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肓門二穴

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三寸,與鳩尾相直。灸三十壯。主心下大堅,婦人乳余疾。

白話文:

在第十三節脊椎骨下方兩側各三寸的地方,與鳩尾穴(胸骨最下端)相對應的位置,各有兩個穴位,稱為「肓門穴」。可以用艾草灸三十壯。主要治療心窩下方堅硬不適的感覺,以及婦女乳房疾病等問題。

2. 志室二穴

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腰脊痛急,食不消,腹中堅急,陰痛下腫,並療之脊強,兩脊急痛,失精,小便淋瀝。

白話文:

志室穴位於第十四椎骨下方,左右兩旁各三寸的位置,採取正坐的姿勢取穴。可以用艾灸的方式,灸三壯。主要治療腰背僵硬疼痛,消化不良,腹部脹硬,陰部疼痛腫脹,同時也能治療脊椎僵硬,兩側脊椎疼痛,遺精,小便淋漓不盡等症狀。

3. 胞肓二次

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伏而取之。灸三壯。主腰脊痛急,食不消,腹內堅急,陰痛下腫。並療之惡氣,腰背卒痛。

白話文:

在第十九個脊椎骨下方兩側各三寸的凹陷處,趴著取穴。用艾灸灸三次。主要治療腰和脊椎劇烈疼痛,消化不良,肚子裡面脹硬,以及陰部疼痛、腫脹。也可以治療體內的濁氣、腰背突然疼痛等症狀。

4. 秩邊二穴

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三寸,伏而取之。灸三壯。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黃,尻重不能舉,五痔發腫。

白話文:

在第二十一椎骨下方左右兩邊各三寸的地方,趴著取穴。可以灸三壯。主要治療腰痛不能彎腰或後仰,小便顏色赤黃,屁股感覺沉重抬不起來,以及五痔發作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