竭。急以搶救陰液為首要任務。如果胃關能夠恢復,逐漸就能得到平安。否則就會犯喻氏所指,客邪內陷,液體枯竭導來危險的戒律了。

人參,茯苓,川連,淡乾薑,生白芍,枳實

脈右數左細數。面垢舌燥。白苔點點。肌膚甲錯。左脅動氣。伏暑當秋涼而發。初病如瘧。當從苦辛寒法。里邪熾烈。變為下痢。胃津液劫。陰液大耗。昔賢於熱病受涸。急以救陰為務。苟胃關得蘇。漸以冀安。否則犯喻氏所指客邪內陷。液枯致危之戒矣。

人參,生地,烏梅,炙草,麥冬,木瓜

瀉痢起於長夏。醫謂時令濕熱。胃苓湯芩芍法。固非謬訛。因高年腎陽肝陰先虧。使客氣內擾。阻遏中流。乏砥柱坐鎮。致狂瀾滔天耳。病經兩旬不減。重陰無陽。驗諸神識甚清。其外邪為少。而內損為多。八脈無權。下無收攝。漏卮不已。理必生陽泄。下焦冷。此皆陰陽二氣絕微。治病則夯。治本則宜。非置之不理。實究天人而已。

白話文:

瀉痢往往始於夏季。醫生認為是由於夏季的濕熱所致。以胃苓湯中的黃芩、白芍藥等為代表的藥法,並非完全錯誤。但對老年患者,由於腎陽不足、肝陰虧虛的緣故,外邪乘虛而入,使氣機阻滯中焦,沒有像砥柱一樣的脾胃運化功能坐鎮,致使腹瀉如狂瀾般氾濫。病程延續兩週,腹瀉不止,重陰、無陽。觀察神識,卻很清醒,外邪的影響很小,而內在的虧損則很嚴重。臟腑氣機運行紊亂,下焦不能收斂,泄瀉不止。從道理上說,必須生陽驅寒,溫暖下焦。這些都屬於治療病根的範疇,治療中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研究透徹後才能對症治療。

人參,鹿茸,炒黑當歸,生杜仲,生沙苑,茯苓

白話文:

  • 人參:補氣、益元、生津

  • 鹿茸: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 炒黑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生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 生沙苑:補血潤燥、清熱生津

  • 茯苓:健脾益氣、補腎固精

初起無寒熱。即瀉痢嘔惡不食。乃噤口痢重病。夫暑邪之傷。由口鼻吸氣而入。邪與水穀交混。蒸變濕熱。釀為積滯膿血。腸胃氣窒。欲解不能通爽。遂致裡急後重。香連苦辛。理氣導濕清熱。初用頗是。皆緣勞碌之人。非膏粱溫養之質。淡薄積勞。中氣易傷。四十日來。積少痛緩。

白話文:

疾病初期沒有發燒或惡寒。就出現拉肚子、嘔吐、不想吃東西的情況。這是一種噤口痢的重病。夏天的暑邪從口鼻吸入體內,與飲食混合,化為濕熱,形成膿血積滯。腸胃氣機受阻,想排便卻排不出來,導致裡急後重。香連苦辛味,能理氣、導濕、清熱。剛開始使用時效果很好,但由於是勞碌之人,不是膏粱厚味養尊處優的體質,體力虛弱勞累,中氣容易受損。四十天以來,病情慢慢緩解,疼痛減輕。

醫稱病解。而食不下咽。不知飢飽。診得脈弦形衰。舌白。不渴飲水。日瀉數行。全是胃倒氣奪。中宮損極。下關不攝。谷不能咽。焉能承受湯藥。藥味氣劣。胃衰必惡。久痢久瀉。務在能食。古人非醒脾胃。即安腎攝納。再詢粉漿下咽。或嗆或噎。議以上脘宜通其清陽。下焦當固其滑脫。

白話文:

中醫稱這種病症為食道閉塞,表現為難以進食,沒有飢餓或飽腹感。檢查後發現脈象弦而弱,舌質發白,沒有口渴的感覺,每天腹瀉多次。這些症狀都表明胃氣衰弱,消化功能嚴重受損,肛門括約肌鬆弛,無法正常進食。在這種情況下,服用中藥湯藥無濟於事,因為胃部虛弱消化不良,無法吸收藥效。而且長期腹瀉會導致體虛,食慾不振。古代中醫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不是直接治療脾胃,而是通過調整腎氣來促進胃納。進一步詢問發現,患者喝下米漿時會嗆咳或噎住。治療方案應著重於宣通上焦清陽之氣,鞏固下焦虛脫之勢。

仿古方中參苓白朮散末。當以米飲日服二次。間以不膩滑之物。食些少勿多。以示胃之所喜為補。必須胃氣漸蘇。方可轉危為安。

白話文:

仿效古方中的參苓白朮散,用米湯調和,每天服用兩次。中間穿插食用清淡不油膩的食物。吃少量,不要吃太多。這樣才能讓胃得到喜歡的東西,起到補益作用。必須等到胃氣逐漸恢復,才能把危急情況轉變為平安。

人參,焦術,茯苓,炙草,炒扁豆,苡仁,桔梗砂仁,炮薑炭,肉豆蔻

白話文:

人參、炒焦的生術、茯苓、炙甘草、炒過的扁豆、苡仁、桔梗、砂仁、烤過的薑炭、肉豆蔻

邪陷瘧後變痢。傷及厥陰。症見氣上撞心。飢不能食。乾嘔腹痛。全是肝病。肝為至陰之臟。相火內寄。仲景治法。不用純剛燥熱之藥。以肝為剛臟故也。今正交土㮁。土木為讎。五日內未為穩當。

白話文:

瘧疾過後,邪氣侵襲導致痢疾。損傷了厥陰經。症狀表現為氣往上衝擊心臟,飢餓卻無法進食,乾嘔腹痛,這些都是肝臟的病症。肝臟是至陰的臟器,相火寄居其中。仲景的治療方法,不會使用純剛燥熱的藥物,因為肝臟是剛臟的緣故。現在正值土剋剋水的交戰時期,土木相剋,五日之內無法穩定下來。

人參,炒當歸,炒白芍,炒烏梅肉,茯苓,淡吳萸,生香附汁,真北秦皮

當年痢久。用三神丸得效。是脾腎兩困。兼由氣分之滯。體質陽虛。遇冷病加。今病起長夏。小水不通。必系夏熱阻其宣化。久則氣血凝著。而為腸紅。先與桂苓甘露飲。分消其濕。

白話文:

曾經患有長期的痢疾。使用三神丸後,症狀有所好轉。但其體質脾腎兩虛,氣機鬱滯,陽氣虛弱。遇冷時症狀加重。現在的疾病發生在長夏時節,小便不通暢。這一定是夏天的暑熱阻滯了身體的運化作用。時間一長,氣血凝結,形成腸紅。先給予桂苓甘露飲,以祛濕。

於術,茯苓,豬苓,澤瀉,滑石,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