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漁齋醫話》~ 第四種 (8)
第四種 (8)
1. 寒熱
範(二八),往來寒熱,經月不解,舌赤脅痛,微咳,脈來虛大,病在血分。
白話文:
患者在二十八歲時,出現往来寒热的症状,已经持续一个月没有缓解,舌头呈现红色,两胁疼痛,有轻微的咳嗽,脉象显示虚大,病情在于血分。
小生地(一錢五分),歸身(八分),柴胡(七分),地骨皮(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青蒿(一錢),桑葉(一錢)
因有盜汗,加薑、棗。
白話文:
小生地(1.5 錢)、歸身(0.8 錢)、柴胡(0.7 錢)、地骨皮(1.5 錢)、黃芩(1.5 錢)、青蒿(1 錢)、桑葉(1 錢)
陸(二十),日發寒熱數次,入夜單熱,口苦發渴,頭目俱痛。診脈左弦右長,胸悶背板。此正秋分以後,伏邪欲泄,為新寒束縛,似瘧非瘧,屬三陽合病,匯而治之。
白話文:
陸(二十歲),每天發寒熱多次,到了晚上只剩下發熱,口苦口渴,頭和眼睛都痛。診脈時,左脈弦而右脈長,胸悶背部僵硬。這是因為秋分以後,體內邪氣想要發洩出來,但被新出現的寒氣束縛住了,像是瘧疾但又不像瘧疾,屬於三陽合病,應該一起治療。
柴胡(一錢),葛根(一錢),紫蘇(一錢),羌活(一錢),黃芩(一錢五分),橘皮(一錢),甘草(四分),老薑(二片),大棗(二枚)
服下汗出如蒸,諸病俱松;再服汗如前,外症盡退。尚有微熱,口苦而渴,此汗泄太過。
白話文:
柴胡(六克),葛根(六克),紫蘇(六克),羌活(六克),黃芩(九克),橘皮(六克),甘草(二點五克),老薑(兩片),大棗(兩顆)
生地(四錢),麥冬(三錢),黃芩(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川斛(三錢),青蒿(一錢),甘草(四分),南棗(兩枚),浮小麥(二錢)
兩服痊愈。
白話文:
生地(24克),麥冬(18克),黃芩(9克),花粉(9克),川斛(18克),青蒿(6克),甘草(2.4克),南棗(2枚),浮小麥(12克)
僧(五八)倏寒倏熱,咳嗆氣急冷汗。前醫誤作虛治,投人參、熟地,反見神昏譫語。時有客僧見源師,知余醫理明確,放舟相邀。才按六部,即欲予決生死。切其脈浮弦,此風邪客肺,氣不得泄,以致氣急冷汗。自述初起吐瀉發渴,小便短澀,自宜分利,如何遽補;若證候果虛,參、地何反添病邪。宜用輕劑,疏通肺氣。
白話文:
有一位(五十八歲)的僧人,時冷時熱、咳嗽喘急、冒冷汗。之前的醫生誤以為是虛寒證,服用人參、熟地,反而出現神志昏亂、說胡話的症狀。當時有一位客僧拜見源師,知道我會醫理,就乘坐小船來邀請我。我剛把他的六部切脈,就想判斷他的生死。切其脈搏浮而細長,這是風邪侵犯肺部,肺氣不得宣洩,導致氣急冷汗。他自己說,一開始是嘔吐、瀉肚子、口渴,小便短少不通暢,應該以分利為宜,怎麼會用補虛的藥方?若病情真的是虛寒,人參、熟地又怎麼會反而加重病症呢?應該用輕劑,疏通肺氣。
杏仁,香豉,薄荷,前胡,連翹,山梔,橘紅,通草
兩服而愈。
盛(三一)齒痛頸腫,舌絳寒熱,屬風邪血熱。
白話文: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哮喘、胸痛等症。
香豉:具有健胃消食、理氣散結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胸腹脹滿等症。
薄荷:具有辛香發散、清涼止癢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咽喉疼痛、皮膚瘙癢等症。
前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化痰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胸脅疼痛、咳嗽痰多、肝鬱氣滯等症。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等症。
