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漁齋醫話》~ 第四種 (24)
第四種 (24)
1. 衄
陸(十八),衄血久而不止,身熱脈數,重取豁然,鼻衄方藥,施用殆遍,全無一效。不知去血過多,虛而發熱也。
黃耆(四錢),熟地(六錢),歸身(二錢),白芍(一錢五分),牛漆(二錢),荊芥炭(一錢)陳皮(八分),側柏葉汁(一小杯)
此方出余臆見,名加味補血湯,三服即愈。
白話文:
(案例十八)鼻出血很久都止不住,身體發熱、脈搏跳得快,情況很嚴重,但突然間又好像好了。用遍了各種治療鼻出血的藥方,卻完全沒有效果。這是因為不知道出血過多,導致虛弱而發熱。
藥方如下:黃耆(四錢)、熟地(六錢)、當歸身(二錢)、白芍(一錢五分)、牛膝(二錢)、荊芥炭(一錢)、陳皮(八分)、側柏葉汁(一小杯)。
這個藥方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叫做加味補血湯,服用三次就痊癒了。
2. 溲血
朱(十一),熱邪迫入太陽,溺赤溲血,治宜噓血歸經,導去火邪。
黃耆,當歸,柴胡,升麻,黃柏,生地,木通,知母,甘草,淡竹葉
白話文:
十一歲的朱姓患者,因為熱邪侵入太陽經,導致小便赤紅且有血尿。治療上應該要引導血液回歸正常經絡,並排除體內的火邪。
可選用以下藥材:黃耆、當歸、柴胡、升麻、黃柏、生地、木通、知母、甘草、淡竹葉。
3. 便血
張(六歲),赤痢三月,延為便血,日數回,肌色慘淡,而不可遽補,因腑陽困塞故也。
生茅朮(一錢),橘皮(一錢),厚朴(一錢),砂仁殼(一錢),雞內金(一具炙),炙草(四分)
陸(六三),便紅有年,大便常泄,左尺獨小。古有病久不愈,責諸腎者,蓋因腎為胃之關,今用其意。
生地(四錢),萸肉(二錢),菟絲子餅(二錢),山藥(二錢),荊芥炭(一錢),茅蒼朮(一錢五分),厚朴(一錢),橘皮(一錢),茯苓(一錢五分),側柏葉(一錢五分),山楂肉(二錢)
張僮(十四),自述前年嬉戲舉石,旋即便血。此為努力傷脾,脾不統血;久則腎亦不固,腎為胃之關,當雙補之。
黨參(一兩五錢),蒸冬朮(一兩五錢),生茅朮(一兩),黃耆(二兩),橘皮(一兩),山藥(一兩五錢),山萸肉(一兩五錢),菟絲子餅(二兩),砂仁末(七錢),茯苓(一兩五錢),炙草(五錢),側柏葉(一兩)
棗肉為丸,晨服四錢,一料痊愈。
顧(三二),腸風便血,下必有聲,兼見咳嗽,當宗東垣法。
茅朮,防風,荊芥炭,羌活,柴胡,升麻,川連,側柏葉(炒黑)
投升陽散風燥血之劑,數服後,血嗽俱減。肺與大腸相為表裡,然今脈軟弱,臍不快而痛。此失血過多所致,當補中氣,仍佐升發。
黨參,白朮,黃耆,歸身炭,杜仲,防風,升麻,橘皮,荊芥炭,生地炭,炙草
張(六十),大腸之氣虛滯不和,腹痛便血。
生地,茅朮,厚朴,橘皮,砂仁殼,白芍,黃耆,蒸於朮,黨參,楂肉,炙草,蛀大棗
四服其病頓愈。此方黑地黃丸與補中益氣相配成方,療虛人便血最效。
白話文:
[便血]
案例一:
有個六歲的孩童姓張,得了赤痢三個月,後來變成便血,一天好幾次,臉色很差,這時不適合馬上進補,是因為他的脾胃陽氣被困住了。
給他以下藥方: 生茅朮(3.75克)、橘皮(3.75克)、厚朴(3.75克)、砂仁殼(3.75克)、雞內金(一個,烤過)、炙甘草(1.5克)
案例二:
有個六十三歲的男子姓陸,便血好幾年了,大便常常稀溏,左手的脈象特別弱。古時候有說,病久不癒,要從腎臟著手,因為腎臟是脾胃的關卡,現在就採用這個概念。
