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祿、徐師曾撰

《經絡全書》~ 前編·分野 (5)

回本書目錄

前編·分野 (5)

1. 十、〔眉〕

屬足太陽膀胱經(《靈樞》曰:人之嚏者,補足太陽,榮眉本。又曰:足太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則惡眉。朱丹溪曰:眉稜骨痛,屬風熱與痰,治類頭風,白芷、酒黃芩為細末,茶調下。徐伯魯曰:曾常患此,以川芎茶調散治之,神效)。又屬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靈樞》曰:闕中者,肺也,闕者,眉間也。

色起兩眉薄皮者,病在皮。戴復庵曰:有肝經痰飲一症,發則眉梭骨痛,眼不可開,晝靜夜劇,宜導痰飲或芎辛湯去芽茶,或二陳湯送青州白丸子,甚效)。

白話文:

眉毛屬於足太陽膀胱經。(《靈樞》說:人打噴嚏,要補足太陽經,使眉毛根部得到滋養。又說:足太陽經的氣血旺盛,眉毛就會漂亮,長出細毛;血多氣少,眉毛就會不好看。朱丹溪說:眉稜骨痛,屬於風熱和痰,治療方法類似頭風,可以用白芷、酒黃芩磨成細末,用茶水調服。徐伯魯說:我曾經常患這種病,用川芎茶調散治療,效果很好。)眉毛又屬於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靈樞》說:闕中,指的是肺;闕,指的是眉毛之間。

眉毛兩側薄皮的顏色出現變化,表示皮膚有病。戴復庵說:有一種肝經痰飲的症狀,發作時會眉梭骨痛,眼睛睜不開,白天安靜,晚上加重,應該用導痰飲或芎辛湯去掉芽茶,或用二陳湯送服青州白丸子,效果很好。)

2. 十一、〔目〕

統屬足厥陰肝經(《靈樞》曰:目者肝之官也,故肝病者眥青。又曰: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又曰: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大小。又曰: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又曰:足厥陰之脈,連目系,上出額,其支者,從目系下頰。

《素問》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並竅於目,畏清。注:清,冷也。又曰:肝受血而能視。喬嶽曰:肝絕,則目澀欲睡。戴復庵曰:赤眼有數種,無非血壅肝經所致。宜黑神散、消風散等分,白湯調,食後睡時服)。又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惑也。又曰:手少陰之脈,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

《素問》曰: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其竅也。又曰:心火太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孔竅,天明則日月不明)。又屬足太陰脾經、陽明胃經(《素問》曰:諸有水氣,微先見於目。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靈樞》曰:足陽明之筋,其直者結於鼻上,合於太陽,為目下綱。

其病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孫景思曰:古人治目病,以神麯為君者,蓋目疾多因脾胃有痰,浸漬於肝,久則昏眩,故用神麯以健脾胃、消痰飲也。《醫說》曰:有人患赤眼腫痛,不能飲食,診其脈,肝盛脾弱。用涼藥以平肝,則損脾;用溫藥以益脾,則肝愈盛而加病,何以治之?曰:當以溫平藥倍加肉桂,勿用茶調,恐損脾也。肉桂殺肝而益脾,故一舉而兩得之。

傳曰:木得桂而枯也)。又屬足太陽膀胱經(《靈樞》曰: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標在兩絡,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又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瘲。又曰:足太陽之筋,其支者,為目上綱。《玄珠》曰:症有戴眼者,謂睛不轉而仰視也。

灸崑崙穴,即隨下不戴,穴在兩足外踝骨、後跟骨上陷中,動脈應手。若灸之,仍戴不下者,此為太陽終。故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兼屬足少陽膽經(《素問》曰:少陽絡者,其百節縱,目睘絕系。目系絕,故目不動而直視也。《靈樞》曰: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

注:診,視也,非診脈之診也。赤脈,乃赤筋在目也)。又以五色應五臟(《靈樞》曰:持其尺,察其肉之堅脆,大小滑澀,寒溫燥濕。因視目之五色,以知五臟而決死生。故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錢仲陽曰:目內症,赤者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熱,瀉青丸主之;黃者脾熱,瀉黃丸主之;無精光者,腎虛也,地黃丸主之)。義統屬諸臟腑(《靈樞》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白話文:

眼睛的功能與多條經脈相關,主要歸屬於足厥陰肝經。《靈樞》提到:「眼睛是肝臟的官竅,所以肝病的人眼角會呈現青色。肝氣通達眼睛,肝氣平和,眼睛才能辨別五種顏色。肝臟就像將軍,負責觀察外在情況,想知道身體是否強健,就看眼睛的大小。五十歲時,肝氣開始衰退,肝葉變薄,膽汁減少,眼睛會變得昏花。」另外,足厥陰肝經的脈絡連接眼睛,向上到額頭,有一分支從眼睛下方到臉頰。