山梔: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潤燥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乾咽燥、月經不調等症。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健脾開胃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
通草: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瘡癤腫毒等症。
柴胡,薄荷,甘菊,蔓荊子,歸身,小生地,芍藥,丹皮,香附,甘草
白話文: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肝鬱氣滯等症。
-
薄荷:具有清熱消暑、解毒明目、疏肝理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暑熱、中暑、感冒發燒等症。
-
甘菊:具有清熱解暑、消炎明目、疏肝理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肝鬱氣滯等症。
-
蔓荊子: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明目、疏肝理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肝鬱氣滯等症。
-
歸身:具有補氣養血、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
-
小生地: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明目、補腎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肝鬱氣滯等症。
-
芍藥:具有鎮痛、抗炎、解痙、平肝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頭痛、月經痛、痛經、腰肌勞損等症。
-
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明目、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肝鬱氣滯等症。
-
香附: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止痛明目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胸脅脹痛、肝鬱氣滯等症。
-
甘草:具有補氣益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脾胃虛弱、咳嗽氣喘、脘腹疼痛等症。
三服痊愈。
張(十五),仲夏倏寒倏熱,脈浮大,自汗,舌白便赤,頭重肢軟。病在上焦,清疏為宜。
杏仁,淡豆豉,橘紅,通草,連翹,黃芩,薄荷,甘草
一服起咳嗽,再劑身起紅點,連服而愈。前症溫邪客於肺,所以邪欲泄而現咳嗽發疹也。
白話文:
三服痊愈
張姓病人(十五歲),在仲夏時節,天氣忽冷忽熱,脈象浮大,容易出汗,舌苔白而大便赤色,頭昏沉身體無力。病症屬於上焦,宜用清熱解表之法。
藥方:杏仁、淡豆豉、橘紅、通草、連翹、黃芩、薄荷、甘草
服用一劑藥後,咳嗽症狀減輕,第二劑藥後身上出現紅色斑點,連續服用後痊癒。之前症狀是溫邪入侵肺部,導致邪氣欲外泄而出現咳嗽發疹的現象。
陸(三六),納少形消,寒熱無時,脈數而軟,舌白便赤,少寐口臭。此伏火證,當立春後,驚蟄前,陽氣升發,伏邪欲泄也,宜清疏。
