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

《葉天士醫案精華》~ 濕 (1)

回本書目錄

濕 (1)

1.

病起旬日。猶然頭脹。漸至耳聾。正如內經病能篇所云。因於濕首如裹。此呃忒鼻衄。皆邪混氣之象。況舌色帶白。咽喉欲閉。邪阻上竅。空虛之所。諒非苦寒直入胃中可以治病。病名濕溫。不能自解。即有昏痙之變。醫莫泛稱時氣而已。

白話文:

發病十天了,頭還是脹脹的,漸漸聽力下降,正如《內經》中「病能篇」所說的,濕邪積聚在頭部,就像被包裹起來一樣。此時出現打呃和鼻血,都是邪氣混雜於氣中的表現。況且舌苔發白,咽喉感覺堵塞,邪氣阻礙了上竅,這是虛弱之處。因此,認為用苦寒之藥直接攻入胃中就能治病,這是不正確的。這病叫做濕溫,不能自行痊癒,如果不治療,很快就會昏迷抽搐。醫者不能只泛泛而談地說是時令病氣而已。

連翹,牛蒡子,銀花,馬勃,射干,金汁

白話文:

連翹:

  • 性味:微苦,微寒。
  • 歸經:肺經、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用途:治療感冒、發燒、扁桃腺炎、肺炎、咽喉炎、肺膿腫、瘡癤腫痛等。

牛蒡子:

  • 性味:甘,寒。
  • 歸經:肺經、大腸經。
  • 功效: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清肝明目。
  • 用途:治療感冒、發燒、麻疹、風疹、皮膚瘙癢症、結膜炎等。

銀花:

  • 性味:甘,微寒。
  • 歸經:肺經、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暑。
  • 用途:治療感冒、發燒、扁桃腺炎、肺炎、咽喉炎、肺膿腫、瘡癤腫痛等。

馬勃:

  • 性味:甘,寒。
  • 歸經:肺經、大腸經。
  • 功效:消腫散結,止血止痛。
  • 用途:治療咳血、血尿、痔瘡、便血、外傷出血等。

射干:

  • 性味:甘,寒。
  • 歸經:肺經、胃經。
  •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 用途:治療肺熱咳嗽、氣喘、痰多等。

金汁:

  • 性味:辛,寒。
  • 歸經:肺經、胃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用途:治療感冒、發燒、扁桃腺炎、肺炎、咽喉炎、肺膿腫、瘡癤腫痛等。

仲景云。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利者。血症諦也。此症是暑濕氣蒸。三焦瀰漫。以致神昏。乃諸竅阻塞之兆。至小腹硬滿。大便不下。全是濕鬱氣結。彼世醫猶然以滋味呆鈍滯藥。與氣分結邪相反極矣。議用甘露飲法。

白話文:

仲景說:小便不通暢的人,是因為體內沒有血了。小便通暢的人,血壓正常。這種症狀是暑濕之氣蒸騰,三焦瀰漫,導致神志昏迷,是諸多竅穴阻塞的徵兆。到小腹變得僵硬飽滿,大便不通,都是濕氣鬱積,氣結的緣故。那些世俗的醫生仍然用口味平淡,療效緩慢的藥物,與氣分中結聚的邪氣恰恰相反,十分嚴重。我建議使用甘露飲療法。

豬苓,浙茯苓,寒水石,晚蠶砂,皂莢子

白話文:

豬苓:豬苓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淋病、熱淋等疾病。

浙茯苓:浙茯苓是茯苓的一種,產於浙江省,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脾虛、食慾不振、心悸、失眠等疾病。

寒水石:寒水石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淋病、熱淋等疾病。

晚蠶砂:晚蠶砂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血瘀、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疾病。

皁莢子:皁莢子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潤腸通便、祛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便祕、腸燥、咳嗽、痰多等疾病。

厥陰為病。必錯雜不一。瘧痢之後。肝臟必虛。發症。左脅有痞。腹中塊儡外堅。脅下每常汨汨有聲。惡虛就實。常有寒熱。胃中不知飢。而又𩞄雜吞酸。脈長而數。顯然厥陰陽明。濕熱下滲。前陰陽縮。而為濕熱症也。議用升發陽明胃氣。滲泄厥陰濕熱。其症自愈。

