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七 (1)
卷七 (1)
1. 頷厭二穴
在曲角顳顬上廉。灸三壯。主風眩,目無所見,偏頭痛,引目外眥急,耳鳴,好嚏,頸痛。
白話文:
位置在眉毛前端的凹陷处。适合用艾灸治疗三次。主治眩晕,视力模糊,偏头痛,眼睛外部抽紧,耳鸣,经常打喷嚏,颈部疼痛。
2. 懸顱二穴
在曲角顳顬中。灸三壯。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內眥,身熱煩滿,汗不出,齒痛,麵皮赤痛。
白話文:
在曲角顳颥的位置進行艾灸三次。主治熱病,偏頭痛,牽引目內眦的症狀,身體發熱且感到煩悶,出汗不暢,牙齒疼痛,面部皮膚紅腫疼痛。
3. 懸釐二穴
在曲角顳顬下廉。灸三壯。主麵皮赤痛,癲疾,互引善驚,羊鳴,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赤痛,煩滿汗不出,熱病。
白話文:
位於耳尖和太陽穴下緣。灸三壯。主治臉部皮膚紅痛,癲癇,互相影響易受驚,羊鳴,熱病,偏頭痛,導致眼睛外眥紅痛,煩躁滿悶不出汗,熱病。
4. 天衝二穴
在耳上如前三分,(原注:乃天衝)。灸三壯。主頭痛,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恐。
白話文:
在耳朵上方約三分之一的位置,這裡是天衝穴。適合用艾灸治療,灸三壯。主要可以緩解頭痛、癲癇、風濕性痙攣、牙齦腫痛,以及易受驚嚇或恐懼的情況。
5. 率谷二穴
在耳上入髮際一寸半。灸三壯。主煩滿嘔吐,醉傷酒,風熱發,兩目眩痛,膈胃寒痰,腦角強痛,不能飲食。
白話文:
位置在耳朵上方,进入发际线约一寸半处。此处适合进行艾灸三次。主要治疗胸闷呕吐,酒精中毒,风热发作,双眼眩晕疼痛,膈肌和胃部有寒痰,头部两侧强烈疼痛,无法正常进食。
6. 曲鬢二穴
在耳上髮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灸七壯。主暴啞不能言,齒齲,頰頷腫,引牙車不得開,急痛,口噤。
白話文:
在耳朵上方的頭髮邊緣,靠近顴骨凹陷的地方,當面部肌肉收緊時可以摸到凹陷。適合用艾灸治療,灸七壯。主治突然失聲無法說話,牙齒疼痛,面頰和下頜腫脹,咬合肌緊張導致嘴巴無法張開,急性的劇烈疼痛,以及口腔關閉不靈。
7. 角孫二穴
在耳郭中間上,開口有空。灸三壯。主頸腫項痛,不可顧,頸頷頰柱滿,牙齒不能嚼,齲痛腫,目生膚翳。
白話文:
在耳朵中央上方,有一個開口處。在這裡施灸三次。主治脖子腫痛、無法轉頭,以及頸部、下巴、臉頰腫脹,牙齒無法咀嚼,蛀牙疼痛腫脹,眼睛長胬肉等症狀。
8. 和髎二穴
在耳前兌發下橫動脈。灸三壯。主風頭重痛,牙車引急。耳中嘈嘈,頷頰腫。
白話文:
在耳朵前面,頭髮下緣的地方有橫向的動脈。在這裡施灸三次。主要治療頭部沉重疼痛、牙關緊閉、耳朵嗡嗡作響、以及下巴和面頰腫脹的問題。
9. 耳門二穴
在耳前起肉,當耳缺。灸三壯。主耳痛鳴聾,耳有膿汁出,生瘡,䱒耳,聤耳,鳴如蟬,齒齲痛。
白話文:
在耳朵前方長了肉瘤,位於耳廓缺損處。應施灸三次。用於治療耳痛、耳鳴、聽力下降、耳內流出膿液、長瘡、耳道濕疹、耳鳴聲如蟬叫、牙齒蛀蝕引起的疼痛。
10. 聽會二穴
在耳前陷中,張口得之。上關下一寸,動脈應手。灸五壯。主耳聾嘈嘈,若蟬鳴,齒痛惡寒,癲疾嘔吐,骨酸,眩狂,瘛瘲口噤,喉鳴,牙車急痛,牙車脫臼。
