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

《葉天士醫案精華》~ 疝

回本書目錄

1.

按七疝治法。最詳子和。其旨辛香以泄肝。得氣疏泄。而病緩矣。按法調理不愈。七味導引。納腎益氣。升舉脾陽。而墜氣仍然。艾灸蒸臍。原得小安。內經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同為奇經主之。故疏泄諸方。能治氣實。參朮升補。僅治中虛下陷。與元海奇經中病無補。

壯歲至老。病根不輟。下焦日衰。可知升陽一法。體症頗合。衰年僅可撐持。勿使病加可矣。

生鹿茸,鹿角霜,當歸,生菟絲子,沙蒺藜,川桂枝尖

肝病。絡虛氣聚。少腹滯脹。前用河間金鈴子散。加牡蠣橘葉。合鹹辛苦勝法。小效。加食。述飢則脅腹鳴盛。而濁氣下泄頗安。乃絡虛不足中之有餘。形質瘦怯。不可純攻。

桃仁,當歸梢,炒小茴,橘核,郁李仁,南山楂,蔥白汁丸

脈右弦左澀。當臍痛連少腹。已屬凝聚有形。嘔吐黃濁。大便欲解不通。若患處有漉漉聲。痛勢稍減。惟外著體不轉移。其痛更加。此屬肝氣疝瘕。辛香流氣。所稱通則不痛耳。

炒桃仁,炒橘核,金鈴子,炒延胡,韭白汁,兩頭尖,小茴,青皮

疝結少腹。按之堅。凡過飢必衝突至脘。吐酸䐜脹。述病從怒勞而得。內應乎肝。肝逆犯胃。飢則胃弱肝乘。上噯下泄氣則減。

肉桂,真橘核,青木香,小茴,穿山甲,粗桂枝,李根白皮

七疝在肝。內經謂衝脈為病。但衝脈隸於陽明。肝木必乘克胃土。胃翻湧逆。致吐蛔嘔吐。湯飲不入。呃忒不止。皆逆亂無已。為臟厥危疴矣。肝體本剛。相火內寄。一派熱燥藥餌。以剛濟剛。竟有缺折之虞。欲泄其濁。擬用朱南陽法。

韭白根,兩頭尖,金鈴子,延胡,歸鬚,肉桂心

痛自腎囊。漸踞少腹之左。夫厥陰之脈繞乎陰器。操持謀慮。都主傷肝。一氣結聚。變幻形象而痛。病名曰疝。疝分有七暴疝多寒。久疝多熱。泄氣痛緩。宣通可以卻病。只因下焦乃深遠之鄉。氣熱濕鬱。概可知矣。

川連,小茴,黑山梔,橘核,川楝子,青木香,郁李仁,冬葵子

瘧母十年。沉痼宿疴。藥不能效。夫瘧邪既久。邪與氣血兩凝。結聚絡脈。藥難入絡耳。瘧不離乎肝膽。疝不外乎肝病。七疝子和分部大著。虛質不可專以辛香。下墜為甚。議有情溫通。以培生氣。

鹿茸,大茴香,穿山甲,當歸,水安息香,炮黑川烏,全蠍

脈沉痰多。手體赤瘡。宿疝在下。右脅氣墜少腹。前議控涎丹逐痹未應。想久聚濕熱沉痼。非皮膜經脈之壅。用浚川丸四十粒。勻二服。間日一進。竟通腑聚。惟通腑宣壅。黏痰既下。其疝仍聚於右。且盛於寒天冬月。臥安必有聲。自能行走。勞動必有形。直墜陰囊。久病急攻無效。議辛甘化風方法。古人以疝為肝病。十居八九。

當歸,鹿角,桂枝,肉桂,小香茴,川芎,炙草,茯苓,生薑,羊肉膠丸

男子結疝。在內經則曰衝任為病。子和統論疏肝。今疝未愈。臍右腹高突硬起。乃由疝漸至瘕聚腸覃之屬。夫腸覃者。寒氣客於大腸。與胃氣相搏大腸與肺表裡。傳送肺氣。寒則氣凝不行。清氣散而濁氣結為瘕。遷延日久。如懷胎妊。按之堅。推之移。氣病而血不病也。

