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鈞

《友漁齋醫話》~ 第四種 (2)

回本書目錄

第四種 (2)

1. 溫病

朱(二九),溫邪內熾,自汗便澀,發熱欲嘔,當清內徹邪。

白話文:

這個人二十九歲,體內有溫熱的邪氣,自己出汗,大便乾結,發燒還想吐,應該清除體內的邪氣。

石膏(五錢),柴胡(八分),淡芩(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橘皮(一錢),滑石(二錢),甘草(三分)

兩服愈。

白話文:

  • 石膏(五錢):清熱、涼血、止渴。

  • 柴胡(八分):疏肝、解熱、退燒。

  • 淡芩(一錢五分):清熱、降火、瀉火。

  • 半夏(一錢五分):化痰、理氣、止咳。

  • 橘皮(一錢):理氣、健胃、燥濕。

  • 滑石(二錢):清熱、利濕、止瀉。

  • 甘草(三分):調和藥性、補氣。

2. 風溫

某頭痛發熱,咳嗽喘促,脈左浮數。風溫上受,用清解法。

白話文:

有人頭痛並且發燒,還伴有咳嗽和呼吸急促,診脈發現左手脈浮而且跳動快。這是因為感受了風溫病邪從上面入侵,治療應該使用清熱解表的方法。

薄荷(六分),光杏仁(三錢),連翹(五錢),象貝(二錢),廣橘紅(八分),桑葉(五錢),生甘草(三分),枇杷葉(三大片去毛淨)

白話文:

薄荷(二公克),光杏仁(九公克),連翹(十五公克),象貝(六公克),廣橘紅(二公克),桑葉(十五公克),生甘草(九公克),枇杷葉(三片,去除絨毛)

又兩服,頭痛發熱頓除,惟略有喘嗽,前方去薄荷、連翹,加栝蔞皮、紫菀、白前各一錢五分,兩服即痊。

李氏(二八),脈浮而數,頭痛惡風,發熱咽痛,防發疹子。此風溫犯肺之症狀也,與輕清宣上法。

白話文:

又服用了兩劑藥,頭痛和發熱的症狀馬上消失,只有輕微的喘嗽。我便去掉了處方中的薄荷和連翹,加入了栝蔞皮、紫菀和白前,各一錢五分。又服用了兩劑後,病人就康復了。

薄荷(一錢五分),杏仁(二錢),牛蒡子(二錢),連翹(一錢五分),橘紅(八分),桔梗(一錢),遼參葉(五分),生甘草(四分)

白話文:

薄荷(6公克),杏仁(8公克),牛蒡子(8公克),連翹(6公克),橘紅(3公克),桔梗(4公克),遼參葉(2公克),生甘草(1.6公克)

又一劑,咽痛止,膚見紅點;再劑知為發疹,著手了無痕跡。此係疹發不透,故腹痛嘔吐,胸悶兼作,惟其邪不外泄,必致內陷,急投以涼瀉法,使邪從下出。

白話文:

再喝一劑藥,喉嚨痛症狀已消失,皮膚上出現紅點;再服一劑藥,知道這是麻疹,痊癒後皮膚上沒有留下痕跡。這是因為麻疹沒有完全發出來,所以出現腹痛、嘔吐、胸悶等症狀,如果邪氣不能排出體外,必定會向內侵犯,趕快用寒涼瀉下的方法治療,使邪氣從下部排出。

酒炒錦紋(二錢),枳實(一錢五分),黃連(一錢),石膏(五錢),栝蔞皮(二錢),廣橘皮(一錢五分),赤芍(一錢五分),生甘草(四分)

白話文:

酒炒錦紋(12克),枳實(6克),黃連(6克),石膏(30克),栝蔞皮(12克),廣橘皮(6克),赤芍(6克),生甘草(2.4克)

又服後,解下腥穢甚多,腹痛胸滿頓除,皮腠忽然皺揭。此為皮膚被邪氣衝突,如水薄堤松之理,疹邪不達皮毛而內迫。觀此愈明,今大勢已定,自可無憂,雖尚有微熱微嘔,但用輕劑足矣。

白話文:

再次服用後,吐出了許多腥臭的東西,肚子疼和胸悶也立即消失了,皮膚突然起皺。這是由於皮膚被邪氣衝擊,就像水流過薄弱的堤岸一樣,疹子邪氣沒有到達皮毛,而是內部受到壓迫。看到這就更清楚了,現在大局已定,自然可以安心了,雖然還有輕微的發熱和嘔吐,但用輕微的劑量就足夠了。

半夏(一錢五分),川連(六分),川斛(三錢),茯苓(一錢五分),橘皮(一錢),麥冬(一錢五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 半夏(八公克)

  • 川連(三公克)

  • 川斛(十五公克)

  • 茯苓(八公克)

  • 橘皮(五公克)

  • 麥冬(八公克)

  • 甘草(一公克)

又兩服,熱嘔痊愈。惟寤不成寐,長夜轉側,一見黃昏燈火,輒生憂悶,至天明心始安,他無所苦,但求夜臥安枕。思經云:胃不和則臥不安。議和陰陽以安神,神靜自然得寐矣。

白話文:

又吃兩次藥,因熱而嘔的情形也痊癒了。只是在清醒的時候無法入睡,整夜翻來覆去,一見到黃昏時的燈火,就感到憂悶,一直到天亮心情才安定下來,其他方面沒有什麼不適,只是希望能夠在晚上安枕而眠。經書上說:胃不好的話,就會睡不安穩。我認為可以調和陰陽來安神,神魂安定自然就會睡得著了。

半夏(一錢五分。和胃通陰陽為君),細生地(三錢),生白芍(一錢五分),歸身(一錢五分。以上三味補血潤胃為臣),茯神(一錢五分),北秫米(三錢包煎),棗仁(二錢,以上二味安神寧志為佐),橘皮(八分),炙草(四分),龍眼肉(三分,以上辛甘和陰以納陰為使)

申時煎服,酣眠徹夜,精神頓復。

白話文:

  • 半夏(1.5錢,和胃通陰陽為君藥)

  • 細生地(3錢)

  • 生白芍(1.5錢)

  • 歸身(1.5錢,以上三味補血潤胃為臣藥)

  • 茯神(1.5錢)

  • 北秫米(3錢,包煎)

  • 棗仁(2錢,以上二味安神寧志為佐藥)

  • 橘皮(8分)

  • 炙草(4分)

  • 龍眼肉(3分,以上辛甘和陰以納陰為使藥)

3.

