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

《醫經溯洄集》~ 外傷內傷所受經言異同論

回本書目錄

外傷內傷所受經言異同論

1. 外傷內傷所受經言異同論

客或難予曰。素問陰陽應象論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太陰陽明論云。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兩說正相反。願聞其解。余復之曰。此所謂似反。而不反者也。夫感天之邪氣。

白話文:

有人提出疑問,說《素問·陰陽應象論》說:「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太陰陽明論》說:「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兩說正好相反,希望能聽到你的解釋。我回答他說:這看上去是相反的,但其實並不相反。感天之邪氣,

犯賊風。虛邪。外傷有餘之病也。感水穀寒熱。食飲不節。內傷不足之病也。二者之傷。腑臟皆嘗受之。但隨其所從。所發之處。而為病耳。不可以此兩說之異。而致疑。蓋並行不相悖也。讀者當合而觀之。其旨斯盡。若曰不然。請以諸處所論證之。金匱真言論曰。風觸五臟邪氣發病。

白話文:

患上了邪風,是虛弱之邪所侵犯,是外傷過重導致的疾病。吃了受了寒、熱的食物,飲食沒有節制,是內傷虛弱所致的疾病。這兩種外傷內傷,臟器都會受到損害,但隨外傷和內傷而發生的不同的部位,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疾病。不可以因為這兩種說法的不同而產生疑問,因為這兩種說法並行而不矛盾。讀者應當把兩種說法結合起來看,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如果有人說不對,請根據各處的論證來證明。金匱真言說:風觸犯了五臟邪氣,引發疾病。

八正神明論曰。夫八正之虛邪。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五臟傷。靈樞經曰。五臟之中風。又曰。東風傷人。內舍於肝。南風傷人。內舍於心。西南風傷人。內舍於脾。西風傷人。內舍於肺。北風傷人。內舍於腎。觀乎此。則天之邪氣。固傷五臟矣。

白話文:

《八正神明論》說:八種正向風氣的邪氣,是因為身體的虛弱,而遇到天上的虛邪,兩虛相互感應,邪氣就會進入骨頭,如果邪氣進入體內,就會傷害五臟。

《靈樞經》說:五臟之中有風氣。又說:東風會讓人受傷,邪氣會留在肝臟;南風會讓人受傷,邪氣會留在心臟;西南風會讓人受傷,邪氣會留在脾臟;西風會讓人受傷,邪氣會留在肺臟;北風會讓人受傷,邪氣會留在腎臟。

從這些來看,天上的邪氣,的確會損傷五臟。

靈樞又曰。邪之中人也。無有常。中於陰則溜於腑。又曰。虛邪之中人也。始從皮膚以入。其傳。自絡脈而經而輸而伏沖之脈。以至於腸胃。又曰東北風傷人。內舍於大腸。西北風傷人。內舍於小腸。東南風傷人。內舍於胃。觀乎此。則天之邪氣。豈不傷六腑乎。素問曰。飲食自倍。

白話文:

《靈樞經》中說:邪氣侵襲人體,沒有固定的地方,侵襲陰位(足少陰腎經)就會流佈於腑。又說:虛弱的邪氣侵襲人體,最開始是從皮膚進入人體,然後沿著絡脈、經脈、輸脈、伏沖脈傳輸,最終到達腸胃。又有說,東北風會傷人,侵襲部位在於大腸;西北風會傷人,侵襲部位在於小腸;東南風會傷人,侵襲部位在於胃。由此可見,天地間的邪氣豈能不傷害六腑!《素問經》中說:飲食數量增加一倍,必然會損傷脾胃。

腸胃乃傷。觀乎此。則水穀寒熱。固傷六腑矣。靈樞又曰。形寒寒飲則傷肺。難經曰。飲食勞倦則傷脾。觀乎此。則水穀寒熱。豈不傷五臟乎。至於地之濕氣。亦未必專害皮肉筋脈。而不能害臟腑。邪氣水穀。亦未必專害臟腑。而不能害皮肉筋脈也。但以邪氣無形。臟主藏精氣。

白話文:

腸胃很容易受傷。從這一方面來看,寒涼的食物和炎熱的食物,肯定會損傷六腑。《靈樞》中又說:身體虛寒的人喝了冷飲,就會損傷肺臟。《難經》中說:飲食勞累就會損傷脾臟。從這一方面來看,寒涼的食物和炎熱的食物,難道不會損傷五臟嗎?至於地上的濕氣,也不一定單獨損害皮肉筋脈,而是不能損害臟腑。邪氣和飲食,也不一定單獨損害臟腑,而是不能損害皮肉筋脈。但是因為邪氣是無形的,臟器主要儲存精氣。

故以類相從。而多傷腑。水穀有形。腑主傳化物。故因其所有。而多傷腑。濕氣浸潤。其性緩慢。其入人也以漸。其始也自足。故從下而上。從淺而深。而多傷於皮肉筋脈耳。孰謂濕氣全無及於臟腑之理哉。至若起居不時一語。蓋勞役所傷之病。不繫上文。異同之義。故不之及也。

白話文:

因此,同種類的病症可以歸類在一起。多耗傷內臟。水穀是有形的,內臟主要負責消化、吸收和運輸水穀,因此,根據水穀的屬性,內臟會受到多方面的損傷。濕氣具有浸潤性,特點是緩慢,入侵人體也是漸進的。初期,濕氣由下肢開始侵襲,因此,起初多損傷皮肉筋脈等部位,誰能說濕氣完全不損傷內臟呢,(雖然)起居不時的說法,多指勞役造成的損傷,(但)不屬於上文的範圍,與異同的意義不同,因此在此沒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