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膏肓腧穴法》~ 葉潘等取穴別法第九
葉潘等取穴別法第九
1. 葉潘等取穴別法第九
葉餘慶,字無善,平江人。自雲∶嘗病瘵疾,其居對橋,而行不能度。有僧為之灸膏肓穴,得百壯。後二日,即能行數里,登降皆不倦,自是康強。其取穴法,但並足垂手,正身直立,勿令俯仰,取第四椎下兩旁同身寸各三寸。灸時以軟物枕頭覆面卧,垂手附身,或臨時置身,取安便而已。
白話文:
葉餘慶,字號無善,是平江人。他曾自述︰我曾經得了肺癆,住的地方在橋對面,但因病無法外出。有一位僧人幫我灸灼膏肓穴,灸了 100 壯。兩天後,我就能行走數裏了,上下樓梯也不覺得疲倦,從此身體強健。他取穴的方法是︰讓患者伸直站立,兩腳並攏,雙手垂下,保持身體正直,不要低頭或仰頭,從第四椎骨以下兩側各三寸處取兩個穴位。灸灼時讓患者俯臥,頭部用軟物墊高,雙手垂下貼身,或臨時調整身體姿勢,以舒適方便為原則。
其轉為人灸,亦用此法,雲皆有功。然與昔人取穴之法甚略,又與《千金方》立點則立灸之說不合,歐陽典世行之,陳了翁瑩中婿也,了翁得無為張濟針術,其求穴尤妙,嘗為行之灸膏肓俞,故痕可見,以葉所言,校之葉穴微下,蓋脊有曲直之殊,不能無少異也。又常熟縣醫工潘琪雲∶渠傳之於師,取穴之法∶正坐曲脊,並足而仰兩手,令大指與臍屈肘當髀股上亦自是。其說雖與《千金方》伸臂令正直之法不同,然比立點則近古矣。
白話文:
關於用艾灸治療轉移為人類身上,也是沿用這種方法,有人說都很有效果。不過,比起古代人取穴位的方法顯得相當簡易,也不符合《千金方》中所說的「立點則立灸」說法。歐陽典世行用過這種方法,他是陳了翁的學生,陳了翁從無為居民張濟那裡學到針灸術,他尋找穴位特別精妙。他在歐陽典世身上進行艾灸,艾灸膏肓俞穴時,留下的疤痕仍然可見。根據葉姓醫生的話,對照葉氏穴位的位置稍低一點,這可能是因為脊椎有彎曲與直立的不同,所以會有些微差異。
另外,常熟縣的醫生潘琪雲說,他從師父那裡傳承來的取穴位方法是:端正地坐著,彎曲脊椎,兩腳併攏仰臥,讓拇指與肚臍齊平,彎曲手肘與大腿骨齊平。他的說法雖然與《千金方》中伸直手臂的方法不同,但比起「立點則近古」。
又衢州開化縣,普鑒院僧仲聞,得取穴二法∶其一正坐堅立,兩膝當乳,以兩臂還抱,屈手向膝,以左手頭指以指捏左膝眼,右手指亦然,於背上數椎骨量穴,根據此坐灸。又法∶正坐立膝,同上以臂貼膝外,直伸向足,豎兩手相背,以二頭指向身,手捏兩足大趾頭歧間,餘亦如上。其比同身寸只用伸指法,似亦可用。
白話文:
浙江衢州開化縣普鑒院的和尚仲聞,得到兩種取穴的方法:
第一種:端正坐著,雙膝提起和胸部齊平,用雙臂往後抱,彎曲手指朝向膝蓋,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左膝窩,右手拇指和食指也同樣操作。在背上數椎骨,確定穴位,然後在這個穴位上艾灸。
第二種:端正坐著,雙膝提起,與上面方法相同。用手臂貼在膝蓋外側,筆直伸向腳掌,兩隻手背對背豎立,用兩個大拇指指向身體,用手指捏住雙腳大拇指和二拇指之間的縫隙。其他步驟與上面方法相同。
這裡提到的「身寸」,就是用手指測量穴位距離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這個取穴方法中似乎也可以使用。
今俱存之,不特以備見聞之博。且使後人較其短長知所適從,不為異端所惑心。
葉元善取穴法圖(圖缺)
葉元善卧灸法圖(圖缺)
潘琪仰手曲肘取穴法(圖缺)
僧仲聞取穴前法圖(圖缺)
僧仲聞取穴後法圖(圖缺)
白話文:
這些圖譜現在都保存下來了,不僅可以讓人們開拓眼界,增長見識,更重要的是,後人可以通過比較,了解不同取穴方法的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避免被一些奇奇怪怪的說法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