川連,條芩,川柏,杏仁,香豉,紫蘇,防風
白話文:
陸(三六歲),吃得少,身體消瘦,不定期的感覺到冷熱,脈搏快而軟,舌頭是白色的,大便卻是紅色的,睡眠少,嘴巴有臭味。這是伏火症,應該在立春後,驚蟄前,陽氣升發,伏邪想要洩出來的時候,用清疏的方法醫治。
王女(六歲),日發寒熱,兩月不痊。當病作時,腹痛難禁,牙肉與指甲慘淡無華,神氣潦倒。此症俗名胎瘧,從前屢次更醫,或補或清,總無定見。以余觀之,先賢治瘧,從少陽居多,此又邪纏募原,太陰受病,腹痛可驗。或曰:少陽亦有腹痛。余曰:少陽腹痛,南陽論有明條,但此症脈小而軟,略無弦象,所以醫貴變通。請以予藥投之,即明言之不妄矣。
白話文:
王小姐(六歲),每天都發冷發熱,兩個月都不見好轉。當病發作時,腹痛難忍,牙齦和指甲慘白無光,精神萎靡。這種症狀俗稱胎瘧,以前多次更換醫生,有的補有的清,總沒有一定的見解。依我看,古代中醫治療瘧疾,多從少陽入手,這種情況是邪氣纏結募原,太陰受病,腹痛可以驗證。有人說:少陽也有腹痛。我說:少陽腹痛,南陽論有明確的條文,但這種症狀脈搏細小而軟弱,沒有弦脈的表現,所以醫生應當靈活變通。請用我的藥方給她服下,就可以明確地表明我的診斷不是虛妄的。
人參(六分),白朮(一錢),歸身(一錢),草果(五分),白芍(一錢),柴胡(四分),半夏曲(一錢五分),橘皮(八分),炙草(四分),煨姜(三片),大棗(二枚)
一服愈。
白話文:
人參(0.36公克),白朮(6克),當歸(6克),草果(0.3克),白芍藥(6克),柴胡(0.24克),半夏(9克),橘皮(0.48克),甘草(0.24克),生薑(3片),紅棗(2顆)
僧達禪,病發熱,胸煩嘔吐,背痛不惡風,脈來弦而有力。症俱溫瘧,用小柴胡去參,加竹茹、栝蔞皮,以除胸中煩熱。一服不應,嘔逆轉甚,加石膏五錢。一服亦無進退,怔忡復發,心搖不已。即構思一方,以怔忡為君,事主昏亂。由於包絡少外護之能,邪熱乘虛,侵犯城郭,主亦為之動搖,豈可投補,但宜瀉其丁火。
白話文:
僧人菩提禪師患了發燒、胸悶、嘔吐的疾病,背部疼痛但不畏寒,脈搏弦而有力。症狀都符合溫瘧,使用小柴胡湯去除人參,加入竹茹和栝蔞皮,用以消除胸中的煩熱。服藥一劑後病情沒有好轉,嘔吐更加嚴重,於是加入五錢石膏。服藥一劑後也沒有好轉,精神憂鬱焦慮又出現了,心神搖晃不能平靜。於是我構思一方藥方,以怔忡為君藥,主治神志昏亂。由於包絡的保護能力薄弱,邪熱乘虛而入,侵犯了城郭,主神也因此而動搖,難道可以用扶正的方式來治療嗎?應該瀉除體內的多餘陽氣。
川連(八分),小生地(三錢),木通(一錢),甘草梢(四分),連翹(一錢五分),山梔(一錢五分)
服下心病漸安。
白話文:
川連(八分):川連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通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癤、咽喉腫痛等症狀。
小生地(三錢):小生地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通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癤、咽喉腫痛等症狀。
木通(一錢):木通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利尿、通淋化石的功效,通常用於治療熱淋、尿路感染等症狀。
甘草梢(四分):甘草梢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的功效,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熱毒引起的瘡癤、咽喉腫痛等症狀。
連翹(一錢五分):連翹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通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癤、咽喉腫痛等症狀。