《素問》說:「東方的青色與肝相通,並在眼睛開竅,所以眼睛怕冷。」又說:「肝臟接受血液才能有視覺功能。」喬嶽說:「肝功能衰竭,眼睛會乾澀想睡。」戴復庵認為:「眼睛發紅有很多種原因,但都與肝經血瘀有關。可服用黑神散、消風散等藥,用白開水調和,飯後睡前服用。」

眼睛也歸屬於手少陰心經。《靈樞》說:「眼睛是心臟的使者,而心臟是精神的住所。如果精神錯亂無法專注,突然看見異常景象,就會精神恍惚。」又說:「手少陰心經的脈絡,有一分支從心臟向上夾咽喉,再連接到眼睛。」

《素問》說:「心臟是五臟的精華,而眼睛是它的孔竅。」又說:「心火太盛,就會導致全身血脈沸騰,血液逆流,邪氣侵犯孔竅,使眼睛無法明視。」

眼睛還與足太陰脾經、陽明胃經相關。《素問》說:「體內有水濕時,會先在眼睛表現出來。水屬陰,眼睛下方也是陰,腹部是陰氣最盛的地方,所以腹部有水,眼睛下方一定會腫脹。」《靈樞》說:「足陽明經的筋脈,向上連到鼻子上,與太陽經匯合,形成眼睛下方的網狀結構。」

「病情緊急時,眼睛會無法閉合;有熱時,筋脈會鬆弛,眼睛睜不開。」孫景思說:「古人治療眼睛疾病,常用神麯作為主藥,因為眼睛疾病多因脾胃有痰,痰濕浸潤肝臟,久而久之就會頭暈目眩,所以用神麯來健脾胃、消除痰飲。《醫說》提到:有人患紅眼腫痛,無法進食,診斷後發現肝氣太盛,脾氣虛弱。用寒涼藥來平肝,會損傷脾臟;用溫熱藥來補脾,肝氣會更盛病情加重。應該如何治療呢?答案是:應該用溫平的藥,加倍肉桂。不能用茶來調藥,以免損傷脾胃。肉桂能克制肝氣,同時也能補益脾氣,所以能一舉兩得。俗語說:木頭遇到肉桂就會枯萎。」

眼睛也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靈樞》說:「足太陽經的根部,在腳跟以上五寸的地方,末端在兩眼外側,根源在腳的至陰穴,連結在命門。命門指的就是眼睛。」又說:「太陽經的終點,在眼睛,出現眼睛向上看,身體抽搐的症狀。」又說:「足太陽經的筋脈,有一個分支,成為眼睛上方的網狀結構。」《玄珠》說:「眼睛向上看,眼珠無法轉動,就是『戴眼』。

灸崑崙穴(在兩腳外踝骨後方,跟骨上方凹陷處,動脈搏動的地方),眼睛就會恢復正常。如果灸了崑崙穴,眼睛仍然向上看,就代表太陽經的氣已經走到終點。所以說:太陽經的終點,會出現『戴眼』的症狀。」

眼睛還與足少陽膽經相關。《素問》說:「少陽經的脈絡,會導致關節鬆弛,眼睛的組織會斷裂。眼睛的組織斷裂,眼睛就會無法轉動,呈現直視。」《靈樞》說:「診斷眼睛疼痛,如果紅筋從上下往中間走,是太陽經的病;如果從下往上走,是陽明經的病;如果從外往內走,是少陽經的病。」(這裡的「診」指的是觀察,不是把脈的「診」。「赤脈」是指眼睛裡的紅筋)

此外,眼睛的顏色也對應五臟。《靈樞》說:「把脈時,要觀察皮膚的堅硬程度、大小、滑澀、寒熱、乾燥和潮濕的狀況。也要觀察眼睛的顏色,才能了解五臟的狀況,並判斷生死。眼睛發紅,是心臟的病;發白,是肺臟的病;發青,是肝臟的病;發黃,是脾臟的病;發黑,是腎臟的病。出現無法形容的黃色,是胸部的病。」錢仲陽說:「眼睛內部出現紅色,是心火旺盛,用導赤散來治療;淡紅色,是心虛有熱,用生犀散來治療;青色,是肝熱,用瀉青丸來治療;黃色,是脾熱,用瀉黃丸來治療;眼睛無神采,是腎虛,用地黃丸來治療。」

總而言之,眼睛與各個臟腑都息息相關。《靈樞》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會向上匯聚到眼睛,形成眼睛的精華。精華的住所是眼睛,骨的精華是瞳孔,筋的精華是黑眼球,血的精華是眼部的脈絡,氣的精華是白眼球,肌肉的精華是眼周的約束組織。筋骨血氣的精華,與經脈結合形成眼部的系統,向上連到大腦,從後頸出來。所以,邪氣如果侵入後頸,就會乘著身體虛弱時深入,就會隨著眼部的系統進入大腦。」這裡的「精氣」,指的是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