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全書》~ 前編·分野 (28)
前編·分野 (28)
1. 五十九、〔䏚〕
(季脅之下,挾脊兩旁空軟處也)屬足少陰腎經、帶脈之會(《靈樞》曰:足少陰之正,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王太僕曰:腎之外當䏚)。又屬足少陽膽經、太陽膀胱經(《靈樞》曰:足少陽之筋,其直者上乘䏚季脅,其病䏚季脅痛。《素問》曰:䏚絡季脅,引少腹而痛脹,刺譩譆。
譩譆穴在肩膊內廉,挾第六椎下,以手厭之,令病人呼譩譆之聲,則指下動矣,此足太陽脈氣所發也)。
白話文:
(䏚這個部位指的是)季脅(肋骨下緣)下方,在脊椎兩側,柔軟空虛的地方。這個部位屬於足少陰腎經和帶脈交會之處。(《靈樞》說:足少陰腎經的主幹,到達腎臟,在第十四椎(腰椎)的地方分支出來,屬於帶脈。王太僕說:腎臟的外面,對應的就是䏚這個部位)。䏚這個部位也屬於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靈樞》說:足少陽膽經的經筋,直行向上經過䏚和季脅,如果這裡生病會引起䏚和季脅疼痛。《素問》說:䏚的經絡連接到季脅,會牽引小腹產生疼痛和脹滿,可以針刺譩譆穴來治療。
譩譆穴在肩膊內側,在第六胸椎下方,用手按壓,讓病人發出「譩譆」的聲音,手指下就會感覺到脈動,這裡是足太陽膀胱經的氣所發出的地方。
2. 六十、〔腰〕
(尻上橫骨也)統屬足少陰腎經(《靈樞》曰:足少陰之別,並經上走於心包下,外貫腰脊。其病逆則煩心,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又曰: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際色夭,死於季夏也。《素問》曰: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
又曰:腎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注:踹,腓腸也,又曰: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又曰:腎熱病者,先腰痛脛酸,苦渴數飲,身熱,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又曰:腎咳之狀,咳則腰脊相引而痛。又曰: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得強者生,失強者死。
又曰: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注:高骨,腰高之骨也。朱丹溪曰:諸經皆貫於腎,而絡於腰脊。腎氣一虛,則凡衝風受濕,傷冷蓄熱,血澀氣滯,水積墮傷,與夫失志作勞,種種腰疼,疊見而層出矣。《三因方》云:腎著為病,其體重,飲食如故,小便自利,腰以下冷痛,如帶五千錢,治宜流濕,兼用溫散,腎著湯主之)。又屬足太陽膀胱經(《靈樞》曰:足太陽之脈,挾脊抵腰中。
《素問》曰: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李東垣曰:太陽氣虛,則邪客之。邪者,風、熱、寒、濕皆然。寒濕多而風熱少,又有房勞傷腎而腰痛者,此由陽虛不能運動也,宜補陽。若膏粱之人,久服湯藥,醉以入房,損其真陰,腎氣熱,腰脊痛而不能舉,久則髓減骨枯,此由陰虛生內熱也,宜補陰。又曰:防風辛溫,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
若脊痛項強,不可回顧,腰似折,項似拔者,乃手足太陽症,正宜用之)。又屬足厥陰肝經(《靈樞》曰: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素問》曰: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朱丹溪曰:腰軟者皆腎肝伏熱,治宜黃柏、防己)。
