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張序
張序
1. 張序
敘曰:古之志士,隱淪卜祝,藏器屠釣,非賤鼎鍾輕軒冕也。喪亂既降,非才不宏,故有辱身以濟物,降志以匡時。若家無一命之恩,朝無許史之戚,而希黼黼求殊異,亦足恥也。夫利祿有損於賢豪,賢豪無求於利祿,故甘岩壑,悅棲遁者,惡聞足音。然閒曠性之所適,衣食身之所資,不能棄所資取所懌,是以君平握粟以自怡,韓康負囊而不悔。
小林先生,隱君子也,以醫三致千金,視夫士大夫之屈志意,競名利,又與夫無岩處奇士之行,而說仁義,長貧賤者,不可同年而語。義而能富,孔父不等浮雲,巧者有餘,子長於焉驗道矣。予嘗嘆夫技不足養妻子,財不足給祭祀,守殘缺,命高蹈,何足稱焉。此乃小林先生之所羞也。
惜其術成不可托後昆,懼其藝之將沒,乃寄意《臨證指南》,托其宗旨,抒其所得,亦可慨矣。嘗自謂人頌予為濟世。如予者,乃世濟耳。蓋無驕之心,見於是語與是書,殆司馬遷所謂富而好行其德者與。夫證莫大於寒熱,班固疾醫之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然則醫之能辨寒熱者鮮矣。
淳于意自云藥方試之多不驗,則十全者難矣。況《素問》、《九靈》,文辭質奧,通人尚難章句,醫乃神聖所慎,今則視為讀書不成,去學劍之事也,惡能決嫌疑定可治哉。又嘗論世之學師醫師,其權與朝廷等,且為朝廷之害,何以言之,人雖聖、俗師教之無不狂也。人雖壽,庸醫治之無不夭也。
是朝廷培之,俗師覆之,朝廷生之,庸醫殺之。揚馬之文章,鄭孔之學術,管樂之事功,亦云少未遇俗師,長未遇庸醫耳。世之父兄孫子,方卑辭厚禮於俗師庸醫之前,悲夫:若小林先生之綜覽書史,強記博聞,予竊慕焉。宜其逍遙池館,謀度酒食,耆艾若童稚,健步若壯夫。
撰述傳於遠裔,待收侔於千戶也,有味哉。
張祥齡撰
白話文:
序言說:古代有志之士,隱居山林當算命卜卦的,或是隱藏才能做屠夫釣魚的,並不是輕視高官厚祿。當國家動亂來臨時,沒有才能的人無法力挽狂瀾,所以有的人委屈自己去救助百姓,降低志向來匡正時局。如果家裡沒有受過國家恩惠,朝廷裡也沒有親戚故舊,卻想穿著華麗的官服、追求與眾不同,也是很可恥的。名利對於賢能豪傑來說是一種損害,賢能豪傑也不會去追求名利,所以他們甘願住在山谷,喜歡隱居,討厭聽到人聲。然而閒適曠達是他們性情的歸宿,衣食是他們維持生活的必需,他們不能拋棄維持生活的必需品而去追求心裡喜愛的事物,因此像嚴君平一樣拿著賣卜的錢來怡悅自己,像韓康一樣背著賣藥的竹簍而不感到後悔。
小林先生,是個隱居的賢人,他憑藉醫術三次賺取千金,比較那些委屈志向、追逐名利的士大夫,又和那些不願在山林隱居、卻談論仁義、長期處於貧賤的人相比,簡直不能相提並論。因為他行醫得當而能致富,就像孔子的父親一樣不把富貴當成浮雲;他醫術精巧而有餘裕,司馬遷《史記》的作者也由此驗證了這個道理。我曾經感嘆,如果技藝不足以養活妻子兒女,錢財不足以供應祭祀,卻要守著殘缺的醫術,自命清高地隱居,這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這正是小林先生所不屑的。
可惜他的醫術成就不能傳給後代子孫,擔心他的醫術將要失傳,所以他把心意寄託在《臨證指南》這本書中,託付他的宗旨,表達他的所得,也讓人感慨。他曾經自稱別人讚揚他為濟世救人,實際上像他這樣的人,才是真正能幫助世人的人。他沒有驕傲的心,從這句話和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來,這大概就是司馬遷所說的“富而好行其德”的人吧。疾病沒有比寒熱更重要的了,班固記錄醫案,用熱藥治療熱病,結果更加熱,用寒藥治療寒病,結果更加寒,那麼能夠分辨寒熱的醫生實在是太少了。
淳于意自己說他的藥方試驗過很多次都不靈驗,那麼能夠達到十全十美的確太難了。何況像《素問》、《九靈》這些醫書,文字深奧難懂,即使是通達的人也難以理解句讀,醫學本來是神聖所慎重的事情,現在卻被當成是讀書不成而改學劍的手段,又怎麼能判斷疾病的疑難,確定是否可以醫治呢?我又曾經論述當今世上那些教人學醫的老師,他們的權力與朝廷相等,而且會成為朝廷的禍害。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人即使再聰明,經過庸俗老師的教導也會變得狂妄;一個人即使再長壽,經過庸醫的治療也會夭折。
這是朝廷培養人才,庸俗老師卻會毀掉他,朝廷給予生命,庸醫卻會奪走生命。就像揚雄和司馬相如的文章,鄭玄和孔安國的學術,管仲和樂毅的功績,也都是因為少時沒有遇到庸俗的老師,長大後沒有遇到庸醫啊。現今世上的父兄孫子們,正以謙卑的言語和豐厚的禮物去討好庸俗的老師和庸醫,真是可悲啊!像小林先生這樣博覽群書、記憶力強又博聞廣識,我實在是非常羨慕他。他應該可以逍遙自在地在池塘館舍遊玩,好好計劃飲食,像老年人一樣看起來像孩童一樣,走路像年輕人一樣健步如飛。
他的著作可以流傳到遙遠的後代,得到的讚譽就像擁有千戶人家一樣,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張祥齡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