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山堂類辯》~ 卷上 (1)
卷上 (1)
1. 辯血
經云:營氣之道,內谷為寶。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是血乃中焦之汁,流溢於中以為精,奉心化赤而為血。衝脈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胸中而散,充膚熱肉,滲皮膚,生毫毛,男子上唇口而生髭鬚,女子月事以時下。此流溢於中之血,半隨衝任而行於經絡,半散於脈外而充於膚腠皮毛。
白話文:
中醫經書上說:營氣的運行,以五穀為寶。食物進入胃中,然後輸送至肺,在體內流動蔓延,佈散到體外,其中最精粹的部分在經絡中運行。血液是中焦津液的精華,在體內流動蔓延為精,在心臟的化合下而變成血液。衝脈和少陰經的絡脈,起始於腎上,沿著背部裡側走行,是經絡的海洋。衝脈的浮而外行的部分,沿著腹部的右側向上走行,到達胸中而散佈,充盈皮膚和肌肉,滲透皮膚毛孔,生長汗毛,男性上嘴脣長有鬍鬚,女性月經按時來潮。這是在體內流動蔓延的血液,一半隨著衝任二脈在經絡中運行,一半散佈於脈外,充盈於皮膚腠理和毛孔。
臥則歸於肝臟,是以熱入血室,刺肝之期門。臥出而風吹之,則為血痹,此散於皮膚肌腠,故曰布散於外,乃肝臟所主之血也。故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月事,數脫於血也。(時俗皆謂男子血不足,女子血有餘)。此血或因表邪太盛,迫其妄行,以致吐衄者;有因肝火盛者,有因暴怒,肝氣逆而吐者,吐則必多,雖多不死,蓋有餘之散血也。又心下包絡之血亦多,此從衝任通於心包,為經絡之血者,乃少陰所主之血也。
白話文:
當人們躺下時,血會歸於肝臟,因此熱量會進入血室,刺肝臟的期門穴可以治療這種情況。如果人們躺下後被風吹到,就會導致血痹,即血液散佈在皮膚和肌肉之間,這就是所謂的「佈散於外」,是肝臟所控制的血液。因此,女性在生理期時,氣血會比較虛弱,因為她們會定期失去血液。(但現今社會卻認為男性血氣不足,女性血氣旺盛)。這種出血可能是由於表邪之氣太盛,迫使血液妄行,導致吐血或流鼻血;也有可能是由於肝火太旺,或由於暴怒導致肝氣逆而嘔吐,這種吐血量會比較多,但通常不會致命,因為這只是過多血液的散發。此外,心下包絡的血也很多,這些血從衝任二脈通到心包,是經絡之血,屬於少陰所控制的血液。
如留積於心下,胸中必脹,所吐亦多,而或有成塊者,此因焦勞所致。治法宜引血歸經。若屢吐不止,或咳嗽而成勞怯,或傷腎臟之原,而後成虛脫,所謂下厥上竭,為難治也。其精專者,行於經隧,心主之血也。中焦蒸水穀之津液,化而為血,獨行於經隧,以奉生身,莫貴於此。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積食停留在心口以下,胸中必定會感到脹滿,嘔吐物也會增多,有時候還會出現成塊的嘔吐物,這是由於焦慮勞累所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該以引血歸經為主。如果病人反復嘔吐不止,或者因咳嗽而導致身體勞累、怯弱,或者傷到了腎臟的根本,最後出現虛脫的症狀,這種情況稱為「下厥上竭」,很難治療。其中,精華專一,運行於經脈中,是屬於心臟所主導的血。中焦蒸化水穀的津液,化為血液,單獨運行於經脈中,用以維持身體的生長發育,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榮行脈中,如機緘之環轉,一絲不續,乃回則不轉,而穹壤判矣。是以有吐數口而卒死者,非有傷於血,乃神氣之不續也;有因咳嗽而夾痰帶血者,肺臟之血也;有因腹滿而便血、唾血者,此因脾傷而不能統攝其血也。學者先當審其血氣生始出入之源流,分別表裡受病之因證,或補或清,以各經所主之藥治之,未有不中於竅郤者矣。
白話文:
血液在脈中運行,如同機織上的環環相扣,一旦有一絲中斷,就會停止運轉,天地也會因此而分開。因此,有人吐幾口血就死亡,並不是因為血的損傷,而是神氣不連貫的緣故;有人因咳嗽而夾雜痰血,這是肺臟出血;有人因腹滿而便血、吐血,這是脾臟受傷而無法統攝血液所致。
學醫者首先應探究血氣的來源和出入,區分表裡受病的原因和證狀,或補或清,以針對各經絡所主導的藥物進行治療,沒有不能治癒的。
近時以吐血多者,謂從胃出,以陽明為多血多氣耳!不知陽明之所謂多血多氣者,以血氣之生於陽明也,而太陽、太陰、厥陰,亦主多血,非獨陽明。試觀剖諸獸腹中,心下夾脊包絡中多血,肝內多血,心中有血,脾中有血,肺中有血,腎中有血,胃實未嘗有血,而可謂多乎?