白話文:
在耳朵前陷中,開口就會發現。從上關往下約一寸的地方,動脈會浮出。在這個位置灸五壯。主治耳朵聾了,耳朵裡總是有嘈雜的聲音,像蟬鳴一樣,牙齒痛怕冷,癲癇嘔吐,骨頭痠痛,頭暈狂躁,口不能說話,喉嚨出聲,牙牀急痛,牙牀脫臼。
11. 聽宮二穴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灸三壯。主耳嘈嘈若蟬鳴,骨痿,眩狂,瘛瘲口噤,喉鳴,耳聾如物填塞,心腹痛滿,臂痛,失聲。
白話文:
耳朵裡有顆珠子,大小像紅豆。灸三壯。主治耳朵裡吵雜的聲音像蟬鳴,骨頭萎縮,頭暈目眩,瘋狂,嘴巴緊閉無法言語,喉嚨有聲音,耳朵聾了像塞住了一樣,心腹疼痛、腹脹,手臂疼痛,失聲。
12. 天容二穴
在耳上曲頰後(原注:又名大容)。灸三壯。主頸項癰,不能言,頸腫項痛,不可顧,耳嘈嘈若蟬鳴,咳逆嘔沫。主氣喘息,齒禁,喉痹寒熱,咽如鯁。
白話文:
在耳上後面靠近臉頰的地方(又名大容穴)。灸三壯。主治頸部和臉的膿瘡、不能說話、脖子腫脹疼痛、不能回頭看、耳中嘈雜像蟬叫、咳嗽嘔吐泡沫。主治氣喘息、牙關緊閉、喉嚨腫痛、咽喉有異物感。
13. 天牖二穴
在頸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一寸。不灸。
白話文:
這個位置在脖子的肌肉上方,位於天容穴後方,天柱穴前方,完骨穴下方,頭髮邊緣往上約一寸的地方。這裡不宜使用灸法。
14. 缺盆二穴
在肩上橫骨陷中(原注:又名天蓋)。灸三壯。主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及滿腹大,水氣,哽噫,胸熱,息賁,脅下氣上衝。
白話文:
在肩膀上鎖骨窩中(又名天蓋)。灸三壯。治療缺盆中的疼痛,汗出喉嚨痛,咳嗽,寒熱瘰癧,缺盆中腫脹,外潰則生長,胸中燥熱。以及滿腹大,水氣,哽咽,胸熱,呼吸急促,脅下之氣向上衝。
15. 扶突二穴
在氣舍後一寸半。灸三壯。主舌本出,咳逆上氣,咽中鳴喘,多唾,喘飲,喉中如水雞鳴。
白話文:
在氣戶穴後一寸半的位置。適合用艾灸治療三次。主要治療舌頭伸出、咳嗽氣喘、咽喉有聲音、呼吸困難、多痰、喘息時像喉中有水聲的症狀。
16. 天窗二穴
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中。灸三壯(原注:又名窗簧)。主耳鳴、聾無所聞,頰腫,喉中痛,暴喑不能言。主肩痛引項,不得回顧,耳痛及痛,漏頸痛。
白話文:
在頸部大筋的前方,頬骨下,扶突穴後方的動脈搏動處,深深按壓有凹陷感。灸三壯(又名窗簧)。主治耳鳴、耳聾聽不見聲音,臉頰腫脹、喉嚨疼痛、突然失聲不能說話。主治肩膀疼痛牽連到後頸,不能回頭,耳朵疼痛及耳道痛,頸部淋巴結疼痛。
17. 天鼎二穴
在頸缺盆直扶突,曲頰下一寸,人迎後。灸三壯。主暴喑,氣哽,咽喉痹腫,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
白話文:
在脖子缺盆部位直上,扶突穴的位置,颧骨下方一寸处,人迎穴之后。灸疗三次。主治突然失声、气管堵塞、咽喉肿痛、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喉部有异响。
18. 人迎二穴
在頸大脈應手,俠結喉旁,以候五臟氣(原注:又名天五會)。灸之不幸傷人。
白話文:
在脖子大血管的地方可以觸摸到脉搏,位於喉結兩側的位置,用來診察五臟的氣息(又叫做天五會)。如果進行灸療不小心可能會傷到人。