給他以下藥方: 生地(15克)、山茱萸(7.5克)、菟絲子餅(7.5克)、山藥(7.5克)、荊芥炭(3.75克)、茅蒼朮(5.6克)、厚朴(3.75克)、橘皮(3.75克)、茯苓(5.6克)、側柏葉(5.6克)、山楂肉(7.5克)
案例三:
有個十四歲的男孩姓張,他說前年玩耍時舉石頭,之後就開始便血。這是因為用力過度傷了脾臟,脾臟無法控制血液;久了腎臟也會不穩固,腎臟是脾胃的關卡,應該一起補養。
給他以下藥方: 黨參(56克)、蒸白朮(56克)、生茅朮(37.5克)、黃耆(75克)、橘皮(37.5克)、山藥(56克)、山茱萸(56克)、菟絲子餅(75克)、砂仁末(26克)、茯苓(56克)、炙甘草(19克)、側柏葉(37.5克)
把這些藥材和紅棗肉一起做成藥丸,每天早上吃15克,服用一個療程就好了。
案例四:
有個三十二歲的男子姓顧,是腸風便血,每次排便都會有聲音,同時還會咳嗽,應該按照李東垣的方法治療。
給他以下藥方: 茅朮、防風、荊芥炭、羌活、柴胡、升麻、川黃連、側柏葉(炒黑)
使用升陽、散風、止血的藥方,服用幾次後,便血和咳嗽都減輕了。肺和大腸是互為表裡的,但現在他的脈象虛弱,肚臍周圍不舒服且疼痛。這是因為失血過多造成的,應該補中氣,同時也要幫助提升陽氣。
給他以下藥方: 黨參、白朮、黃耆、歸身炭、杜仲、防風、升麻、橘皮、荊芥炭、生地炭、炙甘草
案例五:
有個六十歲的男子姓張,是大腸的氣虛弱不順暢,導致腹痛便血。
給他以下藥方: 生地、茅朮、厚朴、橘皮、砂仁殼、白芍、黃耆、蒸白朮、黨參、山楂肉、炙甘草、蛀空的大棗
服用四次,他的病就好了。這個藥方是黑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搭配而成的,對於虛弱的人便血非常有效。
4. 淋
呂(八二),患小溲短數而痛,入暮燥渴,夜半尤甚,脈陽盛陰虛,腎水虧乏無疑。高年不能屏棄世緣,應酬紛紜,五志不寧,陽不交陰之症。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焉。」治宜補陰以降陽,金匱腎氣丸,早夜服三錢。
白話文:
有一個姓呂的老先生(八十二歲),他小便的次數變得頻繁又量少,而且排尿時會感到疼痛,到了傍晚會覺得口乾舌燥,尤其是半夜更是嚴重。把他的脈象,可以感覺到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明顯是腎臟的陰液虧損。老先生年紀大了,卻無法放下俗世的牽掛,應酬交際很多,使得情緒起伏不定,導致陽氣無法和陰氣正常交融,這是一種陰陽失調的病症。《黃帝內經》說:「膀胱是主管水液排泄的官府,氣化功能正常才能順利排尿。」所以治療上應該以滋補腎陰、降泄陽氣為主,可以服用金匱腎氣丸,早晚各服三錢。
5. 濁
錢(三四),白濁溺痛,起於長夏,濕熱阻竅,清利治之。
萆薢,扁蓄,瞿麥,赤茯苓,滑石,木通,淡竹葉
四服愈。
白話文:
小便混濁且伴隨疼痛,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長夏季節,是由於濕熱阻礙了氣機的運行所導致,治療上應以清熱利濕為主。
可使用以下藥材:
萆薢、扁蓄、瞿麥、赤茯苓、滑石、木通、淡竹葉。
服用四帖後應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