白話文:

厥陰有病,必定錯綜複雜,並且不只一種。瘧疾或痢疾之後,肝臟必定虛弱。發病的時候,左脅肋骨下有痞塊,腹中塊狀物外硬,脅肋下經常有汨汨的聲音。害怕虛弱的地方,喜歡實證的地方,常常有寒熱交替的狀況,胃中不知道飢餓,又常常夾雜吞酸水。脈象又長又數,顯示厥陰和陽明的病症同時存在,濕熱之邪向下滲透,導致小便少,大便燥結而成溫病。

建議使用升發陽明胃氣,滲泄厥陰濕熱的方法,病症就能夠自愈。

蒼朮,半夏,茯苓,橘紅,通草,當歸,柏子仁,沙蒺藜,川楝子,茴香

白話文:

  • 蒼朮:一種中藥,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
  • 半夏:一種中藥,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茯苓:一種中藥,具有利尿、健脾安神的功效。
  • 橘紅:一種中藥,具有化痰止咳、理氣的功效。
  • 通草:一種中藥,具有清肺化痰、利尿的功效。
  • 當歸:一種中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柏子仁:一種中藥,具有養心安神、益氣的功效。
  • 沙蒺藜:一種中藥,具有清熱利尿、止血的功效。
  • 川楝子:一種中藥,具有驅蟲止痛、利尿的功效。
  • 茴香:一種中藥,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

溫瘧初愈。驟進濁膩食物。濕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起灰滯之色。面目痿黃色。顯然濕熱為痹。仲景謂濕家忌投發汗者。恐陽傷變病。蓋濕邪重著。汗之不卻。是苦味辛通為安耳。

白話文:

溫熱型的瘧疾初癒。突然進食油膩的食物。濕氣聚積,熱氣蒸發。蘊藏在經絡中。寒戰發熱嚴重。骨頭和肌肉痠痛。舌苔灰滯。面容蠟黃。顯然是濕氣和熱氣引起的痹症。仲景說濕邪體質的人忌諱發汗。擔心陽氣受傷,病情惡化。因為濕邪很重。發汗也驅散不了。只有苦味和辛味通暢的方法纔有效。

防己,杏仁,滑石,醋炒半夏,連翹,山梔,苡仁,野赤豆皮

白話文:

防己:具有祛風濕、利關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

杏仁:具有潤肺定喘、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疾病。

滑石: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淋、石淋等疾病。

醋炒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胸悶、痞滿等疾病。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癰瘡、癤腫等疾病。

山梔: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淋、血痢、吐血、衄血等疾病。

苡仁:具有健脾益氣、除濕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水腫等疾病。

野赤豆皮: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淋、石淋、水腫等疾病。

濕溫長夏最多。濕熱鬱蒸之氣。由口鼻而入。上焦先病。漸布中下。河間所謂三焦病也。治與風寒食積迥異。仲景云。濕家不可發汗。汗之則痙。濕本陰邪。其中人也則傷陽。汗則陽易泄越。而邪留不解。濕蒸熱鬱。發現為黃。熏蒸氣隧之間。正如罨曲之比。斯時病全在氣分。

白話文:

濕溫病在漫長的夏季發病最多。其病機是濕熱鬱蒸之氣,由口鼻入侵,首先侵犯上焦,逐漸蔓延到中焦和下焦。也就是河間醫家所說的“三焦病”。濕溫病的治療方法與風寒病、食積病完全不同。仲景說:“濕家不可發汗。汗之則痙。”濕本是陰邪,如果患者本身體質較弱,汗出後容易傷陽,而陽氣一旦外泄,邪氣便會滯留於體內而不易解除。濕蒸熱鬱,發作時症狀。呈現黃色,燻蒸於氣隧之間,就像被捂曲一樣。此時,濕溫病的病變全在氣分。