山梔(一錢五分):山梔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通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癤、咽喉腫痛等症狀。
下日又診,脈仍弦大,病勢逐增,神昏譫語。細詢其體中不安處,徐以手按其腹,至臍左旁,身為歉仄。此因有痛懼按之象,邪已入里明矣。因悟不頭痛惡風,即嘔吐心煩,不欲飲食,亦屬少陽標證,舍大柴胡法,無劑可施。
白話文:
隔日再次診脈,脈象仍然是弦而有力,病情再度加重,出現神志昏迷、語言錯亂的症狀。仔細詢問病人身體不適的部位,並慢慢地用手按壓他的腹部,按到臍左側時,病人身體感到難受。這種因疼痛而害怕按壓的現象,說明邪氣已經進入體內。我頓時明白,雖然病人沒有頭痛惡寒的症狀,但卻有嘔吐、心煩、不想飲食的表現,這也屬於少陽經的標證。因此,我只適合採用大柴胡湯,沒有其他方劑可以施用。
大黃(四錢遲入),石膏(五錢),芒硝(一錢五分),柴胡(一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橘皮(一錢),甘草(四分)
白話文:
大黃(四錢,稍後加入),石膏(五錢),芒硝(一錢五分),柴胡(一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橘皮(一錢),甘草(四分)。
僧有至親侍奉湯藥,見立方猛峻,不敢輕服。因住家楓溪,有乩仙特靈,即往叩問,乩伏一方,與予方藥味分兩均符,惟加厚朴八分,竹葉十片。歸即煎服,兩劑諸症悉平而愈。
白話文:
一位和尚有個親人伺候他服中藥。親人看出藥方裡開了強烈猛烈的藥,不敢貿然服用。由於他家住在楓溪,附近有個乩仙特別靈驗,於是就去詢問。乩仙寫下了藥方,與之前中醫開的藥方內容、分量都一樣,只是增加了八分的厚朴和十片的竹葉。親人回去後立即煎服中藥,喝了兩劑後,各種症狀都平息了,並且痊癒了。
俞氏(四四),兩脈弦大,惡風,寒熱,舌黃齒燥,發渴,暑瘧之重也。小柴胡去參,加石膏、杏仁、滑石,兩帖愈。
白話文:
俞氏(44歲),左右兩脈弦大,畏懼風,怕冷、又怕熱,舌黃齒燥,口渴,是暑瘧病症加重。服用小柴胡湯,去了人參,加上石膏、杏仁、滑石,服了兩劑藥就痊癒了。
王(二二),瘧疾初起,當和清少陽,何得見膽怯心跳,與硃砂、琥珀、龍齒,何益於病!可知少陽經屬膽乎?一月來非但邪不能泄,反以肥濃為補,致痰涎膠固胃中,寒熱更甚,神昏譫語,病邪兼入陽明,擬兩和法。
白話文:
小王(22 歲),瘧疾發作初期,本應和解清少陽經的鬱熱之邪,為什麼反而出現膽怯心跳的症狀?再用硃砂、琥珀、龍齒等藥物治療,對他的病情有什麼幫助?難道不知道少陽經與膽相關嗎?一個月以來,不僅沒有把邪氣排出體外,反而用肥膩厚味來補養身體,導致痰涎聚集在胃中,寒熱的症狀更加嚴重,神志昏迷、胡言亂語,病邪又已侵入陽明經,這時最好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採取兩和法。
半夏,橘皮,厚朴,栝蔞皮,茯苓,柴胡,黃芩,甘草
兩服愈。
伍(三二),發熱浹旬,乾咳不止,舌苔白腐,大便日泄數回,兩脈不浮不沉,弦而有力。此肺瘧也。
白話文:
半夏、陳皮、厚樸、瓜蒌皮、茯苓、柴胡、黃芩、甘草。
服用兩次後康復。
患者發燒已十天,乾咳不停,舌苔呈現白色且有腐狀,每天大便多次,脈搏不浮也不沉,而是緊且有力。這是肺疟的情況。
杏仁(三錢),橘皮(一錢五分),桔梗(五分),青蒿(一錢),連翹(一錢五分),栝蔞仁(二錢),豬苓(一錢),茯苓(二錢)
白話文:
杏仁三錢,橘皮一錢五分,桔梗五分,青蒿一錢,連翹一錢五分,栝蔞仁二錢,豬苓一錢,茯苓二錢。
兩服汗出,熱退嗽止。二仁雖滑,所謂有病則病當之。
張(二八),發熱咳嗽,日輕夜重,脈浮弦而數。此手太陰瘧也,當從肺治。
白話文:
