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考》~ 經脈 (1)
經脈 (1)
1. 經脈
黃帝曰: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故曰: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白話文:
黃帝說:經脈能夠決定生死,處理各種疾病,調節虛實,所以不能不通暢。因此說,食物進入胃中後,經脈就能通暢,血氣就能運行。
2. 肺手太陰之脈
起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然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
白話文:
從中焦開始,向下連接大腸,迴轉到胃的出口,向上隔膜處屬於肺,從肺的系統橫著從腋下出去,向下沿著臑骨內側,經過少陰、心主經脈的前面,向下到肘關節的中部,沿著手臂內上側的骨頭下方,進入寸口,向上到魚,沿著魚際,從大拇指的末端出來;它的分支,從手腕後面直接伸出,在中指內側,從中指的末端出來。這個經脈活動時,會引起肺脹滿,膨脹並喘咳,缺盆穴中間疼痛,嚴重時會交叉兩手而眩暈,這就是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咳,煩心胸滿,臑背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臑,音糅。瞀,音務)。
白話文:
肺所生出的病症為:咳嗽、上氣喘咳、煩躁心胸滿悶、肋骨背部的前端疼痛且抽搐、掌心發熱。由於氣的盛旺有餘,所以肩背疼痛、感受風寒、汗出中風、小便頻繁而短少。如果氣虛,那麼肩背疼痛、畏寒、呼吸短促而不能平息,小便的顏色發生變化,有以上這些病症。
此言肺經脈氣之行,乃為第一經之經脈也。凡言手者,以其井、滎、俞、經、合等穴,皆起於手也。凡言足者,以其井、榮、俞、經、合等穴,皆自足而始也。起,發也。中焦者,中脘也,在臍上四寸。胃口,胃之上脘(臍上五寸)。絡,猶兜也,如人橫線為絡,以兜物也。
白話文:
肺經脈氣的運行,是人體第一條經脈。凡是說「手」的,是因為它的井、滎、俞、經、合等穴位,都起於手。凡是說「足」的,是因為它的井、榮、俞、經、合等穴位,都從足開始。起,指發源。中焦,是指中脘穴,在臍上四寸的位置。胃口,是指胃的上脘(臍上五寸)。絡,好比兜網,就像人橫著線網兜物一樣。
循,巡也。膈,隔也。凡人心下有膈膜,前臍鳩尾,後齊十一椎(即脊骨),周圍著脊,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也。肺系者,喉嚨也。喉以候氣,下接於肺。肩下、脅上際曰腋。膊下、對腋處為臑,肩肘之間也。臑盡處為肘,肘以下為臂。廉,隅也。手掌後高骨旁動脈為關,關前動脈為寸口。
白話文:
「循」就是巡視的意思。「膈」就是隔膜的意思。凡是人的心臟以下部位,都有隔膜。它的前面連接著肚臍、鳩尾,後面與第十一節脊椎骨連接,周圍圍繞著脊椎骨,這樣就可以隔開濁氣,不使它上升到心肺部位。肺系就是喉嚨。喉嚨可以運行氣,並且連接到肺。肩下、肋骨上交界的地方叫做腋窩。腋窩下面、與腋窩相對應的部位叫做臑,也就是肩肘之間的位置。臑的盡頭就是肘,肘以下的部分叫做臂。「廉」就是拐彎的地方。手掌後部突起的骨頭旁的動脈叫做關,關前面的動脈叫做寸口。
曰魚,魚際者,謂掌骨之前,大指本節之後,其肥肉隆起處,統謂之魚,魚際則其間之穴名也。端,杪也。按:本經《營衛生會》、《五味》、《邪客》、《刺節真邪》等篇,言人身有前三焦者,宗氣出於上焦,即所謂積於胸中;又謂之積於膻中也,出喉嚨以司呼吸。其營氣者,陰精之氣也,由中焦之氣,陽中有陰者,隨上焦之氣,以降於下焦,而生此陰氣,故曰清者為營;又謂之營出於中焦者是也。然營氣陰性精專,隨宗氣以運行經隧之間,故謂之營行脈中者是也。
白話文:
魚位於手掌骨之前,大拇指第一節之後,肥肉隆起處,統稱為魚,魚際則是其中的穴名。端,尾端。
根據《營衛生會》、《五味》、《邪客》、《刺節真邪》等篇,人體有前三焦,宗氣出於上焦,也就是積於胸中,又稱積於膻中,從喉嚨出以司呼吸。營氣是陰精之氣,由中焦之氣而來,陽中有陰,隨著上焦之氣下降到下焦,而生出這種陰氣,所以說清者為營,也稱營出於中焦。
然而,營氣陰性精專,隨著宗氣在經脈中運行,所以說營行脈中。
其衛氣者,陽精之氣也,由下焦之氣,陰中有陽者,隨中焦之氣以升於上焦,以生此陰氣,故曰濁者為衛;又謂之衛氣,出於下焦者是也。然衛氣陰性慓悍,不隨宗氣而行,而自行於各經皮膚、分肉之間,故謂之衛行脈外是也。
白話文:
衛氣是陽精之氣,來自下焦之氣,在陰中有陽,隨著中焦之氣上升到上焦,以生出此陰氣,因此說濁氣為衛氣;又稱之為衛氣,是指出自下焦的氣。然而,衛氣的陰性慓悍,不隨著宗氣而運行,而是在各個經脈皮膚和分肉之間自行運行,因此說衛氣行於脈外。