白話文:
最近吐血的人很多,都說是從胃裡出來的,因為陽明胃經主血氣,所以陽明胃經多血多氣。但是,我不知道陽明胃經所謂的多血多氣,是指血氣生於陽明胃經。其實,太陽、太陰、厥陰經也主導多血,並不是隻有陽明胃經。試著觀察剖開動物的肚子,心臟、脊椎和包膜之間有很多血,肝臟內有很多血,心臟中有血,脾臟中有血,肺臟中有血,腎臟中有血,但胃裡卻沒有血,這能說胃裡有多血嗎?
2. 辯氣
或曰:人秉陰陽水火而生,總屬一氣血耳!余觀《傷寒論》註疏,子以皮膚肌腠、五臟六腑,各有所主之氣,恐於陰陽之理相背歟!曰:子不明陰陽離合之道,合則為一,離則有三。太陽之氣,生於膀胱,而主於膚表。少陽之氣,生於腎臟,而通於肌腠,故《靈樞經》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
白話文:
有人說:人體是由陰陽水火所構成,總的來說只不過是一種氣血罷了!我看《傷寒論》註疏,上面說肺、大腸、心、小腸、肝、膽、脾、胃、腎、膀胱,各自主宰著一種氣,恐怕與陰陽的道理相違背吧!回答說:你不懂陰陽離合的道理,陰陽合在一起就變成一,離散開來就有三。太陽之氣,產生於膀胱經,而主宰著皮膚、表層。少陽之氣,產生於腎臟,而通達於肌膚、肌肉。所以《靈樞經》說:三焦膀胱,與皮膚毛孔相應。
蓋太陽之氣主皮毛,三焦之氣充肌腠。此太少之氣,由下焦之所生。若夫陽明之氣,乃水穀之悍氣,別走陽明,即行陽行陰之衛氣,由中焦之所生。此三陽之氣各有別也。三陰者,五臟之氣也。肺氣主皮毛,脾氣主肌肉,心氣通血脈,肝氣主筋,腎氣主骨。此五臟之氣各有所主也。
白話文:
太太陽的陽氣主要支配皮毛,三焦的元氣流注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的空隙。這個太少的元氣,是從下焦所產生的。至於陽明的氣,是水穀所化生的濁氣,經過陽明經脈,還運行行於陽行陰的衛氣,是從中焦所產生的。這三個陽氣各自有不同的特性。三陰是五臟的元氣。肺氣主要支配皮毛,脾氣主要支配肌肉,心氣流通於血脈中,肝氣支配筋,腎氣支配骨。這五臟的元氣各有不同支配的部位。
夫氣生於精,陽生於陰。胃腑主化生水穀之精,是以榮、衛二氣,生於陽明。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而太陽之氣,生於膀胱。腎為水臟,受五臟之精而藏之,故少陽之氣,發於腎臟。水穀入胃,津液各走其道,五臟主藏精者也。是三陰之氣,生於五臟之精,故欲養神氣者。
白話文:
身體的氣產生於精血,陽氣產生於陰氣。胃府主要消化和吸收水穀精華,因此榮氣和衛氣,產生於陽明經。膀胱是貯藏精液的器官,所以太陽的陽氣,產生於膀胱。腎是水臟,接受五臟的精華而貯藏,因此少陽之氣,產生於腎臟。水穀進入胃內,津液分別循著自己的渠道運行,五臟負責貯藏精華。這三種陰氣,產生於五臟精華,所以想要養護精神和元氣的人。
先當守其精焉。夫一陰一陽者,先天之道也;分而為三陰三陽者,後天之道也。子不明陰陽之離合,血氣之生始,是謂失道。客曰:三陰三陽,敬聞命矣,請言其合也。曰:所謂合者,乃先天之一氣,上通於肺,合宗氣而司呼吸者也。夫有生之後,皆屬後天,故藉中焦水穀之精、以養先天之精氣,復藉先天之元氣,以化水穀之精微,中、下二焦,互相資益。故論先後天之精氣者,養生之道也;分三陰三陽者,治病之法也。