服用兩次後出汗,發燒退了,咳嗽也停了。雖然杏仁和桃仁性質滑利,但因為有病,所以用藥是適當的。
張先生(二十八歲),發燒並且咳嗽,白天症狀輕,晚上加重,脈搏浮現且弦硬而數。這是手太陰肺經的病症,應當從調理肺部來治療。
杏仁(三錢),前胡(一錢五分),橘紅(一錢),黃芩(一錢五分),柴胡(八分),半夏(一錢五分),甘草(四分)
方(二四)三瘧年餘,寒來束縛,熱發炙肌,當和營衛。
白話文:
杏仁(3錢),前胡(1錢5分),橘紅(1錢),黃芩(1錢5分),柴胡(8分),半夏(1錢5分),甘草(4分)。
柴胡(一錢),桂枝(四分),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橘皮(一錢),歸身(一錢五分),厚朴(一錢),白朮(一錢五分),炙草(四分),老薑(三片),大棗(二枚)
三服寒熱俱輕,飲食覺快。當補營衛,補中益氣湯加減,此遵立齋法。
白話文:
柴胡(六克),桂枝(二點四克),黃芩(九克),半夏(九克),橘皮(六克),歸身(九克),厚朴(六克),白朮(九克),炙草(二點四克),老薑(三片),大棗(二枚)
黨參(二錢),制白朮(二錢),黃耆(二錢),歸身(一錢五分),橘皮(一錢),茯苓(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三分),柴胡(四分),炙草(五分),老薑(三片),大棗(二枚)
四服病當來日而不知矣。
白話文:
-
黨參(12克):益氣生津,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
制白朮(12克):健脾祛濕,益氣補虛。
-
黃耆(12克):補氣升陽,益氣固表。
-
歸身(9克):補血活血,養陰補虛。
-
橘皮(6克):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茯苓(9克):健脾祛濕,寧心安神。
-
半夏(8克):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柴胡(2克):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炙草(3克):益氣補中,清熱解毒。
-
老薑(3片):溫中散寒,發汗解表。
-
大棗(2枚):補氣益血,健脾養胃。
王氏(五六)三瘧經年,臨發頭痛,將解汗泄,納食膨脹,時兼腹痛咳嗆。病久氣血兩虧,營衛失調,若非多服補劑,病魘終是難驅,酷信師巫,不信醫藥故言。
白話文:
王氏(56歲)連續三年患瘧疾,病發前會頭痛,快好的時候會出汗腹瀉,吃飯後感到腹脹,偶爾會合併腹痛和咳嗽。因為疾病纏身很長時間,導致氣血兩虛,營衛失調。如果不服大量補藥,疾病很難根治。王氏迷信巫術,不相信醫藥,所以不信任醫生的話。
人參(或間服黨參),於朮,黃耆,歸身,橘皮,柴胡,葛根,紅花,半夏,神麯,益智仁,白芍,砂仁殼,炙草,姜,棗
屠(四一),微寒壯熱,口臭發渴,頭疼體酸,小便短赤,脈來弦實。此為溫瘧,小柴胡加石膏治之而愈。
白話文:
人參(時而服黨參):補氣強身、益氣養陰。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黃耆:補氣固表、益氣養陰。
歸身:補益氣血、調經止痛。
橘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葛根:解肌退燒、生津止渴。
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神麯:益氣健脾、消食導滯。
益智仁:益氣補腎、健脾開胃。
白芍: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砂仁殼:溫中理氣、燥濕化痰。
炙草:清熱解毒、補益氣血。
姜:溫中散寒、發汗解表。
棗:補氣養血、益氣健脾。