連翹赤小豆湯。可以奏效。今經一月。邪彌三焦。自耳前後。左腫及右。癰瘍大發。夫癰者壅也。不惟氣滯。血亦阻塞。蒸而為膿。穀食不思。陡然肉消殆盡。胃氣索然矣。商治之法。補則助壅。清則垂脫。前輩成法。一無可遵。因思濕熱穢濁。結於頭面清竅。議輕可去實之法。

白話文:

連翹赤小豆湯。原本可以奏效。但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邪氣瀰漫三焦。從耳朵前後開始,左邊和右邊都腫起來。癰瘍大大發作。癰瘍是因為氣血壅滯所致。不只是氣血壅滯,血也阻塞不通。氣血鬱熱化膿,導致患者食慾不振,體重急劇下降。胃氣已經十分虛弱。

現代的治療方法,如果補益,會助長壅滯;如果清熱利濕,會導致虛脫。前人留下的方法,現在都不適用。我認為,濕熱穢濁積聚在頭面清竅。打算採用輕柔去除實熱的方法。

選芳香氣味。使胃無所苦。或者壅遏得宣。少進漿粥。便是進步。經云。從上病者。治其上。靈樞云。上焦如霧。非輕揚芳香之氣。何以開之。

白話文:

選擇芳香氣味,讓胃部沒有任何不適。如果胃氣不通暢,可以用這些芳香氣味來疏通。適量食用粥湯,就是進步的表現。經文說:從上部生病的,就治療上部。靈樞說:上焦就像霧氣,如果不是用輕揚芳香的氣味,怎麼能把它驅散呢?

青菊葉,荷葉邊,金銀花,象貝母,綠豆皮,馬兜鈴,連翹,射干,金汁

白話文:

青菊葉:青菊的花葉。

荷葉邊:荷葉的邊緣。

金銀花:金銀花的乾燥花蕾。

象貝母:象貝母的乾燥根莖。

綠豆皮:綠豆的表皮。

馬兜鈴:馬兜鈴的乾燥根莖。

連翹:連翹的乾燥花蕾。

射干:射干的乾燥根莖。

金汁:金錢草的乾燥全草。

脈弦緩。面目肌膚皆黃。舌白滑膩。胸脘膈間脹閉。病名濕溫。由瀕海潮濕氣入口鼻。至募原分布三焦。此為外因。仍食水穀腥物。與外入穢濁之邪。兩相交混。濕甚熱鬱。三焦隧道。氣血不通。遂變黃色。發汗不愈者。濕家本有汗也。清熱消導不愈者。熱從濕中而起。濕不去。

白話文:

脈搏滑動而緩慢。面部和皮膚都發黃。舌苔白膩。胸部、腹部和橫膈膜之間有脹塞感。病名叫做濕溫。是由於沿海潮濕的空氣從入口鼻進入人體。到達募原後,分佈在三焦。這是外因。如果還進食魚肉腥物和外界進入的污濁之氣,兩者相互混雜。濕邪過重,熱氣鬱積。三焦的通道不通暢,氣血也無法運行,於是身體發黃。出汗治療方法無效,是因為濕熱體質本來就有汗。清熱利尿的方法無效,是因為熱是由濕引起的,濕邪不除,熱就無法消除。

則熱不除也。夫濕邪無形質。攻滯乃有形治法。其不效宜矣。昔河間治濕熱。必取乎苦辛氣寒。蓋苦降以逐濕辛香以祛穢。寒取乎氣。藉氣行。不閉塞於內也。當世醫者混以傷寒表裡為治。殊不知穢濕氣入口鼻。遊行三焦。不與傷寒同治。

白話文:

如果濕熱不消除,是因為濕邪沒有固定的形體。治療寒熱病有固定的方法,所以這樣的方法不適用。

過去河間派的醫生治療濕熱,一定會使用苦味辛辣、性寒的藥物。苦味藥物可以降氣祛濕,辛香藥物可以去除不潔之氣。寒性藥物可以取用氣,藉由氣的運行來治療,這樣就不會造成內部堵塞。