白話文:
首先應該守住自己的精氣。一陰一陽是先天的規律,而分為三陰三陽則是後天的規律。如果不明白陰陽的離合規律,血液和氣的產生規律,就是迷失了規律。客人說:三陰三陽,我恭敬地聽候您的教誨,請談談它們的結合吧。先生說:所謂結合,是指先天的元氣,往上通於肺,結合宗氣而掌管呼吸。人出生以後,都屬於後天,所以藉助中焦水穀的精華來滋養先天精氣,而後天精氣又藉助先天元氣來化生水穀的精微。中焦和下焦互相資益。所以,探討先天和後天的精氣,是養生的規律。分別三陰三陽,是治療疾病的方法。
如邪在皮膚,則傷太陽之氣,或有傷於肺;邪在肌腠,則傷少陽、陽明,或有傷於脾,邪中少陰,則有急下急溫之標本;邪中厥陰,則有或寒或熱之陰陽。此在天之六氣,傷人之三陰三陽,猶恐其不能分理,而可以一氣論乎?若謂正氣虛者,補中、下二焦之元氣,以御六淫之邪,則可。
白話文:
如果邪氣在皮膚,會影響太陽之氣,或者會影響肺部;邪氣在肌肉組織和皮膚之間,會影響少陽和陽明,或者會影響脾臟;邪氣在少陰,會有急劇的腹瀉或發燒的症狀;邪氣在厥陰,則會有寒熱交加的陰陽症狀。這些都是由於天氣的六種邪氣影響了人體的三陰三陽所致。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僅僅根據這些症狀來判斷疾病,而應該全面考慮。如果認為正氣虛弱,則需要補益中焦、下焦的元氣,以抵禦六淫之邪,這是可以的。
3. 辯兩腎
門人朱濟公問曰:有云兩腎皆屬水,命門居兩腎之中,在脊之十四椎內,為三焦生氣之原,有如坎中之滿,此說甚為有理。曰:此不經之語耳!夫醫道始於黃岐,臟腑血氣之生始出入,非生知之聖,孰能究其精微?奈何後學不體認聖經,反好為異說。夫人之始結胚胎,猶太極耳!三月而成形,先生兩腎,猶太極而生兩儀。
白話文:
朱濟公問到:有人說,兩個腎臟都屬水,命門位於兩個腎臟的中間,在脊椎的第十四節椎骨內,是三焦生發氣血的根源,就像坎卦中充滿了水,這個說法很有道理。醫生答道:這不是醫經上記載的理論。醫學始於黃帝和岐伯,臟腑血氣的產生都是從生成和代謝開始的,不是天生具有智慧的聖人,誰能研究到它精微的原理?為什麼後學之人不體認聖經的經典理論,反而喜歡提出一些奇怪的說法?人開始形成胚胎的時候,就像太極圖一樣。三個月的形成,先生兩個腎臟,就像太極圖而生出兩儀。
天一之水生木,木生火;地二之火生土,土生金。是先天止有水火,後天始備五行。五行之中有二火,合而為三陰三陽,以配六臟六腑。故《靈樞·本輸篇》曰: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蓋少陽乃三焦之生氣,發於右腎,上合包絡,為相火之原,左腎屬水,上連於肺,故為兩臟也。(腎上連肺,詳《水熱穴淪》。
白話文:
宇宙間的元氣,由水氣、火氣所生發。水氣產生木氣,木氣孕育火氣,所以水氣被稱之為「天一之水」。火氣產生土氣,土氣孕育金氣,所以火氣被稱之為「地二之火」。因此,先天只有水氣和火氣,後天才有五行俱全。五行之中有陰火和陽火兩種,陰火、陽火相互作用就變成了三陰(水、木、土)和三陽(金、火、木),分別用來配屬人體的六臟六腑。所以,《靈樞·本輸篇》中說:「少陽經屬腎,腎臟透過背部與肺相連接,因此把它當成一個臟器」。少陽經是三焦經的生氣,從右腎發出,向上連接心包絡,是相火(命門火)的來源,而左腎屬水,向上連接肺,因此把這兩個臟器當成一個臟器。
