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醫案精華》~ 痞
痞
1. 痞
日前議用辛潤下氣以治肺痹。謂上焦不行。則下脘不通。古稱痞悶多屬氣分之郁也。兩番大便。胸次稍舒。而未為全爽。此豈有形之滯。乃氣鬱必熱。陳腐黏凝膠聚。故脘腹熱氣下注。隱然微痛。法當用仲景梔子豉湯。解其陳腐鬱熱。暮臥另進白金丸一錢。蓋熱必生痰。氣阻痰滯。一湯一丸。以有形無形之各異也。
黑山梔,鬱金,香豉,桃仁,杏仁,栝蔞皮,降香,白金丸
面垢油亮。目眥黃。頭脹如束。胸脘痞悶。此暑濕熱氣內伏。因勞倦正氣泄越而發。既非暴受風寒。發散取汗。徒傷陽氣。按脹形濡澀。豈是表症。凡傷寒必究六經。伏氣須明三焦。論症參脈。壯年已非有餘之質。當以勞倦損傷伏邪例診治。
滑石,黃芩,厚朴,醋炒半夏,杏仁,蔻仁,竹葉
因驚而得。邪遂入肝。故厥後熱。神色昏狂。診得面青舌白。微嘔渴飲。胸次按之而痛。此屬痞結。乃在裡之症。宗仲景以瀉心湯為法。
川連,半夏,乾薑,黃芩,人參,枳實
瘧母用針是泄。肝膽結邪。瘦人瘧熱傷陰。夢遺五心煩熱。亦近理有諸。繼患脘膈痞悶。不飢。大便不爽。食減。乃氣滯於上與前病兩歧。焉得用滋陰凝滯之藥。思必病後飲食無忌。中焦清濁不和所致。
杏仁,土栝蔞,桔梗,半夏,黑山梔,枳實,香附汁
精氣內損。是皆臟病。萸地甘酸。未為背謬。緣清陽先傷於上。柔陰之藥。反礙陽氣之旋運。食減中痞。顯然明白。病人食姜稍舒者。得辛以助陽之用也。至於黃耆麥冬棗仁。更蒙上焦。斯為背謬。姑議辛甘理陽可效。
桂枝湯去芍加茯苓
白話文:
[痞]
之前討論用辛溫滋潤、降氣的方法來治療肺痹,認為是上焦氣機不暢,導致下脘不通。古人說的痞悶,多數是氣機鬱結的緣故。大便兩次後,胸部稍微舒暢,但還沒完全清爽,這難道是有形的阻塞嗎?應該是氣鬱必生熱,導致陳舊腐敗的黏液凝結,所以腹部熱氣往下走,隱隱作痛。應該用張仲景的梔子豉湯,來解除陳舊腐敗的鬱熱,晚上睡前再服用白金丸一錢。因為熱必定生痰,氣阻則痰滯,一湯一丸,針對有形和無形的病因來治療。
**藥方:**黑山梔、鬱金、香豉、桃仁、杏仁、栝蔞皮、降香、白金丸
臉色油膩發亮,眼角發黃,頭脹像被束縛一樣,胸部和胃部痞悶,這是暑濕熱氣潛伏體內,因為勞累過度,正氣耗散而發病。既然不是突然受寒,用發散的藥物來發汗,反而會損傷陽氣。按壓腹部脹痛卻是濡軟澀滯,怎麼會是表證呢?凡是傷寒一定要探究六經,潛伏的邪氣必須明瞭三焦。論證要參考脈象,壯年人已經不是體質強盛的了,應該用勞累損傷、潛伏邪氣的例子來診治。
**藥方:**滑石、黃芩、厚朴、醋炒半夏、杏仁、蔻仁、竹葉
因為受到驚嚇而生病,邪氣於是進入肝臟,所以發病後發熱,神情昏迷狂躁。診斷發現臉色發青,舌苔發白,輕微噁心想喝水,按壓胸部會疼痛,這是痞結,是屬於在裡的病症。採用張仲景瀉心湯的治法。
**藥方:**川連、半夏、乾薑、黃芩、人參、枳實
瘧疾的病母用針刺是為了洩除,肝膽有邪結。瘦弱的人得瘧疾發熱會損傷陰液,夢遺、五心煩熱,也是符合這個道理的。接著又患上胃脘痞悶,不覺得飢餓,大便不暢,食慾減少,這是氣機阻滯在上,和之前的病症有差異。怎麼可以用滋陰凝滯的藥物呢?考慮一定是病後飲食沒有禁忌,導致中焦清濁不和。
**藥方:**杏仁、土栝蔞、桔梗、半夏、黑山梔、枳實、香附汁
精氣內耗損傷,這些都是臟腑的疾病。用山茱萸、熟地黃甘酸的藥物,不能說錯。但是因為清陽之氣先在上焦受損,滋陰的藥物反而會阻礙陽氣的運行。食慾減少,胃中痞悶,情況明顯。病人吃生薑稍感舒服,是因為得到辛味藥物來幫助陽氣。至於黃耆、麥冬、酸棗仁,更蒙蔽上焦,這就大錯特錯了。暫且用辛甘溫性的藥物來調理陽氣,或許可以有效。
**藥方:**桂枝湯去除芍藥,加入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