僧(四四),瘧變單熱,夜不欲寐,口苦作嘔,相延匝月,不思納食。症是沉重,脈象有根無妨,作瘧邪入血分治。
白話文:
一個四十四歲的和尚,患有瘧疾轉變成單純發熱,晚上睡不著覺,口苦嘔吐,這種情況持續了大約一個月,都不想吃東西。症狀沉重,脈象有根,沒有什麼妨礙,當作瘧疾邪氣進入血液中治療。
小生地,歸身,滑石,柴胡,黃芩,半夏,橘皮,甘草,姜皮
一服熱即退,嘔仍然。因胃虛,糯米飲合人乳各半盞,服下即安。此係華仙方。
白話文:
小劑量的地黃,當歸,滑石,柴胡,黃芩,半夏,陳皮,甘草,薑皮
服用一次後發燒就退了,但還是有嘔吐。因為胃虛,用糯米湯和人乳各半杯混合服用後就舒適了。這是華仙的方子。
沈(十九)痎瘧(即三陰瘧。)初起,脈來沉澀,寒熱俱重。蓋此症農人最多,大半起於三秋。某因內有伏暑,外感風寒,飲食入胃,運化失常,多生痰涎,以成此症。治法須分感之偏勝,體之厚薄,以權藥之輕重。更察初中末邪之淺深,元氣之虛實,以權藥之徹補。(徹邪補正。
白話文:
沈(十九)瘧疾(即三陰瘧)。初起時,脈象沉伏澀滯,寒熱症狀都很嚴重。這種病多發於農民,大半起於三秋。由於體內有伏暑,外感風寒,飲食進入胃中,運化失常,多生痰涎,以致成此症。治療方法須分清感邪的偏勝,體質的虛實,以權衡藥物的輕重。還要觀察是初起、中期還是末期,邪氣淺還是深,元氣虛還是實,以權衡補藥的劑量。
)久發不止,必致傳於五臟,尤當細心切脈問因。一遵先賢,分別施治,何患病魔之纏綿難愈哉!世俗以此症為徒罪病,言其二三年不肯愈也。
白話文:
如果長期發作不止,必定會傳染到五臟,因此特別需要用心把脈,詢問病因。一定要遵照先賢的教導,分別施以治療,怎麼還會擔心疾病纏綿難癒呢!世俗的人把這種疾病稱為「徒罪病」,說的是這種病二、三年好不了。
石膏(三錢),知母(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以上三味內清暑熱),柴胡(一錢),蘇葉(一錢五分),防風(一錢五分。以上三味除風寒),橘皮(一錢),厚朴(一錢),半夏(一錢五分),山楂(二錢。以上四味盪滌胃中痰涎),甘草(四分),姜皮(四分),大棗(二枚,以和營衛)
四服而愈。此方治體實邪重者,可見立方治病,全要用意精切,則藥無虛發矣。
白話文:
石膏(三錢):清暑熱
知母(一錢五分):清暑熱
黃芩(一錢五分):清暑熱
柴胡(一錢):除風寒
蘇葉(一錢五分):除風寒
防風(一錢五分):除風寒
橘皮(一錢):盪滌胃中痰涎
厚朴(一錢):盪滌胃中痰涎
半夏(一錢五分):盪滌胃中痰涎
山楂(二錢):盪滌胃中痰涎
甘草(四分):和營衛
姜皮(四分):和營衛
大棗(二枚):和營衛
戊(二二),日瘧纏綿,五旬不愈,多痰口苦,舌光而渴,脈細而數。良由暑邪內伏,胃失運行,平素雖陰虧體質,又兼久熱,歸、地養血,似乎對症,路實分岐。蓋暑邪從鼻吸受,是無形,滋之補之,不見其利,反見其害。
白話文:
戊(二二日),患上瘧疾纏綿難愈,五十天以來都沒有好轉,痰多口苦,舌頭發亮口渴,脈搏細而快。這是由於暑邪內伏,胃部失去正常運作,平素雖然是陰虛體質,又加上長期的暑熱,歸、地可以養血,似乎對症,但實際分歧很大。暑邪從鼻吸入,是無形的,滋補它反而有害。
杏仁,香豉,橘紅,通草,連翹,滑石,青蒿,甘草,西瓜翠
服後汗泄,小便利,諸患俱平。惟余微熱痰氣未清,按脈浮大,是宜清補肺氣。
北沙參,麥冬,半夏曲,茯神,草,橘紅,連翹
一服其病如失,加參條數劑而康。
戴(十四),日瘧歷兩月不止,兼有咳嗆,舌白脈細而數。此屬正虛邪淺。
柴胡,桂枝,青蒿,黨參,生地,冬朮,歸身,白芍,杏仁,橘紅,小麥,大棗
六服瘧咳皆愈。
徐(三九)冷雨侵肌,營衛不調,三日瘧初起。
白話文:
杏仁、香豉、橘紅、通草、連翹、滑石、青蒿、甘草、西瓜翠這些藥材,服用後會讓病人出汗、小便暢通,各種病症都會消失。只是還有一點點微熱和痰氣沒有消除,按脈象浮大,這就需要清補肺氣。
北沙參、麥冬、半夏曲、茯神、草、橘紅、連翹這些藥材,服用一劑病症就好像消失了一樣,再加幾劑參條就痊癒了。