)又《本臟篇》曰:腎合三焦膀胱。蓋右腎之氣上合於心主包絡,而為一臟。又《素問·咳論》曰: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是《內經》止曰腎,而原無命門之名。蓋以一腎合三焦,一腎合膀胱,是為兩臟而配合兩腑者也。夫人秉陰陽水火而生,若以兩腎象坎中之滿,又將何臟以象離中之虛乎?潛心聖經,自不為前人所惑。
白話文:
《本臟篇》又說:腎同三焦和膀胱相合。確實是右腎之氣上升與心臟、包膜相合,成為一個臟器。《素問·咳論》又說:腎臟咳嗽不止,那麼膀胱就會受到牽連,長時期咳嗽不止,那麼三焦就會受到牽連。眾所周知,《內經》只說了腎,而本身根本沒有命門這個名稱。其實是將一個腎臟同三焦相結合,又將一個腎臟同膀胱相結合,是兩個臟器與兩個腑的相互配合。人靠陰陽水火而生。如果將兩個腎臟比作坎卦中的滿,那麼,又用什麼臟器來比作離卦中的虛呢?真正用心去研究《內經》,自然就不會被前人的說法所迷惑了。
濟公復問曰:《難經》謂右腎主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師言為相火生氣之原,是左腎主水,右腎主火,精水止生於左,而胞當偏於右矣。曰:非此之謂也,夫天地陰陽之道,在無形之氣,曰陰、曰陽;有形之徵,曰水、曰火;在人之元神,曰氣、曰精。天一生水,地二生火,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兩腎之氣,交相貫通,左右之皆有精有氣。
白話文:
濟公繼續問道:難經中說右腎是男子藏精的器官,女子是繫胞的器官。您說相火是生命之源,左腎掌管水,右腎掌管火,精液只產生於左邊,而胞應該偏於右側。難道這是說的不對嗎?
濟公答道:並不是這樣。天地之間的陰陽之道,在無形的氣中,叫做陰、陽;在有形的徵兆中,叫做水、火;在人的元神中,叫做氣、精。天一生水,地二生火,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兩個腎臟的氣息相互貫通,左右都有精氣。
水即是精,火即是氣。陰陽水火,互相資生,否則孤陽不生,獨陰不長矣。夫藏精系胞之說,亦不過分別男女而言。然在女子未嘗不藏精,在男子亦可以結胎者也。胞之所繫,蓋言天主生物,地主成物,故繫於右,乃氣之所感,非胞之連絡於右腎也。如雲日月星辰系焉,亦大氣之所載,日月運行,星移斗轉,又何嘗有所繫帶乎?
白話文:
水就是精,火就是氣。陰陽水火,互相依存,互相滋生,否則單獨的陽氣不能生長,單獨的陰氣不能發展。關於藏精與胞衣相連的說法,也不過是分別男女而言。但是,在女性身上,即使不懷孕,也藏有精;在男性身上,也可以結胎。胞衣之所以與腎相連,是因為天主創造生命,地主成就生命,所以胞衣與右腎相連,這是氣之所感,而不是胞衣直接與右腎相連。就像雲朵、日月、星辰與天空相連一樣,也是大氣所承載的,日月運行,星辰移動,又何曾有什麼繫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