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

《醫經溯洄集》~ 二陽病論

回本書目錄

二陽病論

1. 二陽病論

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釋之者,謂男子則脾受之,而味不化,故少精;女子則心受之,而血不流,故不月。分心脾為男女各受立說。竊獨謂不然。夫二陽,陽明也。胃與大腸之脈也。腸胃有病,心脾受之,發心脾,猶言延及於心脾也。雖然,脾胃為合。

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大腸與心,本非合也。今大腸而及心,何哉?蓋胃為受納之府,大腸為傳化之府。食入於胃,濁氣歸心;飲入於胃,輸精於脾者,以胃之能納,大腸之能化耳。腸胃既病,則不能受,不能化,心脾何所資乎?心脾既無所資,則無所運化,而生精血矣。

故腸胃有病,心脾受之,則男為少精,女為不月矣。心脾當總言,男女不當分說。至隱曲不月,方可分說耳。若如釋者之言,則男之精,獨資於脾,而不資於心;女之血,獨資於心,而不資於脾。有是理耶?蓋男女之精血,皆由五臟六腑之相養而後成。可謂之男精資於脾,女血資於心乎?

經本曰:男女皆有心脾之病。但在男子,則隱曲之不利;在女子,則月事之不來耳。

白話文:

《內經》說,二陽病會影響心和脾。有些人認為,二陽病會導致男性不育(精子少),女性月經不來。他們的解釋是,男性主要是脾受到影響,導致脾的消化功能變差,精子就變少了;女性則主要是心受到影響,導致血流不暢,所以月經不來。他們把心和脾分開,認為男女受影響的臟腑不同。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不對。

所謂的二陽,其實是指陽明經,也就是胃和大腸的經脈。腸胃生病,的確會影響到心和脾,這裡說的「發心脾」,應該理解成腸胃的病會蔓延到心脾。雖然說脾胃相合,胃病影響脾臟是合理的,但大腸和心臟本來就不是相合的,為什麼大腸有病會影響到心臟呢?

這是因為胃是負責接受食物的器官,大腸是負責傳導和轉化食物的器官。食物進入胃後,濁氣會上歸於心,飲水進入胃後,精華會輸送到脾。這是因為胃能接受,大腸能轉化的緣故。如果腸胃生病了,就不能好好地接受和轉化,心和脾還能從哪裡得到營養呢?心脾沒有營養來源,自然就無法運化,也沒辦法產生精血。

所以說,腸胃生病會影響心和脾,導致男性精子減少,女性月經不來。心脾應該統一起來說,男女不應該分開論述。只有在講到不育或月經不來時,才需要區分男女。如果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男性精子只靠脾,而不靠心;女性的血只靠心,而不靠脾,這有道理嗎?男女的精血,都是靠五臟六腑相互滋養才能生成的,怎麼能說男性的精只靠脾,女性的血只靠心呢?

《內經》原文的意思是男女都會有心脾的病,只是在男性,會表現為不育;在女性,會表現為月經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