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醫案精華》~ 疫毒癍疹
疫毒癍疹
1. 疫毒癍疹
朱某疫癘穢邪。從口鼻吸受。分布三焦。瀰漫神識。不是風寒客邪。亦非停滯里症。故發散消導。即犯劫津之戒。與傷寒六經。大不相同。今喉痛丹疹。舌如朱。神躁暮昏。上受穢邪。逆走膻中。當清血絡以防結閉。然必大用解毒。以驅其穢。必九日外不致昏憒。冀其邪去正復。
犀角,連翹,生地,玄參,菖薄,鬱金,銀花,金汁
暴寒驟加。伏熱更熾。邪鬱則氣血壅遏。痧疹不肯外達。痰氣交阻。神迷喘促。漸入心胞絡中。有內閉外脫之憂。熱注下迫。自利黏膩不爽。法當開其結閉。消毒解其膻中之壅。必得神清。方保無變。
連翹心,飛滑石,石菖蒲,炒金銀花,射干,通草,煎化牛黃丸
舌邊赤。昏譫。早輕夜重。斑疹隱現。是溫濕已入血絡。夫心主血。邪干膻中。漸至結閉為昏痙之危。苦味沉寒。竟入中焦。消導辛溫。徒劫胃汁。皆溫邪大禁。議清疏血分。輕劑以透斑。更參入芳香。逐穢以開內竅。近代喻嘉言申明。戒律宜遵也。
犀角,玄參,連翹,銀花,石菖蒲,金汁,牛黃丸
發瘰熱腫。獨現正面。每遇九十月大發。五六月漸愈。七八年如是。因思夏令陽氣宣越。營衛流行無間。秋令氣凜外薄。氣血凝滯。此濕熱漫無發泄。乃少陽木火之郁。及陽明蘊蒸之濕。故上焦尤甚耳。法以辛涼。佐以苦寒。俾陽分鬱熱得疏。庶幾發作勢緩。
夏枯草,鮮菊葉,苦丁茶,鮮荷葉邊,羚羊角,黑桅皮,鬱金,苡仁
白話文:
[疫毒癍疹]
這次的疫病,是因為穢濁之氣從口鼻侵入,散佈在全身各處,甚至影響到神智。這並不是一般的風寒外感,也不是體內停滯的問題。所以如果用發散或消導的方法,反而會耗損體液。這跟一般的傷寒病非常不同。現在出現喉嚨痛、皮膚紅疹、舌頭紅得像朱砂、精神煩躁、傍晚昏沉等症狀,是因為穢氣侵入上焦,逆行到膻中。應該要清熱活血,以防血脈阻塞。同時要大量使用解毒藥,來驅除穢氣。如果九天後沒有昏迷,就表示病情有望好轉,能夠讓邪氣去除,正氣恢復。
藥方:犀角、連翹、生地、玄參、菖蒲、鬱金、銀花、金汁。
突然感到寒冷加劇,體內潛藏的熱邪更加旺盛。邪氣鬱積,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痧疹無法透發出來。痰氣阻滯,導致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甚至會影響到心包絡,有內閉外脫的危險。熱邪向下侵犯,導致腹瀉,大便黏膩不爽。應該要疏通阻塞,解開膻中的壅塞。必須要神智清醒,才能確保病情不會惡化。
藥方:連翹心、飛滑石、石菖蒲、炒金銀花、射干、通草,再配服牛黃丸。
舌頭邊緣發紅,出現胡言亂語,早上病情較輕,晚上病情加重,皮膚上的斑疹時隱時現。這是溫熱濕邪已經侵入血脈的表現。心臟主導血液,邪氣侵犯膻中,逐漸發展到阻塞而有昏迷抽搐的危險。苦寒的藥物,反而會影響到中焦。用辛溫的藥物來消導,又會耗損胃液。這都是治療溫熱病的大忌。應該要以清熱疏通血分的方式,用輕劑來透發斑疹。同時加入芳香的藥物,來驅除穢氣,開通內竅。近代醫家喻嘉言已經說明過這個道理,應該要遵守。
藥方:犀角、玄參、連翹、銀花、石菖蒲、金汁、牛黃丸。
出現淋巴結腫大發熱,只在臉部出現。通常每年的九月、十月會發作嚴重,五月、六月會漸漸好轉,這樣持續七、八年。我認為,這是因為夏天陽氣宣洩,營衛之氣運行順暢。秋天氣候凜冽,外邪侵入,氣血容易凝滯。濕熱之氣無法發散,是少陽木火之氣鬱結,以及陽明濕熱蘊積所造成的。所以上焦的症狀特別明顯。應該用辛涼的藥物,輔以苦寒的藥物,讓陽分鬱熱得以疏散,或許可以減緩發作的趨勢。
藥方:夏枯草、鮮菊花葉、苦丁茶、鮮荷葉邊、羚羊角、黑桅皮、鬱金、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