現在的醫生將濕熱病與傷寒表裡證混為一談。殊不知,不潔的濕氣進入身體,會遊走三焦,這與傷寒的治療不同。

綿茵蔯,白豆蔻,厚朴,川通草,廣皮白,苓皮,半夏曲,塊滑石

白話文:

綿茵陳、白豆蔻、厚朴、川通草、廣皮白、苓皮、半夏曲、塊滑石。

雨濕地蒸潮穢經旬。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從上內侵。頭脹脘悶。肉刺骨痛。蓋肺位最高。其氣主周身貫串。既被濕阻。氣不運通。濕甚生熱。汗出熱緩。少間再熱。凡風寒得汗解。濕邪不從汗解耳。仲景云。濕家不可發汗。汗之則痙。謂濕本陰晦之邪。其傷必先及陽。

白話文:

下雨後,地面潮濕蒸騰著穢氣很多天。人處於氣交錯的環境中,口鼻吸入這些穢氣,從上面入侵身體。就會出現頭脹、胸口悶、肌肉刺痛、骨頭痛。這是因為肺的位置最高,它的氣主管貫穿全身。濕邪阻礙肺氣,氣就不能運行通暢。濕邪嚴重了會生熱,出汗後熱會緩解,但過一會兒又會發熱。一般來說,風寒邪氣通過出汗可以解除,但濕邪不能通過出汗解除。仲景說,有濕邪時不能發汗,因為發汗會痙攣。這是因為濕邪本來是陰晦的邪氣,它損傷人體必定首先損傷陽氣。

故汗下清降消導。與濕邪不相干涉也。濕也。熱也。皆氣也。能矇蔽周身之氣。原無有形質可攻。由上不為清理。漫延中下二焦。非比傷寒六經。自表傳裡相同。河間暢發此義。專以三焦宣通為法。明張司農亦以苦辛寒主治。總以氣分流利為主。氣通則濕解矣。今兩旬不愈。

白話文:

因此,發汗、瀉下、清熱、消導等治療方法都不會影響濕邪。濕氣和熱氣都是氣,它們會阻塞全身的氣機,原本沒有具體形狀可以攻擊。從上焦不進行清理,就會蔓延到中焦和下焦。這與傷寒傳變於六經的情況不同,不是從表到裡的傳變。張仲景闡發了這一點,專門以疏通三焦為治療方法。明朝的張景嶽也用苦、辛、寒藥為治療主方。總的原則是以促進氣機通暢為主。氣機通暢,濕邪就能化解。現在已經有二十天沒有好轉。

入暮昏厥。厥者逆亂之稱。以邪深入至陰之中。熱蒸上冒。致神明為邪所矇蔽矣。初濕邪下注。而大便為溏。今則氣窒結閉。而大便不通。古稱熱深厥深。又云。厥少熱多則病退。厥多熱少則病進。凡厥多隸厥陰也。

白話文:

傍晚時分昏迷不醒。昏厥是氣機逆亂的症狀。因為病邪深入到陰氣最盛的部位,熱氣蒸騰上冒,導致精神意識被病邪矇蔽。最開始是濕邪下注,導致大便溏瀉。現在則是氣機不通,大便不通。古人說:「熱邪越深,昏厥也越厲害。」又說:「昏厥症狀少,發熱症狀多,則病情會好轉。昏厥症狀多,發熱症狀少,則病情會加重。」凡是昏厥症狀較多的,大多屬於厥陰證型。

綠豆,野赤豆,馬料豆,地漿,珍珠,冰片

白話文:

  • 綠豆:一種常見的豆類,具有清熱解暑、明目、利尿等功效。

  • 野赤豆:一種野生紅豆,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等功效。

  • 馬料豆:一種豆類,主要用於餵養馬匹,但也可以入藥,具有補腎益精、壯筋骨等功效。

  • 地漿: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暑、止渴生津等功效。

  • 珍珠:一種寶石,具有明目、安神、鎮驚等功效。

  • 冰片: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暑、止痛、止癢等功效。

又,暑濕客氣由上受以行中道。未按經法。致三焦痞塞。逆亂為厥。厥屬邪深在陰。故取地漿重陰清熱。珠潛水底鹹寒。少佐冰片辛熱。能開熱痹。直走至陰。以冀厥止。究竟暑濕熱氣乃無質之邪。瀰漫胸臆。如煙霧繚繞。諸宗氣營氣無以展舒。焉有知味知飢。彼攻消峻克。