19. 水突二穴
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原注:又名水門)。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咽喉癰腫,呼吸短氣,喘息不得臥。
白話文:
在頸部的前面,和『人迎』穴相連,氣聚集流散在上面(原注:又名『水門』穴)。灸三壯。主治咳嗽、嘔吐、氣往上逆,咽喉腫痛,呼吸短促,喘不過氣來而無法睡覺。
20. 氣舍二穴
在頸直人迎,俠天突陷中。灸三壯。主咳逆上氣,瘤癭,喉痹、咽腫,頸項強,不得回顧,肩腫,哽咽,食不下。
白話文:
在頸部直立人迎穴的位置上,靠近天突穴的中間部位。灸三壯。主治咳嗽、逆上呼吸困難、瘤子、癭氣,喉嚨阻塞、咽喉腫脹,頸部僵硬,不能回頭看,肩部腫脹,哽咽,吃不下飯。
21. 章門二穴
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原注:又名長平、脅髎)。灸百壯。主腸鳴,盈盈然,食不下,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支滿,喘息心痛,不得轉側,傷飽身黃,羸瘦賁豚,腹腫脊強,四肢懈惰,善恐少氣,厥逆,肩臂不舉,咳逆吐食,噦噫,食入還出,熱中,苦吞而聞食臭,寒中,洞泄不化,胸滿,嘔無所出,身潤,石水,身腫,諸漏。
白話文:
在大腸的外面,一直到肚臍,肋骨的端部,側臥,彎曲上身的腳,伸直下身的腳,舉起手臂就可以按到它(原注:又稱長平、脅髎穴)。灸一百壯。主治腸鳴,聲音洪亮,食不下,脅痛,不能入睡,煩躁口乾,不愛吃東西,胸脅支滿,喘息胸痛,不能轉側,飽食過度身體發黃,瘦弱萎縮,腹脹脊強,四肢無力,容易恐懼少氣,厥逆,肩膀和手臂不能舉起,咳嗽作嘔吐出食物,噯氣,吃進的食物又吐出來,內熱,痛苦的吞嚥並聞到食物的臭味,內寒,泄瀉不止且不消化,胸滿,嘔吐不出東西,身體浮腫,石淋,全身腫脹,各種漏症。
22. 京門二穴
在監骨腰中,季脅本,俠脊。(原注:又名氣俞、氣府)。(灸三壯。)主腰痛不得俯仰,寒熱䐜脹,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黃,小腹急痛腫,腸鳴洞泄,髀樞引痛,肩背寒痙,肩甲內廉痛,脊痙反折,體痛。
白話文:
季脅部位的俞穴,在脊椎旁的腰椎處,別名氣俞或氣府。(以艾灸三次。)主治:腰痛,不能彎腰或仰起;寒熱交替,腹部脹氣;背部疼痛難以休息;小便不暢通,小便發黃,小腹急痛腫脹,腸鳴腹瀉,大腿根部疼痛;肩背部寒冷痙攣,肩胛骨內側疼痛,脊柱痙攣彎曲,全身疼痛。
23. 帶脈二穴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灸五壯。主婦人小腹堅痛,月脈不調,帶下赤白,裡急,瘛瘲。
白話文:
在季肋部位下方一寸八分的地方。适合进行艾灸治疗,灸五壮。主治妇女小腹硬痛、月经不调、带下赤白、里急、抽搐等症状。
24. 五樞二穴
在帶脈下三寸。一雲水道下一寸半。灸五壯。主男子寒疝,陰卵上入小腹痛,婦人赤白,裡急,瘛瘲。
白話文:
在带脉下方三寸处。另一说法是在水道穴下方一寸半。灸疗五壮。主治男子寒疝,阴囊上缩进入小腹疼痛,妇女赤白带下,里急,瘛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