戴姓病人,患瘧疾兩個月,而且還伴隨咳嗽和氣喘,舌苔白,脈搏細而快。這是正氣虛弱,邪氣淺表。
柴胡、桂枝、青蒿、黨參、生地、冬朮、歸身、白芍、杏仁、橘紅、小麥、大棗這些藥材,服用六劑後瘧疾和咳嗽都治癒了。
徐姓病人,因為冷雨侵襲身體,營衛失調,三天前開始發瘧疾。
柴胡(一錢),桂枝(五分),石膏(三錢),橘皮(一錢),半夏(一錢),黃芩(一錢五分),甘草(四分),薑棗
四服寒剩些微,小柴胡去參,加知母、蒼朮、蔻仁,又數劑而愈。
白話文:
柴胡(6克),桂枝(3克),石膏(18克),橘皮(6克),半夏(6克),黃芩(9克),甘草(2.4克),薑棗
許(二八),三瘧經年,寒輕熱重,津津汗出,腿跨酸楚,補中益氣加生地、茯苓、半夏,六服減其大半;去升麻,又加牛膝,不數劑而痊。其效在陰陽並補,升降得宜。
白話文:
許(二八),瘧疾經年累月,寒症輕微熱症較重,出汗但汗津津,腿部和跨部酸楚,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生地、茯苓、半夏,六次服藥後大半的症狀減輕;去掉升麻,再加牛膝,不多次服藥後就痊癒了。取得療效的原因在於陰陽同時調補,升降取得了適當的平衡。
許(三八),三瘧年半,陰陽俱虛,大小腹常痛,宜益先天之真,遵仲景八味丸而愈。
白話文:
許某 38 歲,發瘧疾已經三年半了,陰陽二氣俱虛,而且經常腹痛,宜滋補先天的真氣,遵照仲景的八味丸法而治癒了。
秦(二二),痎瘧脈沉細,寒熱俱猛,病作入夜必有夢遺,當作邪盛治。其法以升陽散寒,清暑除熱,香燥理胃,用豬苓意在乎其陰陽使不得交錯。治病當尋源頭,其精關不禁,系水火不交而致,固攝之藥,閉遏邪氣,反能益病。但使調前胡,諸症皆得而愈矣。
白話文:
秦(22歲),患有瘧疾,脈搏沉細,寒熱都很猛烈,發病時入夜必有夢遺,應當用邪盛的治療方法。方法是升陽散寒、清暑除熱、香燥理胃,用豬苓,用意在使陰陽不能交錯。治療疾病應當找到病源,秦的精關不禁,是水火不交引起的,固攝的藥物,反而會閉遏邪氣,使病情加重。但是,只要調前胡,各種症狀都能夠治癒。
柴胡,升麻,葛根,防風,黃芩,知母,橘皮,厚朴,半夏,豬苓
四服寒退什九,熱退其七,夢遺一服就無,改輕升陽之品,去厚朴,加黨參錢半。
姜(三四),三瘧住後,遇勞復發,足酸腰痛,當補營衛。
生地,歸身,白芍,黨參,黃耆,半夏,橘皮,升麻,柴胡,炙草
白話文:
柴胡、升麻、葛根、防風、黃芩、知母、橘皮、厚朴、半夏、豬苓這些藥材,能治寒熱病症,四服藥後,寒症幾乎全退,熱症退去七成,夢遺症服用一劑就消失。之後可以改用溫補陽氣的藥材,去掉厚朴,加入半錢黨參。
如果連續發燒三次之後停了,但勞累後又發作,並且伴隨腳酸腰痛,就需要補益營衛。
生地、歸身、白芍、黨參、黃耆、半夏、橘皮、升麻、柴胡、炙草這些藥材可以補益營衛。
王(三一),日發單寒不熱,古稱牝瘧,此衛陽鬱滯所致。中秋後雖值天氣微寒,卻不宜桂枝溫表,緣內有暑邪故也。凡陽陷入陰為寒,用升陽可以止寒,溫肌無益。
白話文:
王(三一),每天都感到單獨的寒冷而不發熱,古人稱之為牝瘧,這是衛陽鬱滯所導致的。中秋後雖然天氣微寒,但不適合用桂枝溫暖體表,因為體內還有暑邪的緣故。凡是陽陷入陰中就會變成寒冷,使用升陽的方法可以止住寒冷,溫暖肌膚沒有用處。
柴胡,升麻,葛根,防風,黃芩,半夏,橘皮,枳殼,姜皮
李(三二),暑邪被涼風所遏。日瘧以散風清暑滌痰,三法並用,治風寒暑熱如神。
柴胡,葛根,黃芩,知母,枳實,半夏,橘皮,甘草,姜皮
白話文:
柴胡、升麻、葛根、防風、黃芩、半夏、橘皮、枳殼、姜皮,這些藥材用於治療夏季暑邪被涼風阻礙的疾病。這種疾病表現為發熱、寒熱交替等,李三二的方劑以散風、清暑、化痰三法並用,治療風寒暑熱的效果奇佳。另一個方劑則用柴胡、葛根、黃芩、知母、枳實、半夏、橘皮、甘草、姜皮等藥材。
任(二四),日瘧最重,吐瀉並作,勺水難下。此乃濕熱滿布三焦,營衛不通,似為險候。以予觀之,一條直路,並無屈曲難行;其症雖重,可汗應手效也。柴苓湯去參,加厚朴、黃連。果一服而愈。
