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2. 伏人手少陽三焦經圖

3. 手少陽三焦經十七穴

4. 關衝二穴

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主風眩頭痛,喉痹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原注:右取左,左取右)。主肘疼不能自帶衣。主背肩酸重,面黑,渴,風,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寒熱淒索,氣上不得臥,霍亂,肩中熱,頭不可以顧,胸中氣噎,目生白翳。

白話文:

關衝穴位於手小指末端,距離指甲根角像韭菜葉子寬度的地方。可以用艾灸三壯。這個穴位主要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暈頭痛、喉嚨腫痛、舌頭捲曲、口渴心煩、手臂外側疼痛、手抬不起來摸不到頭(方法是:要治療右邊的病痛就取左邊的穴位,要治療左邊的病痛就取右邊的穴位)。還能治療手肘疼痛不能自己穿衣服。也能治療背部和肩膀酸重、臉色發黑、口渴、風邪、發熱性疾病、心煩、胸悶出不了汗、手掌發熱、心痛、身體發熱像火燒一樣、皮膚潰爛蔓延、煩躁腹脹、舌根疼痛、忽冷忽熱、氣喘上逆無法躺臥、霍亂、肩膀發熱、頭不能轉動、胸中氣悶、眼睛長出白翳。

5. 腋門二穴

在小指次指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呼吸短氣,咽如息肉狀,目澀目眩,暴變耳聾,手臂痛不能上下,喜驚妄言,面赤,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無汗,風寒熱,耳痛、聾、鳴,牙齒痛,咽外腫,寒厥,痎瘧。

白話文:

此穴位於小指與無名指指縫間的凹陷處。在此穴施灸三壯(古代灸法計量單位)。主要治療呼吸短促、咽喉像長了息肉一樣、眼睛乾澀、眼睛昏花、突然發生的耳聾、手臂疼痛無法抬舉、容易驚嚇且胡言亂語、臉色赤紅、熱病初期感到不適、頭痛臉熱、無汗、風寒引起的發熱、耳痛、耳聾、耳鳴、牙痛、咽喉外部腫脹、寒冷導致的昏厥、以及瘧疾。

6. 中渚二穴

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灸三壯。主頭重,頷顱熱痛,面赤,目䀮䀮不明,惡風寒,嗌痛,寒熱耳痛,聾嘈嘈。主咽腫,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熱病汗不出,目生翳膜,久瘧。

白話文:

中渚穴有兩個,位置在手背小指和無名指的掌指關節後方的凹陷處。可以用艾灸三壯。主治頭部沉重、下巴和頭部發熱疼痛、臉色發紅、眼睛昏花看不清楚、怕風怕冷、咽喉疼痛、發冷發熱、耳朵疼痛、耳鳴。還能治療咽喉腫痛、手肘和手臂疼痛、手部五根手指無法彎曲伸直、熱病不出汗、眼睛長翳膜、以及久病不癒的瘧疾。

7. 陽池二穴

在手表腕上陷者中。灸三壯(原注:又名別陽)。主熱病汗不出,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肩背痛,不得舉。

白話文:

陽池這兩個穴位,位置在手腕背面的凹陷處。用艾灸灸三壯(原注:又名別陽)。主要治療熱病不出汗、發冷發熱、瘧疾;或是因為手腕扭傷,導致手抓不住東西,肩膀和背部疼痛,無法抬舉。

8. 外關二穴

在腕後二寸陷中。主肘腕酸重,屈伸難,手十指盡痛,不得握。兼主耳淳淳渾渾而無所聞,臂痿不仁,臂不及頭。

白話文:

在外腕背橫紋後兩寸的凹陷處,有兩個穴位叫做外關。主要可以治療手肘和手腕痠痛沉重、難以彎曲伸直,以及手指全部疼痛、無法握拳等症狀。另外,這個穴位還可以輔助治療耳朵像有水聲一樣嗡嗡作響聽不清楚,手臂麻木無力,甚至無法舉過頭的狀況。

9. 支溝二穴

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灸三壯。主心痛如椎刺,甚者手足寒至節,不息者死。主咳,面赤面熱,肘節痹,臂酸腋腫,熱病汗不出,馬刀腫痿。主漏。主痂疥,女人脊急,目赤,嗌痛,暴喑,霍亂,四肢不舉,嘔吐,噤口不開,暴啞不能言。及腋脅痛。

白話文:

支溝穴位於手腕背後三寸處,在兩根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可以用艾灸灸三壯。這個穴位主要治療心臟疼痛,像錐子刺一樣,嚴重時會手腳冰冷到關節,如果呼吸停止就會死亡。也能治療咳嗽、臉紅發熱、手肘關節麻痺、手臂痠痛、腋下腫脹、發熱性疾病不出汗、淋巴結結核、肌肉萎縮。還能治療漏症。以及皮膚結痂、疥瘡,女性脊椎僵硬、眼睛發紅、喉嚨痛、突然失聲、霍亂、四肢無力、嘔吐、牙關緊閉無法張口、突然啞口無言。也能治療腋下和脅肋疼痛。

10. 會宗二穴

在腕後三寸空中。灸三壯。主耳渾渾淳淳、聾無所聞,肌膚痛,風癇。

白話文:

在手腕背後三寸的位置,這個地方是沒有骨頭的空隙處。可以在這個穴位艾灸三次。主要治療耳朵嗡嗡作響、聽不清楚,甚至完全聽不到聲音,以及皮膚肌肉疼痛、風癇等疾病。

11. 三陽絡二穴

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灸七壯。主嗜臥,四肢不欲動搖,耳卒聾,齒齲,暴啞不能言。

白話文:

在手臂上,大交脈的位置,支溝穴往上約一寸的地方,有兩個穴位稱為「三陽絡」。用艾灸灸七壯(指灸七次)。主要治療嗜睡、四肢不喜歡活動、突然耳聾、蛀牙、以及突然失聲不能說話等症狀。

12. 四瀆二穴

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主呼吸短氣,咽中如息肉狀,耳暴聾,及牙痛。

白話文:

位於手肘前方五寸,靠近外側邊緣的凹陷處。這個穴位主要可以治療呼吸短促、咽喉感覺有如息肉阻塞、突然耳聾,以及牙痛等症狀。

13. 天井二穴

在肘後外,大骨後一寸,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三壯。甄權云:曲肘後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悲愁恍惚,瘧,食時發,心痛,驚瘈。主癲病,羊癇,吐舌羊鳴、戾頸,肩痛,痿痹不仁,肩下不可屈伸,肩肉麻木,咳嗽上氣,唾膿,不嗜食,風痹。

白話文:

天井穴位於手肘外側,在肘部大骨頭(肱骨外上髁)後方一寸的位置,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彎曲手肘時可以找到這個穴位。可以用艾灸灸三壯。甄權說:彎曲手肘後一寸,將手交叉按在膝蓋上來取穴。

此穴主要治療大風病,患者會默默不語,不知道疼痛,感到悲傷不快樂,憂愁恍惚,瘧疾發作時在吃飯的時候,心痛,驚悸抽搐。也主治癲癇、羊癲瘋,患者會吐舌頭、像羊一樣鳴叫、脖子僵硬,以及肩膀疼痛、肢體痿弱麻木、肩膀下方不能彎曲伸展、肩部肌肉麻木、咳嗽氣喘、吐膿痰、食慾不振、風濕痹痛等症狀。

14. 清冷泉二穴

在肘上三寸,伸肘取之(原注:又名清冷淵、青靈)。灸三壯。主臑縱,肩不舉,不能帶衣,頭痛振寒,目黃脅痛。

白話文:

這個穴位在手肘上方三寸的地方,將手肘伸直來找它(這個穴位又叫做清冷淵、青靈)。可以用艾草灸三壯。這個穴位主要治療手臂肌肉鬆弛無力,肩膀抬不起來,無法穿衣服,頭痛發冷,眼睛發黃和肋骨疼痛。

15. 消濼二穴

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行。灸三壯。主寒熱痛痹,頭痛,項如拔,不可左右顧,頸有大氣。

白話文:

這個穴位在肩膀下方,手臂外側,從腋下斜向肘部分開後,往下走。可以用艾灸灸三壯。這個穴位主要治療寒熱交替、疼痛麻痺、頭痛、脖子僵硬像被拔起來一樣,無法左右轉頭,以及頸部有腫脹氣滯的症狀。

16. 天宗二穴

在秉風后,大骨下陷中。主肩重臂痛,肘後廉痛,頰頷痛。

白話文:

在肩胛骨的秉風穴後方,大骨(肩胛骨)下方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主要治療肩膀沉重、手臂疼痛、手肘後側邊緣疼痛,以及臉頰和下巴疼痛。

17. 臑腧二穴

俠肩髎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下。灸三壯。主寒熱肩腫,引胛中痛,臂酸無力。

白話文:

臑腧這兩個穴位,在肩髎穴後面,大骨頭的下方,肩胛骨上緣的凹陷處。用艾灸灸三壯。主要治療發冷發熱、肩膀腫痛,牽引到肩胛骨內側疼痛,以及手臂痠痛無力。

18. 肩外腧二穴

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肩甲痛而寒至肘,寒熱引項急強,左右不顧。

白話文:

在肩胛骨上緣,距離脊椎三寸凹陷的地方,有兩個穴位。用艾灸灸三次。這兩個穴位主要治療肩胛骨疼痛,疼痛時會有寒冷的感覺傳到手肘,還會有忽冷忽熱、脖子僵硬緊繃、頭部無法左右轉動等症狀。

19. 肩中腧二穴

在肩甲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灸三壯。主小兒奶瀝,目不明,寒熱,目視不明,咳嗽上氣,唾血。

白話文:

肩中腧這個穴位有兩個,位置在肩胛骨內側邊緣,距離背部脊椎兩寸的凹陷處。可以用艾灸的方式,灸三次。這個穴位主要可以治療小兒溢奶、眼睛看不清楚、發冷發熱、視力模糊、咳嗽氣喘、以及咳血等症狀。

20. 曲垣二穴

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應手痛。灸十壯。主肩甲周痹。主氣注,肩膊拘急,疼悶。

白話文:

在肩膀中央,彎曲的肩胛骨凹陷處,用手按壓會有明顯的疼痛感。這裡可以艾灸十壯。主要治療肩膀周圍的痺痛,以及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肩部、背部僵硬拘束,疼痛悶脹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