毛(二二),發熱旬日,舌黃口燥,大腹有塊,按之甚痛,大便難通,所解無幾,兩脈疲軟帶數。此春溫疫症,熱邪結於大腑,當用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張二二十二歲,發熱十天,舌苔黃、口乾,腹部腫塊,按壓疼痛,大便不通暢,解大便很少,兩手脈象微弱而有數。這是春季溫疫病,熱邪滯留在腸胃,應該服用承氣湯來治療。

大黃(三錢),芒硝(一錢),枳實(一錢),石膏(八錢),知母(二錢),橘皮(一錢),甘草(四分)

一服之後,能下燥糞數塊,腹和不硬,熱緩神清而愈。

白話文:

大黃(15公克),芒硝(6公克),枳實(6公克),石膏(40公克),知母(10公克),橘皮(6公克),甘草(2公克)

4.

周(二四),紅斑遍體,自覺胸寬熱緩,邪熱透發明矣。咳嗆咽痛。因手太陰受熱熏灼,清疏肺胃立愈。

白話文:

周二這天,身上出現了紅斑,感覺胸部寬滿並且有微熱,這是邪熱從體內透發出來的跡象。伴有咳嗽和咽喉疼痛。由於手太陰肺經受到熱邪熏灼,通過清熱疏理肺胃就能康復。

鮮生地(四錢),鮮石斛(三錢),犀角尖(一錢鎊),川貝(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桔梗(一錢),橘紅(八分),甘草(四分)

又,斑後不思納食,宜醒胃陰。

白話文:

  • 鮮生地(四錢):新鮮生地黃,四錢重。

  • 鮮石斛(三錢):新鮮石斛,三錢重。

  • 犀角尖(一錢鎊):犀牛角尖,研成粉末,一錢重。

  • 川貝(一錢五分):川貝母,一錢五分重。

  • 丹皮(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重。

  • 桔梗(一錢):桔梗,一錢重。

  • 橘紅(八分):橘紅,八分重。

  • 甘草(四分):甘草,四分重。

北沙參,麥冬,川斛,花粉,茯苓,橘皮,甘草

白話文:

  • 北沙參: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 麥冬:清熱潤肺,養陰生津。

  • 川斛: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 花粉:滋陰補血,潤肺止咳。

  • 茯苓:健脾祛濕,益氣補中。

  • 橘皮:理氣健胃,燥濕化痰。

  • 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5.

張嫗,疹後內熱,咳嗽身癢,當疏肺金鬱火。

白話文:

張老太太,在出疹子後體內仍有熱氣,伴有咳嗽和身體瘙癢,應該疏解肺部積聚的火氣。

杏仁,橘紅,薄荷,桔梗,連翹,甘草

白話文:

  • 杏仁:杏樹的種子,具有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

  • 橘紅:柑橘類水果的果皮,具有理氣化痰、止咳的作用。

  • 薄荷:薄荷植物的葉子,具有清熱解暑、疏風散熱的作用。

  • 桔梗:桔梗植物的根,具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 連翹:連翹植物的果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甘草:甘草植物的根莖,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

6. 溫毒發頤

史女(十七),仲春發熱浹旬,神昏耳聾,頸項與頤俱腫,唇口焦燥,目脂膠結,脈反小數。觀其脈症,是為溫邪內蘊化毒,久則血燥風盛,釀成發頤重症。姑投清疏消毒,但得腫退能納,方保無妨。

白話文:

史姓女子,十七歲,在仲春時節發熱十多天,神志昏迷、耳聾,頸部和下巴都腫了起來,嘴脣和口腔乾燥,眼睛佈滿油脂和分泌物,脈搏又小又快。觀察她的脈象和症狀,是溫熱邪氣在體內蘊藏,化為毒素,時間久了血熱風盛,導致發頤的嚴重疾病。姑且先給予清疏解毒的藥物,只要腫脹消退,能夠進食,才能保證沒有危險。

川連(一錢),鮮生地(四錢),鮮石斛(四錢),蟬衣(五分),連翹(二錢),丹皮(一錢五分),柴胡(三分),薄荷(五分)

三服腫退,熱減神清,稍能納粥,仍用涼解。

白話文:

川連一錢,鮮生地四錢,鮮石斛四錢,蟬衣五分,連翹二錢,丹皮一錢五分,柴胡三分,薄荷五分。服用三劑後腫脹消退,發熱減輕,精神清爽,能稍微進食稀粥,繼續服用涼性藥物來解熱。

川連(五分),鮮生地(四錢),鮮石斛(一錢),連翹(一錢五分),麥冬(二錢),丹皮(一錢五分),白芍(一錢五分)

數服痊愈。

白話文:

川連五分,鮮生地四錢,鮮石斛一錢,連翹一錢五分,麥冬二錢,丹皮一錢五分,白芍一錢五分,服用幾劑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