鍾(四九),三瘧愈後,繼熱病,旋變小便不禁,莖痛如割。責之久病腎虛。
白話文:
任(二十四歲),每天都發瘧疾,而且非常嚴重,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連喝一口水都很困難。這是因為濕熱充滿了三焦,營衛不通,看起來是很危險的徵兆。依我看,這條治療之路是直截了當的,並沒什麼複雜難行的。雖然他的病情很嚴重,但用藥後應該很快就會有效果。用柴苓湯去參,加上厚朴和黃連。果然,服用一次就痊癒了。
熟地,萸肉,山藥,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
白話文:
-
熟地:滋陰養血,補精益髓。
-
萸肉:溫腎助陽,益精填精。
-
山藥:補脾益氣,滋腎固精。
-
菟絲子:補腎壯陽,益精填精。
-
覆盆子:補腎固精,澀腸止瀉。
-
五味子:補腎固精,益氣生津。
-
枸杞子:補腎益精,明目強身。
四服如風掃塵。
徐氏(四四),痹熱咳嗽,經月不解,此肺瘧也。
柴胡,黃芩,半夏,橘紅,杏仁,防風,蘇葉,連翹,甘草
兩服瘧愈,咳嗽未除,清金養胃而痊。
徐(二六),瘧疾夜發,胸痛納脹,已歷四旬。
白話文:
徐氏(四十四歲),患有痹熱咳嗽,已經持續一個月,難以痊癒,這是肺瘧。
用柴胡、黃芩、半夏、橘紅、杏仁、防風、蘇葉、連翹、甘草等藥物,服用兩劑後瘧疾痊癒,但咳嗽未消,再用清金養胃的藥物治療後便痊癒了。
徐氏(二十六歲),患有瘧疾,在夜間發作,胸痛且有飽脹感,已經持續四十天。
柴胡,當歸,丹皮,白芍,黃芩,灸鱉甲,橘皮,烏梅肉,炙草
三服痊愈。
白話文: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透疹解毒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尿消腫等功效。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調經止帶等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痢等功效。
灸鱉甲:具有滋陰降火、清熱涼血、養血安神等功效。
橘皮: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化痰、消食健胃等功效。
烏梅肉: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安神等功效。
炙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馬女(十七),瘧後腹痛嘔黃水,不思納食,或納旋即吐出,兩脈沉細而數,口苦而渴。按:寒熱雖除,邪終未泄,宜理少陽陽明。
白話文:
馬姓女子(十七歲),在患瘧疾痊癒後感到腹部疼痛、嘔吐黃水,沒有食慾,或吃了東西就會立即吐出來,兩條脈搏沉細而數,嘴巴苦澀且感到口渴。
解析:儘管寒熱的症狀已經消失,但是邪氣仍然沒有排除,應該治療少陽和陽明。
柴胡,黃芩,白芍,半夏,橘皮,厚朴,益智仁,炙草,姜皮
趙氏(二八),日瘧兼旬不止,腹塊納脹,舌苔干黃,脈虛。此正弱邪踞,先宜清疏。
柴胡,炙鱉甲,橘皮,半夏,黃芩,穀芽,厚朴,白芍
夏(十八),寒熱後,胸悶不思納,盜汗腰痛,經月不愈。此瘧邪盤踞募原。
小生地,丹皮,黃芩,青蒿,鱉甲,知母,橘皮,半夏,神麯,炙草,浮小麥
白話文:
趙姓病人,二十八歲,連續十天發瘧疾,肚子裡有塊狀物,脹滿,舌苔乾燥發黃,脈象虛弱。這屬於正氣虛弱,邪氣入侵,應該先清熱疏散。用柴胡、炙鱉甲、橘皮、半夏、黃芩、穀芽、厚朴、白芍治療。
夏姓病人,十八歲,寒熱症狀之後,胸悶不想吃東西,盜汗腰痛,月經不調。這是瘧疾邪氣盤踞於脾胃經絡。用小生地、丹皮、黃芩、青蒿、鱉甲、知母、橘皮、半夏、神麴、炙草、浮小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