白話文:

此外,暑濕外邪從上方進入,散佈在中焦。沒有遵循經絡規律,導致三焦阻塞,氣機逆亂而形成厥證。厥證屬於邪氣深陷於陰分。因此,使用地漿丸,性味重陰而清熱;珍珠潛藏水底,性味鹹寒。再少量配伍冰片,性味辛熱,可以開通熱痹,直達陰分,期望厥證停止。實際上,暑濕熱氣是無形的邪氣,瀰漫於胸膈,就像煙霧縈繞。各種宗氣和營氣無法舒展,怎麼會有食慾和飢餓感?這些藥物辛涼峻克,才能攻克邪氣。

能滌有形之邪滯。非濕結氣分之治也。昔軒岐云。病從上者治其上。且上焦如霧。藉輕揚可以去實。半月不更衣。斷勿攻下。皆氣窒使然。

川貝,米仁,兜鈴,白蔻,連翹,射干,通草

白話文:

此法能清泄有形邪氣停滯。並非是對濕熱結聚於氣分的治療。古時的軒岐(黃帝)說:「病從上面來的,就治療上面。」而且上焦如霧氣般清虛,藉由輕揚的方法可以去除實證。半個月內不要更換衣服,也不要急於攻下,都是因為氣滯阻遏所致。

中年沖氣。痰升喘急。隨發隨止。從肝腎本病治。固是地黃飲子。用意在濁藥輕投。勿以味厚凝滯痰氣。但以質能引導至下。變飲為丸。純是濁藥柔溫。若歸脾湯。甘溫守中。養脾之營。更與痰飲沖逆相背。自七月間反復。必有暑濕客氣。從呼吸而受。據述肌膚間發丹疹。浮腫甚速。

白話文:

中年人氣血旺盛。痰液上升,導致呼吸急促。症狀時而出現,時而消失。治療時應從肝腎本源著手。常用的方劑是地黃飲子,它的作用是利用藥物的沉濁性輕微地引導痰濕向下流動。不要使用味道濃重的藥物,以免凝滯痰氣。只要使用性質能引導痰濕下行的藥物即可。將地黃飲子變成丸劑,這都是利用了藥物的沉濁性以及溫和的特性。如果使用歸脾湯,它的甘溫性質會守住中焦,滋養脾的營氣,這與痰飲上逆的特性背道而馳。從七月開始症狀反覆出現,必然是暑濕之邪入侵,通過呼吸道進入身體。根據所述,患者皮膚上出現了紅疹,而且浮腫發展得很快。

腠膜映紅。若但內症。未必有此。思夏秋口鼻受氣。上焦先傷。與肝腎本病兩途。上焦失解。理必漫延中下。而三焦皆為病藪矣。此脹在乎脈絡。不在腑腸。水穀無礙者緣此。況久病大虛。溫補不受。必當推其至理。伏邪引動宿病。仲景論必先理其邪。且口渴便實。豈溫熱相宜。

白話文:

皮膚表面發紅。如果只是內臟疾病,不一定會有這種現象。想想在夏天和秋天,口鼻會受到天氣的影響。首先受到傷害的是上焦,與肝腎本來的疾病是兩條不同的路。上焦失調,必然會蔓延到中焦和下焦,導致三焦都成為病根。這種腫脹主要是發生在脈絡中,而不是腑臟。所以,水穀運化不受阻礙。況且長期患病,身體虛弱,溫補的方法也不起作用。必須探究其中的道理。伏藏的邪氣會引發舊病。仲景的論述中,必須先處理邪氣。而且口渴、大便實,怎麼可能是溫熱體質才適合的症狀?

