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全書》~ 後編·樞要 (36)
後編·樞要 (36)
1. 傳變篇第十四
《素問》曰: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不勝而甚(傳克我之經),至於所生而持(傳生我之經。持,相持也),至其所生而愈(傳我生之經),自得其位而起(居所旺處)(稍次《藏氣法時論篇》)。
又曰:五臟受氣於其所生(謂受病氣於己之所生者),傳之於其所勝(謂傳於己之所克者),氣舍於其所生(謂舍於生己者),死於其所不勝(謂死於克己者,分位所傳不順,故死)。肝受氣於心,而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
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氣之逆行也。故死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朝主甲乙,晝主丙丁,四季上主戊己,脯主庚辛,夜主壬癸。如肝死於肺,位屬秋,庚辛,則主脯時死,余仿此)。
(稍次《玉機真臟論篇》)
《難經》曰:經言七傳者死,謂傳其所勝也(七傳者,傳數至七也。呂廣曰:七,當作次,謂諸病以次相傳也),假令心病傳肺,肺傳肝,肝傳脾,脾傳腎,腎傳心,一臟不再傷故死(此與下文皆以心部為例,心六傳,又至心,心當再傳於肺,肺不肯受,是謂一臟不再傷也。傳於所勝,謂之賊邪,故至死)。
間臟者生,謂傳其所生也(間,隔也,間臟乃母傳於子),假令心病傳脾,脾傳肺,肺傳腎,腎傳肝,肝傳心,是子母相傳,周而復始,如環無端故生(心勝肺,今心病不徑傳於肺,而傳之於脾,是脾隔其所勝矣。脾傳腎,今不徑傳於腎,而傳之於肺,是肺隔其所勝矣。肺傳肝,今不徑傳於肝,而傳之於腎,是腎隔其所勝矣。
腎勝心,今不徑傳於心,而傳之於肝,是肝隔其所勝矣。此間二臟而傳也。又如心隔肺而傳肝,肝又隔脾而傳腎,此間一臟而傳也。傳其所生謂之虛邪,無相勝之害,故得生也)。臟病難治,腑病易治,以此故也(櫽括《五十三、五十四難》兩篇文)。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當邪氣侵入人體時,會依照相剋的關係不斷傳遞,直到傳到它所剋制的臟腑,病情就會加重(這指的是邪氣傳遞到剋制自己的臟腑);如果傳到它所生的臟腑,病情會稍微穩定(這指的是邪氣傳遞到產生自己的臟腑,這裡的「持」是相持的意思);如果傳到能生自己的臟腑,病情就會好轉(這指的是邪氣傳遞到我所生的臟腑);邪氣會依據臟腑的旺盛時節而活動(這與《藏氣法時論篇》的內容稍有相關)。
《黃帝內經》又說:五臟會從生它的臟腑接受病氣(指的是從生自己的臟腑得到病氣),然後傳到它所剋制的臟腑(指的是傳給自己所剋制的臟腑),病氣會停留在生它的臟腑(指的是停留在生自己的臟腑),最終會在剋制它的臟腑死亡(指的是死於剋制自己的臟腑,如果傳遞的順序不對,就會導致死亡)。例如,肝臟從心臟接受病氣,然後傳到脾臟,病氣停留在腎臟,最後會因為傳到肺臟而死亡。心臟從脾臟接受病氣,然後傳到肺臟,病氣停留在肝臟,最後會因為傳到腎臟而死亡。
脾臟從肺臟接受病氣,然後傳到腎臟,病氣停留在心臟,最後會因為傳到肝臟而死亡。肺臟從腎臟接受病氣,然後傳到肝臟,病氣停留在脾臟,最後會因為傳到心臟而死亡。腎臟從肝臟接受病氣,然後傳到心臟,病氣停留在肺臟,最後會因為傳到脾臟而死亡。這些都是病氣逆向傳遞的情況,所以才會導致死亡。死亡的時間可以以一天一夜分成五個時段來判斷,藉此推斷死亡時間的早晚(早上對應甲乙日,白天對應丙丁日,四季對應戊己日,傍晚對應庚辛日,晚上對應壬癸日。例如,如果肝臟死於肺臟,肺臟在五行中屬秋天,對應庚辛日,那麼就會在傍晚時分死亡,其他情況可以依此類推)。
(這與《玉機真臟論篇》的內容稍有相關)
《難經》說:醫書上說「七傳則死」,指的是病邪傳遞到它所剋制的臟腑(所謂的「七傳」指的是病邪傳遞七次。有人認為「七」應該是「次」,指的是疾病依序傳遞)。假設心臟生病,病邪傳到肺臟,肺臟傳到肝臟,肝臟傳到脾臟,脾臟傳到腎臟,腎臟再傳回心臟,因為心臟無法再次承受病邪的侵襲,就會導致死亡(這裡和下文都是以心臟為例,心臟經過六次傳遞又回到心臟,心臟應該再傳給肺臟,但肺臟無法承受,這就是所謂的「一臟不再傷」,傳到所剋制的臟腑,稱之為「賊邪」,所以會導致死亡)。
如果病邪是間隔臟腑傳遞,就會存活,指的是傳給所生的臟腑(「間」是間隔的意思,間隔的臟腑是母親傳給兒子)。假設心臟生病,病邪傳給脾臟,脾臟傳給肺臟,肺臟傳給腎臟,腎臟傳給肝臟,肝臟再傳回心臟,這就像母子相傳,周而復始,像環一樣沒有終點,所以會存活(心臟剋制肺臟,但心臟的病邪不直接傳給肺臟,而是傳給脾臟,這就是脾臟隔開了心臟所剋制的臟腑;脾臟傳給腎臟,但病邪不直接傳給腎臟,而是傳給肺臟,這就是肺臟隔開了脾臟所剋制的臟腑;肺臟傳給肝臟,但病邪不直接傳給肝臟,而是傳給腎臟,這就是腎臟隔開了肺臟所剋制的臟腑;腎臟剋制心臟,但病邪不直接傳給心臟,而是傳給肝臟,這就是肝臟隔開了腎臟所剋制的臟腑。這就是間隔兩個臟腑傳遞的情況。又比如,心臟隔著肺臟傳給肝臟,肝臟又隔著脾臟傳給腎臟,這就是間隔一個臟腑傳遞的情況。傳遞給所生的臟腑稱之為「虛邪」,沒有相剋的傷害,所以能存活)。臟腑的疾病難以治療,而六腑的疾病容易治療,原因就在於此。(這裡概括了《難經》第五十三、五十四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