茲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以至下文(云云),本言宗氣與衛氣同行,而衛氣不與焉者也,即《靈樞經·營衛生會》篇所謂與營俱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於手太陰矣。然此特言脈經運行之始爾。起於中焦者,即《生會》篇所謂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者是也。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的經脈,起於中焦而到達下文(等等),其實已經說到宗氣和衛氣是同行,而衛氣卻不與宗氣同往。這就像《靈樞經·營衛生會》篇所說的一樣,衛氣和營氣一同在陽經運行二十五度,在陰經運行二十五度,正好運行一圈。所以,五十度後,衛氣又會回到手太陰肺經。但是,這只是說到經脈運行的開始。經脈起於中焦,就是《營衛生會》篇所說的,中焦也兼指胃部,在出上焦之後,經脈所接受的氣,經過精微的處理,把渣滓排泄掉,把津液化生出來,然後把精微的物質輸送到肺經。
言由穀氣入胃,其精微之氣,起於中焦,下絡大腸,以肺與大腸相為表裡也;轉巡胃,出上口,屬之於肺,即從肺系橫出腋下。蓋由胸部第四行之中府、雲門,以出腋下,下循臑內,歷天府、俠白,行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絡兩經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澤穴,即《生會》篇所謂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也,既下肘中,乃循臂內上骨之下廉,歷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經渠、太淵,以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至少商而止也。其支者,如木之有枝,以其自直行之脈而旁行之也。
白話文:
言中穀氣入胃,最精微的氣,開始於中焦,下而連結大腸,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再繞行胃,經上口,屬之於肺,即從肺系橫出腋下。蓋由胸部第四行程的中府、雲門,出腋下,循著胳膊肘內側,經過天府、俠白,經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絡兩經之表,下入肘中,抵尺澤穴,即《生會》篇所謂的上焦出於胃之口,和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經腋下,循太陰之分而行也。既下肘中,再循著胳膊內側上的骨骼邊緣,經過孔最、列缺,入寸口經渠、太淵,以上魚,循魚際,出大拇指之端,到少商而止。其中分支,如木之有枝,以其直行之脈而旁行之也。
臂骨盡處為腕,脈之大隧為經,交經者為絡。蓋本經脈雖終於大指,而絡脈之行,從腕後之列缺穴,交於手之陽明經,而由合谷、二間、三間以至於商陽穴,又商陽而上行也。是動則為肺脹等症者,是經變動,則有此等。《難經》以是動為氣,馬玄臺引經斷為非,最是。(膻,音袒)
白話文:
手臂骨頭的盡頭是手腕,手三陰經中的脈絡就像是大隧道一樣,是大經脈,交接大經脈的就是絡脈。本經雖然終於大拇指,但絡脈的運行,從手腕後部的列缺穴開始,與手陽明經相交,然後從合谷穴、二間穴、三間穴到商陽穴,然後從商陽穴再向上運行。所以如果肺脹等疾病,是經絡發生變化了,就會出現這些症狀。《難經》以這種變化為氣,馬玄臺引用經典斷定它不對,最正確了。(羶,音袒)
3. 手太陰肺經圖
《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主藏魄。四垂如蓋,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之氣,為諸臟之華蓋。人有二喉,前喉為喉嚨,通於五臟,主氣出入。《靈樞經》曰: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後喉為咽喉,主納水穀,通於六腑。《靈樞》又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
白話文:
《難經》中說:肺的重量為三斤三兩,有六葉和兩個耳垂,主要儲藏的是人體的魄。肺臟的四邊像蓋子一樣,附著在脊椎的第三椎上,裡面有二十四個空腔,以行列的方式分佈著各種臟腑的氣,是諸臟腑的華蓋。人體有兩個喉嚨,前喉是喉嚨,通往五臟,負責氣的出入。《靈樞經》中說:喉嚨是氣上下往來的通道。後喉是咽喉,負責吞嚥食物和水,通往六腑。《靈樞經》中也說:咽喉是食物和水通過的通道。