自言懷抱鬱結。相火內寄肝膽。如莖腫囊縱。濕壅水漬。勉以三焦氣分宣通方。仿古二虛一實。偏治其實。開其一面也。

飛滑石,杏仁,茯苓皮,厚朴,豬苓,通草,白蔻仁

白話文:

他說自己的胸懷鬱結,肝膽中積熱像莖腫囊腫一樣縱大,體內濕邪蘊結,水液停滯。於是勉力用三焦氣分宣通的方子治療,仿照古代治療兩個虛證、一個實證的方法,偏重於治療實證,只疏通了病情的一方面。

望色。萎瘁晦黯。聞聲。呼吸不利。語音若在甕中。診脈右緩左急。問初病忽熱忽溫。頭中如裹。腰痛欲拊捫。神識呆鈍。昏昏欲寐。肢節瘛痙。咳痰映紅。溺溲短縮。便溏帶血。不飢不渴。環口微腫。唇乾不紅。舌白糜腐。此水穀酒腥濕熱相併鬱蒸。阻撓清氣之遊行。致周身氣機。

白話文:

觀察氣色。萎靡憔悴,晦黯無採。傾聽聲音。呼吸急促不利。語音聽起來好像在陶甕中發出。診斷脈搏,右邊脈象緩慢,左邊脈象急促。詢問發病初期症狀,忽冷忽熱。頭好像被什麼東西包裹住。腰痛,希望有人拍打按揉疼痛部位。神識昏沉遲鈍。昏昏欲睡。四肢瘛痙。咳痰帶血。小便短少。大便溏瀉帶血。沒有飢餓感,也不覺得口渴。口脣四周微腫。嘴脣乾澀而不紅潤。舌苔白而腐膩。這是水穀酒腥濕邪和熱邪交結相互作用,鬱蒸於體內,阻撓清氣的運行,導致全身氣機受阻。

皆令痹塞。夫熱邪濕邪皆氣也。由募原分布三焦營衛。循環升降。清濁失司。邪屬無形。先著氣分。時師橫議表邪宜汗。里滯宜消。見熱投涼。殊不知熱由濕鬱。氣行熱走。仲景於痙暍從濕化忌汗忌下。明示後人勿傷陰陽耳。但無形之邪。久延必致有形。由氣入血。一定理也。

據色脈症參之。未見或可採用。

白話文:

這些疾病都會引起痺阻不通。熱邪和濕邪都是氣。從經絡根源分佈到三焦、衛氣。循環升降。清濁失去司管。邪氣屬於無形。最先影響到氣。現在的醫生們片面地認為表邪應該發汗治療,裡滯應該消導治療。見到熱就投以涼藥。殊不知熱是濕鬱造成的,氣行熱就走。仲景對痙瘈、煩熱等症狀,從除濕化痰入手,忌汗忌下。明確告訴後人,不要損傷陰陽。但無形的邪氣,時間久了必定會變成有形的。由氣入血,這是一定的道理。

羚羊角,茵蔯,銀花,連翹,通草,大腹皮,茯苓皮,豬苓,澤瀉,至寶丹

白話文:

羚羊角:羚羊的角,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驚癇、盜汗、遺精、崩漏等症。

茵蔯: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茵陳的根。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止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皮膚瘙癢、水腫等症。

銀花:中藥名,為忍冬科植物金銀花的乾燥花蕾。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痢疾等症。

連翹:中藥名,為忍冬科植物連翹的乾燥果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等症。

通草:中藥名,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乾燥根。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

大腹皮:中藥名,為木蘭科植物厚朴的樹皮。具有溫中止瀉、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瀉、腹痛、嘔吐、呃逆等症。

茯苓皮:中藥名,為茯苓科植物茯苓的乾燥外皮。具有健脾益氣、益肺寧心、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乏力、肺氣虛弱、肺結核、水腫等症。

豬苓:中藥名,為豬苓科植物豬苓的乾燥菌核。具有利尿通淋、消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尿道感染等症。

澤瀉:中藥名,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乾燥塊莖。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尿道感染、熱淋等症。

至寶丹:中藥名,為一種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癤腫毒、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