穿山甲,椒目,桂枝,川楝子,小茴香,茯苓,麝香,白芥子

高年疝症。是下元虛氣冷凝沍。結聚攻墜。乃沉痼之疾。藥難取效。暖氣助陽鼓動。俾陰邪濁氣稍解。不過暫時小安耳。病在肝腎。道路紆遠。藥必從咽入胃。由胃入腸。始達病所。而上中無病之處。必受疝藥攻克之累。倘胃減妨食。何以救療。夫陰濁盤踞成形。例取純陽氣雄之藥。

昔胡大封翁高年宿疝。用十全大補不效。喻氏駁其半陰半陽非法。議以姜附為丸。參苓為衣。喉間知有參苓。過胃始露猛烈之威靈。恰攻病所。此議甚正。

生炮附子,淡乾薑,大茴香炒,研為細末真水安息香搗為小丸以人參末為衣

白話文:

關於疝氣的治療方法,李東垣(子和)的論述最為詳細。他認為,治療疝氣的重點在於運用辛香藥材來疏泄肝氣,使氣機能夠順暢運行,這樣病症就能得到緩解。如果按照一般方法調理卻不見好轉,可以嘗試使用七味藥材進行導引,以滋養腎氣、補益元氣,並提升脾陽之氣。但若氣機下墜的狀況依然存在,可以考慮艾灸熏蒸肚臍,這或許能帶來短暫的緩解。

《內經》提到,任脈發生病變,男子會出現內結七疝,女子則會出現帶下或癥瘕積聚,這些都與奇經八脈有關。因此,使用疏泄氣機的藥方可以治療氣實的疝氣,而使用人參、白朮等補益藥材則僅適用於治療中氣虛弱、氣機下陷的疝氣。這類補益方法對於影響元氣和奇經八脈的疝氣,則沒有什麼幫助。

從壯年到老年,疝氣的病根往往難以根除,下焦的功能也會日益衰退。由此可知,提升陽氣的方法,在某些體質上或許是適用的。對於年老體衰者來說,或許只能維持現狀,防止病情加重。

以下是一些藥方:

  • 藥方一: 生鹿茸、鹿角霜、當歸、生菟絲子、沙蒺藜、川桂枝尖 這個藥方,適用於肝經病變、經絡虛弱導致氣機凝滯,出現少腹脹痛的情況。之前使用河間的金鈴子散,加上牡蠣和橘葉,利用鹹、苦、辛味來勝制病邪,效果有限。食慾增加後,飢餓時脅腹鳴叫聲會增強,濁氣排出後會感到較為舒適。這說明體質屬於經絡虛弱而有餘的狀態,體型瘦弱,不宜過度攻伐。
  • 藥方二: 桃仁、當歸梢、炒小茴香、橘核、郁李仁、南山楂、蔥白汁丸 這個藥方,適用於脈象右弦左澀,肚臍疼痛蔓延至少腹的情況。這表示病邪已經凝結成有形之物,並伴有嘔吐黃濁之物,大便不通。如果患處有流水聲,疼痛稍減,但外在的觸痛位置沒有轉移,疼痛反而會加重,則屬於肝氣疝瘕。應使用辛香藥物來疏通氣機,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 藥方三: 炒桃仁、炒橘核、金鈴子、炒延胡索、韭白汁、兩頭尖、小茴香、青皮 這個藥方,適用於疝氣結聚於少腹,按壓時堅硬。如果過度飢餓,會衝擊到胃脘,導致吐酸、腹脹。這個病症通常是由於發怒或勞累而引起的,病因與肝臟有關。當肝氣逆行犯胃時,飢餓會導致胃功能減弱,而肝氣則會趁機侵犯。出現上噯、下泄的症狀時,氣機則會稍有緩解。
  • 藥方四: 肉桂、真橘核、青木香、小茴香、穿山甲、粗桂枝、李根白皮 這個藥方,適用於七疝病症發生在肝經,與沖脈病變有關。沖脈隸屬於陽明經,肝木會剋制脾土,導致胃氣翻湧逆行,出現吐蛔蟲、嘔吐、湯飲難入、呃逆等症狀。這些症狀會不停地發生,屬於臟腑衰竭的危重病症。肝臟本身屬剛,內藏相火,如果使用過於燥熱的藥物,以剛克剛,反而會產生不良後果。因此,應當疏泄濁氣,可以參考朱丹溪的方法。
  • 藥方五: 韭白根、兩頭尖、金鈴子、延胡索、歸鬚、肉桂心 這個藥方,適用於疼痛從陰囊開始,逐漸蔓延到左側少腹的情況。足厥陰肝經會環繞陰器,過度思慮會損傷肝臟,導致氣機結聚,形成各種形態的疼痛,這就是所謂的疝氣。疝氣可分為七種,暴發性的疝氣多屬寒證,而久治不癒的疝氣則多屬熱證。疏泄氣機可緩解疼痛,因此,疏通氣機可以治療疝氣。下焦是比較深遠的部位,容易因氣熱、濕鬱而導致疾病。
  • 藥方六: 川連、小茴香、黑山梔、橘核、川楝子、青木香、郁李仁、冬葵子 這個藥方,適用於瘧疾久治不癒,邪氣與氣血相互凝結,阻塞經絡的情況。瘧邪通常與肝膽有關,而疝氣的病因也多與肝臟有關。對於體虛的人,不宜過度使用辛香藥材。下墜的情況嚴重時,應考慮使用溫通的藥物來培養生氣。
  • 藥方七: 鹿茸、大茴香、穿山甲、當歸、水安息香、炮黑川烏、全蠍 這個藥方,適用於脈象沉、痰多,手部出現紅瘡,以及慢性疝氣位於下焦,右脅氣機下墜至少腹的情況。之前使用控涎丹來祛除痺證,效果不佳,可能與濕熱積聚沉疴有關,並非僅僅是皮膚或經脈的壅塞。可以使用浚川丸,每日分兩次服用,以疏通腑氣。雖然排除了黏痰,但疝氣仍然聚集在右側,且在寒冷的冬季會更加嚴重。躺臥時會聽到聲響,行走活動時則會出現明顯的墜痛,甚至墜到陰囊。對於久病,急攻是無效的,應該考慮使用辛甘化風的方法。古人認為疝氣大多與肝臟有關。
  • 藥方八: 當歸、鹿角、桂枝、肉桂、小香茴、川芎、炙甘草、茯苓、生薑、羊肉膠丸 這個藥方,適用於男子患有疝氣,病因與沖脈、任脈有關。李東垣認為應當疏理肝氣。如果疝氣久治不癒,肚臍右側腹部出現高聳、堅硬的隆起,則是由疝氣發展而成的癥瘕積聚,也就是腸覃。腸覃是由於寒氣入侵大腸,與胃氣相搏,大腸與肺臟互為表裡,會傳導肺氣。當寒氣凝結時,清氣無法散發,濁氣則會結成腫塊。久而久之,就會如同懷孕一般,觸摸時堅硬,但可以移動。此為氣病,而非血病。
  • 藥方九: 穿山甲、椒目、桂枝、川楝子、小茴香、茯苓、麝香、白芥子 這個藥方,適用於老年人的疝氣,多因下元虛弱,寒氣凝結,導致陰邪下降,這是一種慢性疾病,難以用藥物根治。可以使用溫暖藥物,以幫助陽氣鼓動,使陰邪濁氣得到短暫的緩解。但病根在於肝腎,路途遙遠,藥物必須經過咽喉進入胃腸,才能到達病灶。而藥物在通過上中焦時,會對沒有病變的部位造成傷害。如果損傷胃氣,導致食慾不振,則難以治療。當陰濁凝結成形時,應當使用純陽氣雄的藥物。

以前,胡大封翁年老患有慢性疝氣,服用十全大補湯無效。喻嘉言認為他的病症並非半陰半陽,而是虛寒證,因此應當使用薑附丸。並在丸藥外包裹人參、茯苓,使其在經過咽喉時不顯藥力,而到達胃部才開始發揮作用,以便直達病灶。這種說法非常正確。

  • 藥方十: 生炮附子、淡乾薑、炒大茴香,研磨成細末,真水安息香搗成小丸,以人參末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