《難經》曰:喉嚨重十二兩,廣二寸半,長一尺二寸九節。咽門重十二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素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靈樞》云: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咳;肺下,則居奔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痹,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白話文:
《難經》說:喉嚨重十二兩,寬二寸半,長一尺二寸九個關節。咽喉重十二兩,寬二寸半,到胃長一尺六寸。《素問》說:肺是相傅的官,治理節製出焉。《靈樞》說:肺小喝少喝水,不會得喘鳴的病;肺大,喝很多水,容易得胸痹、喉痹、逆氣的病;肺高,會胸悶、喘氣、咳嗽;肺低,會居奔迫肺,容易脅下疼痛;肺健康,就不會患咳嗽、氣喘的病;肺脆弱,容易患消耗性疾病,容易受傷;肺端正,呼吸順暢不易受傷;肺偏傾,胸部會偏痛。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張脅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高厚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也。
白話文:
白色而細小的紋理者,肺臟較小;粗大的紋理者,肺臟較大;肩膀寬大,胸部突出的,肺臟位置較高;腋窩合閉,肋骨張開的,肺臟位置較低;肩背厚實的,肺臟堅固;肩背薄弱的,肺臟脆弱;背部和胸部高聳厚實的,肺臟端正;脅部偏斜疏通的,肺臟偏向一邊。
4. 肺經諸穴歌
馬玄臺曰:欲明經絡,須熟穴名。但徐氏《歌》俱自井滎而始,殊非本篇各經起止正義,滑氏《歌》,合於起止,似欠妥,讀者難之。今各陰經照滑氏,陽經照徐氏,則合於起止,且長短句法學者頗便,若穴名既熟,則經脈之然矣。俗醫曰:吾大方脈,非針灸科何須識穴,此其所以為庸下,而不能入軒岐正脈也。
手太陰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下尺澤,孔最見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白話文:
馬玄臺說:想要明白經絡,就必須熟記穴位名稱。但是徐氏的《歌》都從井滎穴開始,這與本篇各條經脈的起止部位並不符合,而滑氏的《歌》雖然符合起止部位,卻不太妥當,讀者會感到困惑。現在將各條陰經按照滑氏的《歌》,陽經按照徐氏的《歌》,這樣就能與起止部位相符,而且長短句的格式也方便學習,如果穴位名稱已經熟記,那麼經脈自然也就清楚明瞭了。
有些人說:「我專攻大方脈,不是針灸科,為什麼要識別穴位呢?」這就是他們之所以庸俗低下的原因,無法進入軒轅岐伯的正統醫學之道。
手太陰肺經共有十一個穴位,分別是中府、雲門、天府、俠白、下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其中少商穴的位置像韭菜葉一樣,位於大拇指末端。
5. 又分寸歌
太陰肺兮出中府,雲門之下一寸許,雲門璇璣旁六寸,巨骨之下二骨數,天府腋下三寸求,俠白肘上五寸主,尺澤肘中約紋論,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腕上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是,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舉,少商大指端內側,鼻衄刺之立見止(雲門,巨骨下俠氣戶旁二寸陷中,去中行任脈六寸。氣戶,巨骨下俞府兩旁各二寸陷中,去中行任脈四寸,去膺窗四寸八分。
白話文:
太陰肺經,出自中府穴,在雲門穴下約一寸,雲門穴下的璇璣穴旁六寸,巨骨穴下的第二個骨頭處,天府穴在腋下三寸處,俠白穴在肘關節以上五寸處,尺澤穴在手肘正中央的紋路上,孔最穴在手腕上七寸處,列缺穴在手腕上一寸半處,經渠穴在寸口陷中,太淵穴在手掌內關後的橫紋處,魚際穴在手腕關節後分散的脈絡處,少商穴在大拇指的指尖內側。鼻衄時刺此穴可立止(雲門,在巨骨穴下,俠氣戶穴旁二寸陷中,離開任脈六寸。氣戶,在巨骨穴下,俞府穴兩旁各二寸陷中,離開任脈四寸,離開膺窗四寸八分。
俞府,巨骨下,璇璣旁二寸陷中。璇璣,天突下一寸。天突,結喉下四寸宛中。右挨穴之法由天突起至璇璣,由璇璣至雲門,其法甚簡,後仿此)。
白話文:
俞府穴在巨骨下方,璇璣穴旁二寸的凹陷中。璇璣穴在 天突穴下一寸。天突穴在喉結下四寸的凹陷中。挨穴之法:從天突起至璇璣,由璇璣至雲門,方法很簡單,後面的穴位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