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參歸建中湯

腎氣丸加胡桃肉、角沉香。

腎虛氣不歸元,既不能溫養脾陽以化食,以致飲邪濁陰久聚,此腎虛而脾益虛也。再經腎氣不攝,逆上飲泛,病苦胸脘脹悶,必得腎氣收攝,則諸症皆安。

何(三十二歲),酒客大便不旺,奔走勞動失血,乃酒色之傷。止血理嗽,藥味無非清降滋潤,聲音日啞,肺痿氣餒,為難治之症。

人參,茯苓,米仁,炙草,白芨,黃精

此方脾肺並補,以肺痿氣餒,順崇土生金,母子兼顧。

四君中以米仁換白朮,加白芨、黃精,以培補中宮,此旺中央以益四維之法。

姜(鹽城,五十七歲),脅膈左右懊憹不舒(此中上二焦之病),有嘔逆帶血,凡人臟腑之外,必有脈絡拘絆絡中聚血(絡中留瘀,漸成血隔,)中年操持,皆令耗血。氣攻入絡,必有難以自明其病狀之苦。況宜宣通血分以和絡,俾不致瘀著,可免噎膈反胃(此之積血若薛立齋治吳司馬積血在肺胃之間)。

新絳,青蔥,橘葉,桃仁,鉤藤,土蔞皮

肝氣本居下焦,寧靜即是生陽。動則逆攻入絡,以致血液瘀聚,久生變幻。

通絡宣瘀,熄風,理厥陰之血氣,有如此清靈松銳。

吳(盪口,四十六歲),面黃白,消瘦無神,腹大臍突,足冷腫重,自言如著囊沙,曾經因脹攻下,下必傷陽(插入斷語一句)而滿脹如故,乃濁陰錮閉,真陽大傷,見症是不治之條。用藥究理,暖以通陽泄濁。

生炒附子,椒目,炒黃乾薑,炒小茴,車前子

傷陽,傷足太陰脾、足少陰腎也。故用生附、椒目、炒姜,以溫通脾腎之陽,小茴以溫太陽之腑,再加車前以利水也。

沈(長善,浜二十歲),毆詈大聲用力,氣逆失音,雖陰虛腦泄,亦宜以輕揚肅上。

桑葉,枇杷葉,生甘草,象貝,米仁,大北沙參

蔣(楓橋,十九歲),沖年陰火末寧,情志易動,加怒氣火迸逆絡,血上溢,問納食不旺,氣衝血上,必撫摩氣降,血不出口,但絡中離位之血,恐致凝遏,越日必氣升湧逆矣(此症血氣平靜之後,補陰自不可少,以通瘀為主,識力俱老。)

杜蘇子,降香末,炒桃仁,粉丹皮(炒),炒南楂,薏苡仁

加老韭白汁。

用藥到此地位,可謂擇焉而精。

程(徽州,四十六歲),此痰飲宿病,勞怒遇冷即發(總由肺腎不固,)已十年之久,不能除根。

白話文:

參歸建中湯

腎氣丸加胡桃肉、角沉香,因腎氣虛弱,元氣不足,無法溫煦脾陽,導致水濕寒邪積聚,脾腎都虛弱。腎氣不能收攝,水濕逆流上泛,造成胸脘脹悶。只有腎氣恢復,諸症才能痊癒。

何(32歲)因嗜酒,大便不通,奔走勞動又失血,是酒色過度所傷。治療用藥清降滋潤,止血理咳,但聲音沙啞,肺氣虛弱,難以治療。

方劑用人參、茯苓、米仁、炙甘草、白芨、黃精,補益脾肺,因肺氣虛弱,順應土生金的原理,兼顧母子臟腑。

四君子湯中以米仁代替白朮,再加白芨、黃精,以培補中焦,這是益中焦以強四肢的方法。

姜(57歲,鹽城人),兩側脅肋脹痛不適(這是上焦和中焦的病症),嘔吐帶血。臟腑外都有經絡,經絡阻塞會導致瘀血積聚(經絡瘀血,日久形成血塊),中年操勞耗損血液。氣血攻入經絡,難以自述病情。需宣通血脈,防止瘀血,以免噎膈反胃(這種積血如同薛立齋治療吳司馬肺胃間積血)。

方劑用新絳(川芎)、青蔥、橘葉、桃仁、鉤藤、土貝皮,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熄風,調理厥陰經的血氣,使其清利舒暢。

吳(46歲,盪口人),面色萎黃,消瘦無神,腹部膨脹,肚臍突出,足部冰冷腫脹,自覺像裹著沙子一樣沉重。曾因腹脹瀉下,瀉下傷陽,但脹滿依舊,這是濁陰阻滯,陽氣受損,症狀危重。治療需溫通陽氣,瀉去濁邪。

方劑用生薑、炒附子、椒目、炒乾薑、炒小茴香、車前子,溫通脾腎陽氣,小茴香溫煦太陽經的腑,車前子利水。

沈(20歲,長善人),因爭吵大聲喊叫用力過度,氣逆失音,雖然有陰虛腦漏,但也需輕揚肅降。

方劑用桑葉、枇杷葉、生甘草、牡蠣、米仁、北沙參。

蔣(19歲,楓橋人),年輕人陰虛火旺,情緒容易波動,動怒則肝火逆衝,血往上溢,飲食不佳,氣衝血逆,需撫平氣機,使血不外溢,但經絡錯亂的血,恐凝滯不通,明日必氣機上升逆衝。(此症血氣平靜後,再補陰,但以通瘀為主,才能恢復知覺。)

方劑用杜仲、降香、炒桃仁、丹皮(炒)、炒山楂、薏苡仁,並加入老韭白汁。

用藥至此,已精選藥物。

程(46歲,徽州人),這是痰飲宿疾,勞累、動怒、遇冷即發作(都是肺腎虛弱所致),已十年,難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