兼屬足陽明胃經、少陽膽經(《靈樞》曰: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素問》曰: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又曰: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又曰: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
注:同陰,足少陽之別絡也)。又屬足太陰脾經(《素問》曰: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甚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注:散脈,足太陰之別脈也)。
白話文:
腰部,指的是屁股上方的橫骨,主要與足少陰腎經有關。《靈樞》說,足少陰腎經的分支,向上與經脈匯合,走到心包下方,然後向外貫穿腰部和脊椎。如果腎經的病症是逆行的,會讓人心煩;如果屬於實證,會導致小便不通;如果屬於虛證,會導致腰痛。《靈樞》又說,腎的怒氣過盛且無法平息,會傷害人的意志,意志受傷就會健忘,腰部和脊椎無法彎曲伸展,陰毛邊緣的顏色會變得黯淡,到夏天末尾就會死亡。《素問》說,冬天刮北風的時候,疾病容易發生在腎臟,而病症的反應點在腰部和大腿。
《素問》又說,腎的疾病會影響到內部的腰脊和骨髓,外在則表現在腳踝和膝蓋。這裡的「踹」指的是腓腸肌。《素問》又說,如果腎脈搏動堅硬而長,且顏色發黃帶紅,可能會有腰部斷裂的疾病。《素問》又說,如果腎有熱病,會先感到腰痛和小腿痠軟,口渴而頻繁飲水,身體發熱,腰脊無法抬起,骨頭乾枯,骨髓減少,發展為骨痿。《素問》又說,腎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牽引腰脊疼痛。《素問》又說,腰部是腎的外部表現,如果腰部轉動不靈活,代表腎氣將要衰竭,如果腎氣強盛就能生存,如果衰弱就會死亡。
《素問》又說,過度用力會傷害腎氣,腰部高聳的骨頭也會損壞。這裡的「高骨」指的是腰椎。朱丹溪說,各經脈都貫穿腎臟,並連接到腰部和脊椎。如果腎氣虛弱,就會容易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導致受冷、積熱、血瘀氣滯、水腫、跌打損傷,以及因失意勞累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腰痛,而且會反覆出現。《三因方》說,腎著病的症狀是身體沉重,飲食正常,小便正常,腰部以下會感到寒冷疼痛,好像腰間掛著五千錢的重量。治療方法宜用祛濕,並配合溫散的方法,可用腎著湯來治療。腰部也與足太陽膀胱經有關。《靈樞》說,足太陽膀胱經的脈絡,挾著脊椎到達腰部中間。
《素問》說,足太陽膀胱經的瘧疾會讓人感到腰痛頭重,寒氣從背部升起。李東垣說,太陽經的氣虛,邪氣就會侵入。邪氣包括風、熱、寒、濕等,其中寒濕較多而風熱較少。還有因性生活過度而傷腎導致腰痛的情況,這是因為陽虛而無法運轉,應該補陽。如果是生活富裕的人,長期服用湯藥,酒醉後行房事,會損耗真陰,導致腎氣熱,腰脊疼痛無法抬起,久而久之會骨髓減少,骨頭乾枯,這是因為陰虛而產生內熱,應該補陰。《素問》又說,防風性辛溫,氣味輕薄,可以上浮而升陽。
如果出現脊椎疼痛,頸項僵硬,無法回頭,腰部像要斷裂,頸項像要被拔起,這是手足太陽經的病症,應當使用防風來治療。腰部也與足厥陰肝經有關。《靈樞》說,足厥陰肝經的病症會導致腰痛,無法彎腰伸直,男性會陰部疝氣,女性會少腹腫脹。《素問》說,厥陰經的病症會導致腰痛,腰部感覺像弓弩的弦一樣緊繃。朱丹溪說,腰部無力是因腎肝有伏熱,治療應使用黃柏和防己。
腰部也兼屬足陽明胃經和足少陽膽經。《靈樞》說,腰痛,如果疼痛向上,且有寒感,應取足太陽和陽明經;如果疼痛向上,且有熱感,應取足厥陰經;如果無法彎腰伸直,應取足少陽經。《素問》說,少陽經的病症會導致腰痛,感覺像針扎在皮膚裡,並且慢慢加重,無法彎腰伸直,無法回頭;陽明經的病症會導致腰痛,無法回頭,回頭時好像有東西在看著自己,容易悲傷。《素問》又說,肌肉裡的經脈的病症會導致腰痛,無法咳嗽,咳嗽時會引起筋脈收縮,可在肌肉裡的經脈刺兩針,位置在太陽經的外面,少陽經絕骨的後面。《素問》又說,陰經之間的聯絡脈絡的病症會導致腰痛,疼痛像小錘子在裡面敲擊,並且腫脹。這裡的「同陰」指的是足少陽經的分支。
腰部也與足太陰脾經有關。《素問》說,散脈的病症會導致腰痛而發熱,發熱嚴重時會感到煩躁,腰部下方感覺好像有橫木擋住,嚴重時會大小便失禁。這裡的「散脈」指的是足太陰脾經的分支。